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像星巴克這樣平民檔次的咖啡到了中國就變成高檔咖啡了?


星巴克咖啡在國外什麼價?為什麼在中國貴出這麼多? 

「在裡面消費會不會都覺得『高端大氣上檔次』?」  「在美國就是個隨處可見的路邊店,國內卻成了小資生活的象徵。」  談及星巴克在國內廣大受商務人士和白領階層的追捧,不少人都不能理解其背後的原因。近期,有媒體曝出星巴克有在中國抬高價牟取暴利的嫌疑,消息一出即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  

消費者:星巴克「有點貴」  目前,《經濟參考報》記者實地走訪了數家星巴克門店並隨機採訪了部分消費者,發現相關咖啡產品的價格一般在30元人民幣左右,不少接受採訪的消費者認為星巴克「有點貴」,只是偶爾會消費一次;也有個別消費者表示該價格尚在可接受範圍內。  家住美國紐約的咖啡愛好者陳先生告訴記者,真正的咖啡愛好者在美國很少喝星巴克。實際上,星巴克咖啡通常對技術工藝並不太講究,它針對的客戶群體不分層次,亦不分人種,是人人都能喝得起的。  陳先生表示,在中國,星巴克還是那個星巴克,但消費人群卻不一樣了。星巴克在中國以瞄準中高端的消費者為主,不少消費者欣賞其「小資情調」,甚至有商務人士將與客戶的會面都安排在星巴克店內。  有媒體報導稱,星巴克在北京的價格高於東京、紐約、香港、倫敦等城市。一款在倫敦售價3 .81美元的星巴克咖啡到了北京價格則變成了4.81美元,提升了26%。同樣小杯的在國內售價為27元的咖啡,在美國售價約合人民幣18元。  另外,中國星巴克比美國等地貴的不僅是咖啡。星巴克出售的馬克杯,加上關稅及運輸成本漂洋過海後,美國的售價卻比中國還要便宜1/3。有消費者發現,一款從美國西雅圖一家星巴克購買的馬克杯,稅後價格為10.9美元(約合人民幣66.7元),而類似的馬克杯在國內售價為100元左右。值得一提的是,這款在美國購買的馬克杯標明的是「中國製造」。


不僅在中國賺錢撈金,在中國的財報也是最好看的。全球銷量都在下滑,在中國通過一系列的動作讓品牌深入人心。

儘管星巴克季度營收上漲6%突破60億美元,但是全球同店銷售僅上漲2%,不及預期。中國市場成為最大的亮點,營收同比大幅上漲30%,同店銷售增幅達到6%,遠高於全球整體水平。

周四公布的2018財年一季度財報顯示,星巴克季度營收上漲6%至60億美元,但是全球同店銷售僅上漲2%,不及StreetAccount預期的3%。

作為星巴克最重要的市場之一,美國市場活躍會員人數新增140萬,同比增長11%至1420萬;同店銷售僅上漲2%。

不過銷售的上漲並非來自客流量的增加,而是來自於消費者單次消費金額的上漲。

圖片來源:CNBC

如果把星巴克的表現放在美國餐飲服務業回暖的大環境下,更能說明問題。彭博社指出,最近幾個月美國餐營業的整體表現提升,在經歷了長時間的下滑和增速疲軟後,同店銷售已經顯著回升。

不過,星巴克CEO將同店銷售增速不及預期的原因歸結到疲軟的假期銷售,他表示假期季限定產品、商品和禮品卡沒有如預期般吸引消費者。

在眾多不利的消息中,中國區的表現應該是星巴克最值得慶祝的。

過去的這個季度,中國消費者對星巴克的喜愛有增無減,中國區營收同比上漲30%,同店銷售增幅達到6%。其中,同店銷售的增長主要受益於交易的增加,上個季度交易增幅達到6%。

星巴克CEO Kevin Johnson在聲明中表示,戰略收購華東區業務加速了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增速。

去年十月Johnson曾在採訪中稱,儘管美國仍舊是星巴克的關鍵市場,但是中國才是未來十年最大的機會。星巴克計划到2021年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增加到5000家。

去年年底,星巴克還將全球最大的門店開在了上海。

新開業的上海星巴克門店是星巴克在全球第二家咖啡烘焙工坊,佔地面積2787平方米,是星巴克最高等級的體驗門店。將如此大規模的門店開在寸土寸金的南京西路,足見星巴克對上海以及中國市場的重視。


對於這個問題,每日經濟新聞編輯郭鑫認為:

咖啡在中國不是平民化的飲料,而是帶有大城市和白領的印記,與美國相比,星巴克在中國顯得形象高端很多。在美國相當平民化的飲品在中國卻賣著相對較高的價格,一杯正常的星巴克美式咖啡的價格在中國比在美國高10元左右。

