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北宋名臣司馬光是造成靖康之恥的主要責任人,怎麼評價這種說法?
05-07
這種說法並不新鮮,清末之前主流思想一直將北宋滅亡的責任歸咎於一個人,不過說的這個人恰恰不是司馬光,而是王安石!這個觀點直到梁啟超才開始翻案。要說一定要把黨爭找一個罪魁禍首的話,王安石顯然比司馬光更有資格了,因為他真的是以一人之力和當時的全體士大夫階層為敵,而司馬光不過是反對王安石的眾人中的一個,可以說沒有司馬光,還有無數人與王安石為敵,歐陽修、韓琦、文彥博、富弼、蘇軾、范仲淹、曾鞏都在王安石的對立面,哪個不從者如雲一呼百應?哪個不是賢相、名將、文豪?又如何能說司馬光是主要責任人呢?
再說說王安石變法,是因為司馬光才開展不下去了嗎?是自己本身嚴重理論脫離實際。簡單說,王安石的私德無可指責,變法的構想出發點也是好的,但是理論嚴重脫離實際。現在很多人都說舊黨如何可惡如何落後,其實就他王安石一個好人嗎?前面列出的這些人物都是反面角色嗎?全都是積極正面評價的呀。可是當他們從實際出發對王安石的變法表示反對的時候,王安石是怎麼做的?一概不論,誰反對我我幹掉誰,一個個全給貶了。可以說是王安石親手把全部士大夫階層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政見不同本是常事,你卻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完全不講方式方法,簡單粗暴,他們又怎麼能不反對你?
士大夫階層里有道德有能力的都貶完了,事情總要有人干啊,結果就只有提拔一批奸佞小人了。這些人靠著王相公上位,當然只認王相公。可是,他們本就不是什麼良善之輩,道德、能力都不怎麼樣。呂惠卿、蔡卞、呂嘉問、蔡京、李定、鄧綰、薛向等人,儘是後世聲名狼藉之輩,絕大部分都被列進了官修正史《宋史》的奸臣冊中。他們把新政執行的如何?就比如青苗法,本來是以官方低利息的貸款來取代民間私自貸款,目的是為了抑制高利貸,給百姓實惠的,結果他們為了邀功,變成了強行攤派,逼百姓貸款,而且私自提高利息,再加從中勒索,反而讓百姓苦不堪言。新法這麼執行,哪裡還有基礎?
當然,司馬光重新上台後盡廢新法,確實也有矯枉過正的地方,我們可以說,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過這都是我們後人站著說話不腰疼了。以當時情況,士大夫階層一致反對,老百姓怨聲載道,這時候你要是還要說保留部分新法,司馬光想這麼干,底下的人也不願意啊。王安石留下的最大問題,就是黨爭問題。可以說這是他一手造成的。因為他開了個很壞的先例,我可以高舉變法大旗,把反對我的人全貶完。後人自然可以有樣學樣,所以,王安石之後,一直延續到北宋滅亡,基本大臣都是以「新黨」、「舊黨」之名給政敵扣帽子。要攻擊一個人,就說他是新黨或者舊黨,高舉大旗打擊對手,後來,新黨舊黨已跟變法不變法完全無關了,只是用來政治攻擊的工具,只要會做文章,看看皇帝是喜歡哪邊,見風使舵,養了一群敗類。這肯定是王安石沒想到的,但客觀上,他能推開這個責任嗎?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