徠卡鏡頭賣的這麼貴,他的光學素質真的超過了佳能與尼康的頂級鏡頭嗎?


我先肯定的回答你這個問題:萊卡的「光學素質」肯定不會遠超佳能尼康頂級鏡頭的!

說到萊卡,我覺得更多的是一種情懷和味道!徳味 毒 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

就像我們喝酒,紅酒 白酒都是酒,為什麼味道就差那麼遠?一個是工藝配方 再一個就是它的內涵了。可能我的比喻不是很恰當、但也只是表達一種意思,能懂最好、看不明白的話、請見諒!

我把佳能尼康鏡頭比作白酒。它性烈 直接一杯入喉直切要害! 它們的鏡頭就是幹活用的、沒有那麼多東西慢慢讓你品 直接就給你最需要的感覺。沒有那麼多磨磨唧唧的情懷,它直接給你把光學素質還有機械性能提高到力所能及的頂點,讓你使用起來更加得心應手!

而萊卡我把它比作紅酒。性溫潤 比如給你倒半杯高檔紅酒 你也不能一口悶了嘛!慢慢品 嗅覺 視覺 味覺都有份、含一口在嘴裡流轉、前調 後調都不盡相同。而萊卡就是這樣 它的歷史 文化 工藝、都融合在一顆鏡頭裡!它有故事 代表著一種文化也好 層次也好、始終小眾化 不隨意大流!

所以萊卡鏡頭並不是光學素質高 就貴,它的企業文化 歷史底蘊等等 都是它價高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物以稀為貴、萊卡不像佳能尼康那樣大規模量產,它鏡頭的數量不是那種覆蓋式的,針對的人群也不一樣 都是中高端玩家為主。所以光學素質固然不差、但你要說跟尼康佳能頂級頭比起來、光學素質還真不一定有他們好,畢竟他們發展的路線都不一樣 沒什麼可比性!



圖文來自網路 侵權刪除,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別忘了關注頭條號 並點贊哦!


作為一個徠卡用家,對於這個品牌有深厚的感情和一些淺薄的使用心得。就光學素質而言,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的品牌其實都很接近。我們先從比較普遍的單反鏡頭說起,比如原廠的佳能、尼康、索尼等,和副廠的蔡司、適馬、騰龍等。同焦段的鏡頭在相同條件下的對比結果差異並不大,甚至副廠鏡頭超越了原廠鏡頭。比如適馬新一代的Art系列鏡頭,無論是工藝還是用料直到光學素質,都全面超越佳能尼康原廠同焦段鏡頭。就算是通用級別的Contemporary系列,適馬已經把16mm的超廣角開發到光圈f1.4,這是人類光學史上第一枚具備如此大光圈的16mm超廣角。但是其售價甚至不如佳能的一個50mm標準鏡頭。

至於徠卡,首選我們要了解它的歷史。作為世界上第一台135毫米規格的相機,徠卡見證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整個人類社會的變遷,留下了許許多多對世界影響深遠的不朽名作,也造就了許多名垂青史的攝影名家。所以徠卡它不僅僅是一台相機,更是承載著人類對歷史對攝影發展的深厚情感和認知歸屬。

其次是徠卡產品的品質。早期的徠卡相機大量應用於戰地記者,曾經有一句話的大意是這樣說的:攜帶徠卡相機的同時,你必須同時攜帶一把鐵鎚,如果不幸你即將要被捕了,可以用鐵鎚把它打爛,因為徠卡相機是摔不爛的。由此可見徠卡的品質是如何的過硬。時至今日徠卡的M系相機的機身,無論是CCD時代的M8、M9、M9-P,還是現在最新的CMOS感測器的M10,都是由一整塊黃銅澆注而成的,起耐用性不是普通單反所能比擬的。然後是鏡頭的製造,由於徠卡昂貴的售價制約了消費市場的發展,所以徠卡每年的產量都極其有限。大部分的徠卡鏡頭的鏡身都是用純黃銅打造,並且都是純手工安裝調校。這在工業時代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所以它的成本極其昂貴。當然,它的光學品質是無可置疑的,可以和世界上已知的任何頂級的量產鏡頭一較高下。

