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入川,老不離蜀。」大家怎麼理解這句話?


老麥入過川,當然已不是少年。不過,看到這個問題,還是想嘚啵幾句。首先咱們先來說說這「少不入川」吧,依據老麥的理解,有幾重原因。

一是,自古巴蜀多美女啊,是啊,美女啊。「有一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看,一日不見,就思之若狂,司馬相如一曲《鳳求凰》,將巴蜀佳人卓文君寫的如此令人痴狂,令多少少年郎「願言配德兮,攜手相將。不得於飛兮,使我淪亡。」所以,少年郎入川,只顧美人,哪管江山?

二是,蜀地偏遠閉塞,遠離政治文化中心,不利於少年郎的成才報國。「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詩仙李白一首《蜀道難》,將巴蜀的閉塞寫的淋漓盡致,這樣閉塞艱難的旅途,之於少年郎來說,入川難,出川更難。

三是,蜀地安逸,左有美女如雲,右有佳肴相伴,推窗既是遠山,這是多少人追求的「夢裡田園」,安逸的生活,會慢慢磨去少年郎的遠大志向,什麼王權富貴,什麼精忠報國,都成了耳旁風,如此以來,泱泱大國,該如何崛起?

好吧,咱們接著聊聊這「老不離蜀」,其實也主要是基於上面的幾個原因,首先來說,蜀地的自然環境好,氣候濕潤,水土養人,是那些諸多閱盡人間繁華的老者夢寐以求的田園之鄉;其次,這蜀地偏遠閉塞,一旦來了,在想離開,老胳膊老腿的,也禁不起折騰,不是嗎?當然,上述都是古時,如今交通發展,飛越高山大川,片刻即達,倒是不存在這個問題。

說明:本文原創老麥說說,首發今日頭條,圖片來源於網路,轉載請聯繫老麥,敬請關註:老麥說說,了解更多關於未知的人和事。


我是四川人 天府之國 真的是養老的好地方

怎麼說 :不吵 不鬧 2月的細雨 飄撒在 竹海

開春的花朵 漫山遍野

夕陽的下落 照耀著 遠方的山丘

這是我住的地方 飄過的細霧

宛如人間仙境

清晨陽光照在 細河之上 就像鏡子

河水很清 能看見裡面的石頭 細沙

故鄉 我想你 四川省 宜賓市 珙縣 :落亥:鎮

四川人 我 自豪


一、什麼是「少不入川,老不離蜀」?

其實這句話的解釋有兩種。

第一種是:形容的是蜀道難。小時候進去了,可能就送不了爹媽晚年,老了出去了,可能就要客死他鄉。後來演變成成都太安逸的解釋了。

第二種就是:這天府之國實乃溫柔之鄉,好吃好喝好山好水之外還美女如雲。少年當胸懷天下,若早年入川,意志不堅定者難免流連忘返,樂不思歸,如此則一生平淡,難成大事。至於「老不離蜀」,這是適合生活和居住的休閑之地,老年人不願離開也是常理了!

二、理智對待「少不入蜀」這句話。

四川風景宜人,美女如雲,易讓人流戀,容易玩物尚志,四川是個盆地意識很重的地方,以成都為甚。小富即安。不是個適合奮鬥與進取的地方。悠閑的生活是以犧牲很多時間換來的,所以,少不入川。

當然,一個人能不能成大業關鍵在自己,外界的因素並不能左右一個有志少年。生活安逸,沒人能否定成都的人傑地靈,這裡歷來就是才子佳人的福地。才子自不必說,從李白、杜甫、到巴金、沙汀、流沙河,哪一個不是傾城之才。佳人更是不勝枚舉,古有卓文君,楊玉環,今有王小丫、鄧婕,哪一個又不具傾城的容貌與靈氣呢。有人說,他們都是出了川之後才有成就的。那王勃、岑參、白居易、元稹、陸遊、李商隱等都曾旅居成都,後留下了不朽佳句,你敢說「入川」不是一件好事?

