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書畫水平到底如何?


我們先看范曾對自己的評價:一次范曾與中央電視台某主持人一起做電視節目,談到:畫分九品,可分為正六品與負三品。一品,謂之畫家,作品賞心悅目:二品,謂之名家,作品蔚然成風;三品,謂之大家,作品繼往開來;四品,已成大師,鳳毛歐伯;五品,謂之巨匠,五百年出一位;六品,可稱魔鬼,從未看到。負一品,不知其為何物;負二品,看之愈久,離其意遠;負三品,與美不共戴天,應即誅之。主持人問:「那麼,你認為你屬於這九品當中的哪一品呢?」范曾回答:「我是坐四望五,以待來日。」

范曾先生以其所取藝術成就在中國美術史上佔有一席之地是無疑的,尤其在中國20世紀70年代至今的數十年間的藝壇上他是不可或缺的藝術家之一。

范曾的畫很符合大眾的審美,線條簡練顏色鮮艷,乍一看很漂亮,但細細一看問題就來了。

一、范曾的畫幾乎都為線條勾邊然後上色,技法單一毫無新意。

二、題材太過雷同,翻來覆去就是鍾馗、老子、孩童、老者,看多了就膩了。

三、千人一面,他筆下的人物所有的小孩是一張臉,所有的老人一張臉,所有的中年人一張臉,張張雷同。

四、工廠式作畫,批量生產藝術水準大大下降。

李敖曾經說過范曾的字是賬房先生的書准,那范曾的字到底有什麼問題呢?

一、用筆過度追求提按,個人色彩太過濃重

范曾的書法最大的特點就是追求提按,一個字他必須幾起幾落,顯得他很有技巧。看他的字長短粗細毫無變化,寫出來就像蚯蚓枯藤亦或者是老樹根毫無美感。而其側鋒筆法與提按胡亂結合時,寫出的線條如腸梗阻,其收筆失敗最多,失於倉促,筆鋒散亂,求飛白而不成,神氣外泄。

二、結構鬆散

多以楷書結構為基礎,參入行草,但他把握不好點劃間的疏密、字形結構內的虛實關係,很多字重心不穩,結構鬆散;不少字被著意扭曲,不忍目睹。

三、章法混亂,互不相應

再觀其章法,每個字各自為戰,少有呼應,更不用談什麼行氣;其排行往往自左向右歪斜,有時前幾行還算端正,但後兩行又會出現左偏的毛病;最為重要的他還喜歡亂用閑章,經常導致印章偏大和鈐印位置不當問題。

范曾的畫雖然問題很多但總體還行,但他的書法就不敢讓人恭維了。


近百年來,中國畫的發展,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坎坷命運,尤其是中國傳統寫意人物畫(或者叫中國文人畫)的發展,幾乎遭受毀滅性的打擊,甚至有人說,中國人物畫自從用毛筆作水墨寫生起,就註定了其必然滅亡的命運。

其實,中國畫的發展,也同世界上的其他事物一樣,有它自身的免疫力和修復力,並非像有人預言的那樣「窮途末路」。反而在艱難和陣痛中得以傳承創新,范曾就是一位在艱難困苦中,勇於探索的畫家。

作為范曾的書畫藝術,當下頗有爭議,有人說他千篇一律,是連環畫的翻版,俗不可耐;也有人說他是官場權貴既利益者鏈條上的產物,徹頭徹尾的偽大師……凡此種種,各說不一。但從美術史家的角度,就不能人云亦云,應該以中國書畫發展進程中的實際情況進行考量和分析。

一、范曾的出現不是偶然的

社會發展進入二十世紀中葉,中國畫壇經過長期禁錮與壓抑,迎來一個創作繁榮的春天。對這一難得的機會,全國廣大文藝工作者,無不歡欣鼓舞,范曾也和其他人一樣,思考如何用自己的作品,為文藝圈的百花園裡添一枝奇葩。他採用傳統的白描手法,為魯迅先生小說作插圖,並繪集成冊,出版《魯迅小說插圖選集》,此書一經上市,立刻搶購一空。隨後,他又用白描手法,略施淡彩,創作了一批以描繪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為了使其作品能夠體現「書畫同源」的創作理念,他從瘦金體及魏碑中吸取營養,特意創造了獨具面貌的書體,題詩題詞於畫上,使書與畫相互襯托、相得益彰。這批作品的面世,無疑給看厭「紅、光、亮」的中國畫壇,送來一陣清新的愉悅,令人振奮,贏得同行一片讚譽之聲,使很多人爭相效仿。李俊琪、朱理存、杜滋齡、馬泉等人,隨後也創作了一大批同類題材的作品,范曾自然而然地成為那一時期,中國畫創作的領軍人物。

