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跟奶奶親,跟父母不親的孩子,長大後會幸福嗎?
看到這個問題,我忍不住就來回答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就是一個題中所說的孩子。我算是記事比較早的吧,打我記事起,我就是跟奶奶帶大的,差不多到初中的時候,才天天跟父母一起住。但我並不是所謂的留守兒童,爸媽家離奶奶家也就四五十米的距離,真的很近。但是從我很小的時候開始,爸媽就每天早出晚歸,忙於生意。所以小時候我基本都是跟著奶奶睡覺,對奶奶很依戀,自然而然的也就跟奶奶親了。記得那個時候,我會給親人排出一個名次:第一名親誰、第二名親誰……第一名當然就是奶奶了,而爸媽卻得排到差不多第五名了,這個名次,在我當時的排名榜上真的是墊底了。
等大一點上學了,也懂事了,知道爸爸媽媽並不是不愛我,其實他們也很愛我,但是我就是不親他們,還是最親奶奶。
直到現在,我的孩子也上幼兒園了,可以說,我還是最親奶奶。我不親我的父母嗎?我也親,但是從感覺上來說,沒有和奶奶的那種感覺濃烈。那問題就來了,我現在幸不幸福呢?6
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我很幸福。我有把我當掌上明珠的父母,有把我當公主一樣寵的老公,還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寶寶,真的感覺好幸福。
我個人覺得,一個人幸不幸福,與小時候和誰親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其實孩子小時候和誰在一起感覺放鬆,就會和誰親。這是孩子趨利避害的一種本能。因為隔代親,可能奶奶會比較寵溺孩子,再加上父母忙於工作,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比較少,那孩子自然就會和奶奶親嘍。
其實一個人幸不幸福,更大的取決於內心。可能有的人覺得,和父母不親,是因為父母的某種行為傷害到了自己,而這種傷害,自己又無法釋懷,總是放不下,所以會影響到自己一生的幸福。其實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會對你笑。如果用仇恨的眼光看世界,就算身處天堂,也不會感到幸福。其實幸福就在你身邊,就看你有沒有發現幸福的眼睛!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喜歡請關注!
從小跟奶奶親,跟父母不親的孩子長大後幸不幸福我不知道。這裡說說我身邊人的故事,自去判斷。
我有兩個姐姐,大姐從小是奶奶幫忙帶大的,到二姐時,奶奶一看還是女孩就不願意帶了,我媽只好自己親手帶孩子。那時候我媽和我奶奶的關係開始惡化。我大姐和我奶奶親,我媽就生氣就打我大姐,我大姐就隔三差五跑到奶奶家,我媽就更生氣,所以後來導致我大姐極度討厭我媽。相反二姐完全是按照我媽的模式培養出來的,所以我媽對我二姐超級疼愛。
長大後,我大姐和我奶奶更加親近,但我媽和我奶奶基本上已處於水火不容的地步了,我大姐和我媽的關係更為惡劣。我大姐輟學外出打工的時候說過一句話:這個家我再也不想回來了!所以她在外面打工掙的錢從來不給我媽。我二姐輟學外出打工時經常往家裡寄錢。這樣一對比,我媽更不喜歡我大姐了,且總是當著我們的面說我二姐怎麼好怎麼好,說她在外面受了多少苦多少罪的。我媽經常干這事,導致我大姐和我二姐關係也極度緊張。
現在大姐和二姐都出嫁有了孩子,大姐的男人不成器自己也存不了錢,我媽連帶著我大姐的孩子都看不慣。我二姐嫁到了城裡,婆婆比較潑辣,姐夫又是個寶媽男,剛開始的時候我二姐受了不少氣,這兩年才好一些。我媽時常提起我二姐的那些苦來就不由得掉下眼淚。
現在我奶奶已經過世,我大姐基本上不回娘家,回娘家也是去其他親戚家玩,不怎麼跟我媽講話,說話就能吵起來,我媽也不願意看到她,看到她的電話就想掛斷。我二姐遠不能常回娘家,有段時間不打電話不視頻,我媽就會讓我爸打個電話或視個頻。我二姐只要一回來,什麼好吃的都緊著她,看得我們也是相當眼紅。
其實,跟奶奶親近,跟父母不親近的孩子,還是需要父母多去做一些引導,改善一下關係。孩子能陪伴奶奶的時間畢竟不會多過孩子陪伴父母的時間。而且跟奶奶親近跟父母不親近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反思是不是這個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我是晨溪貝媽,分享熊孩子日常,關注親子教育,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分享北京幼兒園信息,孩子健康成長,我們共同努力。喜歡就點贊,愛我請關注~
不幸福。老公小時候生肺炎,才被送到上海奶奶家,帶到6歲再回家。回家後,被其母各種毆打,打完再推父親去打。然後,一邊打一邊罵,討債鬼。那父親居然縱容妻子虐待孩子,充其幫凶。奶奶知道後,說:為啥?
