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意境最美的唐詩是哪一首?


讀懂了王維的《畫》,就能用欣賞詩詞的眼光去賞畫了。

中國人喜愛山水畫,喜愛以畫入詩、以詩入畫,你看那些名畫,總會有不少題詩。

甚至形容江山,也有一句「江山如畫」。

蘇軾筆下的江山如畫,氣勢蓬勃、豪邁萬千,有千古風流人物。

王維筆下的江山如畫,只有靜謐。

《畫》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遠遠地看著那山,鬱鬱蔥蔥,有一片春綠。走近之後,卻連水聲都聽不見。

春天已經過去了,為什麼花兒還在綻放,人來了,枝頭的鳥兒卻沒有飛走。

四句詩,寫了山、水、畫、鳥,這是典型的山水畫元素。

在自然世界中,山是蒼翠的,水是流動的,花是綻放的,鳥是歡鳴的,是一幅生動活潑的景象。

而王維筆下則是——

山有色,色不褪;

水有聲,聽不見;

春有花,花不敗;

樹有鳥,鳥不驚。

這不科學,違反自然規律。

再一看詩題,恍然大悟,原來,這是一幅畫啊!

我超級想看到王維的這幅畫,到底是有多逼真、多傳神,以至於我都沒看到畫,只看到20個字,眼前就呈現一幅秀麗的風景。

這首詩寫的是靜。

山色,是靜的,水聲,本來是動的,作者一句無聲,變動為靜。

花開,是靜的,鳥鳴,本來也是動的,作者一句不驚,又變動為靜。

在動與靜的取捨中,王維讓人既能體會到靜、又能感受到動,而最終回歸於靜。

按教科書去分析,還能分析出作者內心的XXXXXX

這就特別沒意思,我們感受這幅畫就行了。



必須是白居易的《採蓮曲》啊!全詩如下: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此詩前兩句,菱葉在水面飄蕩,荷葉在風中搖曳荷花深處,採蓮的小船輕快飛梭。菱葉,荷葉,荷花還有採蓮的小船,構成一幅輕鬆美好的田園美景。

後兩句: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採蓮的船兒那麼多,偏偏碰見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話。便低頭羞澀微笑,一不留神,頭上的玉簪掉落水中。既 表現了少女的無限喜悅,又表現了少女初戀時的羞澀難為情, 頭上的玉簪因為激動而掉落水中,畫面感很強啊。

讀此詩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少女初懷情的那種忐忑,深有意境啊!

你認為呢?

歡迎關注並吐槽!


詩的意境包函著詩人的情感和思想境界以及詩句所描繪的意象的景質。如果僅從意象景質的角度來詮釋意境是不全面的。一首好詩,不僅有賞心悅目的畫面,更有詩人高尚的情操和思想,能引起讀者內心深處強烈的共鳴。唐詩的意境可謂首首俱佳,相對而言,我認為詩聖杜甫的《春夜喜雨》更勝一籌。全文如下: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萬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杜甫的這首五言律詩,一開頭就讚美春夜下的雨是「好雨」。常言道:「春雨貴如油」,正反映了春雨的寶貴。春天裡,萬物復甦,生機勃勃,急需雨水的滋潤,雨象是知道時節,於是,『當春乃發生」,及時落下來了。雨不僅及時下了,而且在白天人們要工作忙碌時不打擾人們,選擇在夜裡下,這當然是「好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該詩的首聯和鴿聯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將雨擬人化,令人感覺雨是有生命的,知道時節,在春天夜裡,伴著和風,悄悄地飄灑下來,滋潤著萬物生長。把夜雨的靜態寫活成了動態,給雨賦予了生命,有聲有色有情感。頸聯「萬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進一步烘託了「好雨」。既然萬物發芽生長需要雨的滋潤,下夠潤透了,才是真正的好雨。詩人通過見到厚黑的雲層和點點火光預示了雨會下一晚上。尾聯「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這是詩人的想像,下過一夜春雨後,萬物得到雨的滋潤,生機勃發,最能反映春天氣息的花兒競相開放,到早上去看成都城時,花團錦簇,百花爭艷,好一派大好春色。全詩對所見所聞所想的意象的描寫,將一幅夜雨麾麾,生氣盎然,百花爭妍壯美畫卷展現在讀者面前,令人聞到了春的氣息,心曠神怡,回味無窮。

