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有時候在衛生室輸液打點滴怎麼也不好,一來醫院立馬就見效,是葯不一樣嗎?


這事許多患者都反映過,在小診所打針效果就不怎麼好,到醫院明顯好多了,這是什麼原因呢?據我自己觀察分析,下面這些原因可能都存在。

1 藥物質量問題。

同樣一種藥物,有進口的,合資的,國產的。同樣是國產的,不同廠家的產品質量也有區別。大醫院為了保證治療效果以及用藥安全,一般都會優選大廠產品,對於藥物的進貨成本相對考慮得少。而且由於衛生行政部門的監管也相對比較嚴格,醫院藥品無論是進貨、運輸、儲存、保管都有嚴格檢查,藥品存放都有溫濕度控制,這從另一方面也保證了藥品的質量。

而小診所追求廉價,進貨成本要盡量低,才能保證利潤空間,進貨渠道也不一定規範,保管條件更是不會講究。這些綜合因素決定了小診所藥物質量的不穩定,治療效果也就難以保證。如果小診所採取和醫院一樣級別的管控措施,則會大大增加成本,失去了廉價的優勢,失去了對病人的吸引力。

2 診斷是否準確的問題。

診所醫生的診斷水平相對大醫院來講,普遍存在著差距。小診所一般也缺乏檢驗和各種醫療檢查設備。病人到小診所治療,基本都是憑診所醫生個人經驗用藥。如果診斷不準確,用藥沒有針對性,自然效果就不會好。大醫院的醫生經驗更豐富,考慮問題更全面,再加上有了先進檢查設備的輔助,能夠更準確地找到病人問題所在,所以治療的針對性就更強。

3 醫生的用藥水平

即使對疾病的診斷是一樣的。醫生用藥水平也還是有差距。有經驗的醫生考慮問題更全面,藥物的選擇,用法,用量,各種藥物的配合都有一定的講究。可能大家看起來主要的用藥都差不多,但是有一些輔助配合的藥物選擇了以後,療效就會看到明顯的不同。

4 最後一個饅頭 。

有個笑話,說某人吃第一個饅頭沒飽,吃第二個饅頭也沒飽,吃第三個就飽了。於是感嘆:早知道直接吃第三個饅頭就好了。

雖然笑話大家感覺很荒謬,但是看病的時候卻常常忽略了這個道理。很多時候之前的治療是有效的,但是療程還不到,換一家醫院繼續治療,好了。功勞都是後一家醫院的,感覺前一家水平不行。

有時病人病情比較複雜,一兩次就診可能診斷不清楚。前一家醫院做了一些檢查,治療幾天效果不佳,這也是為後來進行診斷的醫生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線索,避免重走許多彎路。功勞也並不全是最後一個醫生的。

有的疾病根本不需要治療,比如感冒,正常7天左右好,不輸液完全可以的。頭幾天在診所輸液,感覺沒效,甚至加重了,後幾天換到醫院治療,到時間了,病情自然就開始慢慢好了。

5 心理作用。

許多人天然的就認為大醫院治療的效果就一定比小診所好,這樣的認知偏差可能使人選擇性地忽略許多大醫院同樣治療效果不好的病例,形成一種偏見。

安慰劑效應同樣也會起作用。心理認為大醫院療效好,則同樣的疾病,同樣的治療方案,在大醫院感覺到的療效就比在小診所要明顯好。

最後還想補充兩句。現在普通的門診疾病都不提倡打點滴輸液了,能口服的盡量口服。許多大醫院已經紛紛取消了輸液門診。在許多小診所,衛生室,輸液仍是一種主要的治療手段,我認為這樣也是不合適的。大家也要慢慢的改掉一有病就要求醫生給輸液的習慣。


我的工作經歷比較豐富。大學畢業後到鄉鎮衛生所工作,又去市一級醫院學習進修,然後考研讀書進入三甲醫院工作。可謂各個級別的醫療機構都工作過。回答這道題剛剛好。

首先,衛生室的藥物很單一,而且多為一些老葯,或者是效果一般的國產葯(沒辦法,絕大多數進口藥效果的確是要好一些)