我與老公相識,是他家親戚牽線,各種偽裝,各種熱情,實情半點不會讓你知道。一個沒接觸多少社會、還沒談過戀愛的萌妹子哪裡是這些騙子的對手。大概就是看我好欺負的吧。
我與老公結婚前並不知情,他媽偽裝地好。待領證後才察覺。結婚連上交的錢都不給,後來結婚、過月子、辦百日宴說沒空,要搓麻白相。那時,靠娘家哥姐借錢給我度難關。你問公婆借都說沒有,情願存到私人公司拿高利息,結果連本金都沒拿到。
扳倒和坤,嘉慶吃飽。對我們不管不顧,小兒子當然就吃雙份啦。小兒子結婚離婚再婚,幫辦二次婚禮,過2次月子,帶2次小孩。婆婆喜歡小兒子,當然不遺餘力,竭盡全力幫忙。
小女兒更是寵得不得了。沒公主命偏有公主的病。從不工作,外孫日夜帶,又出錢又出力。可惜,也離婚啦。
當時,看到婆婆追著外孫喂飯時,想起她沒抱一下孫子、喂一口粥、洗一片尿片。心裡的苦和淚,默默地流進肚子。當初我父親勸我趁早離婚,說閨女這樣的人家不能嫁啊。
可我老公那時超級可憐,都想自殺了。唉,誰願意嫁這種變態人家。當初心軟,不聽老人言,吃的虧還真不少。
別說過年聚餐,就是平時都沒有,還想什麼家庭溫暖,做夢。那時,他們還年輕又有錢,最得瑟的時候啊。但親戚一來,馬上打電話給兒子。一來飯店請客讓兒子付帳,二來讓人以為父子關係很好。真是偽君子岳不群,心機婊。
現在,婆婆還有一件事沒做完,就我家還沒離,死不甘心啊。攪屎棍婆婆想著妯娌倆幫養她外孫呢。憑啥,誰養的敗家女誰消受!啃老到45歲,還不會燒飯,到處厚著臉皮蹭飯。呵呵
有錢有力時,歸小兒子和小女兒。公公病了,就屬於大家了。陪夜、要吃(那時說不要靠你們吃)、出錢買墓地等種種。公公死前,還把名下存款給他女兒。我老公原說老頭怎麼要死都不交代呢。
人不能選擇自己的父母,做這種父母的兒子媳婦肯定特憋屈,特難受。可這種偏心眼,只會造成兄弟、兄妹老死不相往來。
你們沒有體會過被父母壓榨的痛苦,而且,大家都會拿孝道來說事,殊不知,他們只是披著一層父母的外衣而已,真正做的卻讓孩子痛不欲生,天下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疼愛孩子的,有些真的讓孩子生不如死!