該詩詩題《春夜喜雨》,全詩未寫一個喜字,但從頭到尾,字裡行間漫透喜意,「好」和「乃」;「潛」和「細」;「俱」和『獨」;「紅濕」和「花重」等對應字眼的運用,可謂神來之筆,足見詩人文字功底之深厚。顯然,詩人的這種喜悅之情絕對不是一時衝動,而有其現實的基礎。據史書記載,就在杜甫寫這酋詩的前一年,京轡一帶遭遇嚴重災荒,「米斗至七千錢,人相食。」(《資治通鑒·唐紀》)。因此,杜甫一聽到雨聲就充滿喜悅之情。這恰好反映了詩人關心人民疾苦的崇高思想。中唐詩人李約寫了一首《觀析雨》:「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和那些朱門裡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對春雨潤物的喜悅之情的確是一種很崇高的感情。


意境的美在於建構一個蒙太奇的世界。比如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第一句就打破了時間空間的界限,像是電影的長鏡頭,給人奇妙的感受。

《紅樓夢》中,林黛玉對詩的意境有過一句論述很精妙,她在教香菱學詩時這樣說:「正是這個道理,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

黛玉給香菱劃定了唐詩的書單,「《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並說,不用一年,就能學有所成。

有一天,香菱讀完了,找黛玉交作業,在這裡,她談到了意境最美的唐詩,於我心有戚戚焉,請她給大家分享吧。

「我看他(王維)《塞上》一首,那一聯云:`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象是見了這景的。若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再還有`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這`白』`青』兩個字也似無理。想來,必得這兩個字才形容得盡,念在嘴裡倒象有幾千斤重的一個橄欖。還有`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這`余』字和`上』字,難為他怎麼想來!我們那年上京來,那日下晚便灣住船,岸上又沒有人,只有幾棵樹,遠遠的幾家人家作晚飯,那個煙竟是碧青,連雲直上。誰知我昨日晚上讀了這兩句,倒象我又到了那個地方去了。」

這一番論述,連寶玉也聽得入神,直說「會心處不在多,聽你說了這兩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大家認為呢?


唐詩的每一首都是景,每一句都是色,不存在高低,只存在個人喜好。

開始我喜歡李白、高適、王維、杜甫、白居易、令狐楚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開始喜歡李商隱,也許是年紀的問題,也許是李商隱身上獨特的晚唐氣息吸引了我。

李商隱很多詩都是無題,但有一首是獨特的《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開始讀的時候,覺得這是愛人之間的互相思念和懷念,當時我也就15歲左右,心裡充滿了對愛情的幻想。一盞紅燭,一個溫暖的愛人,外面夜雨瀟瀟,兩人坐在窗下是多麼浪漫和愜意。

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了,經歷過愛情長跑,經歷過生離死別,經歷過家庭破產,經歷過為了生活在別人的咒罵聲中陪笑。此時的心境跟十多年前迥然不同了,再讀起這首詩,赫然發現,這是在悼念亡妻。

跟其他詩人不同的是,李商隱的感情是隱晦的,詩句也是隱晦的,也許跟當年的牛李黨爭有關,那種環境下,說錯話不僅要死人,而且還會連累別人。

在比如現在爛大街的一鉉和一柱的媽媽華年,再到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然後到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都是思念亡妻所作。

風雨飄搖的晚唐,一個胸懷大志,抱著匡夫天下男人因為心愛的妻子而被捲入黨政,並且被永久的排擠出權利中心,一生困頓,最後客死他鄉。我們想像不到其中的苦惱和悲憤,只能體會到他的悲涼和無奈,但是他從來不怨恨,不埋怨,一生只愛一個人,這就是李商隱。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是唐詩中最有意境的一句詩。

這句詩出自盛唐詩人的代表、有「詩佛」之稱的王維的《漢江臨眺》。蘇軾對王維的評價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漢江臨眺》是融畫入詩的力作。

