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跟畲族和瑤族,同根同源的客家人群體?


您的問題是不準確的。

畲族可能跟客家人有同源的依據。但是瑤族跟客家人完全不是同一個種群。

俺是農民工羅有財, 對這些族群有一些了解。下面盡我所知,為童鞋們講述這幾個種群的由來:

一、瑤族和苗族

一般認為, 瑤族是蚩尤的後裔, 跟苗族一樣, 是蚩尤部落的兩大族群。

從語言上我們可以看出,苗族跟瑤族的同地域方言, 基本上一樣。目前全球通行最廣的西部苗語,可以跟西部瑤族族群直接交流, 毫無障礙。

其實, 「苗」和「瑤」只是漢人對這兩個種群的不雅的稱呼,這兩個種群有自己的正式名稱, 他們稱自己為「Hmonb」和「Mien」。這兩個字其實是同一個意思的不同口音,苗語的意思是上天的孩子。5000年以前, 蚩尤跟炎黃族群在河北逐鹿一帶戰敗以後, 蚩尤被殺, 部落子民被迫南遷。後面的漢人不斷地圍追堵截,蚩尤部落的子民被迫進行了這個星球上歷史最長的流亡,一直向南,到了上海,東海邊水草豐美,土地肥沃,苗瑤人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以汗水澆灌, 在流亡中使東海邊變成了地球上最富庶的糧倉。然而, 好景不長,苗瑤人民安頓了一些年之後,哪曾知北方的炎黃游牧漢人並不肯罷手, 又開始窺伺這片通江達海的土地。十萬鐵騎千里飛奔,又搶佔了苗瑤人民辛勤開發的家園。那是一個挪威強盜還在從類人猿進化到人類的年代,古中國的土地上,卻經年不絕地演繹著無休無止的戰爭。那些戰爭太美了,斷斷續續, 一直打了數千年。從西湖到太湖, 從吳淞口向西, 越過大河,到煙波浩渺的洞庭湖。苗瑤族群, 以失敗而告終。從此開始了經年不休的臣服和逃亡。他們一部分留在了武陵山區, 一部分繼續向西流亡, 一年有一年, 無休止地流浪,這是這個星球歷史上最艱難的流亡史,一條苦難的路, 就這樣走了數千年。走得遠的,一直走到了中南半島。更有甚者,一直走到了北美大陸和南美的法屬蓋亞那。

從此,苗瑤人民進入武陵山以西的崇山峻岭之中,那是古中國最貧瘠的地方,過著刀耕火種跟野獸為鄰的日子。而漢人,既然認為苗瑤人民已經逃進了人類難以生存的天邊蠻荒之地, 也就懶得繼續追殺,由其與野獸為鄰自生自滅也罷。苗瑤人民從此才得以苟且生存。

貧瘠而遼遠的武陵山以西的崇山峻岭,大抵實在跟東海邊的富饒的曾經的家園相差天高地遠,在當時嚴酷的自然環境下,苗瑤人民大都難以養家活口。所以,不得不有一部分人又進入臨近的漢地,作為漢人富庶人家的幫傭和苦力。因為他們是一個戰敗的族群,在漢人眼裡,是被極端輕視的。那時開始,苗瑤人民的名字Hmonb和Mien, 不再為世人所知, 他們被漢人老爺輕蔑地叫做「苗(不守規矩愛搗蛋)人", 和「傜(苦力,奴隸)人」, 這就是苗瑤人民 名稱的由來。

幾年前,為了出版一本苗語版的《苗族史詩》, 我去各地苗族居住區收集一些民間傳說, 試圖找出這段歷史在苗瑤人民一代一代傳唱的苗歌中的痕迹。在萬里之遙的明尼蘇達,我找到了傳唱了幾千年的苗歌對這段歷史的記載。不過對那些戰爭, 卻以輕描淡寫的語言帶過, 當年傳頌這段歷史的歌者,似乎不太願意讓後輩記得這些戰爭。歌中唱到:

