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好不好看的5個地方,具體指哪裡?


《黃帝內經》中說,心為君主之官。心臟是我們身體的核心,這個身體里最繁忙的器官需要我們細心呵護,但遺憾的是,人們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已經讓它提前衰老。

自己的心臟好不好,主要看5個地方:

1、看鼻樑根

鼻樑根部,也就是兩個內眼角的中間, 有很多人在這個地方會有一根橫紋,還有的會出現一條青筋,我們稱它鼻褶心征。

一般小孩子,可能是一些內寒或者是腸胃淤滯, 如果是大人出現這個問題,一般多是心臟的問題。

2、看舌頭

健康的舌頭應該呈現出淡粉色。在臨床上,有些患心血管疾病的人可能會出現舌頭髮紅的現象,並且,病人多伴有心煩、心慌、早搏、心動過速等不適癥狀。

這從中醫上講屬於心陰不足。心陰不足的時候容易生虛火,誘發心血管疾病。

3、大魚際有血絲團

心臟的手診部位在手掌大魚際處(如圖),如果這塊出現紅色斑點,或有血絲但沒有抱團,就說明最近心炎比較盛,容易心煩。如果在左手和右手的心區同時出現紅色血絲團,就說明心臟有缺血癥狀,需要及時就診了。

4、眼瞼長黃瘤(瞼黃色瘤)

發生於雙上眼瞼內側皮膚的淡黃色柔軟的扁平疣狀隆起,是由含脂質的組織細胞在皮膚內形成,它是人體內脂質代謝障礙的外在皮膚表現,經常伴有心血管疾病或高脂血症等。

5、耳垂長皺紋(冠心溝)

這道耳垂摺痕在我們國家也稱為冠心溝。

研究報告指出,之所以這個冠心溝和心臟病、血管病有很好的相關性,是因為耳垂對缺血相當敏感。

動脈硬化導致的血流減少會引起耳垂血管斷裂,造成側向的皺紋。如果發現耳垂出現對角型摺痕,建議及時到醫院查一下心臟和血管。

養心,一定謹記「三多三少」!

「三多」

一、多膳食纖維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增加膳食纖維,尤其是可溶性膳食纖維可減少膽固醇的吸收,促進膽固醇從人體內排出,降低冠心病發生風險。

另有研究表明,不可溶性膳食纖維與心血管病風險降低相關,並可延緩高危人群向心血管病患者轉化的速度。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成人每天應該攝入25-30克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在蔬菜水果、粗糧豆類及菌藻類食物中含量豐富。

二、多不飽和脂肪酸——α-亞麻酸

不飽和脂肪酸α-亞麻酸,是人體現在缺乏最嚴重的脂肪酸,很多實驗得出α-亞麻酸具有降低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和極低密度蛋白,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從而可以降三高,預防心血管疾病。

大家日常多補充多不飽和脂肪酸來改善人體脂肪酸的失衡,中國營養學會2013年版,推薦α-亞麻酸(多不飽和脂肪酸)每日攝取量1600-1800毫克。

不飽和脂肪酸來源有二,動物性食物中深海魚類中含量豐富,植物性食用油中,胡麻仁油中含量豐富,日常做菜的時候,可以淋上一些這樣的食用油,或者涼拌菜食用。

三、多菌類

每天吃點黑木耳,其中含有大量維生素、多糖類,對降低血黏度、血膽固醇有良好效果。

還要適當多吃香菇,因為香菇中含有腺嘌呤,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養心謹記「三少」

一、少鹽

鹽攝入量是影響高血壓病的發病率的重要因素。

也有臨床觀察表明,不少輕度高血壓病人,只需中度限制鈉鹽攝入,即可使其血壓降至正常範圍,部分對鹽敏感的個體,對低鹽飲食反應尤佳。

營養學會建議,正常人每日鹽的攝入量在6g以內,不宜過多。

二、少冷

數九寒天,是心臟病人的魔鬼時刻。寒冷對心功能正常的人影響不明顯,但對心臟病患者則有顯著不同。

首先,氣溫下降使人體耗氧量增加,為維持正常的體溫,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率增快,心臟的負擔也就增加了。

其次,天氣變冷能使血流變慢,從而影響冠狀動脈的血液供應,同時使血液黏稠度增高,易形成血栓。

所以,平時注意保暖很重要!

