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順、張遼同為呂布麾下降將,為何曹操殺高順不殺張遼?
高順張遼同為呂布部下降將,為啥曹操要殺高順卻不殺張遼?
這問題問得不錯。不過,答覆有難度,而且不一定準確,見諒。因為張遼多數比較熟悉,以下主要介紹一下高順。
三國志--呂布傳: 布欲令陳宮、高順守城,自將騎斷太祖糧道。布妻謂曰:「將軍自出斷曹公糧道是也。宮、順素不和,將軍一出,宮、順必不同心共城守也「。…… 建安三年,布復叛為術,遣高順攻劉備於沛,破之。太祖遣夏侯惇救備,為順所敗。
這段記載說明兩件事,一是高順與呂布的重要謀士陳宮不合,就是二人矛盾較深;二是高順的用兵有一定水平,在建安三年(198)呂布歸順袁術,派高順攻打劉備,曹操派夏侯惇支援劉備,被高順打敗。這次戰鬥演義中有所述及,就是演義第十八回,夏侯惇與高順鏖戰正酣,高順部將曹性一箭射中夏侯惇左眼,夏侯惇不愧猛將,一把拔出箭頭,忍痛追上曹性,一槍遡透曹性面門,死於馬下。雙方軍士見了,無不赫然。還有一次: 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時,布將河內郝萌反,將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詣事閤外,同聲大呼攻閤,閤堅不得入。
布不知反者為誰,直牽婦,科頭袒衣,相將從溷上排壁出,詣都督高順營,直排順門入。順問:「將軍有所隱不?」布言「河內兒聲」。順言「此郝萌也」。順即嚴兵入府,弓弩並射萌眾;萌眾亂走,天明還故營。
建安元年(196)呂布部將郝萌造反,領兵進入呂布駐地下邳,呂布驚慌失措,拉著女人,披散頭髮,狼狽逃往高順軍營,高順說明是郝萌造反,並及時部署兵力,很快平息叛亂。
從這些事例看出,高順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將領,如果曹操收降,沒準後期表現比張遼更棒。但人有所長,必有所短,高順與張遼相比,顯然不善於與人相處,與陳宮不睦,陳宮常與呂布出計獻策,能說高順的好嗎?所以,張遼在關鍵時刻,雖然很強硬,但說情的人不少,劉備拉開曹操舉起的臂膀,關羽當面下跪,加上張遼慷慨激昂的一番表演,曹操當著眾人面,又說一套理論,不僅激勵張遼,而且給眾人上了一堂政治課,順理成章,一舉兩得,堪稱完美。
曹阿滿被張遼的人格所吸引曹操愛才
呂布屢次偷襲曹操大後方,曹操早就對呂布行為咬牙切齒,恨不得吃了他了。所以在攻下徐州後把呂布、與下屬張遼、高順等人俘虜,曹操盛怒之下命令士兵把他們全部拖出去砍頭。
就在這個時候,三國第一猛將武藝超群的呂布居然慫了,念及兒女情不想死了,竟然對曹操說出這樣的話「曹公一世英名、文韜武略,而我呂布也是一代雄才,我願意輔佐曹公攻城略地,那麼天下不就是你曹操的嗎」,曹操聽了果然動了心思,恰巧劉備在一旁看出了曹操的心思,來了一個神助攻:「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就是讓曹操想想丁原和董卓的下場,這下曹操馬上就醒悟過來了。
聽到這些話的張遼實在是憋不住了,大聲對著呂布喊「死則死,何足懼也!」就是男子漢大丈夫,頭可斷血可流怕什麼的意思。曹操與劉備一聽,瞬間大為驚嘆,真英雄也!英雄往往惜英雄,於是曹操馬上讓部下「給壯士鬆綁」,只見張遼頭也不抬,看也不看曹操一眼,曹操見狀又親自去給張遼鬆綁。張遼為之感動,歸順曹操後來一心一意為曹操賣命,當然其他的將領就都被殺了。張遼不死,實屬運氣還是他個人的人格魅力。
張遼確實是一個文武雙全的英雄,也是孫權最怕的一個武將。但在跟著呂布旗打工的時候,張遼的名氣並不大,也算是曹操慧眼識珠,張遼在曹操手下得到重用,成就了一代名將。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人總覺得曹操殺高順而不殺張遼,是因為張遼在臨時前大罵呂布貪生怕死,並且通過自己從容就義大無畏不怕死的精神征服了曹操,從而感動曹操被收為己用。一句話,那就是傳說中的英雄相惜。但問題是,真相顯然不是這樣的。
事實上,曹操之所以不殺張遼而殺高順,恰恰是因為在呂布被殺後,高順選擇拒不投降而從容就義,而張遼選擇苟活於世而歸降曹操,在當時的情況下,高順表現得要比張遼有骨氣許多,甚至而言更像一個英雄。換句話說,曹操殺高順而放張遼,完全是他們兩個人自己選擇的結果,這與曹操被張遼的英雄氣概所感動沒有絲毫關係,也與高順的地位和性格沒有任何關係,更與所謂的英雄相惜沒有關係!
當然,他倆的選擇我們不能說誰對誰錯,因為人生際遇實在難以捉摸。只是我們知道後來的歷史,所以會覺得張遼的選擇是正確的,當然也因為後來張遼在曹操陣營中混出名堂並有了足夠的地位,所以史書中就盡量美化張遼,於是他的投降就變成了他的大義凜然和曹操的英雄相惜,而高順就變成了一個貪生怕死的形象,否則如何才能襯托出張遼和曹操的偉大呢?
但另一方面,如果當時張遼投降曹操後,一再受到曹操的排擠和打擊,並因此受到迫害而死,也許我們就不會再認為張遼的選擇是正確的,相反,我們會覺得高順的選擇是對的,同時在史書上高順的形象就會是大義凜然視死如歸,而張遼卻恰恰相反。因為高順雖然死了,但也是以一個英雄形象定格於歷史上,而張遼雖然多活了一段時間,但他卻是以一個貪生怕死的形象定格與歷史上。
換句話說,當時的高順和張遼,甚至是後來的于禁和龐德,都不知道後來的歷史會是怎麼樣的,所以他們在面臨生死抉擇時,張遼和于禁選擇活下去,但兩人的命運卻千差萬別,同時高順和龐德選擇從容就義,而兩人的命運也天翻地覆。但不管怎麼說,這都是他們自己做出的選擇,也是他們做出的自認為最正確的選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