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中記載的「三皇五帝」分別是誰?他們為什麼能獲得如此高的歷史評價?
一
關於在中國歷史和書籍中有許多個版本,但都很難說哪個是正確的。
不管是哪個版本的三皇五帝,都是傳說中的人物,沒有確鑿的資料能證明他們真實存在過。中國歷史上最原始可考的文字是商代才有的,之前沒有文字,也就沒有記載,之前的所有人物只能是傳說或故事。
只有文明時代的事,才勉強可以稱得上歷史,因此史學界認為一個文明的三個標誌就是文字、青銅器、城市的出現,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文字。
傳統意義上大家理解的三皇,指燧人氏(燧皇)、伏羲氏(羲皇)、神農氏(農皇);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二
三皇中的燧人氏(燧皇)在今河南商丘一帶研究出了鑽木取火,成為華夏人工取火的發明者,教人熟食,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華夏文明,奉為"火祖"。
三皇中的伏羲氏(羲皇)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相傳伏羲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占卜八卦,創造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曲子。
三皇中神農氏(農皇),傳說他的肚皮是透明的,可以看見各種植物在肚子里的反應。這樣能分辨什麼植物可以吃,什麼植物不可以吃,傳說中他曾親嘗百草,以辨別藥物作用。並以此撰寫了人類最早的著作《神農本草經》、教人種植五穀、豢養家畜,使中國先人走出採摘時代,進入農業社會。
五帝中黃帝,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今河南新鄭),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1] ,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3] 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 。
五帝中顓頊,顓頊成為黃帝系下與帝嚳並列兩系中的一系,成為中華民族人文共祖之一。在流傳下來神話傳說中,顓頊是主管北方的天帝。
五帝中帝嚳,史記稱: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鬱郁,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帝嚳溉執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
五帝中堯命羲和測定推求曆法,制定四時成歲,為百姓頒授農耕時令。測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堯設置諫言之鼓,讓天下百姓盡其言;立誹謗之木,讓天下百姓攻擊他的過錯。
五帝中舜,巡狩四方,整頓禮制,減輕刑罰,統一度量衡。要求人民"行厚德,遠佞人","直而溫,寬而栗,剛而毋虐,簡而毋傲",孝敬父母,和睦鄰里。在其治理下,政教大行,八方賓服,四海咸頌舜功。
三
因為三皇五帝們為人類早先的文明建設做出了極大的歷史貢獻,所以人們幾千年來一直在稱頌他們。
當然如果你仔細查看各種資料,就會發現很多記載不一樣的地方,其實從開頭時就說明過當時沒有文字記載,人們只能經由口口相傳,其中誤差和誇大不可避免,因此出現各種爭議也是正常的。
根據現在的歷史考證,人類最原始的時候的領導人們沒有這麼偉大光明,一樣是陰謀橫行,相互爭奪,當然這並不能否則他們曾做出過偉大貢獻。
黃帝和蚩尤之戰,就存在極大爭議。黃帝們在黃河上游,蚩尤在下游。每次天不下雨時,黃帝們就開始蓄水,下游就沒水用;每次下降大雨時,黃帝們就放水,下游就被淹。蚩尤部落被迫出戰,後來中計而亡。
堯舜禹的禪讓制就有許多疑點,舜把堯囚禁上山西運城附近自己當上了老大,禹則把七十多歲的舜和他的老婆們從中原地區流放到了蠻茺的湖南,任其自生自滅。
在孔孟編寫的歷史和資料中,為了證明自己的仁義可以救國,歪曲了許多事實,有些時候自己的觀點都相互衝突,難圓其說。
孟子說:周滅商,商滅夏,都是以有道滅無道,並且是小國滅大國。為什麼小國可以滅大國呢,就是因為仁義。說周以七十里之里滅商,一說是以百里之地滅商。到了戰國時期有一有百里土地小國的公子來找孟子,希望能以仁義統一天下,孟子馬上就實話了:小國能活下去就不錯了,再不提仁義者百里亦可統一天下的笑話了。
歷史上的事聽聽則可,信了差不多就上當了。
朋友們,大家好。
本地丁老師在悟空問答中五談【三皇五帝】都有誰了。這個問題應該是,的的確確是,獨一無二的是這樣的。
三皇,應該分為上中下三任三皇。分別是上三皇:天皇,姓望,名獲,字子潤,道號天靈。盤古大王的接班人。生在雍州昆崙山下。今天的青海一帶。資歷:羅薩王子。
地皇,姓岳,名鏗,字子元。天皇的接班人。生在熊耳龍門山。今天的河南廬氏縣。
人皇,也叫泰皇,姓愷吉,名湖洮,字文生,道號榮兗。西域王愷吉布良之子。地皇的接班人,生在刑馬山提地國,今天的西藏一帶。
