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智慧有哪些?
與孔子積極入世創造文明的主張不同,老子的思想從整體來說是消極的。從這一點出發,老子提出了一系列的"避禍消災",保身修身的智慧。
《老子》說,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它教人向柔弱的水學習。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是《老子》以柔勝剛的原則在生活方面的運用。《老子》說:「弱者道之用」,認為柔弱是「道」的正是道的力量,以此老子強調柔弱勝剛強,並提出了以弱勝強、以柔克剛,以及以少勝多的政治鬥爭和軍事鬥爭的策略原則。
《老子》認為知道滿足的這種滿足,是最高的精神狀態。「禍莫大於不知足,咎(罪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知足才能常樂。
《老子》說,「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紅。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風水輪流轉,明天到我家。
老子的智慧有那些我不知道!但道德經裡面的偉大的自然科學!軍事科學以及生命科學都是總結人類生活生產的經驗!決不是憑空想像和杜撰的!文人是無法讀懂和理解的!當前人們瘋狂的信奉風水!但是他們忘記了忌諱!風水和忌諱同時存在!都不是一天兩天,一月兩月形成的都是日積月累才形成的!是中華民族在自然生產生活中得道的寶貴經驗和總結!
老子的最大智慧是:得一。除此之外,還有以下智慧:
1、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2、物極必反, 盛極而衰。
3、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
4、有為,便會有所不為;無為,方能無所不為。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6、出生入死。
7、致虛極,守靜篤。
8、柔弱勝剛強。以柔克剛,以弱勝強。
9、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多藏必厚亡。
10、清靜為天下正。
11、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12、天道不親,常與善人。
老子的〈道德經〉可謂一字一慧,寫不完,道不盡,有興趣論道的頭條友,可在評論中提出來,詳細討論,謝謝!
老子是智者,有智慧,不反智、不反學丶不反聰明……
因為《道德經》的無字章標題是應用數學,每章的問題不一樣,在回答「無為」問題時,要求「棄智」「絕學」「愚」,正是老子有智、有學問、聰明的表現,正確的行為。
就像有智者在睡覺時不智、不學、不聰明,正是為清醒時有智丶學習、聰明一樣。 這是老子主要的大智慧,即大智若愚。詳見《解密紅樓夢真味道(含<道德經>譯文)》。
老子的智慧是強調"自然",是站在宇宙高度去審視世界萬物,是一種脫離凡俗的境界,無為 知足 自然 強調的萬物自然發展。應該說對人們的思想境界有很深的鞭策作用,尤其對當時帝王統治民眾宣傳有著積極的意義;就是放在當代也會給人類帶來福音,如果當年四本德國能夠好好學習老子聖經,可能世界歷史將重寫。
不過對老子的推崇理論,個人認為是 勸世文 ,有著精神調節積極作用,而非治國安邦精論。尤其相對我們社會來說,如果不加梳理選用,會誤人子弟的。比如一個遊人山崖上摔傷,從老子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個自然的事情,而我們認為這是管理不當,宣傳不當造成的,這裡我們體現人為干涉自然;大家最熟悉的愚公移山就是不畏自然而改變自然的例子,再比如鳥可以飛而人類也可以飛的更高更遠~
在老子看來世間萬物一切都應該隨之自然,其實人類的發展哪一台階不是努力奮鬥出來的結果,早期要與兇猛的肉食動物作鬥爭,要與自然抗爭,要與瘟疫作鬥爭,再後來文明與野蠻作鬥爭等等,真到今天我們人類社會依然在向各種困難,作艱巨地挑戰,自古忠孝兩難全,多少人為了科學為了和平犧牲了自己太多的利益,絕非沒孝就是虛偽~
