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什麼?什麼是時間?


關於「什麼是時間」這個問題,最近恰好看了一本書——《無論如何都要告訴你的時間雜學》,強烈推薦,幾乎所有關於時間的問題,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

你對時間的態度,就是你對自己的態度

文/諸神的恩寵

兩周前,在網上聽了「剽悍一隻貓」的2018年年末演講。在這個長達四小時的演講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時間就是我的命!」沒錯,時間就是命,誰能不在在乎自己的命呢?我們天天都在和時間這位朋友打交道,然而,你對時間又有多少了解呢?

《無論如何都想告訴你的時間雜學》

有個日本人就把他對於時間的理解寫成了一本書,這本書叫《無論如何都想告訴你的時間雜學》。從這個書名里你就能感覺到,這位作者是多麼急不可耐地想要和我們分享他關於時間的心得。

那這本書說了些什麼呢?這本書以「時間」為主題,介紹了很多有趣而實用的小知識,內容涉及心理學、生物學、哲學、天文學等多個領域。翻開這本書,你會覺得自己進了一座時間的寶庫,你想的到的、想不到的,幾乎所有關於時間的問題,都能在書中找到答案。例如,這本書會告訴我們:為什麼年紀越大越覺得時間快?為什麼生病時你會覺得時間特別慢?時鐘為什麼要向右轉?未來會出現時光穿梭機嗎?時間能伸縮嗎?宇宙的結局將會怎樣?等等。

本書的藏書票

寫這本書的人叫久我勝利。久我勝利,聽聽這霸氣的名字,讓人不禁聯想到孤獨求敗或東方不敗。當然咯,實際上他們並沒有半毛錢的關係。久我勝利1955年生於神奈川縣,他是資深的科普作家。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這本書,來了解時間的奧秘吧。

01為什麼有時我們會覺得時間變長或變短了?

每個人對時間的感受都不一樣

你有沒有注意到,生活里有一種怪現象:人年紀越大越覺得時間過得快,而老年人比年輕人更愛感嘆歲月如梭。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久我勝利說,這是由於年齡和感覺的時間成反比造成的。打個比方,小明今年10歲,一年占他生命長度的1/10;老王今年60歲,一年就是他生命長度的1/60。你看出來了吧,雖然一年都是365天,但一年占孩子年齡的比重更大,而占老人年齡的比重更小。所以,人年紀越大,就越會覺得時間過得越快。

另外,還有幾個因素也會影響我們對時間的感覺。第一個因素是,對時間的感受與日常忙碌程度成正比。這意味著,一個人過得越充實,他對時間感覺就越靈敏。反之,一個人過得越麻木,他對時間感覺越遲鈍。舉個例子,老年人無所事事,每天重複著同樣的生活,缺乏各種新鮮的體驗,漸漸地,他們對時間失去了敏感性,所以就會覺得時間飛快。

第二個因素是,是否用心生活與對時間的感受成正比。人越用心生活,美好的記憶越多,就越能感受到時間的珍貴。反之,人越敷衍生活,美好的記憶越少,就越會覺得時間很難熬。

新陳代謝會影響我們對時間的感受

另外, 認知科學家一川誠教授認為,人體的新陳代謝是否活躍,也與對時間的感受有著密切的關聯。具體來說就是,當我們新陳代謝活躍時,體內的生物鐘就會加速,當我們新陳代謝緩慢時,體內的生物鐘也會減慢。所以,人年紀越大,體內的新陳代謝速度越慢,生物鐘覺得只過了30秒,而實際上,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分鐘。這種心理反差,會讓年紀大的人產生一種錯覺:時間越過越快。

剛才我們提到了一個詞:心理反差。心裡反差與心理時間關係緊密。世界上存在兩種時間,除了客觀存在的時間外,在人的內心,還有一個」心理時間」。客觀時間和心理時間有時步調一致,有時卻相差很大,這是為什麼呢?心理學家森田文子說,人越在意時間的流逝,就越會覺得時間很慢。眼睛緊盯著鐘錶,全部心思都聚焦在時間上,反而會覺得時間越過越慢。哪怕只有十分鐘,也會讓我們感覺好像過了十個小時。所以說,我們越在意時間,時間就會變得越慢。

如果把森田文子的觀點反推一下,就能解釋另一個有趣的現象:為什麼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那麼快?這是因為,當我們感到歡樂時,是在完全沉浸在當下的,我們根本就沒空去在意時間的流逝。所以,看上去時間好像「刷」一下就不見了,而實際上,時間還是那個時間,它並沒有變快一分鐘。

02為什麼當我們在生病或產生恐懼時,會覺得時間過得特別慢?