我們是生活在東海邊的Hmonb

土地肥美

女人乖巧

我們的子孫繁衍很快

沒多少年,我們的土地不夠耕種了

我們生火的爐灶不夠用了

我們的農具不夠用了

我們要去西方

去西方尋找好生活

…………

一個人受了傷, 他可能會說,沒事沒事,不要緊的。一個族群受了長達數千年的傷害,卻以如此幾乎不著痕迹的言語帶過!為了這件事情, 我特意去請教過苗族知名學者Dao Yang, 和Yuepheng Xiong, 他們的解釋是:這是歌者的良苦用心。他希望我們忘記曾經的戰爭和苦難,只有這樣, 一個卑微的族群才能苟且生存。因此,幾千年以後,我們選擇忘記,我們已經不記得我們曾經的家園,我們沒有心中的聖城耶路撒冷。苟且生存,比不能生存,要強百倍。

所以, 今天我們看到的苗瑤人民,已經沒有人記得祖先的文字,他們使用漢人的姓氏,各方言分支族群之間以漢語交流。

二、客家人和畲族

而客家人,卻跟苗瑤族群完全不同, 如果一定說有些共同點,就是客家人也是一個南遷的族群,但是客家族群的境遇要好很多,南遷有關可能也是為了避免戰禍,但是遠算不上是流亡。今天我們看到的客家人族群, 其實遠不止分布在梅縣贛州閩西龍岩。絕大部分客家族群,並不認為自己是客家人。其實客家人這個稱呼, 也是南方的土著族群對這個南遷漢人族群的叫法, 大部分客家族群, 並沒有使用Hakka這個詞代表自己的族群。譬如說湖南的客家族群,基本上沒有人認為自己是客家人, 但是他們種群來源,以及南遷的年代,基本上是跟梅縣贛州的客家族群是一致的。他們的所使用的方言,也跟梅縣贛州的客家方言略有區別,應該是受當地土著方言的影響。譬如說湖南安仁酃縣桂東的客家族群,受當地土著族群的影響,語言跟梅縣贛州方言有了一些區別, 但是互相交流沒有問題。最大的區別在用於, 安仁酃縣規定茶陵的客家族群, 不知道自己跟梅縣贛州的客家群體屬於同一個種群。原因很簡單, 因為湖南人相對閩贛粵三省的土著居民,應該比較有包容性, 很少有人把這個外來族群當做客人,而把他們當成跟自己一樣 的這片土地的主人。

南遷的客家族群,儘管所操的方言有所不同, 但是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普遍地以黃土築屋而住。這是長江以南的客家族群共同的特性。這點跟南方各土著族群的居屋有很大區別。

這其實算不上客家族群的傳統文化,完全是嚴酷的生存環境導致的結果。

這些土屋, 也是北方漢人族群很少見的。所以也並不不是來自北方漢族居民的習慣。

之所以有這種現象, 原因其實很簡單:北方的客家族群的漢人南遷,來到一個新地方,生存環境完全陌生,要儘快適應下來,必須在短時間之內以一種低成本的方式構築自己的安身之所。而相對簡陋的土屋, 就符合這些條件。要幾個親朋好友,以木板為模,填土夯實,上面覆蓋茅草帘子,以遮風避雨。幾天功夫, 就可以築就移動房屋。由此很多年,這種築屋習慣邊延續下來, 後來逐漸安頓下來以後,一些殷實人家,逐漸把屋頂的茅草帘子換成青瓦,結實而耐用, 防雨防颱風效果好很多。但是時至今日, 在郴州的五蓋山區和騎田嶺地區, 還可以看到不少客家族群(姑且叫他們客家族群,儘管他們不知道他們也屬於客家族群)的土坯茅草房屋。

這種築屋方式,在南洋的加里曼丹島的客家族群中,還可以看到。

我們還經常看到閩粵贛客家族群的群居的土圍屋, 這是湖南廣西四川越南這些地方的客家族群沒有的現象。其實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好理解:閩粵贛三地的原住民,對待客家外來族群的態度, 遠不如湘省地區的土著居民那麼友善,尤其是潮汕人,和閩南族群,這兩個族群其實是同一起源的族群,對待外來族群的方式,大抵帶有一些排斥心理。很明顯, 外來的新移民, 必定多多少少要使用一些在地的資源。而資源是有限的。這就導致土著居民和新移民之間的矛盾。在大多數情況下,新移民群體在爭奪中, 往往處於劣勢,客家族群在閩粵贛區域為了自衛,不得不團結起來, 以高大的土坯築城易守難攻的圍屋, 據敵於圍屋之外, 庇佑族人。這其實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生存法則。

