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死亡邊緣的婚姻該不該為了孩子而維繫?


如何定義「死亡婚姻」

問這個問題時,我們首先要定義什麼是「死亡婚姻」,然後才能回答這個問題。那怎麼定義死亡婚姻呢?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理解。離婚的原因有很多種,因為我們的需求不一樣。我們對這個婚姻死亡的定義也會不一樣。

從心理成長的角度,最重要的一條標準就是對方能否幫助你心理成長,而幫助對方能否心理成長的首要條件就是信任,在婚姻裡面如果失去了信任對方的能力,到了完全不信任的地步,這就是婚姻危機。如果經過很多年的努力,依然沒有絲毫信任對方的能力,我覺得這樣的婚姻就是死亡婚姻。

關係是用來修身,用來成長的

在我看來不管什麼關係都是用來成長的。不管是朋友關係、師生關係、夫妻關係或者親子關係,所有的關係最大的作用都是為了成長自己。孩子的出現是為了幫助我們成長,伴侶之間本身也是幫助對方成長的。

可能會有人疑問,關係怎麼會是用來幫助自我成長的呢?比如說朋友關係不是用來互相幫助的嗎?師生關係不是用來學習的嗎?夫妻關係不是用來談情說愛、繁衍後代的嗎?要追溯這個問題,就要探討人活著是為了什麼?心理學家羅傑斯有一本書叫《個人形成論》。他所說的一個人活著就是為了成為一個人,成為一個人格完善的人。

中國人的儒家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第一部分的修身就是成為一個人,成為一個人格完善的人。陽明先生所說「在事上練」,這個事指人與人,人與物的互動關係,調整好關係就獲得了成長,「在事上練」的目的是修身,所利用的載體就是「關係」。

心理學家羅傑斯說,人所有的心理問題都是關係的問題。解決與外界的關係問題就是解決心理問題,黑格爾也說,自我由他我建立,你怎麼看待自己也是由他人怎麼看待你決定的。而他人的看待你,也是一種關係的呈現。如果說你喜歡我,那麼你看待我的方式就不一樣,就是一種好的關係。

不是你導致了我的問題,而是你呈現了我的問題

大多夫妻都是在關係的摩擦中成長的。夫妻之間出問題,不是一個人導致了另一個人的問題。不是我導致你的問題或者你導致了我的問題,而是你呈現了我的問題。是一個人呈現了另一個人的問題,問題本就存在,只是別人的出現讓我們發現了自己的問題。你讓我不舒服了,這種不舒服是本身在我身體裡面的,它會因為某些事勾起來我這些不舒服的回應,所以別人只是呈現我的問題的,並不是別人導致了我們的問題。

當別人呈現我們問題的時候,正好是我們成長的契機。因為他幫助我們呈現時,我們就能發現問題,這時最好的方法是覺察自己,為什麼自己會這樣的?我的什麼需求沒有被滿足,在我需求沒有被滿足時,我為何會是用這種模式回應?

所有的問題不在當下

心理治療裡面非常注重與重要他人的關係治療。重要他人是指父母、孩子、、家人、好朋友、伴侶。為什麼注重與重要他人關係的治療呢?因為越親密越能呈現出自己的問題。所以我們不是經常說,我們總是傷害家人,而對外人卻很寬容。其實就是因為我們跟家人在一起時是放鬆的。他在放鬆的情形下,更易呈現真實的自己,這時候的問題就會被家人呈現出來。

所有的問題不在當下,都是曾經的未完成事件導致了當下的問題,曾經的經驗、經歷過往決定了你此刻看待問題的角度。你看待問題的角度導致了此刻出現的問題。比如說我和某個人發生衝突,那是因為我在看問題的角度。那我看問題的角度是怎麼來的呢?是以前的經驗給我的。當發生衝突的時候是曾經的經驗導致的,就是由過去的我導致的,而不是此刻的我導致的。

是不是說夫妻之間有問題我們就要去責怪責備!當然不是,因為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問題。不存在沒有問題的人,如果一個人完全沒有問題他就成了神,沒有問題是奇蹟,有問題是正常的現象。

夫妻關係的重中之重是信任

夫妻是否要離婚,要看對方是否能幫助自己成長,相互成長有個前提就是信任對方。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一定有個前提條件就是,我信任這三個人,我才有可能向他們學習。如果我信任每個人,每個人都是我的老師,這個時候就能學到更多的東西。如果不信任的話,不管和什麼人在一起,我們都無法獲取成長。即使那個人非常非常優秀,但是我們不信任他,我們就無法獲取成長,我們只會去發現他的缺點。對於他的優點我們就不可能學習到,因為我們不信任。

