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孩子問:「媽媽,為什麼同學家的房子比我們家的大?」該如何回答?


作為一個聽孩子說過「我們班**說他們家的車是寶馬」的家長,願意分享一下對這個問題性質的鑒定。當時我靈機一動問孩子:「你知道什麼是寶馬嗎?」孩子搖頭。我接著問:寶馬會飛嗎?孩子表示不知道。這表明,孩子並不是像大人所想像的那樣在攀比,而只是轉述聽到的事情。

當然,這是幼兒園階段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了小學中學,當理解了物質背後代表的內容,思維更接近成人時,就沒那麼容易「糊弄」了。所以聽到孩子問「為什麼別人家房子比我們家的大」這類問題時,還是需要引導。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

1、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房子,就像《三隻小豬》的故事裡有草房子、木頭房子、石頭房子,我們生活的地方,也有平房、樓房,帶院子的不帶院子的。讓孩子認識到世界的多樣性。

2、一般來說,人少的家庭即使房子小也夠用了,人多的家庭就需要大一點的房子才能滿足生活需要。比如我們家有三口人,兩個房間就夠用,某某家有弟弟和外公外婆一起,就需要稍微大一點的房子。

3、當然,買大一點的房子就需要更多的錢,這就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去爭取。比如有的人每天要工作很長的時間,有的人很賣力,有的人……如果你想要有更大的房子,我們需要更加努力。


別說我真的被孩子問過這個問題。當時為了孩子上學方便在學校附近租的房子,說實話當時還是一愣的。後來就告訴他每個家庭條件不一樣,有的家裡房子很大,爸爸掙錢很多,但是孩子每天都見不到爸爸,而我們家雖然沒有太多錢,沒有大房子,但是你每天都有爸爸媽媽陪,你覺得是住大房子見不到爸爸媽媽好還是雖然房子小點,每天見到爸爸媽媽呢?孩子做出了他的選擇,選擇爸爸媽媽。

其實這也是教育孩子的好時機,不用迴避這個問題,告訴他雖然我們房子小,但是爸爸媽媽都愛你,我們很幸福。而且爸爸媽媽也一直在努力,努力工作,努力改善我們的生活。我想這些淺顯的道理孩子已經能懂的了。

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曾經一無所有,但是通過努力現在狀況已經好了很多,所以孩子也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努力!客觀的告訴孩子,順帶教育了孩子!一舉兩得!


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小孩的心都很單純,大人內心就不要有太複雜的想法。

可能有的媽媽會聽到孩子這樣問時,會有愧疚心:哎呀,對不起娃,爸媽沒本事賺不到大錢住大房子!

或是有攀比心:那你也有比他好的玩具、衣服啊!

我覺得對幼兒園的孩子,也許會這樣回答就可以了:

「你見過小蝸牛和小貝殼吧!你看,小蝸牛的房子,小小的。貝殼呢,他的房子大一些。他們的房子都很漂亮,都是他們喜歡的家。同學的家很大很漂亮,你很喜歡是嗎?跟媽媽說說,到底有多大呀?有沒有大樹那麼大?……那你喜歡我們自己的家嗎?」

慢慢引導孩子做客觀表述,引導他關注自己的家,關注自己擁有的東西。


相信這個問題很多孩子都問過,我家的孩子也問過我!個人覺得並不是孩子有攀比心理,只是比較好奇而已。

我們住在一個拆遷的小區里,前面的大片面積的別墅,都是當時拆遷分下來的,樣子還挺好看的,東片是三間兩層樓,紅磚綠瓦,西片是兩間三層樓,白牆青瓦;各有兩百來幢,而我們住的是多層,只有最後面一排其中一個樓道里的一層兩間房子。相比之下,我們的房子是多麼小,多麼的不起眼!

說實話,若是我也小,我也會好奇為什麼鄰居都住那麼大的房子,還有自己的院子,而我們家卻沒有呢?

當時,實話跟孩子講了,我們住的是拆遷的小區(當然,關於拆遷這兩個字又解釋了好久),他們住的房子是統一建造,然後分配下來的,所以整體很乾凈很漂亮,而外婆家的房子(農村私房)雖然也大,但是都長不一樣,看起來就沒那麼好看!而我們住的房子是爸爸媽媽自己花錢買的,當時爸爸媽媽的錢不是很多,就只能買小一點的房子,但是夠我們一家人住的了,對吧!爸爸媽媽每天都那麼努力的在上班,寶寶也這麼乖的上幼兒園,我們會賺越來越多的錢,然後就可以買更大的房子,也可以買漂亮的裙子!

孩子又問,為什麼爸爸媽媽的錢那麼少,只能買小房子呢?

因為爸爸媽媽讀了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學,畢業後就打了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兩年後就結婚生下了寶寶你,還來不及賺下更多的錢,所以只能買小點的房子了啊!寶寶要好好念書,讀好點的大學,打一份好點的工作,賺更多的錢啊!

孩子又問,讀書好就能賺更多的錢嗎?