二、范曾的人物畫是對傳統的創新

中國畫有別於西方繪畫,它不是以寫實為主,而是以寫意為主,在中國畫家眼中,一切物象都可以用線去表現,這種線性意識,是中國畫獨立特行於世界藝術之林的品性。

對於這種線性,是傳承還是否定,是區別畫家對傳統是捍衛,還是背叛的分水嶺和試金石。

正當某些人受西方藝術理論的滲透,高喊「中國畫已窮途末路」的時候,范曾勇敢地站在捍衛傳統的陣營里,並以他獨到的視覺,創作出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又為大眾喜聞樂見的作品。

誠然,古人筆下的人物畫,存在諸多弊端,如結構不夠準確,造型尚欠完美,但這不能否定幾千年傳承下來的藝術光芒。范曾針對古人作品中的不足,利用他在中央美院學習的專業知識,採取「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原則,兼收並蓄、揚己之長、避己之短,終於將中國人物畫的寫意精神,推向一個高峰。

三、范曾是美術史家不能繞過的山峰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國內各行各業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中國畫的發展,在這一階段也不能不受其影響,一切以經濟利益為中心的思想,扭曲人們的道德操行,范曾先生也不能獨善其身。在這種情況下,有些人為了抵毀范曾先生在國內外的影響,簡單地將他的畫作稱為放大了的連環畫,殊不知,正是這放大了的連環畫,讓日本人從中看到了中國畫無比強大的藝術魅力,日本藏家為購得一幅范曾作品為幸事。

鑒於日本人的追捧,范曾在國外名聲雀起,范曾的存在不再像八十年代那樣受人推崇,反而成為某些同行的攔路石,「文人相輕」與「狐狸與葡萄」的故事,便在坊間流傳開來。

范曾先生對於種種議論,本能地做過些許回擊。大師齊白石出名時受人排斥,也曾作畫一幅,並題「人罵我我也罵人」!

對於范曾先生的書畫藝術,本堂主認為:連環畫也罷庸俗也罷,他畢竟為中國書畫藝術的傳承與創新,作出突出的貢獻,贏得世人的推崇與喜愛,他的作品是中國書畫百花園中的一枝奇葩!


我這裡,有一幅范曾的畫。

畫的內容,說的是「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畫的不錯,可是畫家理解錯了!他以為五花馬就是像梅花鹿一樣圖案的馬!故畫成像鹿一樣的馬!呵呵……那不是指鹿為馬嗎?

五花馬:指珍貴的馬。剪馬鬃為瓣,分為三個花紋或五個花紋,以象天文。五花馬「馬之鬃毛色作五花文「解,即毛色呈現五花色紋的馬。唐朝開元、天寶年間,社會上很講究馬的裝飾,常把馬的鬃毛剪成花瓣形狀,剪成三瓣的叫做三花馬,剪成五瓣的叫做五花馬!後來演化為一般良驥的稱呼。現在終於五花馬

作為一個畫家,必須畫自己熟悉的題材,否則容易鬧笑話。現在,范曾的畫作已經是天價了,范曾也自認為自己線描中國第一人,卻出現這種現代版的畫鹿為馬的笑話,確實不應該。(註:摘錄自著名畫家韓金遠書畫講評)


范曾先生是位很善於經營自己的人,也是很愛跟風的人!年輕的時候,為了擴大畢業畫作《文姬歸漢》的影響,主動找郭沫若先生題跋,後來傾慕沈從文的學問,又跟著沈學習。當然了,人家來批沈,他也隨例寫大字報,到「批林批孔」運動來的時候,還積極利用特長畫了不少宣傳畫。80年代末的運動,他燃起國師夢,積极參加,風潮過後又回來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國學開始熱,他又成了坐而論道的國學大師。一句話,永遠跟著社會的潮流走,避免被歷史的車輪誤傷。

和范曾的處事風格一樣,其畫作風格也是一以貫之,就是用線畫人物。

人物畫在中國傳統悠久,唐宋後逐漸被山水畫超越,尤其是是元明之後,士大夫畫確立了自己的審美標準,水墨山水大行其道。當然了,而以先線見長的人物畫也是不絕如縷,不過只有到了民國以來,西畫的引進以及革命宣傳的需要,人物畫才重新振興。范曾先生正好處在這條延長線上,他的線條吸收了傳統的筆法,加上過硬的造型能力,自然比較引人注目。不過,其用線的功夫,也難說能與同期的劉旦宅、華三川、陳冬至等人拉開距離,

范曾先生的特點是善交遊,不在繪畫界比高低,而到文藝界作宣傳,自然容易和其他人拉開距離。

有人曾批評范曾先生的畫是放大的連環畫,這是有道理的,但能放大,畢竟也是一種能力。賀友直先生,連環畫大師,就不善於把畫放大。不過需要說明的是,把連環畫放大到宣紙上不是太難,難的是有中國畫的味道。傳統國畫講筆墨,因為太強調線,范曾的畫不免有筆無墨之譏。又因為國畫的用筆,強調的是書法性的用筆,而范曾書法造詣一般,所以有些人認為他的畫連「筆」都沒有!