三、「少不入川,老不出蜀」這句話的演變。

社會變遷,越來越多這句話的翻版出現。

「少不入川,老不入廣」、「男不入川,女不入藏」、「……」

類似這些話的出現,其實也有一定的道理可言。

喜歡小編的回答嗎(? ??_??)?

支持就點個贊吧(? ??_??)?


「少不入川,老不離蜀」,這句俗語包含三層意思。

⒈相對封閉的地理特點。四川盆地,是個相對封閉的地方。封閉的地形地貌,必然的交通不便,裡面的不容易出得來,外面的不容易進的去。詩仙李白描繪的最為形象:「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正因為這個「難」,才有這個「少不入川,老不離蜀」的人口遷徙民俗規範與禁忌。

⒉桃花源般的生活特點。四川盆地,自古因為進出兩難,蜀地生活相對穩定,戰難少,大環境政治影響也是難以波及。這就使得蜀地人心平和,少有抗爭,率性童真,一派「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閑自在。這樣的桃花源般的生活場景,安不下少年狂熱的心。川中的少年還好說,川外的少年進去必定的會鬱悶,安逸的受不了。

⒊宜人宜居的氣候特點。蜀地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文化厚實,人性淳樸。又自古的少於戰亂,人們生活和平富足,理想的生活環境。的確是很適合頤養天年的地方。

所以說,四川盆地就是世外桃源,外面的人不願進,裡面的人不想出,到底為什麼,普濟認為,當你搞清楚自己人生的目標和追求的時候,就會有了自己的答案,該進進,該出出。但是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這句俗語顯然過時了。當下的四川,交通發達,經濟騰飛,是有史以來最好的的發展狀態,給了四川人民更多的發展機會。蜀地再也沒有了難於上青天的天然屏障,一樣的是年輕人施展抱負的職場,只是後一句沒有變,依然的適宜居住的仙境之地,過日子的天堂。


其實古話說"少不入川,老不離蜀",有很多種意思,不過現在改革開放,四川的經濟社會得到了全面發展,川人是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

過去,古人把四川稱之為野蠻之地,川道難如上青天,四川人與世隔絕,諸如什麼"四川王」歷史上都出現過,古時候,四川人喜歡抽鴉片,喪失鬥志,就是解放前,人們還喜歡把川軍稱之為"大煙鬼",其實,在抗日戰爭中,川軍將土抗日衝鋒殺敵在前,功不可沒。

少不入川,就是你少年時期進川,怕死學會抽大煙,玩女人,終日不思長進,養成一個好逸惡勞的壞習慣,遺憾終身。

老不離蜀,四川屬於盆地,氣候宜人,山峰林立,水美山美人更美,是一個宜居養老之所。


不知何時流傳「少不入川老不離蜀」一說,聽後,並不以為然,只認為是一句笑談而已。對這句話的解釋也只限於自己的想像;無非就是講四川這個「天府之國」乃是溫柔之鄉,除了好吃好喝好山好水之外還有那美女如雲。而少年嘛,應當胸懷天下,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若早年入川,意志不堅定者難免流連忘返,樂不思歸,如此則一生平淡,難成大事也。

承想;一個人能不能成大業關鍵在自己,外界的因素並不能左右一個有志少年!然而,在川一段時間,從根本上改變了自己的愚鈍想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優越的環境像催化劑,潛影默化的在改變一個人的意識;讓人垂涎欲滴的川味美食、使人舒適無比的宜人氣候、休閑的生活節奏、那整日響聲不斷麻將聲……在麻痹著、在改變著、在慢慢的消磨著人的意志……什麼理想、什麼抱負,都隨著那飄香的美食和響徹夜空的麻將聲飄向九霄雲外……雖然已過天命之年,卻還能感到一絲無能為力的緊迫感。

