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最喜歡哪一個人物?


圖片來自網路

儒林外史,最精彩的是范進中舉那一段故事。

讀來讓人喜憂參半,范進介窮書生,多年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肩不能擔,手不能提,家裡一貧如洗,生活無著,全靠老丈人幫襯,免強度日。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從少年到白頭,期待有一天金榜題名,光宗耀祖。不得不讓人同情他的遭遇,配服他的毅力。

忽然一日,美夢成真,范進終於苦進甘來,中了舉人。大悲大喜,導致精神興奮過度,失去了神志。

是老丈人一巴掌打的他恢復了神志。范進完全就是古時候,窮書生的影子,可憐,可悲,可愛!也是科舉制度的犧牲品。窮困撩倒一生,直到白頭,喜訊傳來,連打發報信的喜錢都沒有,還是那倒霉的老丈人墊付的。

讓我們看到讀書人的悲哀寂寞。窮其一生,中了舉人,人也行將就木。讓今人不得不配復范進的堅持,努力。這個人物形象,確有愛之處。


《儒林外史》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應該是馬二先生了。這是一個科舉舉業的堅定支持者。雖然很多人認為他迂腐,是批判的對象,說他是被八股文毒害的典型的文人形象,說他封建說教,說他有十足的奴性,我卻真的很喜歡這個人。

喜歡他一點就是治學嚴謹。馬二先生考試上不去,為謀生找了一個選文章的行當,他幹這一行還是很有水平的,作品也獲得了業界的認可。不過,在書店看來他的活出得有點慢了,這在後面匡超人入行之後的出活速度上就看出來了。書店以賺錢為第一要務,數量第一,質量只能第二。對比現在市場上各種粗製濫造的輔導資料充斥的情況,迂腐的馬二先生真是業界良心了。蘧公孫跟他商量要在他作品上掛名,哈哈,他一番大道理,婉言謝絕了。這又讓我聯想到如今科研圈裡,胡亂署名等學術不端行為真的很嚴重,一點節操都沒有,上面三令五申也沒有一點成效。在嘲笑外史裡面迂腐文人之前,能不能學點好的東西?順便說一下,蘧公孫這個逗X,他從王惠那裡得到了一本絕版書之後,「出資刻印此書,把高季迪的名字寫在前面,自己作為補輯者列名於後」,挺不要臉的,你補了個毛線。高季迪應該慶幸,作者還是他,給蘧公孫的底線點個贊。

然後就是馬二先生為人善良,樂於助人。看他對待別人,真的心生敬意:

①先看對待朋友蘧公孫。宦成要娶丫鬟,公孫不肯,後者心生歹意,差人出主意要在王惠留下的枕箱上做文章。王惠當時投靠了反叛的寧王,跟他有關係是有大罪的,這是一個要挾的好把柄。馬二先生立馬攔了下來,把所有的積蓄九十多兩銀子拿出來弄回了箱子。這還都是在蘧公孫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主動做出的。他也就沒指望能收的回來這些錢。這樣的人怎能不讓公孫感恩戴德呢?

②對待路人匡超人。匡超人大家知道,不是什麼好東西,至少在得志之後就不行了。這人在早期窮的時候還是不錯的,喜歡讀書,孝敬父母。對於馬二先生來說他就是一個路人吶,但他還是認真指點一些文章上的東西,還慷慨相助,而且是只需要幫一塊錢幫十塊錢那種,別人家回家之後孝敬父母的錢都給幫出來啦,說他這樣才能認真的讀書。後來匡超人是怎麼對待馬二先生的呢?和人提起來的時候,他說馬二先生是「理法有餘,才氣不足」。也許真是這樣吧,不過,不太厚道。

③對待利用他的洪憨仙。馬二先生幫助別人窮困潦倒了。天無絕人之路啊,居然遇到了一個300多歲的老神仙。此人能用點煤成銀之術,厲害了,馬二先生信了。其實洪憨仙只是一個60多歲的行將就木的老頭兒,舍不出孩子套不住狼,用了幾十兩銀子的本錢,想要利用馬二先生套胡三公子。就在馬上成功的時候壽元盡了,這下連棺材本都給賠沒了。恍然大悟的馬二先生知道他是利用自己騙人。但又一回想,覺得並沒有對不起自己,所以他竟然幫助洪憨仙。好吧,你說這個人夠不夠寬容?

就這樣一個樂善好施、治學嚴謹、義氣深重的執著之人,再給我來幾個。你說他被毒害有多深,我說他靈魂尚存。


《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全書共有五十六回.