中三皇,有辰放氏,有巢氏,燧人氏。他們對人類的貢獻不太大,就不一一詳細說明了。下三皇,有史皇氏倉頡,玉皇大帝玄穹高的兒子,轉世投胎於當時的豫州皇宮。太昊伏羲氏,姓風,命羲。父親雷神,母親華胥氏。生在當時的宛丘,今天河南省淮陽一帶。神農氏炎帝,姓姜,名農,號炎帝。父親姜興,母親安登,女媧的外甥女。生在當時的列山,今天的湖北省隨縣一帶。五帝 ,有帝黃帝。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他們都是中國人的鼻祖。對中國人民的貢獻極大。所以中國人民非常尊重他們。
本回答按照問題要求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回答秦漢時期有哪些著作提出了那幾個不同版本的三皇五帝,後一部分回答為什麼會獲得如此之高的歷史評價。
三皇之說有七《史記 秦始皇本紀》:天皇、地皇、泰皇
《春秋緯 命歷序》等:天皇、地皇、人皇
《尚書大傳》、《禮緯 含文嘉》等:燧人、伏羲、神農
《春秋緯 元命苞》等:伏羲、女媧、神農
《白虎通義》等:神農、伏羲、祝融
《通鑒外紀》:伏羲、神農、共工
《偽古文尚書 孔安國序》、《帝王世紀》等:伏羲、神農、黃帝
五帝之說有五:
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大戴禮記 五帝德》、《 史記 五帝本紀》、《國語》
太皞、炎帝、黃帝、少皞、顓頊 《呂氏春秋 十二紀》、《禮記 月令》
黃帝、金天氏、高陽氏、高辛氏、陶唐氏、有虞氏 (六人五帝座)
少昊、顓頊、高辛、陶唐、有虞 《偽古文尚書 孔安國序》、《帝王世紀》
伏羲、神農、黃帝、唐堯、虞舜《皇王大紀》承《易傳》、《戰國策 趙策》
三皇五帝的虛構性
前面的關於三皇五帝的不同版本出自先秦史著名學者童書業先生的經典著作《春秋史》,是童先生根據自身豐厚的舊典籍閱讀積累而總結出來的,基本上囊括了所有關於三皇五帝並列的說法。我們可以看到,並稱「三皇五帝」的不同說法,主要來自秦漢時期的經學著作,而全無先秦著作。
可見,在先秦時期是沒有「三皇五帝」這個說法的。根據顧頡剛先生的考證,三皇五帝中的人物,無論哪個版本,都是越到秦漢越豐富,越古老的人物在史籍上也出現得越晚,是一種典型的「造偽」。所以,三皇五帝究竟是誰?哪個版本正確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它本身就是虛構起來的人物,或許會存在原型,但原型絕不是如此高大上的楷模式人物。
三皇五帝的政治目的性這種「造偽」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剛剛形成的秦漢帝國提供一種類似西方君權神授論的正統性論述材料,從而為出身平民的劉邦取代秦朝建立漢帝國以及日後儒生批評漢制提供一套有著濃厚神秘主義色彩的政治理論:五德終始說。根據陳蘇鎮先生在其大作《春秋與漢道》以及顧頡剛先生在其名作《秦漢的方士與儒生》中的論述,三皇與五帝在整個兩漢,都是不斷地被漢儒們用來重組以服務於兩漢的政治需要的。
我們今天看到的「三皇五帝」其實是經過兩漢四百年不斷層累地改編的模範化形象,帶有漢儒們極強的政治目的,絕非歷史的本來面貌。這就是為什麼三皇五帝的評價如此之高的原因,儒家向來習慣「托古改制」、「借古諷今」,所以,歷代儒者都會層累地拔高甚至發明遠古某位著名酋長的歷史形象,以供儒者去批判當時的制度與君主。
亂世秀才不聞年代不問出否地廣人稀突出重圍後來居上湮滅初心生肖十二皆有定數身安無防出師無門,荸泥泉烏,光陰下來見怪,也占出處,瑞金市陽烏鎮凌田村高1.70卿點俊才與你來見俊才素樸誤入斯陰陽天師手持?萬事萬物由其圍護
自從盤古開天地,天荒、地荒、人荒——三黃無帝到如今!老子有機會能接觸看過的有典有冊的上古歷史文獻(玄覽)。已經被殺害少正卯,重撰《春秋》的孔丘給燒掉(滌除)的青黃不接了。為此,痛詈風徳之衰,切悲廟堂之殆的年已古稀的老子才著作了五千言《道德經》,並吶喊出「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的「載營魄抱一能無離?專氣治柔能嬰兒?滌除玄覽能無疵……?」捍衛上古文化扶風的最強音!天不變道也不變,天驚天動地里,天崩地裂,海闊天空!蒼天已死、黃(死)天在上,哪裡還有天皇、地皇說!
我看了視頻圖相,我感到很詫異?但他們和我們的人類都是一樣,並不是人首蛇身的貌象。我國對於很久遠的古人的形象刻畫那是萬全錯誤的。也徹底顛覆了他們形相的。我在此提出反對的意見。我國對於很多歷史上的人物的刻畫都是錯誤,也包括教育上的課本智識。我想藉此呼於我國歷史上一些資料應當徹底更正。
徹
三皇是:伏羲、神農、黃帝
五帝一般認為是顓頊、帝嚳、堯、舜、大禹。
我覺得他們獲得這麼高的評價,是因為他們開啟了我們這一段新文明。
他們之前可能是極高文明,但在戰亂中覆滅了。
他們能推倒重來,成為我們的始祖。
對紅包有興趣,對題目有厭惡。
題目用了『史書中記載』五個字,好像『三皇五帝』是歷史,這顯然是故意混淆傳說與歷史的界限,正是這樣的認識多了,中華文明一天天走向沒落。
至於評價『傳說人物』,也是一個不好笑的笑話。不過更不好笑的是,唯物主義的許多黨員精英,建設了許許多多這樣的『陵墓』或者祭壇,有不少人據說為了爭取一個這樣的權益所在地,還煞有介事的對簿公堂。
上層建築亟待正本清源。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