「少不入川……」看來多年流傳下的警示有它的道理。

至於「老不離蜀」,適合生活和居住的休閑之地,老年人不願離開也是常理了!可是不能忘了還有「故土難離」一說,時間長了,還是想那生養之地、還是想那一碗熱騰騰的羊肉泡饃……。

不禁想起了最近比較流行一首歌「成都」

讓我掉下眼淚的 不止昨夜的酒

讓我依依不捨的 不止你的溫柔

雨路還要走多久 你攥著我的手

讓我感到為難的 是掙扎的自由

分別總是在九月 回憶是思念的愁

深秋嫩綠的垂柳 親吻著我額頭

在那座陰雨的小城裡 我從未忘記你

成都 帶不走的 只有你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 喔哦...

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

你會挽著我的衣袖 我會把手揣進褲兜

走到玉林路的盡頭 坐在小酒館的門口

分別總是在九月 回憶是思念的愁

深秋嫩綠的垂柳 親吻著我額頭

在那座陰雨的小城裡 我從未忘記你

成都 帶不走的 只有你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 喔哦...

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

你會挽著我的衣袖 我會把手揣進褲兜

走到玉林路的盡頭 坐在小酒館的門口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 喔哦...

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

你會挽著我的衣袖 我會把手揣進褲兜

走到玉林路的盡頭 坐在小酒館的門口。。。。


原來只知道四川有"天府之國"的美譽,也曾在巴山蜀水間行走過,她的美麗富饒實在讓人留戀。"少不入川,老不離蜀。"這句話還真的是第一次聽說,感覺眼前一亮,心裡一震。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大旗下,十三億人像百米賽跑一樣拚命往前沖,人人無法停下腳步,拼出了"溫飽",拼出了"小康",拼出了世界第二的GDP,拼出了國家尊嚴……在奔跑的過程中,也為人類貢獻了悲壯的口號: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速度……"發家致富"成了我們的宗教式的"信仰",三十多年的奔跑,許多人感到累了,頻頻祭出印第安古老的諺語:」停下來,等等靈魂。」車子房子票子孩子……還能停下來嗎?

前幾年在南京第一個爆出椏溪鎮"國際慢城"的時候,網民顯得非常驚訝,甚至懷疑她是不是今天中國的"烏托邦",老百姓早已疲憊到無力慢下腳步的程度。"慢城」是一种放慢生活節奏的城市形態。根據世界慢城聯盟的規定,獲評的城鎮、村莊或社區必須人口在五萬以下,追求綠色生活方式,反污染,反噪音,支持都市綠化,支持傳統手工方法作業,不設快餐區和大型超市等。網路資料:」義大利目前已有四十二個城市宣稱是慢城,而全歐洲境內,包括波蘭、奧地利、西班牙、葡萄牙、挪威、德國、法國、英國、瑞士已有數十個城市加入。亞洲的日本及韓國也有慢城。截至2016年底,中國有兩個經國際認證的「慢城」,分別是南京市高淳區椏溪鎮和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慢城文化"雖然難以成為主流,卻也在逐漸地蔓延,對人們的生活不同程度地產生著"慢"的影響,最明顯的是人們的旅遊熱情。

題中所述的」閑散慵懶,愛吃愛玩」,恐怕已不是今天的四川了吧?果真有個特立獨行如比悠閑的省,或者發展旅遊業,說不定GDP無心植柳柳成蔭呢。到那時,不僅」老不離」,少也會有入的志趣。我也就這麼一說,切莫當真,一個"閑散慵懶"人的幻想而已。


為什麼少不入川,老不離蜀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就是人青春年少時,不應該進入四川,人年紀老邁時,又不願意離開四川。歸根結底,就一個原因:巴蜀特殊地域文化的影響。

自古以來,巴蜀地區就為「四塞之國」,身居內陸,西有青藏高原居高臨下,南有雲貴高原虎視眈眈,東方以及北方又有許多大山連綿環繞,這險惡的地理環境自然就造成了交通極大的不便,以致詩仙李太白來到了巴蜀地區,也不免發出「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感概。

