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中醫「脈」的概念是怎樣定義和發展的?


看了幾個回答之後,忍不住想說幾句了。

首先,任何人想要了解中醫所說的脈學裡頭說了些什麼,任何人要抨擊脈是什也要去看了書再說。

《瀕湖脈學白話解》這本書就是專講脈的書。本人也有這本書,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版本,現在這種版本罕見。這本書不是研究脈是什麼東西,而是告訴人【如何切脈,如何根據脈象的不同去分析疾病】。

自從中國有了《瀕湖脈學》之後,這脈學基本就定格了,或說到頂了,沒有什麼再進一層的空間了,後人只要繼承,只要可以學到幾成或七八成,也許就是脈中高手了。

左手:心脈、肝脈、腎脈,看上去同一條動脈,然而偏就可以分出心肝腎三個器官的脈象(這器官跟西醫解剖學所說的器官是完全一樣的,只是腎脈同時管理著生殖系統);右手:肺脈、脾脈包括胃(因為脾胃是無法分割的器官)、命脈(器官是膀胱)。簡為:左為心肝腎,右為肺脾命。

手指定【寸關尺】的位置不準確,就切而不準;手指頭靈敏度低,就切而不準。所以,有些中醫的切脈絕對是做做樣子的!!!

手指的定位到不是難事,然而指感卻是極難之事。手指頭的靈敏度是天生的,是後天永遠學不來的。你只能學到手指的感知到的肺象,但永遠學不了天生的手指頭的敏感度。所以,有些中醫的切脈只是做做樣子的!!!

手指頭的靈敏度低,永遠無法感知到精確或相對準確的脈之象。無法淸晰地感知脈象,又如何使用脈象所對應的疾病去開藥方呢?所以,有些中醫只能學精【望聞問】,不然的話,絕對是庸醫!!!【望】,絕對可以望出人生病的部位和疾病的嚴重程度,可是,永遠比不上切脈的精確!

據我所知,就我們縣城包括全縣鄉鎮,從上世紀六十年代我識事到今天,我沒有聽說過有哪位坐堂中醫或民間醫生的打脈精準程度在社會上流傳開來,讓人嘆服的!所以,我以前偶爾來火時會吹吹牛:我們縣誰的脈准過我,他才十八歲我也願意拜他為師!

我曾經在網路上說過:學習中醫藥學最難最難的就是【切脈】,其次就是【知病因】和【處方】。然後又說:考一個處方中醫的醫術水平的高低,簡單到比喝粥更簡,那就是:病人坐在他案桌前,然後看他診斷,最後就看他開出來的藥方,這水準的高低就一目了然。筆考場上的問答、方解,全然沒有用。當然,我還說過:一個處方中醫無論讀了一百年還是一千年的醫藥書,檢測其醫術水平高低卻只在【那張藥方紙上】,這方紙就是他的文憑,就是他的職稱!!!

切脈雖然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診斷技術,因為太難學到一定的程度,所以外行人說切脈只是理論和做做樣子,這一點也不奇怪!


只有親力親為才能有所體會,就像氣功氣運丹田,使用西方發明的儀器是不能發現的,就像針灸的學位,儀器也照樣檢查不出裡面的蹊蹺。中醫的脈應該是經過歷史的考驗,起初在不同的年齡段人群,又分各種病號和正常人做過記錄分別對比,經過漫長歷史驗證取得的診脈精華。想想要經過多少名醫論證,驗證和努力才得到的一種深奧的文化。我們現代人不能理解也是有情可原的。


有個在美國中醫說,診脈根本就診斷不出病來。也就是根本沒用。但是又不能不診脈。不診脈好像就不是中醫,不會看病。

診脈,其實就是摸人心臟跳動引起的血液脈衝流動。就這麼點事。某些病可能和心臟跳動有關係,而其他病和心臟跳動沒關係。影響心臟跳動的,除了病之外,運動,心情,喝酒,飲食等等。所以靠摸脈搏跳動診病是不準確的。所以,中醫不能僅僅靠切脈,還要看這看那,聞這聞那,問這問那。

以前說過,中醫是巫術,是一種心理治療,有一整套征服病人的說法做法,病人防不勝防,病理被說得頭頭是道,聽不明白就給你個比喻。一比喻,理就出來了。加上神秘的診脈,奇特的藥引,一堆苦味的植物,號稱祖傳秘方,君臣佐使,病人明白了病理,病根,然後對症下藥,心理高興,有了信心。心情一好,病就好一半了,再從植物中補充些維生素,微量元素。然後藥渣倒路上,人踏馬踩,病魔再一不敢來。病魔被驅趕走了。所以說,中醫是高明巫術,心理治療術。