死亡婚姻就是完全沒有了信任,無法在這種關係中成長,這時的婚姻就如一潭死水。

婚姻的失敗不能否定人的失敗

但婚姻關係的失敗不能否定人的失敗。因為婚姻非常講究的匹配性。離婚並不能說明這個人一定是失敗的,只能說他們不匹配。就如諮詢師與來訪者的關係一樣。有的來訪者讓我做的話可能做的很好,但是讓別的諮詢師做的話就做不好。有的諮詢可能我就不好而別人就能做好。這裡面就是說的一個匹配性,

有的婚姻是在半信半疑中,隔三差五的吵個架。這時可能他們還有相信的可能,那這樣的婚姻可能還會走向美好,就不需要離婚。

自信的女人更幸福

有一種說法:有一種女人,她嫁給誰都會幸福。這樣的女人為何會幸福呢?就是因為她有信任的能力。首先是她相信自己,她是一個自信的人,就更容易相信別人。自卑的人就不容易相信對方,不相信自己進而不相信自己的眼光,最後引發不相信別人。這種不相信別人是由很多自卑的投射造成的。那個嫁給誰都幸福的女人,因為她自信(這裡的自信不是驕傲)。自信的人是能讓身邊的人都自信起來,讓身邊的人都優秀起來。驕傲的人是肯定自己,否定別人的,他會讓別人不舒服。當她自信的時候,就會相信自己的感覺,相信自己看待別人的眼光,就不會因為對方的一點點舉動就敏感的懷疑。這時就有了相信的能力,別人因為和他在一起會非常舒服。

所以說這樣的人嫁給誰都幸福,她能匹配更多的人,匹配度更高更大,這樣的人可能就會更容易獲得幸福。她會尊重別人,因為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得到別人的尊重我們會很舒服。當她有相信自己尊重他人的能力時,他們的互動中就有愛的流動,這種婚姻就會走向幸福。

不是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而是給孩子一個有愛的家,

在死亡婚姻中,因為夫妻互相不信任。孩子會深受影響,他學習到的夫妻關係就是不信任的模式,等他長大以後也會模仿這種模式。因為他不知道夫妻關係還有其他模式,他就是在這樣的家庭文化中長大的,就會根植於心。這種不信任會使他的社會關係受到影響,與人交往時有下意識的不信任。

外在形式並不能說明問題,我不認為在婚姻裡面一定是幸福的,離婚一定是不幸福的。最主要的還是看內心的狀態,他的心靈自由的成熟度。

不是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而是給孩子一個有愛的家,孩子如果在沒有愛的這種家庭裡面長大的話,他就學不會如何愛自己,他也學不會如何愛別人,當他沒有這種愛的能力的時候。對他來說,他首先覺得他自己是不舒服的狀態,他的生命狀態就不美好,然後他傳遞給別人的也是不美好,之後他的社會關係會出現一些問題。我們所有的人社會關係出現問題都是因為我們本身的愛的能力的問題。

離婚一定能解決問題嗎?

在婚姻裡面他如果遇到問題的話,如果不解決的話他很有可能把這段婚姻的問題帶到下一段婚姻當中,然後他就強迫性重複。我有一個來訪者。她的第一任丈夫是酗酒的,然後第二任也是酗酒,後來我就問她為什麼會這樣呢?問她的父親是怎麼樣的?然後她就說她父親也是這樣,這個就是強迫性重複。因為她習慣了她父親的這種模式,雖然她不喜歡,但是她還是在重複,不自覺的在做這樣的選擇。

所以當婚姻裡面出現問題的時候,要覺察自己反思自己,或者找專業的諮詢師來幫助自己。

如果離婚之後再次強迫性重複,這樣的離婚就沒有意義。不能在上一段婚姻裡面獲得成長,就好象一個孩子犯的錯,他沒有改進屢教不改,那麼這個時候他這個錯誤犯的就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在婚姻裡面,如果出現問題了,即使離婚了。在離婚之前或者離婚之後我們也要對自己這方面做一個覺察,做一個總結,然後獲得一個成長。

如果說我們繼續重複上段婚姻的這種模式,對於一個人來說他就不能體驗生命的豐富性,生命的體驗它就縮短了,他就是在浪費生命。有句話說「有的人活著卻已經死了「」。這裡說的「死」就是不斷的重複一種體驗,而導致生命不能豐富。而孩子如果在這樣的家庭成長,就會耳濡目染的受這種模式影響。


你好,可能你們之間的感情已經走到了盡頭到了要放手的地步,雙方可能因為考慮到孩子的原因選擇默默地待在了一起,雖然不知道你們之前存在著這樣的不可調和的矛盾,但就該不該為了孩子而維繫這點上,我們來好好看看。