咖啡作為一種「舶來品」,並不是傳統的中國飲品,出現上述的情況可以說是中西文化碰撞的結果。星巴克之所以在中國變成了高檔咖啡,這與星巴克的產品品質、營銷策略、中國市場的供求關係以及國人崇洋媚外的心理有關。

雖然在美國星巴克屬於極為普通的飲品,但其價格相較於1美元的普通咖啡還是高出不少,這和星巴克咖啡的品質有關。星巴克咖啡致力於高品質咖啡豆,從採購、烘焙到釀製都有一套極為嚴苛的保准,每一杯咖啡的標準可以說是非常高的(小編上大學時曾經在星巴克實習過)。從營銷策略來說,一般跨國類的新生事物首先對準的都是收入相對較高和年輕化的群體,星巴克在中國的營銷策略也是如此。從供求關係來說,在人山人海的中國,星巴克咖啡顯然是供不應求的,而且國人也願意付出更高的價格來避免出現大量排隊購物的情況,當然這也和崇洋媚外的心理有關。

有人說星巴克是「美國地邊攤在華裝高端」,但我個人並不認同這種說法。星巴克在美國大部分人都可以消費,但也不是低檔「地邊攤」,只不過美國人的「檔次」概念沒那麼強而已。相較於一杯茶的價格,星巴克咖啡也並不見得有多高端吧!喝咖啡還是喝茶,這應該是生活瑣事,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讓自己達到安逸的狀態,為何要為其貼上「高檔」的標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呢?


現在的工薪一族特別容易焦慮,除開常說的提升焦慮、認知焦慮,還多了一層「低端焦慮」。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快,人們越來越富有,我們經常會發現某某隔壁王麻子突然開起了豪車,某某村裡劉小二正在籌劃購置新豪宅,周圍經常會有人莫名其來的富有起來,在這種社會環境下,人們經常會有一種「 被低端」的焦慮,擔心自己跟不上大部隊富有的步伐,擔心自己被之前的圈子所拋棄。

星巴克的成功的營銷手段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就很見效了,各種高端上檔次的咖啡名,積攢喝咖啡次數才能享受到的定製會員卡,故意混淆的中大小杯子,較為複雜的定製暗語,以及層出不窮的星享卡套餐,讓你一個星巴克老司機可以在新手面前秀上個半天。

喝的是咖啡,享受到的是滿滿自(z)豪(b)感。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關鍵的因素便是在國內星巴克擁有線下辨識度較高的眾多門店,往往是只要有辦公樓就會有一個星巴克,這給工薪一族提供了一個商談、約妹的好去處。

倒也不是說星巴克在國內就成了「高端場所」,只是國內近些年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商業迅速發展,但配套的休閑場所市場國內還沒有像星巴克這種體量的企業存在。


星巴克最便宜的咖啡應該是美式,大概28元一杯,拿鐵或者摩卡等別的飲料價格在35元一杯左右。對於普通的一線城市白領而言,不算便宜,但是也不至於說就成了高檔咖啡。因為除了星巴克之外,COSTA還有太平洋的咖啡價格也都差不多如此,更別說一些專門的咖啡廳,價格可能更貴一些。

首先從中美兩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來說,中國賣35元一杯的咖啡換算成美元大概是5~6美元左右,所以對於美國人而言,也就是花五六塊錢買了一杯咖啡。美國中產階級或者說白領的年收入是不會低於5萬美元的,平均月薪約4000多美元,因此接受一杯咖啡還是可以的。

另外很多人覺得星巴克價格高是因為成本和賣出的成品價之間的性價比問題。但我們肯定是不能只考慮咖啡豆、牛奶、焦糖等原材料的成本的。星巴克一般會開在人流比較集中的商圈和寫字樓附近,這種地段的門面租金都比較高,而且也是算在一杯咖啡的成本裡面的,再加上員工的工資等等費用,最後一杯咖啡賣到28~38元是不算很離譜的。而且很多人買了一杯二三十元的咖啡之後,會在店裡坐上一兩個小時甚至直接拿著電腦坐裡面工作一下午,所以把星巴克提供的這種隱形的服務成分算在裡面,就不會覺得買杯咖啡可以蹭一下午網路和空調不划算了。

再者就是很多人會噴喜歡星巴克就是崇洋媚外。獨角獸工場認為也沒必要就上綱上線到這個程度。人本來天生對自己熟悉的事物之外的東西都有好奇心,舶來品也給人會提供一種跳脫日常普通生活之外的新鮮感和儀式感。這就好像我們不遠千里跋涉到別的地方旅行,但對於在旅行目的地生活的原住民而言,完全沒覺得這些有什麼好看的,不過是稀鬆平常的日常光景而已。