三、少油

許多研究表明,吃得太油膩容易得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油和肉類中的飽和脂肪酸對心臟威脅很大。

此外,糕點、餅乾、蛋黃派、起酥麵包等烘焙產品中富含的反式脂肪酸也是心臟的殺手。反式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會增加血液內壞膽固醇含量,造成動脈粥樣硬化。


心臟就像一個高速運轉的發動機,如果按一個人心臟平均每分鐘跳70次、壽命70歲計算的話,心臟每天跳動10萬次左右,一生要跳近26億次。

這個身體里最繁忙的器官需要我們細心呵護,但遺憾的是,人們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已經讓它提前衰老。

一分鐘,算算你的心臟年齡和實際年齡是否同步?

1、血壓高,加5歲;

2、吸煙,加4歲

3、有心臟病家族史,加1歲

4、如果你是男性,加3歲

5、愛吃肉,加3歲

6、口味重,加2歲

7、喜歡熬夜,加4歲

8、習慣久坐,加4歲

9、肥胖,加4歲

10、靜息心率每分鐘75次以下,減2歲

11、每天運動30分鐘,減5歲

12、心態平和,凡事不急躁,減3歲

13、愛吃堅果,減2歲

你的心臟年齡是多少呢?

心臟好不好,看這5個地方就知道!

一:腳趾甲增厚變形

腳趾甲出現異常,跟以前不一樣了,如逐漸增厚、變色、變形等,別大意,最好到醫院查一下心血管。

一項美國的研究曾發現腳趾甲中的一些物質含量與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的發病率都有一定聯繫。

比起手指甲,腳趾甲的生長速度較慢,其中的一些物質更穩定,可作為一種測量方法。

二、看鼻樑根

鼻樑根部,也就是兩個內眼角的中間, 有很多人在這個地方會有一根橫紋,還有的會出現一條青筋,我們稱它鼻褶心征。

一般小孩子,可能是一些內寒或者是腸胃淤滯, 如果是大人出現這個問題,一般多是心臟的問題。

三:大魚際有血絲團

心臟的手診部位在手掌大魚際處(如圖),如果這塊出現紅色斑點,或有血絲但沒有抱團,就說明最近心炎比較盛,容易心煩。如果在左手和右手的心區同時出現紅色血絲團,就說明心臟有缺血癥狀,需要及時就診了。

四:看嘴唇

先天心臟不好的人,常常會有一種表現——嘴唇發紫!

所謂發紫,在醫學上叫做紫紺,較容易在口唇、鼻尖、耳朵、甲床等皮膚、粘膜較薄,色素較少和循環末梢部位見到。

當你身體的血液循環不好、供血不好的時候,嘴唇等循環末梢部位就會呈現出青紫色!

五:眼瞼長黃瘤(瞼黃色瘤)

發生於雙上眼瞼內側皮膚的淡黃色柔軟的扁平疣狀隆起,是由含脂質的組織細胞在皮膚內形成,它是人體內脂質代謝障礙的外在皮膚表現,經常伴有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等)或高脂血症等。

當然,這些都是幫你自己做個初判,一旦發現有這些情況,最好去醫院做個詳細的檢查,預防大於治療,越早發現越好!

養心謹記「五多」!