這個問題我最有資格回答了,因為我幼兒時期曾在奶奶家生活過三年(6-8歲期間),從小跟奶奶親,跟父母不親。如今我已年方35,很難幸福。
壹 與奶奶生活的三年
家裡孩子多(四姊妹),我是老大,有一個妹妹兩個弟弟。在我6歲時候被父母送回老莊(爺爺奶奶扶養)讀書,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冬季母親送棉衣棉鞋晚了,奶奶就說父母不要我了,不管我的死活(奶奶給村裡其它人做棉衣棉鞋,沒給我做過,告訴我如果給我做也要給嬸嬸家孩子做)。我很懂事的理解了奶奶。
手腳上生了凍瘡,我媽媽看到後跟我奶奶吵了一架(意思是平常每個月給你生活費,你不做能不能給孩子買,買的孩子嬸總不會有意見吧),然後憤而接我回身邊讀書了。
貳 回父母身邊後八九歲的孩子回到父母身邊,足以讓母親崩潰。大義凜然,自私自利,喜歡惹事生非,為此很大了,沒少挨父親的戒尺。
父親愛讀書,根據性格引導我開始閱讀,成績一直比較好,但是心思敏感、多疑、自卑、自憐。
即使媽媽和老爸怎麼表明愛我,甚至很多時候(感覺更像彌補)對我比弟弟妹妹更好,依然如此。
叄 童年對於長大後的影響初中時候以全鎮第11名的成績考入,平時數學都是滿分,語文得過滿分,最差的一次扣了三分(還是作文),八歲時候在父親的影響下讀《三國演義》原著,和弟弟妹妹各自房間里書架上全部是書。
高考時候英語不及格,物理剛好及格,考學失利,職高混了畢業證踏入社會,與父母失聯六年。無法溝通,也不想溝通。內心深處的絕望揮之不去,消散不了。
青春除了奮鬥、荒唐、學習、運動,還有絕望,無法救贖的絕望。創業二次失敗告終,自學醫學心理學、計算機技術。
雖然很獨立,可是很痛苦。晚婚晚育,如今生活過得還算可以,但是幸福指數較低。套我母親一句話「無論再苦,孩子都要留在自己身邊。很後悔把我留在奶奶家的三年。」
我感覺不管孩子跟誰親,只要跟父母不親,幸福的概率不那麼大吧,就算有的過得還不錯,但在偶爾的時刻,心裡還是落寞,孤獨,擁有幸福的能力沒有和父母親近的孩子那麼強!
說說我們家吧!我們家姊妹三,姐姐老大,我老二,弟弟老三。姐姐很小的時候是在外婆家長大的,姐姐親外婆家,外婆外公,舅舅也都很喜歡姐姐~聽媽媽講,每次外婆有事忙要把姐姐送回來,姐姐都哭著不讓他們走,又會跟著回去,甚至姐姐在地上打滾都要跟外婆去。媽媽講這一切的時候還笑哈哈,我小時候就覺得媽媽有什麼好笑的,長大了更替她感到悲哀,自己的孩子從小跟自己不親,她竟然沒有意識到這是個問題,竟然還笑得出來!姐姐長大後,有什麼也不會跟爸媽說,結婚出嫁後就更少回家,因為結婚的事情,爸媽也是傷了她的心,而且婚後有相當長几年,姐姐其實過的很苦。現在這幾年,姐姐會回娘家,可是只是禮貌性走動,不跟爸媽有任何言語上的交流,去年我回娘家,爸爸都說,弟媳和我媽的交流都比我姐好,我姐根本就不和他們說話!