人生病和恐懼時,會覺得時間過得特別慢

我們都生過病,人在生病時,常常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慢。這是因為人對時間的感覺與人體溫度有直接關係。人體的溫度越高,人的心理時間就會越慢。比如我們在發燒時,就會覺得時間過得特別慢。還有,心理病人也會對時間產生扭曲感。義大利的精神醫學家布魯姆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感知到的時間比健康人平均慢兩倍多。

除了生病,恐懼感會讓我們的心理時間變慢。比如,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一到讓人緊張的場合(比如讓你在大會上發言、讓你當眾表演節目等),就會覺得時間過得特別慢,每一分鐘都像是一小時一樣難熬。為什麼會這樣呢?

對於這種現象,腦神經學家達馬奧給出了答案。他認為在壓力面前,人的心態越積極,就越覺得時間快,而人的心態越消極,就越覺得時間慢。所以,下一次如果你覺得時間過得很慢時,可以試著讓心態變得積極一些,這樣的話,你也許就不會覺得時間有那麼那麼慢了。

此外,神經心理學家伊格曼還提出一個假說:人在極度恐懼的時候,大腦處理速度會變快。而這時我們也會產生一種錯覺,覺得時間變慢了。因為這種極度的恐懼感會在我們大腦里留下深刻的記憶,我們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都會變得異常敏銳,它們會把當時的感受詳詳細細地寫進大腦里,於是,每一個點滴的記憶都被無限放大了。

打個比方,當我們發生車禍時,汽車的撞擊聲、停車時的剎車聲、人的慘叫聲,以及我們的手緊握方向盤時的觸覺信息等,都會被記錄在我們的大腦深處。在我們感到極度恐懼的同時,這些感官信息都會源源不斷地湧入大腦里。這時,我們就會覺得時間被拉長了。

03時鐘為什麼要向右轉?

所有的鐘錶都從左向右轉

科學家告訴我們,時間的標準是由地球自轉的速度決定的。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一秒」被定義為:銫原子決定了一秒的長短,銫原子的60倍就是一分鐘,3600倍就是一小時。可是,用銫原子衡量時間實在太抽象了,肉眼根本看不見時間的流逝。於是,人們就想方設法用其他工具來衡量時間。

古時候,經常被用來衡量時間的工具有:日晷、水鍾和線香。到了近代,歐洲率先出現了機械時鐘。1972年,日本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款電子手錶。你經常看鐘表,可你想過一個問題嗎,為什麼所有的鐘錶都從左向右轉?

嗯,這還真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據說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最早開始使用日晷計時,而日晷指針的影子就是向從左右轉的。後來日晷被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再後來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發明了鐘錶。這時,人們沿襲了日晷指針朝右轉的傳統,也讓時鐘指針從左向右轉了。這就是鐘錶指針都從左向右轉的原因。

04未來會出現時空穿梭機嗎?

穿梭時空

古詩里說,「昨日之日不可留」,這說的是時間的不可逆轉性。然而,人類一直嚮往能夠發明一種機器,這種機器能帶著我們穿越時空,回到過去或奔向未來。人們把這種幻想出來的機器叫時空穿梭機。

記得在動畫片《機器貓》里,機器貓就有一個時空穿梭機。那麼在未來,我們的生活里會出現時光穿梭機嗎?關於這個問題,大科學家霍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只要討論時光穿梭機這個問題,就會涉及到時間悖論。而所謂的時間悖論是說,在同一時間,你只能出現在A地或B地,你不可能既出現在A地,又出現在B地。霍金認為,在不存在時空機的時空里,我們不可能人為創造出時空機。所以,霍金認為在未來不可能出現時空穿梭機。霍金還預言說,物理學上一定存在著某個定律,使得跨越時空的旅行無法實現。霍金的這個理論被稱為時間順序保護假說。

然而,霍金的理論也只是一家之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戈特三世就不同意霍金的說法,戈特三世本人是研究宇宙弦理論的專家。什麼是宇宙弦理論呢?它是天體物理學裡的一種假說,這種假說認為,宇宙弦像蜘蛛網一樣細,它的質量卻非常大,一米的宇宙弦有200個地球那麼重。戈特三世覺得,如果宇宙弦真的存在的話,那麼只要使用兩根宇宙弦,就可以讓人們實現穿梭時空的夢想。

那麼,霍金和戈特三世到底誰說的對呢?這還有待於時間的檢驗。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在宇宙這個大家庭里,發生什麼事都不新鮮。

05時間能伸縮嗎?