一:多蔬果

菠菜、韭菜、芹菜等蔬菜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纖維素,可降低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

尤其芹菜,對血壓有一定的調節作用。胡蘿蔔、西紅柿等富含胡蘿蔔素,有助於緩解動脈硬化。

蘋果中的纖維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每天吃1個,可促進膽汁酸的排泄。

二:多穀物

日常應多吃穀物,包括全麥粉、燕麥、糙米、大麥、玉米、蕎麥和小米等。

全穀物不但可以防止身體吸收膽固醇,還可以降低甘油三酯,這兩者升得過高都對心臟不利。

三:多菌類

每天吃點黑木耳,其中含有大量維生素,對降低血黏度、血膽固醇有良好效果。

還要適當多吃香菇,因為香菇中含有腺嘌呤,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四:多吃魚

魚肉鮮嫩好咀嚼,每周至少吃一次鮭魚,可使老年人心臟病死亡率下降44%,女性每月吃1到3次魚,可使中風幾率減少7%,每周吃5次魚,可減少中風幾率50%。

因此我們日常飲食中,一定要多吃魚,尤其是深海魚。

五:多喝茶

心臟最怕喝水少或者口渴猛喝水,所以,日常要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而茶水有很好的養生功效,日常保護心臟,可以多喝茶水!

取短梗五加葉、酸棗仁各兩份,茯苓、大棗、百合各一份,紅參半份,按比例碾碎做成五加棗仁茯苓茶,熱水沖泡,睡前飲用即可。

可以起到凝心安神,緩解疲勞,調節免疫力的效果。

五加葉有養心、鎮靜、補腎安神,對失眠多夢尤為有效。酸棗仁入心肝二經,是常用中藥,具有養肝、寧心、安神的功效。茯苓久服安魂養神,有健脾安神的功效,適用於中老年人脾虛、水腫及失眠等證。大棗、百合、紅參都是調理氣血的良藥。氣順血和就能心安神定,自然可以睡的香甜。

養心謹記「四多」

一:少鹽

鈉鹽攝入量是影響高血壓病的發病率的重要因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高鹽飲食是導致中國人死亡第三大原因(前兩位是高血壓和吸煙)。

也有臨床觀察表明,不少輕度高血壓病人,只需中度限制鈉鹽攝入,即可使其血壓降至正常範圍,部分對鹽敏感的個體,對低鹽飲食反應尤佳。

二:少油

許多研究表明,吃得太油膩容易得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油和肉類中的飽和脂肪酸對心臟威脅很大。

此外,糕點、餅乾、蛋黃派、起酥麵包等烘焙產品中富含的反式脂肪酸也是心臟的殺手。反式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會增加血液內壞膽固醇含量,造成動脈粥樣硬化。

三:少糖

過量的糖會加大身體調節血壓的難度,而且糖會促進生成抗胰島素,造成人體內胰島素抵抗,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糖尿病會增加心臟病的發病風險,另外過量的糖攝入也會導致人體肥胖,升高血液膽固醇含量,引發心血管疾病。

四:少累

「過勞死」的新聞,相信大家看了不少,其實,過勞死的背後,真正原因是心臟病。大部分「過勞死」的青壯年本身就潛伏有心血管疾病,但很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而過勞是促使疾病突發的誘因。

患有血管病變、冠心病、主動脈瘤等心臟疾病的人群,血壓非常容易受情緒以及體力影響而波動,高壓、勞累勢必導致短時間內血壓急劇升高,從而導致心臟供血不足,引發猝死。如果本人及家屬都不了解其心臟有問題的話,很可能簡單判斷為「過勞死」。

一個動作,養護心臟

伸伸懶腰

古人養生十大要訣中很重要的一條:「常伸懶腰乃古訓,消疲養血又養心。」可見古人對伸懶腰也還很熱衷的。

懶腰,集深呼吸、擴胸、展腰、舉臂、綳腿等動作於一身,可通暢血脈、活絡筋骨,有意地伸上幾個懶腰,可以令全身舒爽、精神充裕。即使身體本身並未感覺疲勞,伸上幾個懶腰也會讓人神清氣爽。

伸懶腰,簡單易行,各年齡段都適宜。

在繁重的勞動或久坐、久卧之餘,尤其是長時間辦公的間隙舒服地伸上幾個懶腰,不僅消除了疲勞,還可塑身、減肥,效果良好,輕輕鬆鬆便能收穫健康。


王醫生真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前來學習,可是好像沒學到什麼有用的特別的診斷心臟病的簡便之法。

