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後代子孫算是炎黃子孫嗎?


有人說,成吉思汗不屬於「炎黃子孫」,他的子孫後代更是「非我族類」。這大概是現在比較盛行的一個說法。

敝人旗幟鮮明的回答: 成吉思汗的後代子孫當然是炎黃子孫。不是炎黃子孫難道是你的子孫?敝人雖為漢族人,對這些大謬蔑以復加的論調毫不猶豫的進行批駁。

反對者的理據,說什麼「炎黃子孫」特指「中國疆域」內的「炎帝」和「黃帝」的子孫,是所謂「中原人」的概稱,而成吉思汗「屬於東胡後人」,所以斷然不是「炎黃子孫」。三言兩語就把人開除「國籍」,弄成「黑五類」人口。

這種似是而非的說法是明顯錯誤的,既乏歷史事實,也對「炎黃子孫」的真正內涵不甚了了。


首先,我們談談「炎黃子孫」的內涵。

我們一般認識上認為,「炎黃子孫」指的是漢族人的子孫後代,其實這是不全面的看法。我們知道, 炎黃子孫這一名稱一開始,確實是特指在陝西渭河流域的以分別炎帝、黃帝為首領的部落子孫後代。但是,涿鹿之戰中,炎黃聯合打敗蚩尤,合併其部落「九黎族」;接著此後的阪泉之戰,炎帝敗北,黃帝隨之統一黃河流域,進而南下,不斷融合當地的土著苗族、匯聚各類少數名族部落(即先秦古籍中所謂的「夷」)等。

以至於到了後期,原來的炎黃部落里早已不純粹是原來的族群,而是囊括了氐、羌戎、白狄、犬戎、北狄、淮夷、熏弱(匈奴)等為一體的大部落。更不要說,歷經先秦時期北遷融合、五胡十六國、漢南匈奴歸漢、元清入漢等時段的洗禮交匯,「炎黃子孫」的定義、範圍、內涵早已外擴,事實上成為一個「中國」疆域內多民族的總稱。

這不是沿襲歷史教科書的說法,或者說是為民族政策背書,而是歷史事實如此。

實際上,「漢族」概念的出現都是很晚以後的事情。近代以後「民族」一詞傳入中國,「漢族」才成成為這一族群的正式名稱,從血緣、民族屬性等方面而言,都是不那麼明晰的一個族群概念。

說成吉思汗是「屬於東胡後人」所以「炎黃子孫」家譜他沒資格入,不客氣一點,還是自古以來的根深蒂固的中華大一統觀念的怪圈在作怪!而在不客氣一點來說,如今言之鑿鑿自己是「漢族人」因而摒棄其餘少數民族的群體,無論你是哪裡人,身份證上的民族屬性如何,家譜記載你家的「中原」傳承是多麼詳細,你都無法確保自己是「純粹」的漢人!因為現代基因早已表明,所謂純漢族血統早已不存在。

所以,按照反對者「炎黃子孫=純漢族人」的觀念邏輯推導下去,對不起,您連漢族人都不是!


其次,簡短看看成吉思汗所屬的民族是怎麼回事

成吉思汗所歸屬的民族,向來稱「蒙古」。蒙古的前身,依據現今的史學研究,其實就是炎黃時代就已經出現的「熏弱」部落。這個部落是匈奴、胡人組成,戰國時居住在趙、燕、秦以北的地域。東漢光武帝時代,匈奴分裂,北匈奴留居漠北(今天的蒙古國),南匈奴南下歸漢,居住在朔方、五原、雲中(今內蒙古境內)。

而後,北匈奴在東漢和帝時被漢軍和南匈奴聯合擊垮,一部分歸附東漢,一部分西遷,傳說到了匈牙利。

而成吉思汗就是後來這批部落的後代。而後,他所領導的部落及其子孫後代和中原抗衡,建立「元」朝,並持續內遷,其部落乃至建立的「元朝」早已是中國歷史邊界的一一部分,是後來中國正統史觀歷代毫無異議的事實。

所謂的「東胡」,實際也早已內化為「中華民族」甚至「炎黃子孫」的一分子。說「炎黃子孫」只是漢人的子孫,而成吉思汗並不是「炎黃子孫」之列。這是不確切的!也不是歷史事實!更不是各民族發展的實際情況!


