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金縷玉衣,它真能保肉身不壞?
金縷玉衣,顧名思義,用金子做成的線把用玉做的玉片縫製起來的衣服。由於這種極高規制的衣服(葬衣)做工極其複雜,用料極為奢靡,耗費人力極為巨大,而且有資格使用的人也極為有限(規定只能皇帝或其直系血親等有資格享用),而且自漢代首創到魏文帝曹丕時代(文帝後禁止使用這個玉衣了)才不過幾百年,以前只有在史書中有所提及,誰也沒有見到過實物,更不用說臆想它的廬山真面目了,這件玉衣到底是用什麼技法縫製的,造型是什麼規制的,細節等情況歷代的史學家一概不知,可以說是一個千古之謎。而在某些史書上講,此玉衣穿上後可以使其肉身千年不腐爛,如生前模樣,這就更加的使這個事件撲所迷離。而這一切的謎底終在保定滿城的一聲炮響後揭開。
照片為老豬親手實拍,這個照片上便是大名鼎鼎的金縷玉衣之原物,這件穿越了一千多年的國寶就這樣的展現在世人的眼前,玉衣的主人是西漢中山國劉勝(這個人日後有個天下皆知的後代,蜀國劉備是也)的老婆竇綰,由於這個竇綰是人家漢景帝的老媽竇太后的家裡人,又加上是劉勝的正室老婆所以死後下葬用了當時最高規格的金縷玉衣之規制。這件玉衣是自史書上記載,面世的第二件(第一件是其老公劉勝的)做工細節和第一件玉衣一樣,都是用玉片製造,按照人體工學打造出和竇綰一樣體型的「衣服」全省上下無不包裹,就連七竅+肛門,陰門,共九竅也全部有玉質的塞子堵上,因為傳說這樣穿戴之後的死者,可以屍體不腐爛,一直保存如初,但事實真的會如此嗎?
而出土的照片揭開了一切謎團。
這兩張照片就是金縷玉衣在滿城漢墓洞穴出土時候的老照片,從照片上可以看出,這件號稱可以使肉體不腐爛的玉衣,其包裹的肉體早已經灰飛煙滅,變成了一堆渣渣,就連骨頭也都碳化成灰了,這個流傳了千年之謎也終於揭開了。這真是絕妙的諷刺,那些妄圖自己不朽的人,往往屍首比名字爛的更快,老豬不由的想起了臧克家先生的一首詩《有的人》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有的人,情願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有的人,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
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場可以看到;
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活的人,
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金縷玉衣是出現於漢代的重要的殮葬玉器之一。古人普遍認為「玉能生肌」,甚至在晉代葛洪的著作中也寫到過金玉置於九竅可以達到不朽的效果。因此很長時間以來,玉衣都是作為保護墓葬中的墓主人的肉身不朽並且靈魂不滅,最終達到永生。不過玉衣的名字是現代人從現代的角度理解給起得,在流傳下的古文獻中普遍被稱作「玉匣」。比如說在漢書》里對應之物都叫「玉匣」「玉柙」「玉椑」。通常,古代貴族的棺材都會有很多層,光是漢代的諸侯棺材就有三重,最裡面的一層被稱之為親身之棺,又叫做「椑棺」。所以準確來講,玉衣並非衣服,而是貼身的內棺。
完整的玉衣形狀與人體相似,可分為頭套、上衣、手套、褲筒、鞋套五大部分,有男士女士之別。附屬玉衣的葬玉組合,還有玉枕、玉手握、玉九竅塞、玉璧、玉棺。滿城漢墓劉勝與竇綰夫婦使用的玉枕內里填充的是花椒香料,廣州象山南越王墓則用絲囊珍珠枕殮葬。玉手握在西漢前期有玉豚、玉璜等多種,中期以後豚形手握佔了主要地位。九竅塞共有眼蓋、鼻塞、口塞、耳塞、生殖器蓋或陰戶塞、肛門塞6種9件,古人認為在九竅填塞玉器可以使屍身精氣保存,形體不腐。在漢代諸侯王墓葬中出土的玉衣,其構成儘管因人而異,但頭頂均做成璧形,正中開有圓形璧孔,也是玉衣上唯一的開孔,乃是專為靈魂出竅升仙而留出通道。可見玉衣的出現主要源自於古人對於長生不老的追求。
