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稱帝,誰是最大障礙?宋太祖晚年為何要把趙普罷相?
首先澄清一個問題,宋太宗趙光義不存在「稱帝」的問題,不管「斧聲燭影」疑案是否屬實,他是否殺害了趙匡胤奪取皇位,但他名義上都是繼承了趙匡胤的皇位,而不是「稱帝」,何況趙光義本來就是宋初公認的皇儲,皇位第一順位繼承人。
不過從題主的提問來看,似乎認為趙普是趙光義繼承皇位的最大障礙,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同時,趙匡胤晚年罷去趙普的相位,既有趙普本人經濟問題,也有他個人擅權獨斷問題,更涉及宋初皇位傳承的重大問題。
從史料記載來看,趙光義與趙普在陳橋兵變以前,關係還算比較密切,趙光義的母親杜太后每次都囑咐趙光義出去時要和趙書記(趙普)一起,她自己才放心。但自從趙宋建國,特別是趙普擔任宰相,趙光義擔任開封府尹後,兩人都是位高權重,性格強硬,又各自培養籠絡了一大批心腹,難免發生利益衝突甚至爭權奪利之事。
趙光義作為皇帝的弟弟,很受趙匡胤器重,自建隆二年(961年)起,他開始擔任開封府尹,主持京師達十三年,其官署號稱南衙,他利用自己特殊地位的優勢,籠絡了一大批文武人才,每次儀仗出行,燦若圖畫,京城人總讚歎道:「好一條軟綉天街」。
與此同時,對趙宋開國立下大功的趙普也深受趙匡胤信任,自乾德二年(964年)起獨相十年,上朝班位和排序都在在趙光義之上。可以說,趙光義和趙普已經儼然在京城內形成了在皇帝之外的另外兩處權力中心,這兩大股政治勢力旗鼓相當,不時明爭暗鬥。
兩人的鬥爭無處不在,但雙方並未公開撕破臉皮,大家誰也不直接攻擊對方,而是採取挖牆腳、摻沙子、剪除對方羽翼的手法進行。趙普曾利用一些見不得光的手段,先後將與趙光義關係密切的姚恕處死、馮瓚流放,而趙光義卻無力做出有效反擊,值得韜光養晦,積攢力量。
趙普和趙光義的鬥爭到底所為何事並不十分清楚,或許其中涉及到皇位繼承的問題。
由於趙普獨斷專行太過厲害,打擊政敵不遺餘力,得罪了太多人,自己也犯了貪財好貨,私造邸店,與民爭利,甚至巧取皇家土地的經濟錯誤,給別人留下了很多攻擊自己的尾巴,連一向對他信任有加的趙匡胤亦開始對他不滿。
此時,翰林學士盧多遜因與趙普不和,開始和趙光義暗中聯合,利用自己接近皇帝且受趙匡胤欣賞的機會,時常吹耳邊風,向趙匡胤灌輸趙普的種種惡行。與此同時,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雷有鄰,由於父親雷德驤曾遭趙普打擊迫害導致流放而對其懷恨於心,他精心收集證據,對趙普進行了一次致命彈劾,讓趙普一下子陷入巨大被動。
於是在開寶六年(973年),太祖命擴大參知政事薛居正和呂餘慶的參政權力,分割趙普的相權,趙普獨相的風光一去不復返。這年八月,趙普罷相。時隔一月,趙光義進封晉王,位居宰相之上。
五代時期,親王尹京基本就是確定了皇位繼承人的地位,後周世宗柴榮即位前就是晉王兼開封尹,跟趙光義一模一樣。這兩件事發生的順序是一前一後,很讓人懷疑趙普被罷絕不只是經濟問題,而是犯了大的政治錯誤,趙光義之所以直到開寶末年才被確立為皇儲,很可能是與趙普反對有關,所以才會引起兩人長時間的敵對和明爭暗鬥。
據正史記載,趙普死後,趙光義曾對近臣公開聲明:「趙普一向與朕有不足,眾人所知。」他還曾親口對趙普說:「朕幾欲誅卿!」宋人筆記《丁晉公談錄》也記載:太宗即位後曾說過「倘若還是趙普在中書,朕也不得此位!」。種種跡象表明,趙普很可能參與阻撓趙光義即位之事,所以後者才對他如此記恨。
反觀趙普,他在開寶末年被趙匡胤罷相時所上奏章里說:「外人謂臣輕議皇弟開封尹,皇弟忠孝全德,豈有間然。」這裡的「輕議」恐怕不只是對趙光義個人品德和小事情的非議,而是很可能涉及到皇位傳承這樣的大事。
等到了太宗即位後,趙光義曾與趙普討論往事,趙普曾說過「先帝若聽臣言,則今日不睹聖明。然先帝已錯,陛下不得再錯。」意思是說,若是趙匡胤聽了我的話,恐怕我今天就見不到您的偉大形象了!然後先帝已經錯了(指趙匡胤把皇位傳給弟弟而未傳給兒子),陛下您不能在錯了(您應該傳給自己兒子)。如此赤裸裸的表明忠心,足見兩人當初圍繞趙光義即位的問題上必定在暗地有過一番激烈的交鋒。
從史料記載來看,趙光義與趙普在陳橋兵變以前,關係還算比較密切,趙光義的母親杜太后每次都囑咐趙光義出去時要和趙書記(趙普)一起,她自己才放心。但自從趙宋建國,特別是趙普擔任宰相,趙光義擔任開封府尹後,兩人都是位高權重,性格強硬,又各自培養籠絡了一大批心腹,難免發生利益衝突甚至爭權奪利之事。
按宋祖擬字輩來說,暗含了很多內容,所謂的金匱之盟不過擬立之後世班輩罷了。咎字輩看多是告誡。按普後裔字輩多於太祖支重合,也說明太祖對忠獻王的重視。對於太宗支戒約的多,更側面反映出太宗之氣量。魏王支宜與由同,宗室支基本同太祖支。金匱里放的,後世班輩戒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