最後,再講一個小故事結束爭論

「炎黃子孫」的爭議在清代曾經行之於朝堂之上。

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曾靜謀反案發生,曾靜及其門徒張熙不僅列舉雍正皇帝十大罪狀,否認清朝的合法地位,而且認為滿清是夷狄,不是「炎黃子孫」,並且比之為禽獸。曾靜寫作《知新錄》,更是提到「蓋以華夷之分,大於君臣之倫;華之與夷乃人與物之分界,為域中第一義」。直接認為「炎黃子孫」的族譜里沒有滿族的位置。

對於這種由狹隘漢族觀而起的對「夷族」的公然歧視,雍正以此為突破口,發表多篇上諭力辯滿族「炎黃子孫」的合理地位,力證應該華夷一體,天下一家,而不應中華之外皆夷狄。

他說,「華」和「夷」僅是地域上的區隔,理應華夷一家,民族平等。他舉例「舜為東夷之人,文王為西夷之人,曾何損聖德乎?……若以戎狄而言,則孔子周遊,不當至楚應昭王之聘。而秦穆之霸西戎,孔子刪定之時,不應以其誓列於周書之後矣。」意思是說,舜出身於東夷,文王出身於西夷,均非中華出身,但都沒影響他們的聖德。如將夷狄看成國外的話,孔子周遊諸國時,就不應接受楚昭王的宴聘,秦穆公稱霸於西戎,孔子刪訂詩經時,就不應將其列於周書的後面了。

雍正再舉大量證據而證明,華夷只是地域之別,而並非是中華和國外之差。這是具有一定的現實性和可信度的。


中國歷代的「華夷之辯」,其實是「文明之辯」。孔子定下基調,認為區別華夷最重要的標準,是文化而非種族血緣,所謂「孔子作《春秋》,諸侯用夷禮則夷之,夷之進於中國者,則中國之「是也。

中國大一統的文明歷史的思想根基不是血緣區隔,而是文化認同。

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過去有個有趣的說法。他說,「炎黃子孫」所稱的漢族,並不是一個血統的概念。

文字學意思上,「漢」分解開來理解是這樣的:氵和革天。氵是多的意思,不斷的意思。革天是革天命之意。所以「漢」是不斷地革天命意思。(革天)包含漢、嫨、傼、嘆、歎、難、艱等字構字元素,核心中是多災多難之意。

因此,「炎黃子孫」也好,「漢族」也好,不是血統上區隔的,是指多災多難的民族。至於歷代王朝時代等,是其它民族不斷的融入中華民族,融入了漢族,成為了炎黃子孫、中華民族的一分子。

筆者本人的基本態度:任何有可能展露或滑向「新種族主義」苗頭的論點都不應該得到助長。說成吉思汗不是炎黃子孫這種頑固、狹隘、無理且無歷史觀的中華大一統觀念應該停歇了!


主要文獻依據:

呂思勉的:《中國通史》、《中國民族史》

許倬云:《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

張光直:《論中國文明起源》

蘇秉琦:《中國文明起源新探》

您看後有什麼感想或者不同意見嗎?歡迎留言評論。更多精彩回答,敬請關注敝號。謝謝!


這個問題內置好幾個陷阱,一不小心就會陷入無限的爭鬥之中,其實很簡單:

第一:如何界定炎黃子孫?

炎黃子孫就是炎帝和黃帝的後裔嗎?當然不是,炎帝和黃帝是當時眾多部門聯盟首領的尊稱,就像後來的「天子」「黃帝」,所以,炎帝和黃帝有很多任,代表的是整個部落聯盟的利益。因此,炎黃子孫,狹義上就是指的那些在中原地區結成同盟關係的各部落成員的後裔。

第二:炎黃子孫的概念如何延伸?

炎黃兩大集團經過阪泉之戰後,已經融為一體,後不斷地向四周擴展,繼續兼并其他部落,於是,隨著歲月流逝,炎黃部落日益壯大,人口日益繁盛。到了大禹治水的時候,踏遍九州,幾乎將整個神州大地的子民都納入到自己的統治範疇,後來建國稱夏。又經過商朝和周朝的繼續開拓,華夏兼容並蓄,將更多的土地和人群納入進來,都成為了炎黃子孫。

第三:如今的炎黃子孫指代什麼?

所以,從以上兩點,我們可以看出,炎黃子孫,換句話說就是華夏子民,在不斷地納新,由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只要在國家的統治範圍之內,都有可能是炎黃子孫。關鍵在於,你是否認可華夏禮儀,是否願意成為本國國民。所以,如今的炎黃子孫,跟上古一樣,關鍵在於是自己的身份和理念認同,而不是血緣認同。

民族這個概念,是西方國家首先提出來的,他們創造這個概念的時候,是為了方便通過信仰劃分人群。

這樣看,就十分簡單了,無論成吉思汗的子孫,還是努爾哈赤的子孫,只要你認同華夏禮儀,認同自己是這個國家的一份子,平時用漢人的思維行事,你就是炎黃子孫,百分百,不懷疑。


當然是。民族融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現在我們內蒙族人除了邊遠牧區已經和漢人沒什麼差別了。只要其後代已經融合到我國56個民族大家庭裡面來了,就應該屬於炎黃子孫的一員。成吉斯汗一生最喜歡讀的一本書,那就是《三國演義》手抄本。他在中國文化寶庫里吸收營養長大的。可以說,沒有中國文化,就沒有成吉斯汗。文化融合是民族融合的基礎。你說,他的後代算不算炎黃子孫呢?