時間

我們知道皮筋具有伸縮性,但你知道嗎,其實時間也能像皮筋一樣伸縮呢!

提出「時間具有伸縮性」這個觀點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

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發表以前,統領物理學世界的一直是牛頓力學,牛頓力學認為時間和空間都是絕對不變的。而愛因斯坦則認為,時間和空間的不變性只是相對的。在特定條件下,時間和空間都是可以伸縮和彎曲的。正因為時間和空間都能伸縮和彎曲,所以才會出現萬有引力。

06宇宙的結局將會怎樣?

宇宙的結局和人的結局其實是一樣的

如果讓你給宇宙家族的成員年齡排序的話,你會怎麼排呢?好吧,還是我們來聽聽專家是怎麼說的:宇宙已經138億歲了,太陽也50億歲了,地球大約46億歲,而生命誕生於40億年前。時間的開始以宇宙誕生為起始,而時間的結束又以宇宙的毀滅為終結。

那麼在未來,宇宙將會發生哪些變化呢?對此,科學界有三種猜想:第一種是開放宇宙說。它指的是,宇宙將會以現在的速度繼續膨脹下去;第二種是平坦宇宙說。它認為宇宙會以比現在膨脹的速度更慢的速度繼續膨脹下去。第三種是宇宙大擠壓說。它指總有一天宇宙會停止膨脹,轉而開始收縮變小,直至消亡。

時間沒有意義,且具有欺騙性

好了,說了這麼多關於時間的小知識,現在,時間這位隱形朋友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如果讓我來總結,我會說,時間什麼都不是,它只是生命的刻度尺。我們從一出生,就行走在把刻度尺上,每過去一天,我們就在這把刻度尺上多走出一步。然而,時間只是一種參照物,如果你願意,一棵樹、一朵雲都可以成為你的時間參照物。所以從本質上說,時間沒有任何意義,有時它甚至還像障眼法一樣,會欺騙我們的心,令我們踟躕不前。

儘管時間沒有任何意義,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就可以揮霍時間。你也許聽過這句話:一個人把時間用在哪裡,他就會成為哪樣的人。是的,時間構成了我們的生命坐標系。你想成什麼樣的人,就得把時間持續地投入到那件事情上,直至最終忘記了時間的存在。

面對時間這位看不見、摸不著的朋友,最好的應對方式或許是:戰略上無視時間,戰術上重視時間。唯有這樣,我們才能抵禦歲月的侵蝕,真正成為時間的主人。

誰能掌控時間,誰就能掌控人生

PS:

《時間的玫瑰》

作者:北島

當守門人沉睡

你和風暴一起轉身

擁抱中老去的是

時間的玫瑰

當鳥路界定天空

你回望那落日

消失中呈現的是

時間的玫瑰

當刀在水中折彎

你踏笛聲過橋

密謀中哭喊的是

時間的玫瑰

當筆畫出地平線

你被東方之鑼驚醒

回聲中開放的是

時間的玫瑰

鏡中永遠是此刻

此刻通向重生之門

那門開向大海

時間的玫瑰


物理學是唯一明確研究時間的科學, 但即使是物理學家也認為時間是我們宇宙中最難理解的特性之一。 即使在最現代和最複雜的物理模型中, 時間通常被認為是一個公理性的概念, 而不是由其他任何事物組成或依賴。

在科學領域, 時間通常是通過測量來定義的: 它只是一個鐘的讀數。特別是物理學往往要求在時間測量方面達到極端的精確度, 這就要求時間被認為是無限可分的線性連續體, 而不是量子化(即由離散和不可分割的單位組成)。 根據現代原子時間標準, 如 TAI 和 UTC 和超精確原子鐘, 現在可以精確測量時間約10^-15秒, 這相當於大約3000萬年中的1秒鐘的誤差。