比如抗生素為例,基層衛生室往往有的抗生素就是青黴素、紅霉素、甲硝唑。好一點的頭孢這些是沒有的。我原來工作的衛生室,最早連國產的奧美拉唑都沒有,只有氫氧化鋁片,胃疼來的病人,只能給他點氫氧化鋁片。吃很久都效果一般,結果病人去醫院開上一瓶奧美拉唑,吃兩次癥狀就明顯緩解了。

第二,衛生室的檢查儀器缺乏,很多疾病的診斷只能憑藉經驗。比如細菌感染了,衛生室並沒有辦法做葯敏試驗,基層醫生只能憑藉經驗給患者用抗生素,屬於大範圍撒網。而大醫院醫生可以通過葯敏試驗檢查出這種細菌對什麼藥物敏感,從而採用更為有效的藥物。

第三、醫生水平問題。大醫院坐診的醫生一般要求主治或者副高以上職稱,都是見多識廣的老醫生。而基層衛生室,剛畢業的醫生就可以上崗了,很多甚至連職業醫師執照都沒有。

而且大醫院醫生見得病人多,參加會議多,知識更新快。

第四、就是很多時候疾病也是有一個自然過程的,可能不管吃什麼葯、吃不吃藥都是七天會好。你在衛生室吃了六天葯覺得無效,然後去醫院,一下子就好了。

第五、心理作用。就像有些病人很服某個醫生,同樣的葯,他信任的醫生開給他,吃了效果很好。而他不信任的醫生開給他,他吃了怎麼都不好。人就是那麼奇妙。所以在評價某種藥物療效的時候要做雙盲實驗,也是為了屏蔽心理帶來的影響

在基層當醫生的經歷還是很辛酸的。


我用我的經歷來回答吧。前年兒子發燒,在診所拿了葯,吃了以後嚴重了,又該輸液,控制不住,高燒不退,退燒藥不起作用。

轉到縣醫院,醫生檢查後說是皰疹性咽峽炎,徵求我們意見,建議用激素先控制體溫,我記得用的有一個葯叫熱毒寧,比較貴,兩天控制住病情,五天出院了,花了1500元。而在診所輸液一次才40多元。

好了,經歷講完了,再說觀點。診所什麼病都看,但是都不精,醫院的醫生分科而治,每個科室的醫生都有專攻,見多識廣,經驗豐富。說完人的不同,再說客觀條件差異。診所吸引人的地方,一是方便,不用排隊挂號,取葯等,再一個就是便宜,貴的葯沒人用,所以就不進貨。一分價錢一分貨,好價錢好葯。

其實這就好比問為什麼縣城的西餐廳牛排沒有北京上海的法國餐廳牛排好吃一樣,除了廚師的水平相差很多,原料也大不相同。我看一個電視節目,說一個法國餐廳做牛排用的牛肉是從國外空運來的新鮮和牛肉,能一樣嗎?

各位網友有什麼見解,歡迎在下方評論。


這個問題呢確實很常見,可以從三個角度進行分析。

首先,第一種情況。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能夠藥到病除的藥物,很多時候,患者來大醫院就診的時候,已經在衛生院進行過初步治療了。

而在衛生院的治療基礎之上,大醫院再予以相對應的治療,無疑能縮短病程。看起來外衛生院沒有弄好,但其實衛生院的治療為後面的治療打下了基礎。

第二種情況,衛生院出現誤診或者漏診。這個也是很常見的,比如把肺炎當成上呼吸道感染治療,但是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而到了大醫院之後,通過相關的檢查和更加有經驗的醫生,予以正確的治療,則很快能康復。

第三種情況,衛生院藥物缺乏。這也是很常見的情況,比如在衛生院明確診斷為急性胃腸炎的患者,予以頭孢和左氧氟沙星治療。但有的時候,如果感染較重,很可能效果一般。

而來到大醫院之後,可以進行抗生素升級,把左氧氟沙星升級為莫西沙星,把二代頭孢升級為三代頭孢,則基本可以康復。


個人經歷的分析,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15年某日,夫人忽然上吐下瀉,我在家診斷為病毒性腸胃炎,送她去了社區衛生站看診,社區醫生問診驗血,驗血基本正常,無白血球上升或中性粒上升,僅有些低鉀2.9,。全程我未告訴社區醫生我的身份,僅在旁觀察。社區醫生大筆一揮,配了強效靜脈抗生素,順便補鉀補液。