這個嘛也不一定,但是讀書好相對的選著餘地就會比較多,就像你有10條裙子,卻只有2雙小皮鞋,裙子你可以10條裡面選自己最喜歡的穿,而鞋子卻只能挑一雙跟裙子相配的~~~~~~

那天的對話還是挺有意思的,孩子一連問了好多問題,我的回答很多她聽了還不是很明白,但相信慢慢 的長大後會明白,也不急在這一時。


孩子能夠提出這個問題說明孩子還有自己的想法,也很善於觀察。我的孩子曾經跟我提出要給他買一個電梯房,開始只是覺得比較吃驚,後來了解原因後,原來孩子是很喜歡坐電梯才想讓我給他買一個電梯房。其實孩子沒有那麼多的攀比心理,只是家長不要把孩子的心理放到那個程度,孩子還是很純潔的,僅僅是喜歡而已,家長不要把它上升到攀比的高度。


孩子可能只是單純的想知道為什麼別人的房子比自己家的大,而不是大人想的攀比心。家長應放鬆心態,告訴孩子,房子有大有小,有的人房子比我們的大,但是也會有人大房子比我們小,每個人都是根據自己的需要買適合的房子。

如果孩子真的是攀比的問這個問題,家長也可以很好的解答。告訴孩子每個人的家庭條件和思想觀念不同,所以用的東西也不一樣。房子就像你看的書,你用的蠟筆一樣,有的貴有的便宜。有的人願意花很多錢買大房子,有的人卻會花很多錢買書籍。比起大房子,媽媽更希望你能快樂的成長,媽媽更願意給你買更多的書和玩具,讓你學到更多東西,因為房子有價,知識無價,你的快樂也無價。房子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一家人在一起,愛著彼此才重要。

家長最好淡化我們沒有別人有錢這個概念,一方面孩子並不能很好的理解,另一方面會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


「他們家也許有一位巨人吧,你想不想也變成巨人?」

  • 為人父母,真得具備一定的遊戲精神,化尷尬為微笑:娃是自己的娃,小房子住一家人也是夠了的。不必將孩子的問題視為挑釁,大動肝火。

  • 孩子的攀比心,也是一種正能量,適當引導,父母要表達,與孩子一起朝「大房子」「紅裙子」「大海灘旅遊」努力。孩子的嚮往,當點燃我們。多想想辦法,多掙一些鈔票。

  • 從幼兒園到大學,娃早晚都會發出此類天問,感嘆自己出身寒微,父母不是什麼達人顯貴。這是成長的必然門檻。我們如果無法改變不了自己的處境,就得平靜面對孩子的各種追問,到一定年齡,他們就知道了:生活不像動畫片那樣美好輕盈。

  • 從現在開始 ,用你所已有的一切,尋找你離大房子最近的那條路,讓自己成為巨人。孩子是父母的榜樣,你希望收穫一個有出息的孩子,自己就要儘力做好自己。

  • 生命是一場修行,而孩子,也許是在一邊督促你,走向你自己的小小老師。與孩子一起,找到讓自己燃燒起來的工作。

  • 我娃昨天還問我:媽媽,你是一個窮人嗎?—————唔,在生命之初,在我們是小孩子的時候,都以為自己是小公主小王子呀。小孩子有小孩子的富觀念,生而為人,天賦頗豐,有手可勞動,有腦可思考,有言語……不懶不拖拉,不會特別窮。


如果我家房子很小,我會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會努力讓咱們家也住上大房子。寶寶也要幫爸爸媽媽加油,讓爸爸媽媽更有力氣。

如果我家房子不小,只是沒他同學家的大,我會告訴他因為我們現在這個房子也很不錯,所以沒買那麼大的呀。

家長不必對孩子的話那麼緊張,有時候孩子只是在問一個客觀現象,並不是出於攀比。至於房子大小、自家的物質財富和別人比是多還是少,並不是一個敏感問題。孩子想了解的話儘管告訴他真相。家長遮遮掩掩諱莫如深的話,是很難幫孩子建立正確的財富觀的。

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其實是父母的愛,而不是物質財富。不信你問一個被父母疼愛的孩子,把他送給更有錢的人家,他願不願意?當然不願意啦!不過我也不建議問這種問題,太傷孩子!

家長對待財富坦然點,也有利於幫孩子建立自信。


幼兒園的孩子,可能對貧富都沒有概念,給孩子扣個「攀比」的大帽子合適嗎?

攀比這個詞,恰恰折射出家長的自卑,希望家長首先對自己的心態有個反思。

我覺得家長完全可以根據自己了解到的情況回答孩子的提問。如果同學家的大房子確實代表同學家更雄厚的財力,也不妨誠實的告訴孩子,每個家庭的經濟收入、父母賺錢的能力不一樣,同學的家長可能很善於賺錢,是本事大的人,所以他們不僅僅可以選擇更好的房子,還能選擇其他更好的生活品質,這是他們應得的。再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本身也在為爭取更好的生活而努力,並且孩子現在的學習成績跟他未來的生活品質有密切的關係,生而為人,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爭取上進。

如果你們並不了解孩子同學家的情況,也可以如實的告訴孩子:爸媽不知道其中的具體原因,每個家庭選擇房子所考慮的因素是不一樣的,甚至每個人偏愛的生活方式也是不一樣的,所以以後再發現自家和別家的差異,也大可不必驚詫。

無論題主是羨慕「大房子」,還是真心享受自己現有的「小房子」,都應該如實的告訴孩子。畢竟,現有的房子也是您付出了心血的,在這個問題上,不必自卑,更不要企圖掩藏你的自卑。

為人在世,要能為別人鼓掌,也要能悅納自我,如果您能先做到這一點,孩子會繼承這份強大的心智。


幼兒園的孩子,應該有攀比心理了。他們已經會比較是自己的東西好,還是別人的東西好。但這個小朋友的問題可能算不上攀比,孩子可能只是想知道為什麼。我覺得最好的做法是實話實說。

家長可以趁機給孩子講講當初買房子的過程,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家是父母奮鬥而來的,會產生對家的自豪感和歸宿感。


推薦閱讀:

TAG:幼兒園 | 育兒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