再反過來想一下,我們中國的很多東西到了國外也照樣被當做「寶貝」一樣。比如我們認為普通不過的枸杞,現在在國外是一些高級有機餐廳的super food,是作為一種抗氧化的美容食品來供應的;還有很多國外的中餐館,我們這邊七八塊錢可以炒一盤的芹菜肉絲可以賣到五六十。所以沒必要覺得喜歡星巴克的人就是崇洋媚外,就是裝X,更何況現在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星巴克真的也只是寫字樓旁邊的一個標配而已,和麥當勞、肯德基沒實質區別。


這個問題很好解釋。首先,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發展水平有差異。根據美國勞動統計局的數據,2017年美國的全職工作者人均周收入為865美元,按一個月四周來算,月收入約為3500美元。而星巴克的價格則是3-6美元一杯,對美國人而言並非不可接受。倘若非要以中國的情況來類比,大概就相當於月收入3000元的人買了杯三四塊錢的豆漿。

其次是人口密度的問題。中國有近14億人口,美國只有三億,但是國土面積相差並不遠。歐洲加拿大的人口密度更是只低不高。這種差異帶來的一個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中國各大城市市中心的人口密度要遠遠大過發達國家。這導致中國許多城市商圈相對發達國家而言,缺乏良好的衛生條件,疏於管理,而標準化的星巴克能給不少人提供一個舒服衛生的小憩環境,所以它的確也是一個相對的「高檔場所」。這也符合星巴克在華的定位:一個除了家和公司以外的休閑場所。

最後則是替代商品的問題。中國咖啡文化不發達,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咖啡仍然是一個舶來品。國內僅雲南、海南兩省有咖啡豆種植,且多用於出口。所以總體而言,咖啡市場其實是很小的。而星巴克憑藉其品牌營銷,成功佔據了中國咖啡市場的絕大部份份額,在定價方面稍高一些,也是符合經濟規律的。

2013年10月,央視曾炮轟星巴克定價過高,並指出其「成本」五元的拿鐵賣27元是暴利。但這種說法其實很站不住腳。其所謂五元成本僅僅只包括了原料價格,場地租金、管理費用等都沒有計算在內。再者,商品的最終價格是由供需所決定的,和成本關係並不大。何況,比起茶館裡動輒上千元一壺的茶葉來說,星巴克的定價的確可謂是良心了。

社長相信,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星巴克屬於「高檔咖啡」的概念一定會從國人的頭腦中消失。麥當勞、KFC,都經歷過鳳凰變草雞的時代變遷,星巴克自然也不會例外。


謝邀,我是變革家陳俊。在國外,星巴克確實屬於隨手的飲品,而在國內,星巴克這個名詞自身就帶有一點奢侈的味道,可以說星巴克在中國算得上是高檔咖啡,並且受到了很多學生、年輕人的青睞。市面上,星巴克的價格大都是在30元一杯左右,30元一杯的咖啡對於中國現在平均的消費水平來說確實有點高,但是我覺得30元一杯的咖啡應該算不上是高檔咖啡。至於國內的很多人為什麼會覺得星巴克是高檔咖啡,原因有很多,也許是因為星巴克來到中國的時間不長,也可能是因為星巴克的價格確實有那麼一點高。但是,隨著星巴克來到中國的時間越來越長,或許在兩年、三年以後人們就不會在覺得星巴克是高檔咖啡。其實星巴克這樣被別人當做高檔咖啡的例子,之前我們國家也出現過,麥當勞與肯德基。當時,麥當勞和肯德基剛剛來到我們國家的時候,很多人也覺得這兩家餐飲快餐店是比較高檔的東西,但是到今天,麥當勞和肯德基在我國簡直太平常了,這兩家店在城市出現的頻率也非常之高。今天,我不知道是否還有人把麥當勞和肯德基當做是高檔的東西,但是就我的角度來說,麥當勞和肯德基已經成為了快餐的代名詞。我相信星巴克在中國的發展歷程也會像麥當勞和肯德基一樣,雖然他們各自的領域和模式不是太一樣,但是本質上是差不多的。隨著星巴克在中國開越來越多的店之後,或許人們心中新奇的感覺就沒有了,那麼星巴克在人們心中是高檔咖啡這一觀念可能就會不在存在了。