在非相對論或經典物理學中, 時間的概念通常是絕對時間的概念, 這個時間是獨立於任何感知者的時間, 在宇宙中每個地方都以一致的速度發展, 在本質上是不易察覺的。 這符合大多數人對時間流動的日常體驗。

然而, 自從20世紀初相對論出現以來, 它考慮到了一些現象, 如快速移動物體的時間膨脹, 在極端引力場中捕捉物體的引力時間膨脹, 以及時間實際上只是四維時空的一個元素這一重要觀點。

相對論也允許, 至少在理論上,時間旅行。有幾種情況允許時間旅行的理論基礎。 然而, 時間旅行的概念也帶來了一些悖論, 其可能性和物理實用性受到許多物理學家的質疑。

量子力學在20世紀上半葉徹底改變了物理學, 它認為時間也許不像古典物理學中那樣是量子理論的核心概念, 實際上並沒有"量子時間"這樣的東西。 然而, 量子理論的不同解釋(例如哥本哈根詮釋、多世界解釋等)確實對我們對時間的理解有一些潛在的重要影響。

大多數物理學家都認為時間是有開始的, 它是從一千三百八十億年前的大爆炸中測量出來的。 時間是否、如何、何時會在未來結束, 這是一個更加開放的問題, 這取決於對宇宙最終命運的不同概念以及多元宇宙等其他令人費解的概念。


時間只是人類構想出來的,是人類自己定義的,有的科學家就已經說了,用時間來描述物體是一種錯誤的方式,還不如用運動來解釋更加符合物體的特徵。

何為時間?

在最開始,人們是利用地球自轉運動來計量時間的,其基本單位是平太陽日。到了19世紀末,把一個平太陽日的1/86400作為一秒,稱作世界時秒。又因為平太陽日並不是恆定的,會跟著地球自轉變化而變化。故如今人類都是用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之間躍遷相對應輻射的9192631770個周期所持續的時間定義為一秒。

不同年產生了平太陽日差異

上面我們都能看出來,人類定義的時間都是根據某個物體的運動而定義的。比如早期的一秒是地球自轉運動定義。後者銫原子能級躍遷運動來描述更加精確的一秒。如果沒有了一種參照物,何來談時間?沒有一種運動,如何來描述時間?

因而,小編覺得時間是屬於運動,而不是運動屬於時間。在日常生活中都說的是運動屬於時間,根據物體的某項規律從而能夠在多少秒後物體處於什麼狀態,因而這樣會給人一種錯覺就是運動因為時間的流失而運動。

小編認為運動就是一個過程,它可以分為多個片段,而且具有連續性,而我們的定義就是把運動的連續性的表現成為時間。因而在宇宙大爆炸以前,萬物都沒有運動,時間就毫無意義。宇宙大爆炸之後,各種粒子相互作用,開始運動,從而因為產生了運動而產生了時間。

時間的存在也存在一個參考系,這就好比相對論中,在黑洞周圍的時間流逝的比外界的慢一個道理。所選擇的參考系不同會造成時間流逝的不同,是因為選擇不同的參考系物體的運動狀況會有所不同,這也恰恰證實了時間隨運動而不是運動隨時間。我們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所以我們都有著相同的基本參照物,因而我們生理基本運動相同,流逝的時間也一樣快。


時間很奇妙,現實中每一個人的生活軌跡都是一條線,每條線都在同一時間發生不同的事,比如你,八點,在家起床正在穿衣,九點走出家門出現在街頭,十點坐在辦公室做著一些事情,十二點在吃午飯,咀嚼吞咽。。

而我同一時間分別在吃著飯,上著網,而他同一時間分別在打著呼嚕,洗著澡,跑著步,另一個人在同一時間段分別坐在車上,聽著音樂,看著電影,等等。。

然後擴大到每一個人,每一個時間段,都在同時做著相同或不同的事,無數條線在各自進行著。。。然後各種線開始相交,任意其中兩個人擦肩而過,任意其中四個人坐在一起打麻將,任意其中兩個人坐在相鄰的火車座位,任意其中幾百人坐在了同一架飛機上,同一艘輪船上。。在飛機上任意其中一個人愛上了另一個,同一時間時輪船上的一個人也愛上了旁邊的另一個人。。

