東野圭吾與希區柯克有沒有可比性?
東野圭吾講述故事,其結局,需要很多情感和事情來鋪墊,也許出於人性的悲憫,東野筆下的犯罪,總試圖讓那種悲愴與無奈看起來合情合理,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因為各種原因,所以事情只能走向那樣的結局。
而希區柯克,直面生命中最邪惡的一面,不做任何解釋,因此,他的故事都很短,短到讓你猝不及防。更奇怪的是,面對殘酷到讓你愕然的結局,你竟然流不出一滴眼淚。
東野圭吾小說改編的影視劇非常多了,佳作也不少。
早在2006年,《白夜行》就已經被日本TBS電視台拍攝成電視連續劇;2009年,韓國導演朴信宇先一步將《白夜行》拍攝成電影;2010年,日本導演深川榮洋也將《白夜行》搬上大銀幕。
《嫌疑人x的獻身》,也是中日韓三種版本都有了的,最新版的是蘇有朋導演,王凱張魯一林心如主演的,票房和口碑都還不錯,本土化相當成果。但我覺得最精彩的還是福山雅治主演的日版。
《秘密》,上映時間1999年,當年只有19歲的廣末涼子,搭檔《深夜食堂》「老闆」小林薰,愣是以溫暖的腔調將「不倫禁忌」演繹得合乎情理,這部影片拿下了日本電影學院獎的三項提名。
《變身》,2005年這部小說由佐野智樹改編成電影版,玉木宏通過詮釋了這個複雜的角色,證明了他的演技。
另外,東野圭吾的兩個系列「神探伽利略」和「加賀探案集」,都有很精彩的系列劇《神探伽利略》和《新參者》,分別由福山雅治飾演湯川教授,阿部寬飾演警察加賀恭一郎。
<end>
當然沒有,兩個人都不是一個領域的人,東野圭吾是一位作家,他的創作領域主要集中在推理小說領域(當然時不時的東野大神也寫個童話之類的),對於影視作品,雖然很多導演願意以東野圭吾的小說為題材改編各種電影電視劇作品,但東野圭吾親自做編劇導演,親身投入創作的影視劇很少。
而希區柯克則在電影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誕生於1899年的他,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正式從事電影創作,慢慢形成了自己懸疑推理電影的風格,並影響了很多人。雖然他的電影很多都是自己創作故事,但是這些有些包含著推理元素的故事,與作家們創作的經典推理小說不可同日而語。
也就是說,如果題主問「東野圭吾和阿加莎有沒有可比性」,或者「希區柯克和黑澤明有沒有可比性」,這樣才會有見仁見智的回答。那麼如果硬要「關公戰秦瓊」,我想應該是從「開創性」上硬比較一下兩人誰對自己所在的領域貢獻更多吧?
作為推理小說作家,東野圭吾無疑是一個劃時代的代表人物,在日本推理界面臨,「本格派」作品因為脫離現實會被時代淘汰,「社會派」表現手法落後,不再適應讀者需要的時候,東野圭吾提出真正優秀且適應時代需求的作品是既重寫實又重手法的,於是他開創了「寫實本格派」。
而希區柯克的開創更不用說,他幾乎是經典驚悚懸疑電影的代名詞,在那個電影的各種表現手法還都在草創階段的年代,在那個蒙太奇手法正在逐漸形成規範的時期,希區柯克在自己作品中創造的每一種技術,每一個新的表現手法都堪稱經典,從而有著「世界電影技術專家」和「技巧百寶箱」之稱。而作為風格明顯的作者電影導演,希區柯克也被譽為「電影界的弗洛伊德」。而對於小編這種電影愛好者來說,希區柯克在自己的每一部電影中都出現一下扮演路人甲,這一手段至今為人津津樂道,也被各種導演致敬和模仿。
所以,希區柯克對於電影的貢獻與東野圭吾對於日系推理的貢獻比起來更具開創性。(D180201)
一,先更正一下,希區柯克不是小說家,市面上流行的《希區柯克懸念故事集》,其中絕大部分的故事,其實跟希區柯克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只有極少一部分,希區柯克或讀過或寫過導讀,僅此而已。
一定要說寫作的話,希區柯克本人在他早年確實寫過一篇名叫《蒙蒂奧利謀殺案》的短篇,也在某雜誌上發表了,但這唯一的一篇小故事,跟他擅長的電影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書市大賣的《希區柯克懸念故事》,其實應該叫做《希區柯克式的懸念故事》才對。一字之差,足見書商的市儈和聰明。
二,希區柯克和東野圭吾,二人對惡的關注點不盡相同。東野更關注社會對人的扭曲,他筆下的罪犯,大多都能或多或少地博取讀者的同情。而希區柯克關注的惡,大多黑暗、純粹又無厘頭,讓人完全無法原諒。換句話說,東野筆下的罪行,我們不但可以理解,而且假如易地而處,我們都有可能犯下那樣的罪行;而面對希區柯克的罪犯,我們除了恐懼,可能就剩下了祈禱(祈禱罪犯馬上猝死),沒有其它。
首先,我覺得東野圭吾大部分作品都屬於治癒系的超現實作品,推理的範疇在於少數幾部。嚴格意義上講東野的作品也可以按照善與惡、現實與超現實這樣的類型來劃分。
人們熟知的是東野對惡的描寫,如《白夜行》、《幻夜》、《惡意》,這些常人難以理解的「惡性」在東野的筆下入木三分,令人驚懼。
但另一方面,東野對於善,尤其是尋常人的「善性」的發掘,也做得相當不賴,如《流星之絆》、《新參者》,字裡行間溫情脈脈,充斥著溫暖的人間煙火氣。
而希區柯克式的風格則是心理懸疑片,利用你自己的想像來嚇倒你自己,他擅長運用樓梯,陰影來製造特殊的心裡模式,而不是憑藉血腥的鏡頭和音效。他還有流暢的剪輯技術。反應人們的急躁與焦慮。
這兩種不同風格作品,看似相似,其實情景還是無法達到共性,所以,個人認為不一定能有多大可比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