所以大家在讀老子這些書理解時,要看到社會人生是複雜的,既要從老子聖經學到知足淡定認命一面,也要客觀認識到現實積極創造發展鬥爭的必要性,吸取老子經書中的精華,來更好地拓展我們的辯證思維,有利於人生更好地發展。
老子的智慧,可以說探天究地通人;有一點必須肯定"歷史是人的,人是歷史的」,再探尋老子的智慧有哪些,真可謂氣場強大地鋪天蓋地迎面而來!第一,老子講道地樓觀台的民間心囗相傳說起。"道"是個樞紐,她因有而生,有她而化生陰陽。陰陽定性後而有德。德在人間潤化人性而有經,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人倫、倫理,簡言之就是道。隨著人類文明發展、科技進步,老子的智慧愈發有強健的生命力。當科學原則反覆樹立推倒的往複中,老子的智慧似乎一直堅韌不拔,真可謂"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讓人覺得他的智慧可到達未來回到過去!無論其作品巜道德經》被動過乳酪,其中對時間的論述至今有超越古今之能,這一點今人乃至來者都可去探究!第二,老子對人之外及人的探究。當我們追尋老子時,不是因老子而老子,而是"我思故我在″我想而想像。試想老子時,不可繞過以下三項:徒弟、著作、青牛。首先,老子的徒弟,有尹喜、孔聖人。孔子三論道拜老子,弟子成聖,師何只至神。尹喜觀天紫氣東來而留書。其次,《道德經》留於後人,一直挺立天地間,神乎哉,具神也!最後,青牛,再此不必贅述!這一切留給後人如"無"般的時空間遼遠空曠!第三,巜道德經》傳世至今六千餘言啟發後人:可無丶可道、可一切。首先,明曉群經之首巜易》,不知易何以來道,其他莫論。白頭亦無果呀!"易″本為變、動,唯此是"根本″,唯運動乃永恆。易之相於人,"一″劃天地開,人眼中地平線,日出兩邊暗而"陰",強名如日則陽。於人,太陽普照而陽即散布"信息″,同時接收信息則為陰。故有得信息則加高能量,太陽失信息減低能量;當一切因"信息″為中轉軸,陰陽互轉,可見人是逆太陽而存在。當陰陽為一時即是以太陽為核心的自然,人合於自然即後世"天人合一″!人的存在本質是與信息的互動,表相為思想;故有"如永恆、如行屍走肉"。其次,巜道德經》順世間時間而流傳,覆塵甚重,後人亦復茫然。試想,結繩紀世只是一"直"一結,窮天究地通人!故有"無"為而無不為!最後,老子他老人家念天地古今之悠欲破後人之茫而傳關尹經而唯巜道》是根本之經。據傳傳於世的最早的僅幾百字而己!其論述比易經卦辭更簡潔明了!只願後人撣盡覆塵而還老子智慧而昭彰天下!第四,當我們思之。老子所處時空下的條件,耄耋老人傳言於徒子是何境遇。若拋開"紫氣″,青牛亦未駝之!何曾想?!老子本為人,後世尊而神。他的大時代,奴隸主奴隸生死相依,人生百年何其簡潔明了,生沒來死沒去。皆歸於無!在時間上,奴隸主奴隸間有生則共,共同為人,人之本別於草木禽獸乃情為尊,行為承載落腳於"為"字。此揭示"為"之本。可以說"無為″概括了他的大時代!追尋著生的足跡而為。此時無即生生亦無,生無趣死無憂本一體。乃至後世,"剝削"成了樞紐!後人再經典,仍在模仿著!唯有共產主義沒有剝削。沒有剝削,在原始社會亦如此!人,自誕生伊始,思想是根本。信息一路傳來,因思想人得以本我,其他統歸自然。思想停止,人即休止!故有與"自然"斗,則其樂無窮!此斗將信息通,一通走三路:聲音、形相、符號(可定格丶恆久)。到了老子時,囗授言於尹喜,心傳(形象)於徒子,尹喜留符號於世。據樓觀台老子煉丹處出土文物,關於"道″字更簡潔,形似"勿"字,歸本溯源應為無!試想,老子作為個現實人,站在歷史巨人之肩總結大時代而作"無為″二字沒有不妥處!狂言,原始人與天斗,靜待天無而人存;奴隸與奴隸主斗,結果儘是無;唯獨神聖之人的智慧以符號留傳著!這也啟發了我們!第五,老子被尊推為神聖之人,留符號與後人;即為前人植木,後人摘果。符號無論何樣,其信息依舊。老子神人,孔子聖人,子顏賢人,賢人收徒君子,君子教授小人,神聖師小人未必不可!他們的共性是社會性,生而即"或二或三人行!"聖人之道。老子留言,後人勤學苦悟:道予德則經丶道生德化經、物法人法地法天法自然`無生有生道生陰陽生萬物丶老子言十五律,等等。其中十五律,根本在道,天恆亘綿長在易,三律講一切,五律在萬物,七律育人,九律事家國,十五律勢天下!