我們首先先要搞清楚自己為什麼想要為了孩子而維繫這段關係,是覺得單親家庭的小孩子成長會存在問題么?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很多孩子在早期成長過程中父親或著母親角色缺失的情況,可能會造成小孩子的某些性格缺陷,但更多是雙親都在但是並沒有給予小孩子足夠關懷,沒有陪伴的童年往往給小孩子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所以問題的本質不是父母雙方在一起,而是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懷,如果沒有足夠的關懷,雙方反而因為在一起導致彼此互相看對方不順眼,反而給孩子造成了一個不輕鬆和諧的家庭環境。

父母之間的關係往往會傳遞給下一代,如果父母之間貌合神離,水火不融,也會給小孩子喪失談戀愛或著結婚的信心,會懷疑自己是否值得被愛,是否愛情是值得信任的,而且給小孩子壓力其實也是巨大的,因為是爸爸媽媽因為「你」而選擇放棄了自己的幸福待在了一起,如果你不好好的話,那爸爸媽媽的付出就白付出了,如果給孩子這樣的一種感受的話,他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當面臨著自己的幸福選擇的時候,可能往往就不能夠足夠遵從自己的內心選擇,而是選擇一個看似對大家都好的答案。


聽說我公公正準備跟婆婆離婚的時候,得知我婆婆懷孕了。善良讓公公選擇了將就。婚後他們打打鬧鬧,關係不好,卻不影響接連生下4個孩子。我嫁進他們家後,感覺公公要面子怕事,婆婆霸道潑辣。現在都7/80歲了,關係變得非常融洽。當然,這是老一輩的婚姻,但也說明,為了孩子維持下去不一定就是一條死胡同。也有可能柳暗花明的。


謝謝邀請。既然已經接近「死亡」了,那還是放棄吧!有時候放手也是一種解脫。至於孩子,你也別過於擔心了,他們懂事著呢!與其天天在他們面前爭吵或冷戰,還不如離了,讓他們在一個相對安靜平穩的環境下學習,這樣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離了婚以後,兩個人都一如既往地關心孩子,漸漸地他們會理解並接受的。


 父母若既能給到孩子完整的家,又能讓孩子享受完整的愛,那當然是最好的選擇。但世事難兩全,若一樁婚姻到了盡頭,想離婚又害怕傷害孩子,想維持又難以忍受,該怎麼辦呢?

  真的沒有辦法處理好這種兩難問題嗎?當然有啦!

  聽說吧心理李建學老師對這個看似兩難的問題,給予了專業、客觀又具體可行的指導。

  本期專家:廣州聽說吧心理諮詢中心首席專家、高級婚姻治療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李建學

  婚姻既屬於夫妻倆,同時也是孩子的家。嚴肅慎重對待婚姻,積極面對,努力解決問題,不輕言放棄是父母對孩子的責任。當夫妻關係千瘡百孔,婚姻關係名存實亡,是選擇分開彼此解脫,還是為了孩子維繫一個完整的家,是很多危城夫妻兩難的選擇。

  一樁婚姻到了盡頭,僅靠孩子來維繫,讓孩子承擔不該他承擔的責任,背負太多不該他背負的使命,這並非真正的愛孩子,而是犧牲父母傷害孩子,這樣的關係中沒有贏家。因為與衝突、冷漠的家庭相比,健康的單親家庭更有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

  父母若既能給到孩子完整的家,又能讓孩子享受完整的愛,那當然是最好的選擇。然而,世事難兩全,若一定要二選其一,完整的愛遠比完整的家重要很多。離婚不影響孩子是不可能的,但若處理得當,可以把影響降到最低限度。夫妻離婚帶給孩子的影響,更多不是離婚本身帶來的,而是與孩子的溝通、互動、相處不當所衍生的。所以,離婚前後如何選擇正確的方式與孩子互動,是降低對其傷害的最有效的途徑。

  離婚前,夫妻任何一方都不要徵求孩子的意見,更不要把你們的恩怨情仇向孩子傾倒,不要讓孩子捲入你們的是是非非,因為無論孩子表達支持與反對,又或父母最終離婚與否,孩子都會把父母婚姻不幸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他會認為是他的決定導致了父母的不幸福。

  將離婚的決定告訴孩子時,當下可能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衝擊,他可能期望能挽回父母的婚姻。因為,一方面婚姻是孩子的家,他會力圖維護自己家的完整,另一方面孩子會本能的把父母離婚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覺得是自己不乖、不懂事、不聽話、學習不好才導致這樣的結果。但如果父母做法、說法得當,一旦他接受了父母離婚的事實後,對他的影響非常有限。