然後,時間繼續,或者說每一個人的行為繼續不停的進行下去,一對成為了情侶,然後結婚,生子。。而另一對,下船,各奔東西,再也沒有出現在同一時間的同一空間,然後各自繼續著各自時間和空間的各自行為。。。

這就是我們的時間,我們的世界。。每一天,幾十億條線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互相交織,同時運動。。這一刻,我發表了回復,你在看我的回復,他在看另一個回復,然後時間就這麼進行下去。。一直到。。我們不知道的盡頭。。


要從時間是怎麼形成的說起。從物質本源考慮,物質就是客觀存在。物質是否存在的基本條件就是能量。一切物質都必須有能量才能存在。而時間是一個物質形態存在的全體物質能量的公共維度。也就是時間是一個封閉物質形態能量轉換和守恆的量度。既能量守恆定律的條件就是該系統存在於一個時間段里。中講到:「物質存在第一個公共空間(陽)。而時間的最小測度(單位)是普朗克時間。……二生三」形成的公共空間是三維空間。實際上在「一生二」和「二生三」的空間時間的表現形式都是時段。」

但是我們忽略了時間的一個重要性質,那就是在不同的陽空間層次中時間的測度是不同的。

比如說一個集團軍,當以排為單位時其測度是一個排。當以團為單位時其測度為一個團。但是其最小測度都是一個人。一個人是人類社會的最小單位(測度)。一個人這個性質會一直反應到最大的社會集合中。

在一個閉集合中測度是平權的。比如每個班之間是正交(垂直)的。但是兩個集合之間的測度則是其非正交關係。其非正交關係形成了兩者之間的新的測度。

說了半天是要說明時間和能量就是物質世界基本的存在形式。在任何一個封閉的物質體系中,都可以用能量和時間的守恆定律描述。也就是說一個封閉的體系才有共同的時間測度。比如地球上的任何物質都可以用地球的自轉周期作為測度既年作為時間單位。但是離開地球「年」這個時間測度就沒有準確的定義了。

同樣道理秒這個時間單位只能精確用到由原子組成的物質世界裡。其原因是目前為止最精確的時鐘是原子鐘。所以人類存在的宇宙實際上是存在於以原子鐘計時的時段里。我們所有的理論都停留在這個時段中。比如地球的年齡,銀河系的年齡,宇宙的年齡等等,都只是一個時段。

所以時間這個神對物質世界的不同範疇有著不同的測度。而隨著物質範疇的擴大,時間也會展現出不同的魅力。

到目前為止人類認識的宇宙是由「三生萬物,萬物負陰抱陽」的宇宙。這個宇宙人類存在的空間(陽的部分)是以長度單位存在的。時間是要用長度單位作為度量手段的。所以光速是這個空間的測度。我們的全部邏輯都離不開空間就是長度的空間。

時間和三維空間都是由物質的陽形成的公共空間。在現代物理學中統一稱為四維時空。二者的區別是三維空間是「二生三」形成的陽。而時間卻是「一生二」時生成的陽。

時間和能量就是物質存在第一形式。時間是在閉合系統中的第一個公共維度。


徐不工:你們的回答都太虛了……提到時間,最具象化的讓我想到了它。

五地時間腕錶!五維空間。

我個人很喜歡Jacob & Co捷克寶的腕錶系列是Ghost G5。這款腕錶有著獨特的五邊形錶盤,雖然第一眼看上去感覺奇怪,但實際試戴的效果倒是很不錯。

Jacob & Co.為Ghost系列設計了幾款不同的顏色與風格,圖示的這款就是PVD鋼殼長方形鑲鑽設計。該款系列還有其他的鑽石鑲框以及拋光鋼殼設計,在最初的藍圖中甚至也出現了黃金裝飾的圖本。雖然Jacob & Co.的鑽石系列腕錶是品牌的代表產品,但該品牌其實也出品碳化纖維邊框的系列手錶,看起來也很有運動感。不過千萬別忘了,Jacob & Co.鑽石系列腕錶的價格確實也十分不菲。