再說說我,感覺小時後爹不疼娘不愛,因為自己是二女兒,他們是想要兒子的,甚至有將我送人的想法,只是後來沒成。我都不知道我親誰,誰親我!小時後跟爸爸很陌生的,想親媽媽,可是媽媽因為弟弟老是責備我跟姐姐,心裡就怕她,甚至討厭她,加上媽媽對我都沒有什麼好言語,所以漸漸就跟她越疏離了。記得學前班,媽媽要去街上採購年貨,我想跟她去,不知她為什麼不肯帶我,她坐車走,我就跟在後面哭,跟了差不多兩三千多米,她都沒有下車,最後實在看我哭,才下車答應給我買一捆鉛筆把我哄回去了。我到現在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的小孩那麼依賴她,她怎麼忍心拒絕!所以我現在去哪,女兒想跟著我,我都會帶著,有時即使不想帶,但轉念想到自己的這段經歷,就帶上了,孩子喜歡粘著父母就那麼幾年。後來讀書離家遠,工作離家遠,加上父母因為弟弟的婚事,對我和姐姐做了一些過分的事,所以賭氣遠嫁。雖然老公很好,小家還是很幸福,但是總是時不時覺得自己心裡空落落,後背空空,無所依靠,而且比較難跟別人建立起親密關係。
再說弟弟,弟弟一直是媽媽帶,因為媽媽30歲(在當年來說算大齡了)才有了弟弟,又是兒子,加上多少有了前面兩個孩子的鋪墊,所以媽媽對弟弟還好,弟弟小時後敢看動畫片,敢不聽父母的話,敢不做家務,而我為了討父母歡心,努力做家務,讀書,以前覺得自己懂事很驕傲,現在想想就覺得好可憐,都沒有孩子的樣。
弟弟長大後,父母給建好房子,給說好結婚對象,再給操辦婚禮,甚至弟弟和弟媳出門打工,媽媽都給準備好路費。弟弟出來了兩年就跟弟媳回老家了,很快就生了小孩,感覺人生的一切都有人操心,順風順水。弟弟的心態什麼的也很好,沒有我那麼敏感。所以我覺得弟弟真的是我們姊妹三個中最幸福的了!
所以奉勸做父母的人,有了孩子,請真的好好愛他們,即使自己帶真的很累,也請努力支撐,因為真的就幾年時間而已,過了這幾年,孩子大了,帶起來就沒有那麼累了。可是前面這幾年真的對孩子很重要,影響他們一生的幸福。
看到這個題目,我不禁想起身邊的幾個人,她們都是奶奶帶大的,所以跟奶奶特別親。
1.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就是我的研究生同學:她上學時,幾乎三天兩頭的都給她奶奶打電話,什麼話都跟她奶奶說,親密無間。她還說,等結婚了就將奶奶接到自己家住。跟媽媽打電話次數卻不是很多,而且說話時很客氣,在媽媽面前很見外,沒有親近的感覺。
2. 還有一個朋友,也是奶奶帶大的,但後來搬到媽媽家生活。她對奶奶非常好,對媽媽也很好。她說媽媽對她挺好的,很少發脾氣打罵她,很尊重她,從小跟著奶奶長大,因為媽媽要上班,但媽媽也經常去奶奶家看她,也很關心她。所以,她就非常理解媽媽。
3. 我家鄰居是一個七歲的小朋友,從小爸爸媽媽離婚了,爸爸做生意不怎麼回家,一直就跟著奶奶生活。奶奶有時候當著鄰居的面問他,跟誰最親?小朋友毫不猶豫的說,跟奶奶親,長大要孝順奶奶。
奶奶帶大的孩子幸福嗎?仔細一想,由於各種原因,身邊好多人都跟著奶奶或者姥姥長大的,跟奶奶親,跟媽媽不親,一定是奶奶對她/他的照顧多於媽媽,奶奶跟她在一起的時間很長造成的,因為人都是有感情的。
不是說奶奶帶大的就一定不幸福,而媽媽帶大的就一定幸福。
孩子長大後幸福與否,是由從小就接受的養育方式決定的。
關於孩子幸福與否,媽媽或者奶奶這兩個角色,起的作用就不如養育方式起的作用更大一些。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七蒙育兒,多平台原創撰稿人,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我會持續分享更多的育兒知識,歡迎關注。
