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從古至今詩歌的發展之路為話題寫一篇散文?


謝謝悟空邀請!

在我國詩歌發展史中,詩歌一直伴隨著時代發展的脈搏而跳動。作為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瑰寶,古人給我們留下的這筆寶貴財富,值得我們在傳承中拋棄糟粕,汲取精華。

追蹤詩歌發展演變的歷程,古體詩、近體詩、新體詩,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

(一)古體詩。它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最早的形式是四言古詩,之後發展為五言古詩和七言古詩。在此之後又發展演變成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它醇厚古樸,簡質典雅。它的筆觸讓我看到,幾乎批判了整個封建社會上層建築和整個統治階級,形象而有預見地反映封建社會必然風雨飄搖和崩潰的趨勢。通過對封建官吏形象的刻畫,淋漓盡致地抨擊了官場的黑暗和腐敗。這在當時來說,這種無所畏懼精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二)近體詩。它盛行於唐朝時期。唐代詩人為了與不受格律限制的古體詩區別,故將其取名近體詩。它格律平仄,風格獨特。給我的感覺是:近體詩格律極為嚴整,每篇定句,即除排律外,每首詩的字數是同定的;每句有定字,即每句詩的字數也是固定的,韻腳極為規範;每字有定聲,即詩句中各字聲調的平仄也是固定的;每聯有定對,即律詩中間各聯要求對仗。它與古體詩相比,近體詩的形式更加整齊,節奏更加昂揚和諧。

(三)新體詩。它興盛於新中國成立至今天。這一階段是詩歌進入日新月異發展的典盛時期。它的最大亮點是自由豪放與格律平仄兼容。新題材、新主題伴隨著新生活應運而生,詩人們激情四射抒寫了一首首新時代的頌歌,整個詩壇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新景象,現代派詩人像雨後春筍般大量湧現。與此同時,詩歌在表現手法上也廣泛汲取了古今中外之精華,形式更趨於鬆散的自由體,展顯的風格也是千姿百態。

詩歌從古到今,已深深融入中華民國的血脈之中!

詩歌是自由的精靈,創新是詩歌的生命。今天,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唯有秉持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的理念,才能讓詩歌在與時代節拍中同頻共振,始終充滿著無限生機與活力!

就此草率擱筆,難盡如人意,誠懇歡迎諸位「七嘴八舌」展開交流研討!

(圖片來自網路)


詩敘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山川俊秀,起鳳騰龍。詩有經典,初為《易》之卜文,啟文思悟覺以覺先卜,以卜先知,啟迪智慧,凝成文思。此乃:金木水火土,天地人情心。妙手偶象,巧手文思。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是儒家的典經之一,方稱詩經。內容分風,雅,頌,三類。風,風土之曲,民間歌謠,一百六十篇,總稱十五國風。雅,朝廷之樂,多為京都一帶官吏的作品。一百零五篇,分成《大雅》,《小雅》。頌,乃廟堂之音,是王侯舉行祭視祀或其它典禮專用的樂歌,共四十篇,分為《周領》,《魯頌》,《商領》,合稱三頌。

詩歌乃情感之頌,典章之詠,情之於聲,征之於心,情之於外,形之於心。這就是天地人情心的人與情與心。那麼,《易經》就是天地之物序,統一天地人情心之人文之情性靈思巧秀了。

《詩經》對我國詩歌的影響深遠,它源遠流長於生活的意境,情心感思。賦,比興手法多見,為後代文思提供了表達的前奏。生活抒情,工作抒懷,愛情詠調,民間歌敘,慶典口語,記事,抒情,像四季春夏秋冬,雖然,場景不同,但風格依在,節氣相同。

詩詞歌賦,《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現代詩歌。古詩今詠,象徵比興。唐詩平仄格律節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像對聯一樣凝固,固執,拘束,但思維自然,唐代詩仙,詩聖,大詩者表達得像風吹,像雨灑,「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真的瀟洒。「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那樣快意。《宋詞》的詞牌格調,也一樣磨人酙酙。但是蘇軾一問「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就到了。李清照「尋尋覓覺,冷冷清清」就能找著「一群受驚的鷗鳥」,飛過來了。還有……不同的時代舉不勝舉。婉約溫柔,大氣磅礴,沉鬱冷峻,快樂輕舟。

現代詩歌,現代語言,現代節拍,思想自由,節奏輕快,表達多姿,枷鎖去了,不拘一格。白話文的自由,意象有點像走象棋,找象徵手法去意念與嘮叼的棋譜。寫社會,寫生活,寫思想,寫場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毛主席就是一位現代大家,但他不拘一格。徐志摩……郭小川……舒婷……海子……,不同的時代,不一樣的詩歌,一樣的升華文思泉湧。

屈原,曹操,陶淵明,王維,張若虛,高適,岑參,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隱,……

李白,杜甫,李清照,陸遊,辛棄疾,岳飛,

蘇軾……

詩歌的國度,群星煥彩,星光閃耀。詩歌是真善美的靈魂與卜頌。真情率性自然而然。

(個人自不量力,一點淺薄認識。平台自由,不拘一格表達自然。感謝邀請。)CM


這是一個好問題,不過題目過大,可以說是一篇研究生畢業論文的題目,提問者有心無意,但這樣的問題似乎不適合自媒體平台作答。

我曾經針對大學本科生如何寫畢業論文談到一點看法,認為本科生畢業論文應該「小題目大文章」,當時舉的例子是,最先擬的論文題目是《某某某小說創作的藝術特色》,被導師駁回,最後通過的是《某某某小說創作的語言特色》。

自媒體或者說網路閱讀屬於碎片化閱讀,需要長篇大論才能說清楚的問題,讀者也未必會花時間閱讀,實際上,有些涉及範圍大領域深的問題,不是幾百幾千字能夠說清楚的,即便有人有耐性閱讀了,那也把掌上閱讀的樂趣剝奪了。

個人認為,要提高問題的質量、回答的質量和閱讀的質量,提問題應該針對一件事情的一個方面,甚至是一個細節來提問。回答應在500-800字之間,最好不要超過1000字。當然,這僅僅是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推薦閱讀:

TAG:詩歌 | 文學 | 文化 | 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