拋開價格因素,小編僅想從生活習慣和產業發展兩方面進行剖析。

咖啡這玩意兒,起源於非洲,17世紀開始興盛於歐美,經過數百年的發展,逐漸成為了歐美人士普遍飲用的一種飲料。

對於美國人來說,咖啡就像水和麵包一樣,不管是自己煮還是戶外買,屬於到時間就必須補充的「營養」。美國的快節奏生活使得他們一般沒有時間坐在咖啡店裡安安靜靜地品嘗咖啡,更多情況下是匆匆走進店裡,快速點完咖啡,然後抱著杯子離開。因此,作為街邊連鎖店出現的星巴克,最主要目的是為了更方便地為人提供服務,其定位有點類似國內的奶茶店,裝修也較為簡單。

而在中國,咖啡作為一種舶來品,20世紀30年代才開始自上海漸漸為國人所知,真正進入中國人生活則要從1999年星巴克進入中國市場算起。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外來文化滲入,年輕人普遍樂於接受新事物,尤其願意彰顯自己與眾不同。

星巴克抓住這一時機,針對咖啡非中國人生活必需品這一點,不遺餘力地傳達「咖啡文化」,將星巴克目標人群定位為商務人士和年輕人,打造差異性。這是其一。

其二讓人感覺星巴克高檔則要歸功於美國產業發展的完善。美國因為經濟領先中國多年,在很多產業上都形成了完整的商業鏈條。從店面選址到室內設計,從企業管理到員工培訓,其都有一套規範成熟的模式。

他們非常了解什麼樣的設計和產品能夠讓人感覺舒適,什麼樣的服務能夠讓人滿意,並確保將每一處都做到細緻入微。而中國在這方面整體實力還遠不如美國,自然會產生這種服務高端的感受。

說到底,星巴克在中國的發展過程和麥當勞肯德基幾乎是一樣一樣的,過不了幾年也必然會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與融合而成為一種普通快消品。(編輯:WING)


謝邀!我個人認為外國人總覺得中國人的錢好賺,在別國賣的便宜,到中國就抬高價,狠賺一把,看中國哪些所謂的高消費者耍闊擺譜就頓生仇富心理,大開獅口狂飲人血。商家最喜歡宰送上門的肥羊。但買賣是雙方的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我們管不了那麼多。請不喜勿噴!


星巴克到底算不算高端呢?

不算高端。為什麼不算高端?星巴克做的是商業咖啡,追求標準化,統一口感。所以咖啡味道不可能做到很好。為什麼美國很多明星會買星巴克?因為喝咖啡的喜歡就相當於咱們中國人早點喝豆漿一個原理。是不是好一點的豆漿也要幾塊錢?而在紐約等城市,一杯豆漿的價格甚至比星巴克要貴不少。畢竟物以稀為貴,美國到處是咖啡相對便宜一點是正常的,而國內到處是豆漿,便宜也是應該的。

價格國內比美國貴嗎?

如果按照支出占收入比,價格就是高上天。如果按照實際成本計算,價格並不算高。為什麼?

眾所周知,因為人少地大,星巴克店鋪成本相對較低,各種稅費也低,最貴的當屬人工成本。按照最低工資標準來算,我們按8刀/小時來算,這個已經在大部分州都算最低標準了。開業時間大概是上午7點到晚上10點,一天的工作時長大概是15個小時,一般店鋪是4個左右店員。房租大概一天在200刀左右,在一線城市這個成本要高很多,再加上水電,折損之類的。一般一杯普通的星巴克咖啡在3刀左右,可以想像一杯星巴克的咖啡成本是多少。

在國內,因為人工成本相對便宜,但是店鋪成本要高出好幾倍。另外還有一點,國內的稅費要高出很多。一杯星巴克中的稅費大家全國嗎?一杯30塊錢的咖啡,稅費就不止5塊錢。(經濟觀察報選擇性的忽略了稅費)稅費5塊錢我算的多?咖啡豆的進口稅費,店鋪營業的增值稅,基建稅,教育稅等等加在一起真的不低。加上其他成本,一杯咖啡賣到30塊其實是並不算貴。可以更想比較一下好的奶茶店,一杯奶茶或者冷飲或熱飲,價格也不會比星巴克低多少。

拿紐約為例,一杯和國內普通奶茶店標準的奶茶,至少要賣到4刀。一杯純豆漿要2-3刀。另外再列舉幾個有關吃的例子,在紐約的法拉盛,一根油條在2刀左右,一碗豆腐腦在3-5刀之間。

另外還有一個更好的例子,就是開在波士頓的哈佛大學門口的包子店,一個普通的豬肉餡的包子價格是3.5刀,大小是多大?3個小籠包大小。

最後,不同地方的飲食習慣不一樣,偏好不一樣,所以價格差異是肯定的。但肯定是供求關係決定的。


推薦閱讀:

TAG:咖啡 | 星巴克 | 社會 | 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