人物畫的配景,范曾學的是潘天壽、李苦禪,但清秀有餘而雄健不足,也是很可惜的。

與別人的評價不同,范曾先生自視甚高,時刻不忘自我標榜。舉個例子把,為王雪濤先生《精品集》作序,范曾有《大哉雪濤》一文,云:「李苦禪和王雪濤便是無可爭議的大師。大師便有杜甫詠泰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成就,那也是不爭的事實。當然他們上面還有喜馬拉雅山,那是『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的人物,譬如八大山人,便是『巨匠』。目下除了八大山人外,是否還有第二人,將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巨匠之上還有『魔鬼』,那是人文初來迄至於今,尚未之見的人物。而我見過大師,是苦禪先生的得意門生,這恐非自許。記得苦禪先生平生為學生評分,最高的一次是『5+』,那是屬於我的。這一次少年春風,一直溫暖著我至今垂老的心靈。我與王雪濤先生可稱忘年交,以雪濤先生的傲氣,絕對不輕許於人的,而對我則青睞有加,可稱激賞。」

這些話,許多大師是說不出來的!


我不是個學繪畫專業的,但以前非常喜歡范曾的畫,他的布局、線條、細部處理,人物畫也非常有神韻,個人覺得他是個基本功深厚而且有天賦的畫家,他的畫和字已經達到了諸如我這類門外人士敬仰的水平,但是藝術的止境豈止於此呢?

如果從大師這個層次來說,個人覺得難堪「大師」這樣的稱號中國文化更注重德和藝雙馨,范曾前期作品和現代的作品相比較,有很大的不同,「流水線照片,揭發沈從文,說自己前無古人。。。」等等不絕於耳。

也許一個人在藝術的路上也一樣,很難免地受到外界大環境深刻複雜變化的影響吧,「藝術乎?名譽乎?商業乎?」,因此個人覺得「大師」稱號,還是見仁見智吧!

至少范曾繪畫的造詣、天賦強於我等普通人,也高於許多專業人士,值得學習,但藝術是修畫和修人,是無止境的。


這些年,范曾很火,畫的價格極高。

范曾,自稱大師、巨匠。翻翻書畫史,自稱大師甚至巨匠的很少,范大師算是開創歷史的人。

筆者一直覺得奇怪,這位上世紀90年代初痛陳去國、幾年後又痛哭流涕回國的所謂巨匠、大師,在安分地呆了一段時間後,為何又跳了出來?也許他骨子裡就是不甘寂寞的。

范巨匠的畫好壞不論,但動輒數千萬的天價,碾壓許多前輩作品,無論如何是讓人看不懂的。後來有朋友給筆者指點迷津,他的畫無非是有些人洗錢的載體,通過買進賣出,將不明不白、不乾不淨的錢變成了帳戶上光明正大的數字。原來如此,范大師算是找到了一條生財之道。

知道他會寫字,緣於林岫女士的幾篇文章,范林二人的感情糾葛非我們所能了解。但相比林岫先生的字,范巨匠差的不是一點點。

范巨匠,范大師,您還是好好通過您那條畫畫流水線造畫吧,對書法,您還是認認真真做個小學生。


他的畫,看一幅而知所有,造型和感覺千篇一律,看他近些年的作品更有「批量」的感覺,這也正是繪畫創作的大忌。不可否認他的繪畫功力是深厚的,他的設色是高雅的,他的書法是浮躁的,他的畫作是只需收藏一幅的!


自吹自擂,顛倒黑白,勾結媒體,巴結官方,見畫家自稱是書法家,見書法家自雲是畫家,兩邊都見了改口說自己是國學大師、、、


范先生的畫水平是高的。一是基本功紮實,這在他以往的畫作里可以看到。二是知識廣博,附合文人畫的特性。三是家傳有序,個性鮮明,市場認可。綜合上述幾點,我認為水平是高的。因為一個人的成功往往是綜合因素在起作用,而不是單純的技藝本身。就像有些人對現在范先生千篇一律的畫不以為然一樣,但是擋不住市場的需求,擋不住高價買家。俗話說「功夫在功夫之外」!


我個人比較喜歡范增的畫。

不過現在對於范增老師現在大家對他褒貶不一:

思想家、自由主義大師李敖評價:范曾人品有問題,當屬可信。他的畫,乍看不錯,但看多了,千篇一律。 他的字,做作討厭,帳房的毛筆字而已。

清華大學肖鷹評價:我不確定什麼時候知道「范曾」,但我確切知道,無論美術界,還是學術界,對「范曾其人其畫」(更不用說其詩作與書法)評價低者不乏其人。

文學泰斗錢鍾書評價:畫品居上之上,化人現身外身。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評價:今天在座的范曾,他沒問題,是當代的大師,是當代的大書法家,是當代的大畫家,而且以我外行的看法,他不只是當代的,也是幾百年來,沒有一個像他這樣的大。

現在社會上對范增的書畫評價不一,我個人認為范增的畫是值得肯定的,稱得上是大師,但范增的書法我認為不值一提。


推薦閱讀:

TAG:書法愛好者 | 范曾 | 藝術 | 文化 | 國畫同好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