  因此,為了保護孩子、降低傷害,父母需幫孩子釐清責任,可以一起平和、明確的告訴孩子:離婚是因為父母之間出了問題,與他無關。離婚後父母雖不住在一起了,但父母親還是他的父母親,依然都愛著他;他並不比別人少什麼,反而,他比別人多了一個家——爸爸的家、媽媽的家。

  離婚後,父母若能做到盡量不改變孩子生活、學習、成長的環境,不改變雙方對孩子的愛,甚至不改變父系和母系家族對孩子的愛;雙方及雙方家人,不在孩子面前詆毀、攻擊對方,而是在孩子面前尊重、肯定對方;若孩子較小,雙方對孩子多些陪伴和互動,節假日一起陪孩子參加一些親子活動,都可以幫助孩子減少影響。

  有些父母選擇不告訴孩子離婚的真相,甚至還假裝住在一起,希望這樣可以避免傷害孩子,殊不知,這樣會加大對孩子的傷害。以孩子的敏感,這樣的欺瞞一定會被其識破,試想在孩子稚嫩的人生中,親生父母都欺騙他,他未來還會相信何人?

  父母再婚對孩子利多弊少,重要的是無論哪方再婚,雙方都要告訴孩子,他又多了一個人愛他,讓孩子學會接納繼父母,幫助他慢慢適應新家庭。

  離婚本來就是一件傷人的事,但我們可以減少對各方的傷害。孩子適應能力很強,只要我們做父母的多些愛心,多些用心,多些耐性,就能把離婚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限度。

  本文為李建學老師原創文章,未經許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


我之前在網上看過一個理論……對孩子最好的肯定是質量好的雙親關係,第二是質量好的單親關係,第三是質量不好的雙親關係,最後是質量不好的單親關係!夫妻情感已經到了死亡邊緣,這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還不如分開,分開後孩子會缺乏安全感,也缺乏自信,這就需要家長多給孩子灌輸些正能量,告訴他爸爸媽媽即使分開了也一樣愛他,不能在他面前說爸爸或媽媽的任何壞話,一定要讓他充滿正能量!分開了未撫養孩子的也一定要經常看孩子,關心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即使爸爸媽媽分開了,也一樣愛他!


孩子是夫妻間的血緣紐帶,可以說有了孩子的夫妻才是一體的。有了孩子,夫妻間接有了血緣關係,就是說感情向親情轉化了。血緣關係比較牢固,孩子的親生父母是變不了的,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所以才有為了孩子湊合著過的說法。

有了孩子,吵架就是吵架,再怎麼吵,孩子媽爸變不了,不能成仇。就如兄弟姐妹,打架吵架是常事,不能說一生氣就斷絕關係。

很多人就是太獨,容不下一點點事,萬事以自我為中心,包括孩子都是自己一個人的,要知道水至清則無魚。

如果有了孩子,請你多多包容,不要老想我憑什麼讓步,其實就憑你有了孩子,多多改變自己吧


雖然主題里用了「死亡邊緣」來形容婚姻的現狀,但當我看到這個提問時,依舊感覺出當事人對這段婚姻的不舍——我一直認為,拿孩子為理由,不知道是否離婚的人,內心隱藏的是個人對婚姻的「不舍」。這種不舍里,也許沒有了對老公的感情,卻有對「關係」的依戀。很怕失去這份關係後,自己不知道何去何從,又如何面對輿論壓力?也許會面對很多現實困難,比如有沒有個人收入,夠不夠養育孩子?或者夠不夠給孩子撫養費?各種原因綜合起來,讓當事人不敢輕易離開這份關係,最後拿孩子「說事」,成了很多人的習慣。


如果夫妻之間沒有愛了。我覺得就不要強撐了,雖然有孩子。但是你們強撐著也是對孩子一種無形的傷害。反而會害了孩子一輩子。為什麼這麼說1呢?俗話說的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有些事情孩子都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如果你讓孩子長期處在一個隨時支離破碎的家庭里。很難相信你孩子以後會不會對婚姻有恐懼感。還有心裡扭曲的可能。所以真的堅持不下去了。那就離婚吧。感謝邀請。生活愉快。


既然是死亡的邊緣,那就說明還有希望,為了孩子,兩人平心靜氣的坐下來好好的溝通,看看你們的婚姻是不是不治之症。至於要不要孩子在場,我的觀點是適孩子的年齡而定,如果有一定的理解能力,那當然也要尊重他的意見。


推薦閱讀:

TAG:家庭的和睦 | 婚姻 | 社會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