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字甲骨文怎麼寫?
不知道題主為什麼單單問一個甲骨文「盧」字怎麼寫?因為是你的姓氏嗎?如果是,我就詳細的講一下!
----------------------------------------------------------------------------------------------------------
漢字「盧」的簡、繁字形對照:
歷代書家的墨跡:
正如你所言,漢字「盧」始見於殷商甲骨文,「盧」的甲骨文字形,跟楷書「盧」相差很大,字形如下:
你肯定要問,甲骨文的「盧」字怎麼寫得像「界、禺」等字?
其實甲骨文的「盧」,是後世「火爐」之「爐」的「初文本字」,「初文本字」這是一個文字學術術語,就是一個漢字最開始、最古老的寫法。也就是說:最開始甲骨文的「盧」是表示「火爐」的意思,也可以說「盧、爐」為「古今字」。
所以,甲骨文的「盧」正是一個像「火爐之形」的「象形字」,你也許會問:這個字完全不像「火爐」呀?
但甲骨文的「盧」的確是「火爐」的象形,之所以不像,原因如下:
其實上古商周有一種【鼎】,有陶有青銅的,是雙層的,下面有放置燃料的爐膛或者爐盤,用來加熱食物,類似今天的「火鍋」,就是先秦的「爐子」,這種「火鍋」,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到商周秦漢都有發現:
這些爐子都是圓形,而甲骨文「盧」是方形,完全不一樣。這是因為甲骨文是刀刻文字,在甲骨上刻寫圓形、曲線是十分困難的,所以,甲骨文必須「化圓為方」。
以漢代海昏侯劉賀墓葬中出土的青銅火鍋為例,我們化圓為方試一下,完全就是甲骨文的「盧」字。
下圖所示——「田」形部件:「口」表示裝食物的鍋,「十」則表示「圓形的口」,下面的「八」字形表示托盤,「兩豎」表示爐的「支腳」。
這兩個甲骨文,分別對應【爐盤大於鍋】和【爐盤小於鍋】的火爐。
甲骨文「化圓為方」的例子有很多,僅舉我們非常熟悉的「丁」字,「丁」是「釘」的初文,表示「釘子」,象形「釘頭」,金文寫成一個圓形釘頭的象形,甲骨文則寫成「口」形:
我們知道了甲骨文「盧」是「火爐」之象形,再來看,甲骨文到楷書的演變過程:
甲骨文「盧」完全是一個「象形字」,後來,又加了一個聲符「虍」,變成了一個上聲下形的形聲字:
(注意:「虍」即「虎」的省文,「虍」字甲、金文象「虎口」之形。「虍」經常被當做聲符,表聲,如「虖」、「虛」,也用作義符,如「虐」。「虍」在「盧」中,古音表音,今音不表音)
如果將這個古文字寫成今文字就是(術語叫隸定):
西周金文進一步的增繁,加上義符【皿】部,表示是一種器具:
至此,「盧」字就誕生了,篆文和楷書字形為:
「盧」又經過不斷的意義引申以及假借,表示多個意思,如:
甲骨文用作祭名,假借「盧」表「膚」,「膚」有割剝之意。《博雅》:「膚,剝也。」如《合集19957反》中的「盧豕」:將動物皮肉割裂,而後剝取動物皮的一種祭祀活動。
- 金文有三種用法:
一,本義:表示燃炭之爐。
二,假借作「廬」,表示房舍,十五年趞曹鼎:「王射於射盧」,「射廬」即用以習射的房舍。
三,假借作「鑢」,表示金屬。《說文》:「鑢,錯銅??也。」白公父簠:「擇之金,隹(唯)鐈隹(唯)盧,其金孔吉,亦玄亦黃。」表示選擇金屬,有鐈和鑢,金屬甚堅硬,有黑色亦有黃色。
這只是先秦「盧」字的幾種義項。《漢語大字典》將古今文獻一網打盡,一共列了「盧」字的三個讀音,包括引申、假借、通假在內的20個義項:
正因為「盧」字承擔了太多的職務,容易產生歧義,因為商周的爐子都是青銅的,就在「盧」的基礎上加「金」部造「鑪」字,專門用這個字表示本義「爐子」:
《說文》:鑪,方鑪也。從金,盧聲。
「鑪」字後來被火字旁的「爐」取代,「火字旁」的「爐(爐)」是很晚才誕生的一個字,東漢《說文》沒有收錄「爐」字。
從筆者見到的文獻來看,最早的「爐」字,始見於1940年出土於陝西涇川所的漢代龍淵宮曛爐上的隸書銘文(此器著錄在張懷群所著《涇州金石錄》一書),如下圖:
第二、第三分別見於南北朝的字書《玉篇》和唐代《干錄字書》:
東漢許慎《說文》釋「盧」為「飯器也。從皿,??聲。」,可見許慎釋形是正確,釋義搞錯了,「飯器」不是本義,而是引申義。
最後說一下「盧」的簡化字「盧」是怎麼來的,先說結論:
「盧」其實是一個近兩百年歷史的俗字,新中國的簡化字只是「述而不作,約定俗成」。
「盧」字最早見於上世紀初越南出版的《雲僊古跡新傳》,在越南漢喃古籍是一個比較常見的俗體字:
越南1866年出版的漢字古籍《金雲翹傳》中,也有很多「盧」的【偏旁類推字】:
可見,「盧」這個俗字有快兩百年歷史了。很有可能是從越南經過中國南方傳到中國內地。
1936年,民國時代的簡化字運動如火如荼,極力主張簡化字的民國學者陳光垚,在其著作《常用簡字表》採用了這個字:
但陳光垚認為來自章草,筆者查閱了一下章草字典,似乎不大像「盧」字:
所以,說「盧」字始見於一百多年前的越南漢字文獻,比較靠譜一點。
--------------------------------------
參考資料:
- 香港中文大學漢語多功能字型檔——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mf/search.php?word=%E7%9B%A7
李學勤 (Ed.). (2012). 字源. 天津古籍出版社,頁440、頁1223
徐中舒. (1985). 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四川辭書出版社。頁1002
徐中舒. (1986). 漢語大字典. 湖北辭書出版社 1993 年版, 頁. 2752
徐中舒. (1988). 甲骨文字典. 四川辭書出版社.頁534
李圃. (2004). 古文字詁林. 第三冊),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 5 冊,第 182頁
佚名,《雲僊古跡新傳》,越南,1916年,頁30、31。
佚名,《金雲翹傳》,越南,1866年,頁18、32。
陳光垚,常用簡字表,北新書局,頁50。
字體非常的獨特,不過很有意思的。
品禹音兒童國學,賞中華傳統文化!中國兒童國學第一品牌,更多資訊請關注「禹音兒童國學」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TAG:甲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