該表雖然體積較大,但並不影響佩戴體驗。47mm寬的錶盤戴起來十分舒適,而且其非正統的設計理念也成功地吸引了消費者的注意力。Jacob & Co.設計的腕錶總是集耀眼璀璨的外觀與頂級機械技術於一身,而這通常是

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的。

那麼這款腕錶的機芯又特殊在哪裡呢?錶盤上有六塊顯示屏,最中心的一塊顯示的是Jacob & Co的品牌logo。其餘五個顯示屏則具備多種功能,也能顯示出一定範圍內的信息。這也就意味著你可以在錶盤上看到時間、日曆、計時器等信息。建議購買者在使用前先查閱操作手冊。此外,為了節省電池能耗,在不進行激活的情況下錶盤會保持空白顯示—因為強烈的逆光往往對屏幕的顯示有所影響。另外,該款腕錶的特點之一就是可以提供多種多樣的顏色選擇。根據品牌方說明,此款腕錶的屏幕能夠顯示32種顏色。戴上一塊能夠不停變化顏色的腕錶,一定也是超酷的體驗—甚至在屏幕開啟時也可以隨意變化顏色。這種特徵有時會令我想起令人眼花繚亂的迪斯科舞廳。

Ghost腕錶的設計理念很有意思,這也是該款腕錶的賣點之一。人們可能會抱怨這款腕錶的外形過於奇特,或是屏幕的顏色過於複雜(從粉色到紫色,綠色到紅色等都可以滿足)。但創始人Jacob先生可能只會對這些抱怨一笑而過。眾所周知,他推出的產品一般都是高端設計,高風險,卻也高度原創的腕錶系列。Ghost系列腕錶是一款極具品牌辨識度的設計,作為腕錶愛好者的我絕對也想將其收入囊中。


時間是什麼?什麼是時間?

原創 山人的生活感悟 2017-12-21 01:01:59

時間象一條長長的河。這是人家的比喻,儘管不十分貼切,由於找不到更恰當的詞句,姑且借用一下。如此說來,我們人類就該是這時間河水裡浮游著的生物了。我們被時間的河水浸沒著,以致於看不到時間的源頭,見不著時間的終點,甚至常常感覺不到時間存在於何處。

時間是什麼?或者時間又到底象什麼?能抓一把嗎,能抓一把的話就抓一把來捧在手裡瞧一瞧;能咬一口嗎,能咬一口的話就咬一口來細嚼慢咽地嘗一嘗。不知有誰聞到過時間的味道沒有,是香還是臭?也不知有誰見到過時間的色彩沒有,是妍還是媸?時間的腳步聲也許有人聽到過了,說是「嘀嗒嘀嗒」的。其實,這怎麼可能呢!人們對時間的印象,與其說是看見了時間本身,不如說是感受了萬物的變化運動。運動只是時間的載體、時間的軀殼。人的靈魂有誰見過嗎?人們見到的只是被靈魂支配著的肉體。時間是宇宙的靈魂,時間同樣沒法看見。我們能看見的只是受時間主宰著的萬物的運動。靈魂的形象,只能在人們腦子裡塑造,同樣,時間的模樣也只是存在於人們的思維之中。因此,對於時間的體驗,各人的感受自有不同。

既然肉體是由靈魂支配著,那麼,了解靈魂的唯一途徑就只能是了解肉體的行為了。同樣,我們對於時間的了解,也只能藉助於對物質運動的理解了。假使我們生活在太空,不食人間煙火,感受不到日出日落,也沒有地球上的萬物生命為伴,那我們對時間的理解將是怎樣的一副情形呢?放開思緒仔細地想想看,想過之後,是不是有一種時間只相對於生命而言才有意義的感覺產生呢?應該是的。至少我就有這樣的感覺。我不禁要問:時間是不是因生命的存在而存在,或者曾經是為創造生命而開始存在?如果沒有了生命或者創造不出生命,時間對於宇宙來說又有什麼價值呢?難道說人們的肉體死去之後,人的靈魂還存在嗎?我想,沒有生命也不創造生命的宇宙,時間是不配存在的,至少也是沒有意義的。