這種問題,提的有點其心可誅。鐵木真同志出身於大金國統治下的蒙古地區。其後代分布於四大汗國和大元朝。所以你可以分別問這幾個方向的後裔同樣的問題。如果他們回答是,那就是,回答不是那就不是。

所謂炎黃子孫遍布天下,非血統種族唯一論也。


有些腦殘,口無遮攔,想挑內戰,貌似民族,實則國奸


民族的形成是人類文明大融合的過程。

因為人類需要交流,勞動,生產,生存,從而聚合到一起相互征伐,仇殺,到互助取暖。這就是形成大一統民族的過程。

而炎黃子孫,大部分時間則是生活在中華大地上所有人的代名詞,是王道之天下人的代稱。就如同漢朝疆域下皆歸化為漢人,唐朝下稱唐人一樣。

所以我認為,算

因為炎黃子孫在長時間是統一王化之下的文明代稱。是一個融合的催化劑,是各民族融合統一的基石。是一種生活在這片中華大地上的各族人民的一種信仰。

在過去,整個東亞地區,生活著的人類,其文明 從某種意義上是相通的。黃頭髮,黃皮膚。甚至是很多日本人都是中華民族的移民後裔。

所謂炎黃子孫,很多人狹隘的認為就是專指漢人。這是不對的。

從遠古部落時代算起,其實黃色人種差不多算是一家。這與我們說同姓之人五百年前是一家,是一個意思。但不代表我們永遠是親戚,就不是仇人了。

人類民族的發展也是這樣。也是一個彼此征伐融合的過程。從先秦分華夷時起,大漠草原上的人們和中土的華夏其實區分不大。就連服裝都只不過是分左右衽,飲食分農耕和畜牧。那時中華大地上的民族就好比富親窮戚一樣。

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以及他們的先祖,都是當年共同生活在中華大地上人類的後裔。

炎黃子孫講天下,實際上如今中華民族的各族人民也就是世代居住在當年的天下之中。

追根朔源,中華大地上的黃種人,都可能源一系。

當今是各民族興盛團結髮展的時代,炎黃子孫的名稱更應該大氣,包容。以開放的眼光,看民族的團結髮展,有利國家,民族。


謝謝邀請;對於您的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

首先:成吉思汗是蒙古人,也就是蒙人,在現如今被一分為二,也就是現在的內蒙和外蒙,我們都知道,外蒙是被強行獨立出去的;蒙古人最早發源於西伯利亞地區,也就是匈奴演變過來的,匈奴的祖先是誰,大禹和少康(又不贊同的可以去查閱野史),這就不言而喻了,成吉思汗的子孫就是炎黃子孫;

其次:成吉思汗所在的部落當時歸金朝管轄,金朝也就是女真人,後來成吉思汗起事以後,滅了金國,他的妃子有很多都是漢人,生下來的子孫就有漢人血統,那麼自然而然就是炎黃子孫;

最後:現如今56個民族56朵花,我們沒必要搞這種民族不團結吧;


成吉思汗是吳泰伯第86世孫。

現旅居加拿大的成吉思汗嫡親宗室曾自白,根據傳世宗譜,成吉思汗實為泰伯之86世孫,正是季札當地安排吳姓北遷蒙古避禍之一脈。近日一訊,通過對蒙古現存王室「黃金部族「的基因檢測,竟然檢不出什麼蒙古基因,卻可以肯定全是漢族基因,根本不是什麼蒙古血統。另外當今中國漢族中的成吉思汗基因高達1/3,比現在的所謂的外蒙古族的成吉思汗基因還要純得多,多很多,成吉思汗及其後代特別是元順帝之後,基因血脈更象是中原之漢人。聞聽此二信息者,史學業內頷首微笑,不以為異。本來就知道成吉思汗姓吳,就是漢族南方血統,成吉思汗,實為姬姓吳姓,炎黃一脈,研究成吉思汗的,如果不向南找,去找什麼蒙古人,那是天大的笑話。

順便回顧一下吳氏宗族的性格特點:兇殘、屠城、精軍工器械、兩面性(一面屠城一面聖人之學),心懷天下,大遷移,不受禮法拘束,反智,進退迅猛的性格,兩千年來,秉性如一。成吉思汗在大元初期的屠城、吳王闔閭的屠城、南京大屠殺……都幹得出來的。有的事,一聽就能聽出是哪個族群容易出現的。闔閭夫差、日本人、成吉思汗,根本就是一家子。


涉嫌分裂國家的弱痴問題,本不想點進來,最後進來一看,眾多答覆,答覆之中的一些留言,讓人心寒。。。以後此類問題,還是少提一些吧,提多了,傷感情!


推薦閱讀:

TAG:成吉思汗 | 忽必烈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