全詩是: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第一句「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寫出了不可目擊之景,勾勒出漢江雄渾壯闊的景色。是畫幅的背景,為整個畫面渲染了氣氛。

第二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寫的是可見的遠景,卻又時隱時現,若有若無,展開想像的翅膀,幻化出不可見的心境,超出畫幅之外,給人一種超然的情懷。可謂借景抒情的極品。難怪詩家評道:「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是詩家俊語,卻入畫三昧。」這句詩與王維的另一名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卻更勝一籌。

接著,第三句「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從「天地外」收攏,以飄逸流動、化靜為動的筆法渲染出眼前江水磅礴的氣勢。

最後一句也是傳世佳句:「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詩人直抒胸臆,毫不掩飾地流露出對襄陽風物的熱愛之情。


分享一首較為冷門的詩詞,名為《春行即興》,出自唐代詩人李華之手。

飽受讚譽,明末刑昉於《唐風定》中寫道:亦自花落鳥啼常境,直是風氣遒美。

《春行即興》

唐.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譯文:

宜陽城外,長滿了繁盛的野草,連綿不絕,山澗溪水向東流去,復又折迴向西。

春山之中,樹木繁茂芬芳,然空無一人,花兒自開自落,一路上鳥兒空自鳴啼。

這是一首景物小詩。作者春天經由宜陽時,因對眼前景物有所感觸,即興抒發了國破山河在、花落鳥空啼的愁緒。 宜陽,縣名,在今河南省西部,洛河中游,即唐代福昌縣城。唐代最大的行宮之一——連昌宮就座落在這裡。境內女幾山是著名的風景區,山上有蘭香神女廟,山中古木流泉,鳥語花香,景色妍麗,是一座天然的大花園。它年年都吸引著皇室、貴族、墨客、遊人前來觀賞。然而,在安史之亂中,這裡遭到嚴重破壞,景象荒涼。此詩寫於安史之亂平息後不久。 《春行寄興》是一首七言絕句,寫於安史之亂平息後不久。詩人帶著仕途不利的忡忡憂心和國家敗亡的綿綿長恨,在落英繽紛黃鳥空鳴的春天經由宜陽(今河南宜陽縣)時,因對眼前景物有所感觸,即興抒發了國破山河在,花落鳥空啼的愁緒。境內女幾山是著名的風景區,山上有蘭香神女廟,山中古木流泉,鳥語花香,景色妍麗,是一座天然的大花園。長得非常茂盛,山澗的水向東又轉向西流去。芬芳的花兒無人欣賞也就自己零落了,在春光滿山的小路上,鳥兒在空闊山林中孤獨地鳴叫。詩人寫暮春的風景,草、水、樹、鳥,動靜結合,聲色俱美,彷彿把讀者也帶到了這種意境中。而 花開無人賞,鳥鳴無人聽 ,作者的失意和不遇知音的心情也自然可見。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這首詩,最適合送給朋友!表達美好的祝願!


先謝謝大家欣賞!《七絕·聖賢張》中的一句最美:

物境千年壽一方,人生百歲志一堂。物稀為貴珍藏漲,人善為優聖賢張。


我認為沒有最美,只有更美,心情不同、喜好不同,所欣賞的詩詞也會不同。比如我吧,特別怕冷,所以不喜歡冬天,至於詩詞嘛,嘿嘿,多少也受點兒影響,夏天太熱,也不太喜歡,秋天雖美,但容易傷感,太壓抑,還是最喜歡春天,不冷不熱,生機勃勃,春意盎然,所以來首春天的吧:《村居》 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在農曆二月,房前屋後的小草正在生長,還有幾隻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的撫摸著堤岸,草木所蒸發出的水汽像煙霧一樣凝聚著,連楊柳都被這景色陶醉了。一群放學的孩子急急忙忙跑回家,趕緊拿出心愛的風箏,趁著東風把它放上藍天。這是多美的一幅圖畫,想想都能醉了。小孩子總是很容易滿足,人生若如此簡單該多美


推薦閱讀:

TAG:一起來背古詩詞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