所以不能籠統簡單的從光學表現來定論。就好比飛亞達手錶,上海表,海鷗表和朗格表,愛彼表,江斯丹頓表和百達翡麗表的對比。我們不能以單純誰的走時更准,誰更耐用耐磨來定論他們的價值。世界上很多的物質它所承載著的更多的是一種文化,一種感情,這也是對品牌溢價最直觀的理解。

下面是一些徠卡膠片、CCD和CMOS不同時期相機所拍攝的一些片子和大家分享,也請大家不吝斧正。


在現在的市場銷售中,我們會發現徠卡鏡頭會賣的非常貴,也很受人歡迎。徠卡的鏡頭材料,徠卡用的玻璃大概是普通光學玻璃價格的30倍以上 還只是較新一點的鏡頭 很多老鏡頭停產都是因為玻璃沒了 可想而知當年的玻璃是如何強 而且都為手工打磨 允許誤差極小 不過這也是手工的壞處之一 鏡頭的對焦環 光圈葉片 彈簧等都採用黃銅和不鏽鋼 也是成本之一 加上嚴格限制產量 價格不高就奇怪了。

徠卡的鏡頭光學像素跟佳能和尼康可以做一下比較,看看是誰的比較好。徠卡(LECIA)是世界四大光學鏡片處理商之一。尼康的尼科爾鏡頭也在其中。其他兩個是施耐德和卡爾蔡司。徠卡的全金屬鏡筒無人能敵,銳度保持的相當好。尼科爾就相對參差不齊,但高端仍可發揮出色的成像質量,對藍色敏感,拍攝風景有優勢。佳能EF鏡頭也是不錯的,螢石鏡片其他幾家無人能敵,對紅色敏感,拍人物效果更好。但這幾家中,還是徠卡出眾。

其實,這三款相機都是質量很好,而且品牌推廣度很廣的產品。他們市場定位不同,各有各的好,徠卡頭都是藝術品發燒友拿來收藏的,紅圈和金圈都是利器。攝影更講究內容,圖像背後的故事比價格高昂的器材更動人。

喜歡相機和攝影的小夥伴們可以購買徠卡相機,它對攝影的畫面拍攝會非常的美。


半手工的產品。全金屬加工。不是說日本沒那個工藝,是沒那個必要。日本造的相機是工具。徠卡造的是工藝品、非文化遺產。日本鏡頭頂級鏡頭也都是玻璃的。但是廉價頭肯定是樹脂的鏡片。

要幹活當然日系頂級定焦也是非常出色的,可是由於是自動頭,保證對焦可靠性和光學素質就需要增加鏡頭體積。所以大家看到,同樣3514徠卡的3514那麼小。因為徠卡手動頭,鏡頭除了玻璃、銅就是鋁合金,所以小巧。日本3514就特別大。因為需要馬達等等一些列自動必備零件。因為徠卡鏡頭簡單,但是加工精密、材料上乘。所以如果細心把玩、精心保養。用100年真不誇張。所以徠卡不能以工具來衡量了,不是說徠卡不能當工具。同樣3514日本鏡頭裡面的線路板馬達什麼的,保質期就是最長20年,買了不玩,也頂多傳給兒子用了。徠卡3514隻要不壞,保養到位。能留給重孫子。開玩笑了,但是是事實。

現在日系一萬多的定焦頭,素質也非常好。光圈全開解析度也很高的,虛化背景、色散控制也比徠卡全開差距不會太大。但是徠卡50、35兩個1.4全開。畫質絕對是數一數二的。

買鏡頭儘可能不買樹脂鏡片的,當然廠家一般不會說。不明白可以去百度。有人懷疑我不懂,說鏡頭不可能用樹脂。那你看看佳能501.8、501.4、501.2為什麼差價那麼大就好了。研究下為什麼徠卡、蔡司35、50都賣3萬多。不否認有品牌溢價,但是同樣一個包,路邊箱包店的30一個還要打折甩貨,愛馬仕30萬一個2-3年不降價還賣的很火?優秀的光學素質和百年品牌成就了他今天的地位。我有錢也會來一套M10+11663。不拍照,光用來把玩用來摸都是享受!