王醫生學藝不精,醫術淺薄,在心血管臨床工作學習了近20年,還真沒有學習過各位大咖們講述這些妙招新法。

我們在臨床可能比較笨拙吧,王醫生先把我們比較笨拙的方法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心臟病種類繁多,王醫生把最為常見的幾種心臟疾病,以供大家參考。

第一、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失常包括慢性心律失常,快速心律失常,臨床表現可能一樣。心悸、心慌、胸悶、氣短、黑矇、暈厥、抽搐這些都是心律失常的臨床表現,但要判斷是房早、室早、房速、室速、房顫、室上速、房撲、室顫、病竇、傳導阻滯、快慢綜合征等等等等,如此種類繁多的心律失常,必須行心電圖檢查,或進一步動態心電圖或電生理檢查。

第二、心衰的臨床表現

左心衰:胸悶憋氣,尤以活動後明顯,如果加重會出現呼吸困難,:不能平卧休息,夜間睡眠中突然憋醒,端坐呼吸。

右心衰:雙下肢腹脹,或腰部水腫,食慾減退,腹脹,尿少等表現。

第三、冠心病:

1、可以從頭到胸部、腹部、肩膀、背部等等的疼痛都有可能是心肌供血不足,具體部位如下圖,可以是牙疼,咽部緊縮感,胸悶憋氣,心慌氣短,出汗,乏力,不能表達的不舒服等等。

2、都是發作性,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多於活動後發作,上樓,跑步,勞動後加重。如果這些癥狀持續不緩解,那就可能是最嚴重的心肌供血不足,心肌梗死!

這是我們在臨床診斷心臟病的一個關鍵,也就是我們會根據這些描述結合查體,化驗,檢查綜合診斷具體心臟病。

但要說看那五個地方,這屬於查體。

無論中醫講究的望聞問切,還是西醫講究:視觸叩聽!

無論是望診,還是視診,都在診斷的第一位,足見看的重要性!

但是我們現在診斷一個疾病,很難通過看一下就知道什麼疾病,只是臨床體征能夠為我們診斷提供更多的佐證,以便明確診斷。

比如捂著胸口,我們可以懷疑心絞痛;

比如捂著胸口大汗淋漓,我們懷疑心肌梗死;

比如端坐呼吸大汗淋漓,我們懷疑急性心衰;

可是您要說沒有犯病,又能看出來是心臟病,就如剛才所說,那說明心臟病已久,已經表現在外表了。

當都有這麼明顯的外在表現,還需要看這些有什麼用?這就是馬後炮,因為這些表現比如:

1、嘴唇發紺,這種表現說明缺氧,而且是慢性缺氧。可慢性缺氧大部分患者是有癥狀的,會覺得各種不舒服,最終還是要看血氣分析驗證是不是真缺氧,臨床上心衰最常見缺氧,可是缺氧也不代表一定是心臟病,只是可能是心臟病。

2、杵狀指:手指外形像棒槌,指端膨大,也是因為組織缺氧、代謝障礙及中毒造成指端組織增生所致。常見於呼吸系統疾病、或心血管系統疾病以及營養障礙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中常見於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法洛四聯症、埃波斯坦綜合征等。還是不能肯定心臟病,而且出現杵狀指一般都屬於多年長期缺氧,這個只是用來反正我們的診斷的,對初期疾病的診斷沒有意義。

3、二尖瓣面容:面部特徵為兩顴及口唇紫紅,像運動完一樣,這是風濕性心臟病,比較典型的一個表現,有的人確實可以通過這個表現早期發現問題,早期明確診斷。

但對於我們今天臨床早期診斷心臟病更多的是先依靠患者的自我癥狀描述,然後結合查體一起檢查化驗來診斷的。這樣更快,更早!

