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過庭《書譜》中人書俱老是什麼意思?
理解這句話的意思,需找到原文的上兩句話,孫過庭的《書譜》原話是這樣的: 「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
孫過庭的意思是說,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最初以為功夫趕不上古人,到了中間的過程,要麼過於平正,要麼過於險絕,到最後能夠領悟到將平正和險絕融為一體,做到能夠變化自如,到這個時候,人的年齡也老了,書法藝術也老了。
下圖為趙孟頫24歲時寫的《秋聲賦》,滿滿的全是技巧
趙孟頫60歲左右寫的《膽巴碑》,風格內斂了許多在這裡書法藝術的老了,指的是書法家能夠隨心所欲地駕馭筆墨,心隨筆運,收放自如,功夫、技巧、藝術表現都毫無刻意的痕迹了。
書法的學習過程正是如此,年輕時重視筆法,技巧,章法等,雕琢的痕迹很明顯,只有等到年紀大了後,書法的技巧等東西慢慢地弱化,而對人生、命運的理解卻漸漸地增加了,此時再寫書法,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弘一法師早年的書法作品
弘一法師晚年作品
謝謝你的邀請,我在上世紀剛入九十年代的時期購買了一冊孫過庭的《書譜》,它是一本書法的理論教材,用行書寫就。
我少年時代書寫極為潦草,我的老師都講我的字是雞抖雪,亂石三千。長大了走上社會,總覺得自己的字,拿不出壺,丑得很,在那個沒有手機,沒有微信的年代,寫信是很普遍的溝通,通訊方式,寫給父母,兄弟姊妹,倒還無所謂,他們知道自己的水平,也不會去張揚與貶損,可面對的是親戚,是朋友。是心儀的妹妹,是仰慕的帥哥,自己的字真比打臉還痛,比裸奔還羞。
好在那個時期業餘時間充足,沒有成家沒有電視,更沒有今天的網路,看書也費錢費眼,習字一舉兩得。於是買這樣那樣的字帖。孫過庭的《書譜》不僅是字帖,還是習字的指導。我非常喜歡,於是它在很長一個時期置於我的案台。
「人書俱老」是指人與書法隨著年歲的增長,更顯平和穩重,沒有了年少的稜角,也少了青春時季的意氣飛揚。更多地把自己對社會對自然的認知指導了自己的行動。書法也從個性的張揚,回歸到返樸歸真,隨心所欲而不愈矩,
孫過庭的書論,多觀摹自然之形態,講究氣勢與流暢,架構和布局全篇。曾經想背誦下來,怎賴心志不堅,流於形式,能記下的十成不及其一,惟「吳郡孫過庭撰」不曾忘也。
人書俱老其實是「字如其人」最生動的表述。
唐代著名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孫過庭《書譜》一書結語就是"通會之際,人書俱老」。其意義為:一個人必須用他畢生精力,才能最後對書法獲得深刻的理解和真正的把握。
以書法名帖為例: 王義之《蘭亭集序》,你只要帶著熱戀的心,與書法來一場愛戀與痴纏,就會發現:這哪裡是書法?分明是人生! 這樣的書法文與字都美到極致!不似人間、讓人嘆為觀止!「人書俱老"的這種老,是重回到最初、開始,回到書法的本源一一書寫,原來是為了記錄生活之美!
一個人內心有了格局,氣息會有別樣不同。絕好的書法早以擺脫了技巧,因為技巧讓我們華麗、矯情、茫然,技巧讓我們趨之若鶩,技巧帶來利益,技巧也帶來匠氣。"人書俱老"的作品,早已摒棄技巧。
有人說長期看書法名帖可以把人看老了,依我看: 如果年輕的容顏有顆"老心",那才真是人生上品。早早地把自己的心收斂起來放好,安之若素、慈悲喜舍、靜定安祥,於整個大人生來說,是敬重,也是圓滿。這樣的通會之時,來得越早越好。
人書俱老,其實一筆寫下來,心就老了; 甚至,提筆的剎那就老了。
孫過庭在《書譜》中的原話是: 「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書法的初期往往是不熟練的,而中期卻過而不及,只有到了後期,才能融會貫通。融會貫通的時候,人已年老了,而書法歷練也久了。
人書俱老是高度讚揚的褒義詞,意思就是人和書法都達到了成熟期,隨心所欲,自有章法,這是一個很高的境界。
見多識廣,功到自成。
書譜,自己悟去吧,明白了,寫好了,可以肯定會是成功的。但是,太難了!
從字面上看人老不用解釋,書老嗎個人理老成。含義書法是窮其一生才能得之十一。等到各種法則,技法都熟練之後人都老了。可見書法之難。所以想通過書法發財之人盡量遠之。它和做小買賣不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