我們兄弟姐妹幾個就是奶奶帶大,從不吃奶開始,加上後來媽媽早逝,所以對媽媽的印象模糊,但基因真是強大的東西,我奶奶在舊社會時家境尚可,接受過教育,認得些字,並且真的可以用賢良淑德來形容,脾氣極好。繡得一手好花,以前附近人繡花都讓她畫花樣,也會做漂亮的衣服,反而就是舊社會大家閨秀那一套很拿手,在我們方圓十里還是很受尊敬的。儘管我們都是奶奶帶大,但我們兄弟姐妹幾個卻性格多半像我媽媽,死倔,不會溝通,硬氣,不向別人低頭,至少說幸不幸福,那要看怎麼定義吧,過平凡人的日子,難免磕碰與跌撞,總體來說不是很幸福,但我們兄弟姐妹間感情挺好,雖不多溝通,但都會為對方作想
分享一下親身體會。從我出生那天便是和姥姥一起睡。因為媽媽身體不好,我又早產體弱,姥姥心痛自己的女兒便抱走了我。雖然只是一牆之隔,我沒吃過媽媽一天奶水。不到一歲,媽媽懷了妹妹。妹妹一直由媽媽自己帶。妹妹8個多月,被送到農村奶奶家,得了腦膜炎,救治及時,沒有落下任何後遺症。她三歲上了幼兒園。姥姥因為我體弱多病堅決不讓我去幼兒園。所以爸媽一直覺得妹妹受了委屈。7歲上學我回到父母身邊。我非常想和他們親近,但媽媽對我總有太多的看不慣。總是要求我謙讓妹妹。從小我便學會了用爭吵爭取自己的利益。一直到生了自己的孩子,才理解了這種尷尬的來源。理智上理解了父母,但情感仍有說不出的隔閡。這種隔閡父母也能體會到。我們直接少幾分親情,多了幾分客氣。所以我早早結婚。我很幸運。老公比我大了7歲,他遷就我,彌補了缺失的安全感。有了孩子之後,再苦再來我也要自己帶大。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缺乏安全感,親密感,很容易影響到社交和婚姻質量。
不幸福,很缺愛,缺乏安全感,內心很脆弱,性格內向,比在爸媽身邊長大的孩子更容易受傷,很叛逆。我就是奶奶帶大的,在沒有父愛母愛的環境中成長,病也很多,從小缺乏營養,導致不長個。
到了七八歲的時候把我接到他們身邊城裡讀書,但是跟他們沒有感情,也不親,病了從來不關心我,青春期從來不知道關心我的身體狀況,營養補充,導致很多潛在的毛病,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長大的,連書都不想讓我念,還是我姑姑強迫我爸媽給我讀書的,不然現在我是什麼樣,我都無法想像,到心裡充滿了埋怨與恨,雖然現在已經長大成人,已經工作很多年了,從來不會主動給他們打電話,他們打電話給我我也很少接,也不會想家,很少回家,一年回去兩次已經算是不錯了,因為沒有感情,心裡有恨,所以不重要,我還很喜歡自己一個人在外面打拚。
這個說不定,孩子最好不要離開爸爸媽媽,有條件的話最好把孩子帶在身邊。媽媽的位置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童年如果父母不在,父母的愛缺失以後是彌補不了的。
我從小記憶里就只有姥姥姥爺對我好,我沒有爺爺奶奶,媽媽總是打牌爸爸愛發脾氣,我生病了打針吃藥花點錢爸爸就會發脾氣。長大了結了婚我不怎麼回家,因為我記憶里除了姥姥姥爺就是在學校。反正感覺不到跟他們親,感覺還不如舅舅舅媽親。
但是我還是很幸福的,我有自己的主見不會因為這個受影響的,幸福是要自己感知的,不是別人說你幸福就幸福,說你不幸福就不幸福。長大了朋友越來越多,根本就不需要父母。自己過好自己的日子每天開開心心就是幸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