而看面容、看嘴唇、看手指,更有甚者看耳朵來診斷冠心病,要麼只是驗證我們已經明確的診斷,要麼是無稽之談。

這篇回答有點長,我們簡單總結一下:

心臟病最主要還是要看1、高危因素,2、臨床表現,再結合查體、化驗、檢查來綜合判斷。

看身體的一部分只是查體的一部分,更多的只是驗證作用,對於心臟病這麼重要的疾病,我們更希望早診斷早治療,驗證只是後續的一個證據,對早期診斷意義不大。

還有說中醫就是靠望診,可是您別忘了中醫的心就不僅是西醫的心臟。而且要結合聞問切。

好了,不多說了,就到這裡。有以上不舒服儘早就診,不要等到身體什麼幾五地方出現表現,要麼不準,要麼為時已晚!


從外表就能看出心臟好不好,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本身有先天性心臟病,會出現兩頰潮紅或嘴唇發紺;二是心臟疾病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這兩種情況與是否可以從外表看出來意義都已經不大,因為不用看就已經知道心臟有問題。我個人認為,如何預防心臟疾病發生比能否從外表看出來更重要。

我國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2個人患心臟病,每10秒就有1個人死於心血管疾病,發病年齡也越來越年輕,三四十歲發生心肌梗死已不罕見。2000年,胡大一教授就提出了「心臟五環」的概念(防發病、防事件、防後果、防複發、防治心力衰竭),涵蓋了預防,治療和康復全方位的心血管疾病防治規劃,其中防發病是最基礎的零級預防,面對所有人群,從孕育每個新生命開始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四個方面:預防高血壓、預防血脂異常、預防糖尿病、遠離煙草。

作為營養師,給大家的建議是遠離「三高」食品,預防心臟疾病。

我們都知道疾病有「三高」,殊不知正因為經常食用「三高」食品才會導致了「三高」疾病,兩個「三高」密切相關。「三高」食品指啥呢?高鹽,高糖,高脂食品。

(1)高鹽食品不僅可以直接導致高血壓,還與肥胖,血脂異常,腎病,糖尿病有關。中國居民膳食寶塔推薦成人每人每天6g鹽是包括了全天所有食物的含鹽量,尤其需要關注隱形鹽:醬油,醋,蚝油,各種醬製品,挂面,粉絲,薯片,速食麵,果脯,話梅,蜜餞,辣條等各種零食都是隱形鹽食品,需要同烹飪的食鹽一起計算在6g鹽內。

(2)高糖飲食不止與糖尿病有關,還與高血脂有關。高糖食品以葡萄糖形式進入體內,多餘的葡萄糖代謝不出去就會轉化成脂肪儲存在肝臟,久而久之越存越多,從而引發血脂異常。而所謂高糖不是指一種食品,是指遊離糖的攝入量超過總能量的10%,包括蜂蜜,糖塊,蛋糕,果汁,白砂糖等所有額外添加的糖都是遊離糖,生活中最常見的是含糖飲料,一瓶可樂就超過全天糖的推薦攝入量50g,最易忽視是含糖酸奶,酸奶本身是健康食品,但添加過多糖的酸奶就未必了。為了健康,建議購買無糖酸奶或自家製作無糖酸奶。

(3)高脂食物最大的來源不是肉,而是植物油。是不有點顛覆你的認知?因為無論媒體還是醫生在低脂建議是都只告訴你要清淡飲食。於是你開始少吃或拒絕吃肉,開始水煮白菜的苦行僧生活。但實際上動物製品是優質蛋白來源,紅色瘦肉是補鐵的最佳選擇,深海魚肉富含豐富的亞麻酸,這些都是植物食品無法比擬的,所以只要將每日肉製品控制在150 g以內對健康是有益的。需要注意的是各種植物油的使用,不能超量,每人每天25~30g,不管是多有營養的油。油脂是高熱量食物,每克油脂9產生千卡熱量,與高糖食物一樣,多餘的熱量代謝不出去就會轉化成脂肪儲存,從而引發肥胖,血脂異常,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要想心臟好,預防要趁早。遠離煙草,遠離「三高」食品,保持運動習慣,保持心態平和,活到99,你可以的!

