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吃野生菌會中毒,甚至身亡?
關於蘑菇毒性的問題,我之前在這個問題下有個系統一點的回答,有興趣不妨看一下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60746347036279054/
而為什麼吃野生菌容易中毒,這還是要歸結於很多蘑菇可食跟不可食的種類,外表是在太相像了。
我們來看一看其中比較典型的鵝膏菌(Amanita spp.),這一類蘑菇中很多都非常相似,而且一旦誤食有毒的種類,後果也極其嚴重。
隱青花鵝膏(A. manginiana) 可食
灰花紋鵝膏(A. fuliginea) 劇毒!
橙蓋鵝膏(A. caesarea) 可食
黃蓋鵝膏(A. subjunquillea) 劇毒!
橙蓋鵝膏(A. caesarea)白色變種 可食
致命鵝膏(A. exitialis) 劇毒!
反正我不辨別了,諸君隨意。
鵝膏菌中主要是以其中的鵝膏肽類毒素引起的肝損傷。鵝膏肽類讀書又可以分為鵝膏毒肽,鬼筆毒肽和毒傘素。後兩者可以大量破壞肌動蛋白,從而導致細胞骨架收到破壞。而前者更為複雜,不僅能導致細胞壞死,同時也是一個很強的細胞凋亡誘導劑。
更可怕的是,鵝膏毒肽不容易被完全排出體外。鵝膏毒肽經門靜脈從胃進入肝,被肝細胞快速吸收。雖然大部分會經尿液排出,但是有部分毒素會隨著肝臟分泌的膽汁進入腸道,而進入腸道的鵝膏毒肽又會再次被腸道吸收,形成腸肝循環,延長毒素在體內停留的時間。因此,食用了微量的有毒鵝膏,即使沒有引發急性肝損傷,也很有可能導致長時間尺度下的慢性肝損傷。但由於慢性肝損傷發病慢,與吃蘑菇的日子相差甚遠,因此診斷的過程中很難聯想到是由於之前誤食毒蘑菇所引起的病症。
野生菌中毒
中毒類型及表現:
1、胃腸炎型。可能由類樹脂物質、呱啶或毒菌酸等毒素引起。潛伏期30分鐘到6個小時,表現為噁心、劇烈嘔吐、腹痛、腹瀉等。
2、神經精神型。引起中毒的毒素有毒蠅鹼、蟾蜍素和幻覺原等,潛伏期1小時至6小時。中毒癥狀除有胃腸炎外,主要有神經興奮、精神錯亂和抑制,也可有多汗、流涎、脈緩、瞳孔縮小等。
3、溶血型。由鹿蕈素、馬鞍蕈毒等毒素引起,潛伏期6小時到12小時。除急性胃腸炎癥狀外,可有貧血、黃疸、血尿、肝脾腫大等溶血癥狀,嚴重者可致死。
4、肝腎損害型。主要由毒傘七肽、毒傘十肽等引起。毒素耐熱、耐乾燥,一般烹調加工不能破壞。毒素損害幹細胞核和幹細胞內質網,對腎也有損害。潛伏期6小時到24小時,病程較長。肝腎損害型中毒病情兇險,如不及時治療,病死率很高。
5、橫紋肌溶解型。主要由亞希褶黑菇等引起。中毒後1小時內開始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胃腸炎癥狀,6-12小時後表現出血尿或血紅蛋白尿,肌肉痙攣性疼痛,肌酸激酶急劇增加。最典型癥狀出現橫紋肌溶解,最後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中毒嚴重者12小時後就開始死亡。
預防:野生蘑菇中存在多種有毒品種,毒性成分複雜,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後,中毒者表現各異,病死率高,且沒有特效療法。預防野生毒蘑菇中毒的根本辦法就是不採食野生蘑菇。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後出現中毒癥狀,中毒者要立即催吐,並儘快就醫。有毒野生菌中毒事件多發地區和有採食野生菌習俗的地區,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針對對地域特點、民俗習慣、飲食特色,通過各種渠道,採取印製有毒野生菌宣傳挂圖等多種措施,針對性地強化宣傳教育,推動防控有毒野生菌中毒知識進學校、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使不採集、食用不認識或未食用過的野生菌等自我保護意識深入人心。
不懂菌卻嘴饞,有很多毒菌和食用菌的外形一模一樣,小小一朵菌就可以要人命。
嘴饞了,最好吃些大眾化的菌子,凡屬沒見過不知名的,最好不要嘗試。
[如何辨別有毒野生菌]