時間啊,你是不是為生命而來,再或者生命就是為賦予你存在的意義而得以誕生?時間應該是和生命血肉相連密不可分的了。生命就是時間,時間就是生命。如果撇開生命來談時間的話,那我們的先人孔夫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感嘆便顯得荒誕可笑了。按照哲學家的觀點,時間是無始無終的;無始無終的時間,應該是流不完逝不盡的,有什麼值得可惜的呢?這個邏輯顯然不對。孔子站在河邊面對流動的河水究竟在感嘆什麼呢?不言而喻,孔子感嘆的是人的壽命相對於生生不息的生命流程來說是短暫的,或者說人的壽命相對於流逝不盡的時間來說是短暫的。寫到這裡,我該為自己感到驚呼了。我到底知道時間有多長的了——時間的長度就是創造生命和繁衍生命的全過程。時間的源頭就該在宇宙準備孕育生命的那一剎那裡;時間的終結也該在宇宙中所有生命的終結之時。——這個命題,只算是我個人對時間的理解。我不是哲學家,不想把這個命題強加於人。

現在,我發現自己已立於時間之河的水面上了。我弄清了時間的源頭,也知道了時間未來的盡處。那麼,我是不是可以把時間捧在手裡數一數了呢?這我可辦不到。就象我沒法數清河裡的水一樣,況且江里湖裡海里還有更多的水呢!但我能從中提出一桶水來;一桶水有多少滴我還是可以數得清的。如果能把時間用容器盛裝起來的話,那屬於自己生命的全部時間,就應該只相當於一小桶了。我雖然無法計算出所有時間,但屬於自己生命的那「一桶」時間我還是該數得清楚的。先用年作單位算一算:30年、50年、80年、100年了不得了;年的零頭部分再用月日時分秒,秒的零頭再用瞬……,相當於水的一滴的時間是一瞬,相當於水的一桶的時間是一生。誰的一生會長生不老到數不清呢?一年就三百六十五天,只等於地球繞太陽一圈。儘管這種循環往複的轉圈在太空中沒有留下任何痕迹,但我們卻感受到了地球的四季變化,也感受到了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成長與衰老。

假使我們把眼光只遙望天空;看著雲彩看著太陽,看著月亮看著星星,那我們就只能獲得一種時間在流動的單調感覺,便失去了欣賞時間色彩的樂趣了——時間的色彩是美麗的,因為時間只屬於生命,難道有誰會否定生命的存在是一種美麗么?生命的美,不單是青春的美、花兒的美,生命的一切形式都有是美麗的。豐富多彩的生命變化,便是時間的色彩。時間的味道又該如何呢?這可要請教耄耋之年的老人了,他們是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的。(本該請教千年不死的海龜,或萬年長青的松柏,遺憾的是它們聽不懂我們人類的語言。)只有耄耋之年的老人才真正懂得時間的味道是苦澀是甜蜜還是平淡。

時間可不可以抓得住呢?時間是抓不住的。不信,你捆一束陽光跪在我的面前,或者捉一隻樹影鎖在我的身邊。不行!我曾經拿著繩子和鐵鏈試過的,枉費了許多心機,的確不行。後來,我發現同時間賽跑是可以的。踏著時間的節拍,順著時間流動的方向——時間的節拍就是生命的節拍,時間的方向就是生命的方向。耕耘、播種、施肥、培育……這些都有是時間的節拍生命的節拍。該開花的時候就噴香吐蕊,該結果的時候就掛果懷胎,不要誤了生命的季節。這樣,又算得上是把抓不住的時間給抓住了。然而,人們不是生活在時間流動的模擬箱里的,對時間的感知,終究要靠每個人自己去認真地體驗。時間啊,你到底是什麼?你這個鬼精靈!我簡直沒法明晰地把你介紹給別人,我只能告訴別人我對你那些膚淺的感覺。

感受時間的方式很多。摸摸自己的脈搏,聽聽嬰兒的啼哭,留心路邊的小草……最直接的方法,莫如照照鏡子,看看自己的眸子,看看自己的臉頰。其實,時間就寫在自己的臉頰上,刻劃在自己的眸子里。

時間帶走的是生命,感知時間的也只能是生命。我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能讀懂時間讀懂生命,但我相信人人都有會明曉這樣一個道理:人沒有兩次生命,時間彌足珍貴。「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可見,黃金有價生命無價。明朝的文嘉先生(我不知道文嘉是誰,姑且稱為先生),作過兩首詩,一是「今日詩」,一是「明日詩」。這兩首詩,可謂對時間對生命有至高的領悟,我十多年前把它抄錄在自己的筆記本里,一直受到很大的啟迪。不妨轉述如下: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流年似水。我們該如何面對真正屬於自己的那「一桶」為數不多的時間之水呢?看,它正在一刻不停地從我的筆尖下汩汩地流走呢……匆匆忙忙、忙忙匆匆的!