(王芳,主管護師,註冊營養技師,好食營養工作室創始人,王興國營養特訓班5期學員)


由於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或者是其他因素的影響,心臟不好的情況在現代社會的發生率有上升的趨勢。心臟一旦出現問題,會間接的影響其他器官功能的正常發揮,對人體的危害是比較大的,因此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臨床上心臟不好主要是胸部、肩背部、腹部、下肢、面部5個地方出現異常的表現,今天就來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首先如果是心絞痛或者是心肌梗死會表現為胸前區的疼痛,伴有壓迫感,有時候這種疼痛還會放射到咽喉部、後背部、腹部或者是上肢等部位,同時可能伴有胸悶、汗出、憋氣等不舒服的感覺。

其次如果心臟不好是心律失常導致的,則主要是出現心慌、氣短、乏力等的表現,往往查心電圖或者是動態心電圖會出現早搏、房顫或者是傳導阻滯等表現。

再次如果心臟不好主要是左心衰為主的,則主要出現胸部的癥狀為主,表現為憋氣,呼吸困難,甚至夜間不能平卧等癥狀,而且因呼吸困難導致缺氧會出現嘴唇發紺的現象,這主要是由於肺循環出現瘀血的癥狀導致的。如果主要是以右心衰為主的,則會表現為雙下肢出現指凹性的水腫,有時會伴有腰腹部的水腫現象出現,此外腹部的癥狀也較為常見,主要表現為腹脹、噁心等,尿量也相對較少。

由於二尖瓣狹窄導致心臟不好的則會出現面部兩顴潮紅、口唇發自紫等二尖瓣面容,同時也會有胸悶、憋氣等癥狀。

出現上述心臟不好的癥狀時一定要儘早到醫院檢查並進行治療,防止疾病的進一步發展。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心臟就像一個高速運轉的發動機,如果按一個人心臟平均每分鐘跳70次、壽命70歲計算的話,心臟每天跳動10萬次左右,一生要跳近26億次。

這個身體里最繁忙的器官需要我們細心呵護,但遺憾的是,人們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已經讓它提前衰老。

一分鐘,算算你的心臟年齡和實際年齡是否同步?

1、血壓高,加5歲;

2、吸煙,加4歲

3、有心臟病家族史,加1歲

4、如果你是男性,加3歲

5、愛吃肉,加3歲

6、口味重,加2歲

7、喜歡熬夜,加4歲

8、習慣久坐,加4歲

9、肥胖,加4歲

10、靜息心率每分鐘75次以下,減2歲

11、每天運動30分鐘,減5歲

12、心態平和,凡事不急躁,減3歲

13、愛吃堅果,減2歲

心臟好不好,看這5個地方就知道!

一:腳趾甲增厚變形

腳趾甲出現異常,跟以前不一樣了,如逐漸增厚、變色、變形等,別大意,最好到醫院查一下心血管。

一項美國的研究曾發現腳趾甲中的一些物質含量與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的發病率都有一定聯繫。

比起手指甲,腳趾甲的生長速度較慢,其中的一些物質更穩定,可作為一種測量方法。

二、看鼻樑根

鼻樑根部,也就是兩個內眼角的中間, 有很多人在這個地方會有一根橫紋,還有的會出現一條青筋,我們稱它鼻褶心征。

一般小孩子,可能是一些內寒或者是腸胃淤滯, 如果是大人出現這個問題,一般多是心臟的問題。

三:大魚際有血絲團

心臟的手診部位在手掌大魚際處(如圖),如果這塊出現紅色斑點,或有血絲但沒有抱團,就說明最近心炎比較盛,容易心煩。如果在左手和右手的心區同時出現紅色血絲團,就說明心臟有缺血癥狀,需要及時就診了。

四:看嘴唇

先天心臟不好的人,常常會有一種表現——嘴唇發紫!