交通不便,影響的是什麼?兩個字:文化。周圍的大山、高原堅實如一座四四方方的牆,裡邊的文化不容易出去,外面的文化也有心無力,不能輕易地傳播進來。圍牆外的文化是什麼文化?——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入世文化、禮制文化。那麼和圍牆外相對的文化是什麼文化呢?——「天高皇帝遠」的「莽漢主義」以及享樂文化,為什麼這麼說?且看下面分解。

我們知道,巴蜀地區一直被稱為「天府之國」,為何?因其內部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且氣候溫暖、水源充足,這樣優越的地理環境孕育下的作物,只要不是太懶,定也是碩果累累,豐收連連。東晉詩人陶淵明如果穿越到了這裡,想必也是欣喜萬分,這就是他的「桃花源」。這裡除了個別災荒年外,人們會為缺衣少食、缺糧少米而發愁嗎?當然不會,既然已經解決了生存的需要,那麼更高的需要是什麼呢?有的人說是發展、被尊重、實現自身的價值,實則不是,先不說古代的人有沒有跳出狹窄的思想圈子、知不知道這些概念,就算知道了,在君主專制的時代,對他們來說,還是有點虛幻,不知所以,如海市蜃樓,遙不可及。

能抓得住的才是實在的。當生存問題逐漸被解決了後,那麼什麼才能抓得住呢?——享樂。

當生活有了閑暇時間,且本身又有一定的物質積累後,追求更高的生活體驗會成為更加普遍的需求。XX思想,XX主義,XX主張會是那些人的追求嗎?對大多數人來說,少,非常少,因為那是思想的事,那是政治家的事,那是革命家的事。更多的人更願意把握眼前的事物,「今朝有酒今朝醉」。換言之,就是及時行樂。此時,「及時行樂」就是實實在在的生命體驗,就是人生自我的光華。

聽過一個笑話:飛機從四川飛過都能聽到打麻將的聲音。此笑話雖有誇大成分,但也足可說明川人娛樂休閑的生活方式。上到八十歲的老年人,下至七八歲的孩童,左到親戚朋友,右至不相識的陌生人,無論是牌桌上面見真章,還是在網路上激烈對抗,麻將不分老幼、不論男女,赫然打響了川人享樂的第一槍。

和麻將館相聯繫、互為拜把子兄弟的則是茶館。如果說麻將館的主要群體是青壯年人,那麼茶館幾乎是老年人的天堂。閑來無事,約上三五好友,清茶一杯,花生一碟,竹椅一把,或品茗論道,或閑話家常,或象棋對弈,或共賞戲劇,黃昏時分,便又結伴相回,凡此種種,無一不快意於人生矣。

川人飲食,「無辣不歡」,「無辣不快」。火鍋重油,更重辣。每端上桌,映入眼帘、吸人眼球的必定是那些耀武揚威的干辣椒。「辣」也分為微辣、中辣、重辣,如果覺得重辣還滿足不了口味,還可以再來一個「黯然銷魂辣」。其它菜如果不放點辣椒,根本不好意思出去見人,怕折了川人的臉面。

川人享樂,種類繁多,以上只是一隅,便不再列舉了。

川人生活百味,處處皆有享樂,少入川怕喪志,老出蜀逸樂逝,這可能就是「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的原因吧。


少不入川,老不離蜀是四川的民諺,沒有具體出處。

「少不入川,老不離蜀」這句話,它是講這天府之國實乃溫柔之鄉,好吃好喝好山好水之外還美女如雲。少年當胸懷天下,若早年入川,意志不堅定者難免流連忘返,樂不思歸,如此則一生平淡,難成大事。


  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它是講這天府之國實乃溫柔之鄉,好吃好喝好山好水之外還美女如雲。少年當胸懷天下,若早年入川,意志不堅定者難免流連忘返,樂不思歸,如此則一生平淡,難成大事。


推薦閱讀:

TAG:民俗 | 教育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