不過儘管古人金縷玉衣寄予的願望是美好的,但是實際上並不能保證屍體不腐。想要保證屍體肉體不壞,具體可以參考古埃及人的木乃伊製作方式,如果木乃伊的形象太不具備美感,可以參考現代新興的冷凍技術。
徐州博物館,藏著一件金縷玉衣。
徐州博物館陳列的漢代文物,不僅品種豐富,而且等級高。徐州位於江蘇的西北部,與山東、河南、安徽接壤,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道,是兵家必爭之地,佔據徐州,就掌控了廣袤的江淮大地。歷朝歷代都很看重徐州,尤其是漢代,大漢天子把徐州交給漢室子孫看管,賜封號楚王,前後一共承襲了十二代。博物館中的文物自然記錄了那個時代。
最值得一看的,是國寶級的文物——金縷玉衣,在已經出土的玉衣當中,它創造了多個之最:玉片最多、玉質最好,工藝最精,保存最完整。
創造了這麼多之最的金縷玉衣,想必觀看的人,心都要醉了。再來仔細看看這件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小名片】長1米74,一共有4248塊玉片,玉片大多是方形的,四個角上打了小孔,然後用金絲,把玉片一塊一塊串聯起來,成了一個完整的人的形狀。
說到這件寶物的發掘,看起來很偶然,實際上花費了考古專家十年的心血。1984年的冬天,徐州城東面的獅子山下,一家磚瓦廠的推土機推出的采土場上,幾個玩耍的小學生踢出了一個泥土燒成的小人頭,也就是泥土燒制的俑,考古專家聞風而動。仔細挖掘後發現,這裡一共有5個俑坑,埋了4000多個俑,應該是漢代的兵馬俑坑。
陵墓在哪裡?考古專家把目光投向了獅子山,那是海撥不過60來米的小山,一群考古人員,不停地挖啊挖,挖了整整十一年,也就是1995年的春天,挖出了讓人驚嘆的楚王陵。
大量珍貴的漢代文物出土。在墓道里,考古人員發現了散落的玉片,有些玉片上還有殘留的金絲。考古人員推斷,這可能是做楚王玉衣的。
玉器是漢代王室的標誌性器物,民間不許買賣,聰明的盜墓賊扔下玉片,抽走了金絲。看來,從古到今,金子總是值錢的。
根據史書記載,漢代的葬禮制度規定,皇帝和其他地位顯赫的人物,去世後才有資格享用兵馬俑和玉衣。連接玉衣的金屬絲,材質也是不同的,目前發現的主要有金、銀、銅三種,金的等級最高,王以上才能使用。
中國人喜愛玉,這種喜愛從未改變。在中國傳統文化里,玉,不僅是高貴的象徵,而且代表了吉祥如意,所以凡是美好的東西,幾乎都可以用玉來形容。比如,容貌好——如花似玉,皮膚好——溫潤如玉。氣質好——冰清玉潔,江南把說媒叫玉成,就連長了一副潔白的牙齒,也被叫做玉齒。
玉,還有特殊的作用,古人相信,死者穿了玉衣,屍體便不會腐爛,藉助玉,可以自由穿越陰陽兩界。幸好古人的這一認識是錯誤的。
至於陵墓的主人,考古專家傷透了腦筋。由於墓主人的印章,可能被盜墓賊一併擄走,只能靠楚王下屬的印章推斷,墓主人應該是第一、第二或第三代楚王。
龍形玉佩
進一步考證,第一代楚王葬在徐州的同孝山,也就是今天的楚王山。第二代楚王劉郢客在位只有4年,來不及建造規模如此龐大的陵墓,最有可能的是第三代楚王劉戊,他在位二十年,有足夠的時間,為自己建造滿意的陵墓。
儘管獅子山楚王陵的墓主人身份,暫時無法確定,但並不妨礙在漢文化考古發掘中,它佔據的重要地位。
西漢浮雕龍鳳紋韘形玉佩
金縷玉衣,是由黃金做成的絲線,串上由玉石磨成的玉片,做成的衣服。古人迷信,玉能防腐,人可以重生。穿上金縷玉衣可保肉體不腐敗,然後靈魂經過輪迴,重新在肉體復活,然後人完成重生。實際是古代科學不發達的情況下,古人的一廂情願。人死如燈滅,世上沒有長生不老,也沒有死後重生。若能重生或長生,聖人和偉人,如老子,孔子,秦皇漢武豈非永久駐世。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