所謂發紫,在醫學上叫做紫紺,較容易在口唇、鼻尖、耳朵、甲床等皮膚、粘膜較薄,色素較少和循環末梢部位見到。

當你身體的血液循環不好、供血不好的時候,嘴唇等循環末梢部位就會呈現出青紫色!

五:眼瞼長黃瘤(瞼黃色瘤)

發生於雙上眼瞼內側皮膚的淡黃色柔軟的扁平疣狀隆起,是由含脂質的組織細胞在皮膚內形成,它是人體內脂質代謝障礙的外在皮膚表現,經常伴有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等)或高脂血症等。

當然,這些都是幫你自己做個初判,一旦發現有這些情況,最好去醫院做個詳細的檢查,預防大於治療,越早發現越好!

給心臟「減壓」,三類食物要少吃

1、咸瓜子

咸瓜子不僅添加了香精、還有很多的鹽,這樣吃下去的話不利於健康。

咸瓜子屬於高熱量食物,如果吃得過多,易引起口乾、牙疼等癥狀,還會增加高血壓、高脂血症等疾病的發生危險。更有嚴重者誘發心梗的情況也並不少見。

所以說,咸瓜子可以吃,但是一定要控制量,避免對心臟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2、燒烤野味

我們去郊遊時最喜歡燒烤野炊,當食物經過高溫燒烤會產生一種血液化合物,從而減少細胞的彈性,並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

3、肥肉、內臟

肥肉和內臟類食物也不要進食太多,這兩種食物已被證明含有大量飽和脂肪和膽固醇,長期大量進食可大幅度地增高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給心臟「加油」,四類食物要多吃

1、魚類

魚肉鮮嫩好咀嚼,每周至少吃一次鮭魚,可使老年人心臟病死亡率下降44%,女性每月吃1到3次魚,可使中風幾率減少7%,每周吃5次魚,可減少中風幾率50%。

因此我們日常飲食中,一定要多吃魚,尤其是深海魚。

2、omega-3多不飽和脂肪酸

omega-3多不飽和脂肪酸有益於心臟健康,大量實驗證明,飲食中omega-3脂肪酸攝入過少、omega-6攝入脂肪酸過多,兩者失衡是誘發、心血管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們日常的食用油中,含有omega-6脂肪酸的比較多,所以導致了人體攝取的omega-3脂肪酸比較少,是慢性病高發的原因之一。

多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現在缺乏最嚴重的脂肪酸,很多實驗得出omega-3脂肪酸具有降低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和極低密度蛋白,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從而可以降三高,預防心血管疾病。

所以,生活中多增加omega-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是非常有必要的,如胡麻仁油、核桃油是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用油,日常做菜的時候,可以淋上一些這樣的食用油,或者涼拌菜食用,對預防癌症,清除血液垃圾、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益。

3、膳食纖維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增加膳食纖維,尤其是可溶性膳食纖維可減少膽固醇的吸收,促進膽固醇從人體內排出,降低冠心病發生風險。

另有研究表明,不可溶性膳食纖維與心血管病風險降低相關,並可延緩高危人群向心血管病患者轉化的速度。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成人每天應該攝入25-30克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在蔬菜水果、粗糧豆類及菌藻類食物中含量豐富。各種豆類,如黑豆、黃豆、紅豆、綠豆等都是補膳食纖維的高手,根菜類食物纖維含量也較多,如胡蘿蔔、紅薯、土豆等。

4、含鉀的食物

鉀可以促使腎臟排出更多的鈉,從而緩衝鈉鹽升高血壓的副作用。並且,研究也發現,適當多吃含鉀的食物對腦血管有保護作用。

偏黃色、橙色的蔬果中的鉀含量很高,香蕉、橙子、芒果、黃彩椒等,都是補鉀好手。

很多新鮮蔬菜的鉀含量可以和香蕉媲美,如菠菜、空心菜、莧菜、芥藍、油菜、紫背天葵等。

每天攝入一斤的新鮮綠葉菜,就可以滿足鉀需要量的一半。

保護心臟,長按揉三穴位

1、內關穴

手掌朝上,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兩寸,約兩個半橫指處。按內關可寧心安神、寬胸理氣、調補陰陽氣血、疏通經脈,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特效穴位,經常按揉內關可使瘀阻的血管疏通。