我問社區醫生——這明顯是病毒性腸胃炎,為什麼要用抗生素?他說,試一下,試一下。我因為介於我國內沒有執照,並沒有阻止

下午補液過後夫人明顯好轉(因為補液),隨後回家。半夜高燒,再次上吐下瀉,我們立即帶她去了當地的三甲醫院,驗血白血球17,這次輸了同樣的液,同樣的抗生素,第二天就明顯改善。

觀察整個醫療過程,我分析有如下的原因。

1. 社區醫生的用藥不當,在明顯是病毒性腸胃炎時使用強效抗生素

2. 在疾病進程逐漸向細菌性腸胃炎時,大醫院醫生按理使用了同一種,但是這時是合適的抗生素,對症下藥

3. 社區醫院和大醫院藥品質量可能影響到了藥效

4. 疾病的自然進程,可能對於特定的一個病人,可以自愈的疾病需要三天好,第一天你去看了社區醫生,第三天去看了大醫院醫生,那個時候你的病已經快好了,於是很自然的感覺大醫院更好

5. 心理作用,病人很自然的會更加信任三甲醫院的醫生,有助於加強對於治療的正面感受


有的衛生室資質不夠,也就看一些小病,包點葯盈利,

去年冬天發燒也是去的小診所,包了葯,打了三天吊針,退燒了就回家,還沒有兩天就又複發高燒了,趕緊又去了診所,開了很多葯,還一直讓喝水,還給了4貼退燒貼花了120塊錢,打了三天吊針。你知道嗎?又過了兩天就又高燒不退,去了診所讓我們去大醫院化驗個血常規,回來給他看,他說血象好像兩萬多,高的嚇人,其實我們根本就不懂,他們說去大醫院看吧,估計還要住院呢。

我們去了大醫院,那醫生例行檢查,張開嘴就看到扁桃體發炎了,他說不是打退燒藥解決的事,是扁桃體發炎,需要給扁桃體消炎,果然我們按照他說的輸了三天水就好了,這樣算來之前我們在診所看病花的一千多塊錢根本就沒有用,化驗的血常規也是浪費錢。早點來醫院就花一百幾就夠了。


現在到小診所去看病,用藥,掛水。就是不想去大醫院門診早上挂號看病,做檢查,化驗,等報告下到用藥什麼都要排隊,有一天都看不了的也很多還的笫二天去接只看。圖省事,方便才去小診所的,心裡並不太認可小診所,這樣的心態,小診所二天沒好,就認定它不行了。小診所條件就那樣,全靠醫生對病情的猜,基本上就是痛治痛,癢治|癢,發熱退熱,小診所進的藥單一,也知道和大醫院爭的就是看病花錢少,葯要便宜,葯便宜了療效要差點。看了幾天沒好到大醫院,大醫院見前面用過了的藥效果不好換另一類葯,還有前幾天用藥本來就快好了,只是你心情低制它,心態一好療效立馬變好。還有小診所可能不對病情。有的大醫院醫生會和你說,有的認為是同行只要不是大錯,不會和你說。


這個問題確實存在。在二十多年前,那個時候我四十歲生日,就在前三天我腹泄,在我住和工作地方有一個小診所,很多人都說他醫術不錯,加上他也住在我一個院內,於是我就在那輸液,由於那時工作也比較忙,沒有去醫院,結果輸了三天我拉肚子絲毫沒止住,一天二十多次。那天我正好過生日,我市一個最好醫院有一個朋友也來我家吃飯,他是耳鼻喉科主任,看我幾天沒好,於是叫來了他們高幹病房主任來看一下,那時還沒輸完,那個主任來了看了輸液單,立馬給我拔了,叫來了醫生和他說,你連一個拉肚子輸了三天液都沒治好還開什麼診所?從你處方看完全不能當醫生,建議書把診所關了,免得今後出事害人。結果當天晚上他讓我去住院,當晚輸液就不拉了。結果在那住一星期,他建議我身體比較弱調理一下。那個時候住院也是醫生幫我簽字住的,後來出院結帳,高幹病房1200元那時候也不便宜。