這也印證了為何只有閩粵贛對這個族群稱為客家人,而其他省份並不這麼叫他們的原由。

其實, 「客家人」 這三個字,跟「苗人」和「傜人」類似, 並不是一種很友善的稱呼。

至於畲族族群, 跟湘省的客家人情況類似,本來就是客家族群的一部分,因為生活環境跟閩粵贛省的客家族群不一樣,當地土著沒有人把他們當客家人而已。

在這個星球上, 各族群之間,始終處在不斷的交往融合,分裂流亡的變化之中, 在這種變化的影響下, 有些族群的文化(或者通俗點叫生活習慣)在消失,也有有些新的族群和文化在誕生。今天的墨西哥人,跟當年的西班牙人印第安人已經是一個不同的種群了。衣索比亞人跟老非洲人從生活習慣和文化傳統都有很大差別。隨著新技術的發展,近幾十年來,地球上人類的生活方式的衍變, 已經勝過過往千年。我們小時候在鄉下的生活方式, 跟千年以前的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沒有太大區別,以松明火照明,從鄉間寄一封信件去縣城需要5天,給不遠處的親朋傳遞消息, 大抵以託人帶口信的方式,記憶中的鄉村農作物, 大多是苦蕎和玉米。而今,這一切已經成了一片永不再回來的風景。我們只能懷想, 無法回歸。

因此,我們已經知道,普天之下, 沒有什麼是不變的。唯一永恆不變的,就是:

改變!

勞您費力讀到這裡,謹表達農民工羅有財深深的感激。

若蒙關注,謹表謝忱。


看到這個問題我默默地翻開我的荷包,看了看我的身份證,民族一欄寫著「漢族」兩個大字!只是我搞不醒,為什麼某些人硬要把客家同,畲族和瑤族,要不就是壯族扯上關係?

大家都是中國人,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員,各族之間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的分別,就拿漢族來說吧,漢族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族系,有著客粵閩贛湘吳官等各民系,在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純種族群,即使是原始社會的部落也要避免近親繁殖而和其他部落通婚!所以血緣這種東西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存在所謂的純種之說!

我在此奉勸各位手勢慣了的人,停止你們這種沒有任何作用的行為,要是有用我的身份證民族一欄會寫「畲」「瑤」「壯」甚至可能是寫著「客家」,但是你們沒這個本事!

老古道常講「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終日打蛇,必被燕啄」

最後再說一句,如果你認為你是漢族你可以測個Y,沒病走兩步!

謝謝!


據史藉和各地方志記載,客家人源於贛閩粵交界山區,清代開始播遷各地。清同治年間,客家人遷徙珠三角受阻,與土著廣府人械鬥數十年,死傷達百萬,是為著名的「土客械鬥」。廣州府向朝廷呈報中才首次出現「客家人」的概念。

贛閩粵交界山區原有土著是畲族人和少部分瑤族人。宋代以後尤其是南宋滅亡之時,大批漢人逃到山區避難,被畲瑤人尊稱為「客」或「客家」,並給予支助。落泊的漢人也接受這一稱謂。於是,客家人就在民族融合中誕生了。公元1733年(雍正11年),因閩西發生大面積的閩南人與客家人爭鬥土地事件,清廷將潮州府三縣與惠州府二縣析置為「嘉應州」(後改名梅州),作為客家人遷移地。從此客家人正式登上歷史舞台。

民族融合後的客家人早期還保留畲瑤人的很多風俗習慣。如崇拜盤瓠為祖先,愛狗,唱盤古歌。如「二次葬」,親人死後置野外茅房,3一5年後揀骨安葬。但客家人形成規模後,特別是洪秀全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後,這些習俗大為減少,代之而來是「修譜之風」。據福建省社科院《福建族譜》一書調查,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客家人修譜,多是「攀龍御鳳」。畲人原有藍,鍾等六姓變成劉邦,李世民,朱元章的姓氏後裔。大大削弱了族譜的歷史價值。現在,有些客家學者甚至拋棄「融合論」,認為「客家人是最純正的中原漢人」,導致客學研究走上歧途。