2、神門穴

  

手腕內側,小指邊的腕橫紋上。神門穴專治心病,出現心臟早搏、房顫時,趕緊按摩按摩神門穴,可及時緩解癥狀。此穴可補益心經元氣,濡養心臟。

3、中沖穴

位於雙手中指指尖端中央,常用於疼痛、昏迷、痛經時的急救,有調節心率的作用,主治心絞痛、心肌炎等,可用拇指指甲按切。

此外,良好的心情,對於心臟健康也十分有利,日常遇事少生氣,更有利於心臟健康!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謝謝邀請。心為五臟六附之主,有"君主之官″之稱。心臟陰陽調和就會氣血充足,氣血環流正常,以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對心臟的病變,心理功能失調產生的病變,可分為如下方面:

1,心熱:又稱心氣熱,當熱邪鬱結於心時,會導致心火大盛而引發心痛、胸悶煩躁、面赤、小便赤黃等癥狀。當熱邪到一定程度時,會轉化為火邪,容易誘發瘡瘍癰腫等病。

2,心痛:當外感風寒內侵至心時,會使風寒凝聚,從而使血氣在此瘀結,血脈不通暢,就會引發心痛症,根椐心痛表現癥狀可分為肝心痛、腎心痛、肺心痛。

3,色神:指面色有無神采,分為赤、白、黃、青、黑五色。其中赤屬心,如果人面色紅潤,神采奕奕,血脈充盈,和舒暢通,哪么脈息就就顯得和緩有力,則說明心臟功能良好。反之,心氣不足、面色蒼白、毫無血色,則說明其心臟衰竭,血脈空虛、滯淤不暢,那麼脈息就顯得有氣無力,氣血嚴重不足。

4,眼神:兩眼活動靈敏,炯炯有神,表示心臟及其它臟器的精氣充盈。反之,兩眼活動遲鈍、目無光采,就叫做"失神″說明心力衰敗。

5,心腦血管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是心肝血管和腦血管的疾病統稱。特別是50歲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病症。高血壓患者如血壓過高,就會導致血管崩裂,即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或者血管堵塞造成供血不足即為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血脈是否暢通是由心主導的,因為心臟功能變弱,動力不足,也就沒有力量推動血的運行,血脈會因此阻塞。

以上所說的察顏觀"心",心是"五臟之專精",《內經》特別重視色神和眼神,二者是五臟精氣充沛與否的外在體現,也是觀察外在神色的具體內容。

現在正面臨夏季,心與夏季相應,夏季屬火,對應的臟腑為"心",養心是夏季保健的一大關鍵。養心要充分注意到其有利與有害的因素。養心的首要就是要保持血脈暢通,血脈是心的延伸。


有心慌,心季,胸悶,耳朵有皺褶就抓緊時間去治,別再要那些指標,都是害人的,心臟健康最重要,有了這些現象以後,就說明整個供血糸統出了問題,斑塊不是一個地方有,怎麼減小斑塊不能全聽醫生的,中藥有其強大的功效,只是中醫之前很少接觸斑塊,對其形成沒有研究,目前好多磚家視斑塊為餃子,無法用藥物使其消除。


要想知道心臟是否有問題,注意體覺幾個方面。一、登高或爬樓時,出現心慌氣短,同時頭暈目眩,嚴重者還會噁心、嘔吐,這預示心臟已有毛病。二、是否有胸悶的痛症,這是冠心病的先兆。三、是有無下肢水腫,這是心衰的警報。


推薦閱讀:

TAG:健康 | 科普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