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武學能不能回歸本源呢?
謝謝邀請,傳統武術已經不能夠回歸本源了,老想著回復傳統武學本源的朋友,心愿是好的,但是要想達到回歸本源確實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為什麼這麼說?
傳統武術,戚繼光,俞大猷寫的很明白:拳術無益於大戰。古代的戰爭主要是陣法變化為主「兵者詭道也」,是以計謀、戰略為主的戰術形式。試想如今的一對一打架,且不論身材體重的差異,就兩個同體重的人在實際打鬥中,如沒有特殊防護基本上分分鐘解決戰鬥。即使你會武術,有時也不一定用的上。
在現代也有許多的兵擊團體,來用現代化的訓練方式,模擬古代的兵器攻擊技術。如利用擬真的安全刀,配合防護服,進行兵擊訓練。但這種形式,也只是在民間進行,也沒有太多的規範可言。這種形式,結合了傳統的武術兵器特點,再加上一些現代的訓練方式 相結合的表現。
傳統的太極拳和刀術,是同一拳種,但同一拳種確是兩種不一樣的體系。拳、刀、槍等有著不同的用法,以及不同的訓練體系利用兵器來講解太極或是形意的動作,想法好,但實際用起來,確不怎麼樣了。他們可以相輔去訓練,提升,彼此之間有聯繫,但真正用起來,確差距巨大。拳,靈活,直接進攻,但屬於近戰的範疇,實戰時大約攻擊距離在150cm範圍內,而刀約在2.5米左右,而槍則更長可以達到三米以上,不同的體系不同的方法,哪裡能用器械來講拳術動作呢?另外在進攻時,刀有刀的特點,槍有槍的技法,而拳雙有拳的特點,所以分開來講還是比較好的。
現代的兵擊團隊,運用的也是這種刀對刀的打鬥形式,而不會採用刀對槍來打,因為這種不同兵器的對戰,其之間還有許多的技術難題要去攻克,同是練兵器的,在搏擊的實踐中,長兵器往往占著很大的優勢。如雙節棍對戰大刀,你說哪個厲害?這還是取決於人,當兩人實力相當時,往往大刀佔有很大的優勢,刀一擊至命,打上身體任意一點,都有生命危險,而棍則不同,鈍器的擊傷,如果功力不深的話,無法給對手重擊,當形成這樣的格局時,你就會非常的被動。
兵擊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傳統武學回歸本源,同樣需要很長的路要走,在實踐中不斷的學習,不斷前行吧。不算答案,只能說是共同交流,希望大家能夠有更多的意見。本人擅長雙節棍、刀、劍類兵擊實戰,歡迎共同探討。
冷兵器時代,短兵相接,殊死搏殺,武功自然成為關健的要素。
可為武?
武,是使用(包括但不限於)打鬥等手法,來達到停止戰鬥的目的,是物質文明的保障。武學,是以中國傳統武術為本的、一門包含武術與武德的綜合學系。
近日,有網友討論:傳統武學能不能回歸本源?
那麼今天華人英雄公號主編在這裡給大家討論一下。
武學,原指中國古代的軍事學校,始於王安石變法,其提出學校教育要「求專門,兼文武」,在東京設立武學,教授軍事知識,以唐前七種兵書為《武學七書》,即七種主要教材。
(網路圖片)
又設武學博士等官,「掌以弓馬武藝訓誘學者」。乾道七年(1171年)七月庚寅,詔武學該赴解試人,以五十人為額。淳熙五年(1178年)置武學國子員。其後慶元五年(1199年),諸州州學置武士齋舍,按其學生武藝而選任官員,閑時耕種,「籍在官荒田,以備餼廩」,但此制過了不久便廢止了。明朝曾設置過武學,但並無定製,迅速被廢。後清朝只設武舉而無武學。
傳統武學不能回歸本源了,因為傳統武學用於現代現代搏擊,都顯得空洞,防守鬆懈,單純練習武術,無論是形意拳,詠春拳,太極拳,少林拳,都脫胎於戰場搏鬥的藝術。
(武術比棟)
一手在頭,一手必然在腰,這是手持長槍或者手持單刀的動作。用這樣的架勢去空手搏擊,自然漏洞百出。
不過隨著現代武術的發展,李小龍截拳道的出現,給傳統武學巨大的衝擊。
李小龍曾在採訪的節目中稱:功夫,源於古代的中國。李小龍 Bruce Lee 有關中國功夫與日本空手道的精彩親筆信中說道:我在電視上使用的不是空手道。它是空手道的祖宗,叫做「功夫」!
(截拳道)
所以說,現在不論國外的空手道,跆拳道,泰拳,巴西柔術都源於中國。因此傳統的武學,已經無法回歸本源。請讀者關注公眾號:華人英雄,一個李小龍的百科全書。
傳統武術沒有脫離本源,只是已經很少了!傳統武術分為軍事傳承和門派傳承,軍事以快速上手簡單直接為主。而門派傳承會有更多更全面的傳承,有人說已經沒有了,那是沒有緣份!
最近研究學習尚雲祥形意拳,才發現這是真正的古戰場拳。每一個動作都是大槍的動作。我練過多家太極形意,其實中國傳統武術都是基於戰場的,但大多都走樣了,據我的實際學習感受,尚雲祥形意拳是極少見的保持了原樣的拳。有句話我比較贊同,有人說為什麼尚雲祥創了自己獨特的拳,就能在功夫上大大超越同門,成為形意門的頭號英雄?答,原因就是尚雲祥只不過把形意恢復到古戰場拳該有的面貌!誠哉斯言!完全符合古拳經,而不是似是而非的那樣,因為以前練的一些拳雖然也引用拳經,但解釋很牽強,跟動作對不上。而這個連起來就是打仗,我能夠感受的到,這是很了不起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