據民國著名史學家呂思遠《中國民族史》載,苗,瑤,畲三族同源,皆出於西漢初年「武陵蠻」。武陵山位於湘西鄂西,是楚黔中郡轄地。所謂武陵蠻,是楚人與土著僕人融合體。其愛國意識和崇文尚武精神遠高於南宋亡人。


作為江蘇人,在江西贛州待了一段時間,發現那裡的人特徵非常明顯,城裡的會有明顯北方漢人特徵,通常鼻樑提拔,長臉,而鄉下有很多相貌接近東南亞的面孔,而且身材矮小,更重要的是,鄉下的那種長相的人,狐臭的很多,我的天那,第一次被狐臭包圍了


謝邀。本人就是客家人——當然祖上也跟各地本地人通婚過。

客家人是漢族中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本身不是一個民族。客家方言的每一個字都能對應漢字,讀音有些接近官話、有些接近粵語,所以毫無疑問,客家話是漢語的一種方言。

客家人之名,得源於這個群體似乎熱衷於遷移(深層原因是土地與人口的矛盾),導致在每一個地方都像做客一樣。但這個群體很難被同化,我本人是移居到當地的第五代,依然說客家話(當然,本地方言也會)。而且以前很少跟當地人通婚(我母親不是客家人,但嫁到我家之後也得學說客家話),現在放開很多了。

客家人守土意識不強,但宗族觀念及其強烈。用祖輩的話來說,走到哪兒都帶著家譜。我們家的家譜可以溯源到本姓氏第一人,中間沒有任何間斷(小姓)。姓氏來源於陝西(姬姓直系後裔),望郡在河南。

綜上,個人覺得客家人是地地道道的漢族,並且算是比較原始、保留了漢族文化和基因較為完整的一群。

畲族和漢族同源,板上釘釘的事實。畲族和客家人不同的地方在於,遷移的路線不同、頻率不同。所以畲族形成了成片聚居區域,而客家人都是零散點綴在全國範圍內(南方比北方多)。多說一句,土家族也是如此。

瑤族,不好說。沒有證據證明瑤族和漢族完全同源,但也算是古羌族後裔,同源性比較大,外來文化和基因也不少。以其風俗習慣,跟畲族似乎有點相似。

畲族和瑤族不算漢族,而客家人是漢族,最根本的原因在於語言!這也是新中國劃分少數民族的主要依據之一。所以被同化的非常厲害的民族如滿族、壯族,因為本民族語言的存在,依然以少數民族的身份存在。

最後總結一句,全國十幾億人口,都是我華夏民族,共同創造了我們輝煌的歷史,也將共同擔負起我華夏民族復興的重任!


這標題也能通過?這明顯是拉仇恨!

首先我跟你講客家人是北方漢人南遷的民系,混一點少數民族的血統也是正常,據研究,客家人的血統80%以上漢人血統,13%是畲族血統,7%是侗族瑤族的少數民族血統,這就側面的證明了客家人是正統的漢人,比其他民系的70%的漢人血統要純得多!而且看長相,客家人在廣東三大民系當中長得最像北方人,樣貌雍容自信,單眼皮占很大的比例,鵝蛋臉,鼻樑中等不塌,無論是從相貌學,還是血統,都是偏北方漢人的

而且客家話是宋朝時形成的,所以說是宋朝的官話不為過,乃古漢語活化石之一!


客家擂茶文化與客家山歌是屬於百越少數民族的文化特徵,漢人沒有這類文化,故,客家人來源於百越民族,或者是漢人與百越民族的混合群體,不是正宗的漢人。


二次葬是漢人的祖宗的習俗元始社會陝西亦興此俗乎!!謂之瓮葬!執金!金=骨頭!表示死人骨頭像金一樣珍貴!裝骨的器皿謂之!罌!盎亦同之!客家話者!土粵語參入普通話也!但部分漢字發音比白話正宗得多!比如吠字!吠b聲母的有點背字音!白話f聲母!吠fei!古代無f聲母的!吳語閩南語客家話土粵語好多是同的不信可互相對比漢字的發音!原始音是仿自然界的原物發音!看誰最近原音!比如沙字!拿點沙撒去瓦房頂!或竹葉林!可聽出其原始音矣!沙sa沙sue少siu!本身少數民族中亦含漢語發音乎!受古漢語影響!乎=噢=啵


推薦閱讀:

TAG:客家人 | 社會 | 生活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