再說那個診所醫生是從部隊轉業到工廠醫務室當醫生的,估計是自學成才那種,並沒有正規學習,從那個事情後一個月他真的關掉了診所,而且搬走了。這個事情說明主要還是醫生水平佔主要問題,很多小診所醫生都是單位混不下去了,或者和我輸液那個診所醫生一個樣,沒什麼水平,開一個診所,治不好病,但是死不了人,但是來錢。我住的旁邊前幾年每天清早有很多人排隊,約30人左右,據說那個醫生很厲害,主要看兒科,一來發號,的確興旺了好幾年,最近半年我發現沒有人排隊了,一天只有幾個人在那輸液,說明一個問題還是沒有真本事,再說現在小孩金貴,不敢去他那了。中秋節我孫子回來有點不舒服,我們去三甲醫院兒科,那人山人海,還是信他們醫生水平比診所強。

現在一個小診所,一天有十幾個人輸液他的收入相當可以了,可以在選擇藥劑質量上也有些貓膩。一個水平,一個是葯的質量,所以造成這樣的結果。

也不完全說所有診所不行,我上次腳底筋膜炎痛得腳不能沾地,去按摩了一次,那天晚上更是痛得鑽心,結果吃止痛藥才好一點。第二天去一個中醫診所,200米走半個小時,在他那敷中藥,當天7個小時去掉,當天就不痛,還可以稍微走動,我一個星期在那敷三次全部好了,總共90元錢,那個時候只要不痛花900我也願意啊。他告訴我鍛煉身體走路太多了引起的,這時候不能按摩,不能泡腳,更不能用電吹風吹,我全部都做了,你不痛才怪。有時候網上小偏方害人。


1、葯的進貨渠道不一樣啊。同樣的葯,不同的生產廠家肯定是不一樣的。

2、進口葯,國產葯的藥性肯定有區別啊。

3、抗藥性。用一種藥用多了,就有抗藥性,產生抗藥性之後,就要用新葯。所以醫藥的發展也是更新換代很快的。小門診的醫生受限於局限性,肯定不如大醫院的醫生交流多,見識廣呀。

4、有的癥狀相似,但是其實是不同的病,小診所的醫生有可能判斷錯誤。

5、小診所的葯種類可能沒那麼全。

6、其實有的地方,也不怎麼看,就給人掛點生理鹽水、葡萄糖什麼的,沒啥害處,但是也不對症,自然好的慢。

其實生病了,需要及時治療是對的,但是一有小病就頻繁輸液,也是不好的喲。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喜歡的點個關注,有更多有用有趣的東西哦!


謝原來是小崔得芙啊邀答!

問:為什麼在衛生室輸液打點滴怎麼也不好,一到醫院來立馬見效,是葯不一樣嗎?

聽人說,輸液過多,對身體並不好,雖好了病,卻增大了對藥物的依賴性,尤其是小孩,能不輸液盡量不輸,這軸承一時銹了,你不一定非得去除銹,只要它能轉動,加點油,多多轉動,銹也會被磨掉,軸承也一樣正常運轉。

你說輸液在衛生室難見效,一到醫院立馬有了效果,可能有三種原因,一是心理原因,您可能對衛生室本來就不是十分認可,不完相信他們的藥品質量與醫術,你心理排斥多少會影響對病的療效。二是時間原因,輸液打點滴只是阻止病情蔓延,但病是先期發的,精神恢復有個過程,輸液效果並不是立桿見影。三是藥力原因,您到衛生室輸液不見病好,到醫院去輸液馬上見效了,一方面您心理認可度高了,起了作用,另一方面經過了幾次輸液,對身體也起到除患作用。當然,也不能排除衛生室存在藥品來源與少用藥的問題,但我想,開衛生室必須得重口碑,還要接受監督,不可能也不敢亂來。

治病與人的心理有很大關係,將病不當病,你人快活,有病也無病,患上疼,心裡卻蒙上了陰影,只會加重病情,所以,人無論生活在怎樣的環境,都當有個好心情。


推薦閱讀:

TAG: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