徠卡鏡頭貴與其製造工藝和產量有很大關係,這和勞斯萊斯汽車和豐田越野車誰性能更好是一個道理。

佳能和尼康屬於工業化批量生產,擁有廣大用戶基礎和銷量,產量大了分攤到個體的研發製造成本就低了。

而徠卡用戶群和銷量比較少,沒有導入大批量生產,分攤到個體的研發製造成本高,加上其獨特的產品特性口碑,以及品牌的營銷方式,所以價格高。並不代表其光學素質超越了佳能或尼康。


直入主題:徠鏡頭卡的光學素質是必須比佳能,尼康等好!下面說下原因和個人使用經驗:

首先我簡單介紹一下我自己,我在瑪格南圖片社,紐約辦公室做了多年的圖片編輯,就在去年和華盛頓的朋友成立了縱橫視覺,希望把國際上真正好的東西引進國內, 所以成立,我們的合作夥伴有瑪格南圖片社,VII 圖片社,還有美國國家地理,身邊有「華夏地理」的朋友,我就不點名了,國內有部分人說自己是美國版國家地理的人...... 其實華夏地理是美國國家地理授權的一本雜誌。好了,廢話不多說。

首先徠卡的鏡頭做工,但從鏡頭筒的材質就比佳能,尼康來的結實,徠卡是金屬的, 更耐用,更保值!

其次,我們來簡單談一下歷史,最初佳能,尼康也是生產旁軸相機,想與徠卡抗衡,但最終不敵德國人的徠卡,轉而生產單反,就是大家手中比較多的這款!

我是用過不同焦段的M鏡頭在徠卡M的膠捲和數碼相機上,也使用過能與徠卡鏡頭小競爭一下的蔡司! 蔡司鏡頭無可挑剔,唯一就是當大光圈的時候,背景虛化的有一丁丁點亂,徠卡的很規整,但又不失虛化想要表達的效果!

舉個通俗例子:佳能,尼康是豐田,本田,可以在路上跑,也皮實好用,價格低,更親民! 徠卡有點賓士寶馬的意思,但是進口賓士寶馬,謝謝! 車都是可以跑,但本田豐田沒有什麼太多的"特性,性格「, 同理適用在鏡頭上,佳能,尼康鏡頭很不錯,但沒有什麼性格,全靠後期,徠卡幾乎每一款鏡頭都有自己的性格,你慢慢多拍了,多用了會逐漸明白的。


徠卡對鏡頭品質的追求有百年的傳承,不論從鏡頭設計還是製造上都精益求精,其每一支徠卡鏡頭從鏡片打磨,到最後的組裝工序,全部都是由工程師手工完成的,這也是其貴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徠卡鏡頭在品質方面是令人放心的,徠卡與尼康、佳能頂級鏡頭相比孰優孰劣有些難分伯仲,三個品牌的鏡頭各有風格,有銳利的、有柔美的、有濃濃德味的,還是依據各人喜好來說吧。

徠卡技術人員在車間工作台組裝鏡頭。


看到不少網友亮了徠卡鏡頭拍的照片,咱也不知道徠卡究竟神秘在哪裡,也沒有那水平欣賞他們的大片兒。就隨便上幾圖湊個熱鬧吧。

大家猜猜,這是徠卡還是佳能尼康拍攝的??

更多圖集請見我的原創頭條號,願與大家交流。


個人認為,徠卡鏡頭是奢侈品,對很多人來說,只是一種情結。它有很多特點,品牌的附加值很高,光學技術積累也很深厚,但就光學質量來說,則需要對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對比,也不能完全地一概而論。主要是因為現代技術和材料的加持下,各家的技術發展也越來越快,技術實力上的差距越來越小。而且,從目前各廠商已公布的光學質量檢驗數據來看,各主流品牌的同檔次和類似參數的鏡頭產品之間的差異並不算大。說到底,不是廠商技術不行,而是各家定位和設計傾向不同。


貴是產量少和用的材料為金屬,加之用工成本高。光學性能上在數碼時代沒區別,自動性能上高於德貨,色彩上歐亞的審美不同而已。只能說是傳統觀念而已,且徠卡只是135像場,而在移軸頭上,德徠卡就無力而言了(像場為65mm)。


推薦閱讀:

TAG:尼康 | 佳能 | 徠卡相機 | 數碼 | 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