其實西醫也是診脈的,只不過是通過量血壓,心電圖,看脈搏跳動頻率,穩定性,甚至化驗血液,等等多方面診斷疾病。


謝邀,脈學是中醫診斷的重要方法之一,春秋戰國的典藉中巳有散在的記錄,成書於戰國末的《黃帝內經》巳有系統的論述,那時候稱"三部九候",是從人體頭手足上中下三個部位探取脈博的跳動,而在頭手足不同的部位按天地人劃分而成九候。兩千多年前中國人已經認識到心臟作為生命的發動機其所呈現的變化,對疾病的診斷至關重要。在中醫史中一般把扁鵲作為脈學的創始人,《史記》有其傳。成書於漢代的《難經》總結了前代的診脈經驗,確定了寸囗診脈法,將古代的三部九候,集中到寸口的寸關尺,浮中沉形成九候。到了晉代王叔和著《脈經》可以說是前期的集大成者,其後脈學主要以寸囗為主,脈象越分越細,並與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相配屬,增強了診斷的針對性。


人體的脈絡指的是人體的神經和血管的統稱,它是連接人體血管與神經之間的橋樑和紐帶。它的發現是中國古代先民根據人體發病時,病因通過 人體血管和神經之間的具體反映,從而對疾病作出判斷依據。脈可以說成血管,絡可以說成神經。疾病的發展往往會造成人體血液流量和神經傳導發生戲劇性的變化,會導致心臟波動和神經傳導上的不穩定,從而在流經動脈血管中的血產生不規則的波動,根據各種疾病對人體臟器的影響,繼而形成診脈的依據。人體植物神經往往能反應各各臟器之間的關聯,也就是說古代中醫發現了人體植物神經對臟器的關聯,從而奠定脈絡診病的概念。疾病的發展對血流量也產生一定的影響,古代中醫根據這一現象。對流經動脈中的血流量產生的波動所引起的紊亂以及多普勒效應,給出脈象的各種名稱,既長、短、遲、碩、玄、細等。可以說中國古代醫生對人體【植物神經和血流量】關聯的認識是超前的,以至於後來西方醫學才發現這種現象的皮毛,可以說脈診是非常偉大的發現,是古代中醫學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應該加以研究與傳承,不可廢棄。以上是個人對中醫脈絡的看法,希望那些對中醫脈絡研究的人有所啟迪和幫助,有所不足之處還望海涵,謝謝!


感謝頭條的邀請。古代中醫,把血管稱作脈管。對於循環系統的障礙。就稱為血脈不通。所謂診脈。就是在人手臂的橈側,動脈跳動比較明顯的地方。用手指去感覺它跳動的強弱大小。來判斷疾病的方法。三部九候,是早期的診脈方法。

切脈部位有上(頭部)、中(手部)、下(足部)三部,每部各分天、地、人三候,共九侯。因為這種診脈方法比較麻煩。後來就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只在手腕橈側診脈方法。根據動脈的搏動就能判斷全身的疾病。這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而對於那些專門以科學來否定中醫的人來說,當然更是非常荒唐可笑的。可是事實勝於雄辯。利用這種古老的方法。確實能真斷出人體的好多疾病。當然,這種針斷方法的準確性。確實沒有現代醫學的儀器,和化驗方法,真斷的結果準確。但是。這種傳統的診斷方法,也能診斷出許多化驗和儀器所針斷不出的病變。只憑很短的一段動脈血管。就能真斷五臟六腑的疾病。這到底是什麼原理?。用中醫理論來回答這個問題。對現代人來說,說服力肯定是不夠的。所以說,這個問題。還有待於科學的解釋。舉個例子來說吧。凡是長期患胃病的人。右手的關脈一般都表現的沉而若,或者沉而弦。為什麼胃部的疾病會反映在這裡,並引起這段血管跳動的異常。古人為什麼要將這個部位和胃聯繫起來?這些都是要靠科學家去探索的問題。中醫發現了人體的很多奧秘。但卻不能解釋它的根本原理。就像今年的諾貝爾生物獎。就證實了中醫天人合一,人體隨著陰陽變化而變化的理論。所以說。對於中醫的很多東西。都不要靠自己簡單的想像,去否定它。科學不能解釋的事情還很多。很多事,要靠科學來解釋。也需要時間。


我只聽懂中醫的人說中醫號脈有一個口決,學習中醫的人必須背會口決之後按其號脈把脈就能知道人得什麼病,中醫對症下藥。氣脈血脈經脈是人體主脈,人生氣時會產生氣滯血於經脈不暢不通則痛的感覺會出現,人上火時間長了人體就會發燒感冒有炎症了,就寫做這裡該上班了。


推薦閱讀:

TAG:健康 | 黃帝內經 | 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