最後,歡迎大家關注《山人的生活感悟》探討人生,感悟生活,共話養生,閑聊文學,共同學習進步。

山人,會計師,於1992年開始寫作,曾先後在報刊雜誌發表散文、詩歌、小說、隨筆百多篇!


時間是一種度量。就像長度,質量一樣。長度單位是人類定義的米,時間單位是人類定義的秒。長度是用一種標準長度,來衡量別的物體的長度; 時間也是用一種物質的運動變化快慢,來衡量其它物質的快慢。這和長度質量,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

物質會運動和變化,這個屬性,產生了時間的概念。沒有物質的運動,就沒有時間。假如宇宙中所有物質和能量全部靜止一段時間,誰又能測量出靜止了多久呢??所以,澄清一下,很多所謂科學家說的宇宙是時間和空間的總合,以及說時間是客觀存在的實體,並不恰當。事實是,時間的概念依附於物質的運動。

深入說一下時間。因為物質的發展變化是線性向前的,並不能回滾。所以回到過去、並處在過去的物質世界中去改變什麼,是不可能實現的。技術上說,真的沒有後悔葯~(精神上是有的~)。我們可以回味體會,可以看視頻,可以幻想,甚至可以身臨其境,但是無法交互和改變那個實物場景。。。進一步衍深,從一個時間點產生多個平行宇宙,是不可能的。宇宙完全可能有多個,但沒有那樣的平行關係。所有宇宙的觀點的假設,以及時間,要考慮能量和物質,這個更根本的要素。


時間是一種不是存在物的存在。

當我們說汽車在馬路上「行駛」時,我們會認為汽車與馬路是一種存在物,但不會認為這兩者的相互作用——「行駛」是一種存在物。

但你不能說時間是不存在的,正如不能說「行駛」是不存在的。「行駛」表述的是事物之間的關係。

時間表述的是空間事物之間的運動變化關係。

其實它指的就是事物的「動」。

假設一切事物都絕對靜止了,那麼我們談論時間就沒有意義了,就不存在所謂時間。

從根本而言,空間事物有兩種不同。空間位置的不同產生不同事物的感受。同一個位置的事物的不同產生了變化感。

因此,時間其實就是人對外在事物變化產生的感受,本質上這是與客觀變化正相對的主觀意識。也就是說,時間其實是對變化的意識。

我們覺得時間在流逝,其實是因為事物變化其實就是像水一樣在流動。因此,時間其實也是事物結構變化的邏輯次序。

上述講的是時間的性質。空間具有時間性質是絕對的,因為其實不存在絕對靜態的空間。

我們更熟悉的是時間的度量。

我們一般用一種周期性的運動為標準,來衡量其他事物的變化,這就是時鐘的基本原理。時間的度量是相對的,但我們經常錯覺為是絕對的。


時間是什麼?年、月、日、時、分、秒又是什麼?他們是怎麼度量的?

年,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記為年

月,年的1/12,或者月亮繞地球公轉一周記為月

日,太陽東升西落,地球自轉一周記為日

時,一日的1/24

分,一時的1/60

秒,一分的1/60

這是時間的衡量,那麼為什麼一年是365天,一月是30天,一天又為何定義成多少時多少分多少秒?時間定義的核心是什麼?

時間定義的核心是周期,公轉或者自轉都是周期性運動,春夏秋冬與月亮的圓缺是可以重現的,這些都是周期性變化,這是時間定義的基礎。歸根結底年月日都是用來記錄和衡量這些周期性變化的。

時間就是用來記錄變化的,變化是不可逆的,比如人總是在不斷變老的。當一個人相對另一個達到光速的時候,其中一個人變老的畫面不可能再傳輸到另一個人眼中,那麼兩個人相對時間就會靜止。

最後提一個問題:為什麼現代的秒會以銫原子躍遷為標準衡量?


推薦閱讀:

TAG:哲學 | 科普一下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