在這本書里,塑造了許多不同社會層次的人,有執著於考取功名,最後差點瘋了的范進,也有不願意與這俗世功名同流合污的杜少卿。當然,在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是在小說的最後,提到的一個裁縫。「這人姓荊,名元,五十多歲,在三山街開著一個裁縫鋪。每日替人家做了生活,餘下來工夫就彈琴寫字,也極喜歡做詩。」

這個荊元不同於一般的文人墨客,他是一個很現實的人。

他知道如果自己單純地靠文筆過活,未必能過得很好。所以,他選擇的是一邊工作,就是做裁縫,維持生計,然後業餘時間做點與文藝沾邊的事情,比如彈個琴,寫個字,再做個詩歌。與他來往的朋友們,問他,「你既要做雅人,為甚麼還要做你這貴行?何不同些學校里人相與相與?」他就說,自己不是想做個雅人,而是因為這個書畫詩是與自己的性格相吻合的,所以寫寫看。而且,他知道自己是與那些單純待在書院里求學的人是不同的,這說明,他對自己有清晰的定位。不是一味地追求與文人墨客結交,而是知道自己與那些純正的文人墨客是不同的,所以也不會為了融入那個群體,而改變自我。

他是一個有骨氣的人。

他知道從自己的祖輩那裡繼承家業,做裁縫並不是一件見不得光的事情。雖然自己有熱愛文藝的愛好,但是呢,他也不會為了追求過於虛幻的東西,而放棄自己的家業。「而今每日尋得六七分銀,吃飽了飯,要彈琴,要寫字,諸事都由得我,又不貪圖人的富貴,又不伺候人的顏色,天不收,地不管,倒不活?」他自己對於物質一點都不貪心,知道自己靠著家業維持生計就好,也不需要非得把整個家業做到多麼大。而且,他也有自己的骨氣,知道自己不必去曲意奉承一些人。而是要勇敢地接納自己,明白自己的學識所在,這其實是很難能可貴的事情。

他是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

他某一天去拜訪一個朋友的時候,發現他們所住的地方環境很好,於是就相約第二日帶自己的古琴過來。第二日,他果真就帶著琴過來,那琴聲可以把鳥雀引來,也可以把人聽哭。「荊元慢慢的和了弦,彈起來,鏗鏗鏘鏘,聲振林木,那些鳥雀聞之,都棲息枝間竊聽。彈了一會,忽作變徽之音,凄清宛轉。於老者聽到深微之處,不覺凄然淚下。 」

所以,《儒林外史》這本書看下來,我最喜歡的就是荊元。我欣賞他為人處世的態度,也欣賞他的真才實學,以及他那種可以把愛好和生活區分開來的態度。他值得我學習!


鮑文卿,戲子,典型的下層人物,一聽見讀書人就恨不得三跪九叩,是典型的好好小市民.但貴在不嫌貧貪財,沒有沾上下層小市民的一點兒市儈之氣。即使與向知縣結為莫逆之交後,也不會傍著他的官威去做威做福,由諸事可見此人性格高尚.所以雖然此人沒有大小杜那麼出彩,沒有蕭公子那樣的仙風俠骨,也沒有鳳四老爹的豪爽大度,但卻多了一層人間煙火,他是確確實實的活在當下,是一個最天然的暖玉,令人覺得切親憐惜.


謝謝邀請!《儒林外史》一書中人物很多,本人初略了解還是喜歡該書中主要人物周進,他一生命運坎坷,這其中也少不了有許多人對他周進的欺負,而他始終如一以高姿態面對現實人生,善良淳樸,老來才發達,發達後的周進不計曾經欺負過他的人,還繼續奉獻自己的不易人生!

以上回答是個人意向,本人對於該書還沒全部讀完,與其他讀者感想可能有所不同,此評論回答可能有誤,敬請各位諒解並給以指導為盼,謝謝!同時一併謝謝該書作者吳敬梓對此書的人物描述層次清晰


謝邀。沒有喜歡。記憶深的是范進。


那個讀書一直不能得意,入不了仕途,老大不小,窮困潦倒,抱個雞子上街換錢,後聽說自己終於中了榜了,便瘋瘋顛顛,胡言亂語,岳父雖是個屠夫,倒能看出女婿因瞬喜瞬泣精神失常而「中邪」了,立馬一把掌方把其摑的驚動醒悟……這是對封建制度下八股科舉的腐朽悲哀,也是對那個社會讀書人若不能中秀才,進舉人而獲得功名,有個一官半職而終身才有前程否則無任何謀生之路的諷刺與控訴……謝邀,


沒有喜歡的。倒是可憐的人不少


推薦閱讀:

TAG:儒林外史 | 文學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