一般來說,毒菌的顏色比較鮮艷,有疣,毒菌的帽子上會有疙瘩,還有的有紅斑、溝托、溝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環,一般的毒菌摘斷以後會有漿汁流出來,味道刺鼻。毒菌還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識別:
1、觀外形。一般毒菌的顏色較可食用菌鮮艷,菌傘上多呈紅紫、黃色或雜色斑點,柄上有環和托。
2、聞氣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惡臭及苦味,可食菌則有菌固有的香味,無異味。
3、變色試驗。用蔥白在菌蓋上擦一下,如果蔥白變成青褐色,證明有毒,反之則無毒。毒菌煮熟後遇上銀器往往變黑色,遇蒜丁變藍色或褐色。
4、牛奶試驗。將少量新鮮牛奶灑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發生結塊現象,則可能有毒。 [吃野生菌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采自己不熟悉的菌類,尤其是顏色鮮艷的菌子。食用野生菌不要雜,最好每次食用一種野生菌。
2、采來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為種類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發生化學反應,沒毒的菌子也變成有毒的了。加工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像食用牛肝菌,最好的辦法就是先煮熟一下,把毒性減低,以減少中毒發生的可能性。
3、去市場買菌時,最好買曾吃過的,沒發生任何危險的菌子,買來後應炒熟炒透後再吃。
4、吃菌時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雖然無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會與酒中所含的乙醇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時最好不要飲酒。
5、吃完菌後如感不適,有噁心、頭暈、嘔吐、看東西不明或幻視、幻聽癥狀應立即前往醫院治療,萬一來不及就醫,應立即採用簡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藥物,進行催吐、洗胃、導瀉或灌腸等處理,儘快排除體內尚未被吸收的殘菌或減緩有毒物質的吸收,從而減輕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經過這些處理後,還要儘快轉送醫院診治。
不是所有的野生菌都會讓人中毒或身亡。比如毒紅菇和紅菇。從名字我們就知道前面的有害後面的可以吃。毒紅菇,又名嘔吐紅菇,長得和紅菇相近,但毒紅菇實體一般較小。扁半球形淺粉紅至珊瑚紅色,邊緣色較淡。有棱紋,表皮易剝離菌肉薄。吃了會引起胃腸炎症。如劇烈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一般及時催吐治療,嚴重者面部肌肉抽搐或心臟衰弱或血液循環衰竭而死亡。從過往那些吃野生菌中毒或死亡例子我們不難看出都是自己撿菌子,隨機性很高,撿到的菌子種類比較雜,有些甚至連自己都不認識。回家炒了一家人吃,所以比較容易出現全家人一起中毒。平時我們自己采菇,一定要小心,不認識的一定要謹慎!
不是有的人吃野生菌會中毒,是所有的人吃了有毒的野生菌都會中毒,或身亡!在沒有能力去辯別哪一種野生菌是否有毒的情況下,請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隨便去摘野生菌菇食用!
多謝邀請
不是所有的野生菌都有毒的,但是不明真相的隨便吃了,吃到沒毒的可能沒什麼,是僥倖。如果吃到有毒的就一命嗚呼了。
有些野生菌特別是很鮮艷的,不可以吃,吃了往往容易中毒。
最好的辦法是不要自作聰明去野外摘來吃,如果你不懂野生菌是否有毒。畢竟那不是兒戲,關乎人命安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