《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為自然規律,同時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恆意義。思想主張是「無為」。五千言中包括大量辨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具有運動者的正反兩面,「反者道動」,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老子認為「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而這個「無」是宇宙的本體,「無」是以「無有」而備「萬有」,是無也非空,「無有」含孕「諸有」,物物同根。這個幾近觸摸到宇宙本源終極真象的認知,才是老子最大的智慧。
謝謝您的邀請。老子的智慧也不是一兩句能說清的。個人認為老子最偉大的智慧是他的辯證法。老子是辯證的看問題。感覺他的主張非常有彈性,給人一種很新穎的感覺,突破了一般常識性的認識。就是他說出來的東西往往是超出一般想像的。比如他說上善若水,水最強,最柔弱的最強等等。就是他經常說出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東西。仔細一琢磨,又覺得非常有道理。如「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 , 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 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 」還有:
天 地 不 仁 , 以 萬 物 為 芻 狗 ﹔
聖 人 不 仁 , 以 百 姓 為 芻 狗 。
天 地 之 間 , 其 猶 橐 龠 乎 。
虛 而 不 屈 , 動 而 愈 出 。
多 言 數 窮 , 不 如 守 中 。
寵 辱 若 驚 , 貴 大 患 若 身 。
何 謂 寵 辱 若 驚 。
寵 為 下 , 得 之 若 驚 , 失 之 若 驚 , 是 謂 寵 辱 若 驚 。
何 謂 貴 大 患 若 身 。
吾 所 以 有 大 患 者 , 為 吾 有 身 ,
及 吾 無 身 , 吾 有 何 患 。
故 貴 以 身 為 天 下 , 若 可 寄 天 下 ﹔
愛 以 身 為 天 下 , 若 可 托 天 下 。
大 道 廢 , 有 仁 義 ﹔
智 慧 出 , 有 大 偽 ﹔
六 親 不 和 , 有 孝 慈 ﹔
國 家 昏 亂 , 有 忠 臣 。
絕 聖 棄 智 , 民 利 百 倍 ﹔
絕 仁 棄 義 , 民 復 孝 慈 ﹔
絕 巧 棄 利 , 盜 賊 無 有 。
此 三 者 以 為 文 不 足 ,故 令 有 所 屬 。
見 素 抱 朴 ,少 思 寡 欲 , 絕 學 無 憂 。
老子的很多說法真的是很出人意外的。不符合大家的常識。有人批評老子消極、愚民、不仁、反智、逆潮流而動、主張倒退等等。這些批評呢也不能說就絕對沒有道理,但是總的來講還是誤解了老子的意思。老子無疑是通透的智者。他看穿了很多問題的本質。他說出來的很多話卻並不招人喜歡,因為他太犀利了,也太直接了。不管別人怎麼評價,老子很多偉大的思想,千百年就在那裡靜靜的放射出智慧的光芒,啟迪整個民族的心智。老子很多思想已經浸入中華文明的骨髓!很多耳熟能詳的成語都出自《道德經》。常讀常新,終生受用啊。
智慧如果離開了善良就會偏了方向,老子提倡的善良是人性中至善的本性本真,以至善為底色的一切行為便有了別樣的意義,老子通篇五千言,都是在說明這點的。
還是節選一段分享:
內心不把持什麼,隨時使自己保持空虛的狀態,也不使某方面特別突出,最好能留住錢財的辦法是不留,由財富撐起來的驕縱,會引發災難。這些事情在我們身邊天天都在上演著。
李白詩曰:黃金散盡還復來。老子倡導虛靜,都是為了內心的清純、靜定,為什麼要在意識中了無牽掛?我們多次提過,意識中的「無」的狀態,才可以感知和最大限度地接收他、社會、國、世界的「有」,這個神奇的功用,釋迦牟尼也發現了,所以他說:我說法49年,從來沒有說過一個字。這就是空性智慧的圓滿表達,也是人性的圓滿表達。。。這樣,最後一句功成身退,就好理解了吧,以「無」態成全他的「有」事,當然完成的是他事了。。。。我們長期誤讀老子的「功成身退」終於回歸本意,這也是天之道吧。
親歷: 2012年春節前逛購物中心,一服務員的熱心腸,讓我「隨她願」地買了雙靴子,兩側有閃亮的蘋果圖案,還墜著珠鏈;下半年去了杭州,回來送給恩師一雙精緻的極品筷子,以及他員工十多雙的筷子。後來筷子兄弟的《小蘋果》火遍大江南北。以我的無意識,成全了大家的意願,在客觀世界裡「由心化現」而成,我有功勞嗎?無。
思考: 今天能不能讓自己保持1小時的大腦空空的狀態?哪怕半小時?十分鐘?真切感受一下真空妙有的狀態,如何?
善到至善再到「無」,這個過程叫做修行修心。為他人考慮是善,舍自己利益顧他是善……善之花可以無數的表現形式,根本點卻只有一個,這個人們習以為常的「善」,做到一些善很容易,做到念念善,就要不斷而艱難地超越自己,即修心。
作者獲得八月優秀創作者///
老子的思想智慧滋養了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二千多年。在老子思想中的智慧能為這麼長時間中國文化精神的受益,可以看到這智慧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造福於中國世世代代的子孫。老子思想中的基本精神在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人自身的過程中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實際的運用方法。這不僅是一種對待生活與文化的運用方法,還是一種脫離不開的精神休驗。如果說老子思想中的這些智慧的表達讓我們的思想產生積極的作為,那麼這些思想中的基本精神,虛與實,有與無,陰與陽,等觀念則為我們體驗生話中的基本感受,創造屬於自己的優越感起著重要的作用。凡事之間的基本對立,都存在於顯與隱之間i,虛與實,可見實的意義,但少得虛之認識。有與無,可知有的存在,但不知無的感受。陰與陽,可感兩者之間的體認,卻很難深研其實質。老子基本思想之中.的精華,正是這樣一種互相對立之間的理解。無論是道,是天,是虛,是無,都無妨於從中去窺探自己身邊的自然,社會,人生。。講老子思想中的基本精神,正是對於這樣一些基本觀念的認識與理解,解讀與體驗。這是我們生活中可以實實在在去獲得的智慧的啟示。因此,講老子的智慧有那些,可以這樣說,老子再多的智慧都存在.於這些基本的認識之中。只有對這基本認識有所體驗,那麼智慧才可屬於你自己。(奇石,自寫)。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