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楚國明明只是子爵,為何要自稱為王?


周朝的封建制度,天子稱王,諸侯爵封五等,有公、侯、伯、子、男之謂。公爵最為尊貴,主要封給畿內諸侯,也就是天子的直屬家臣。畿外諸侯,僅有宋、虞、虢等封公;其餘各國,以侯、伯為主,即便是齊、魯、晉、衛這等大國,也僅僅是侯爵。至於子爵,基本上是封給邊遠地區已經臣服、但是尚未開化的蠻夷之國,楚國便是其中之一。

楚國的先祖,據說是黃帝的孫子高陽,也就是上古五帝中的顓頊。高陽有個孫子叫重黎,在帝嚳(也是五帝之一)時期擔任「火正」,被封為祝融氏。商、周之際,祝融氏的後代鬻熊在今天湖北荊門一帶立國。周成王年代,鬻熊的後人熊繹拿著桃木弓和棘枝箭侍奉天子,說白了就是跳大神驅邪,受到天子賞識,被封為子爵,建立楚國。熊繹便是楚國第一任君主。

屈原作《離騷》,第一句便是「帝高陽之苗裔兮」,實際上在強調,楚人也是黃帝子孫,華夏後裔。但是,一直以來,中原各國並沒有把楚國當作自己人來對待。主要原因,一是楚國實在太偏遠了,二是楚國人堅持蠻夷地方的風俗,信巫鬼,重淫祀,長於玄想冥思,與中原地區穩重的禮樂文化格格不入。

山高皇帝遠,周王室一直也不怎麼管楚國的事。到了周夷王年代,楚子熊渠奮發圖強,將楚國的勢力從湖北擴張到安徽。熊渠自覺勞苦功高,有了去中國化的意圖,公然宣稱:「楚國是蠻夷之國,可以不聽周朝號令!」一口氣將自己的三個兒子都封為王。周天子也不過是王,熊渠這種搞法,比他自己稱王還惡劣。周夷王懦弱,懶得去管熊渠這個山大王,但是他的兒子周厲王是出了名的火爆脾氣,對熊渠的僭越之舉深為不滿。熊渠掂量了一下輕量,怕周厲王派兵打到山裡來,又主動將那幾個王爺的稱號給取消了。

到了春秋時期,王室明顯衰落,失去了對諸侯的控制,楚國便覺得機會又來了。公元前706年,楚子熊通親率大軍入侵漢水之東的隨國。

隨國姬姓,是周王室的後裔。西周初年,王室在漢水流域一氣封了十幾個姬姓諸侯國,主要是作為王室的屏障,控制南方的少數民族。隨國是這些國家中最大的一個,是以有「漢東之國隨為大」之說。熊通劍指隨國,用意非常明顯,那就是要和周王室對著幹了。

楚軍兵強馬壯,隨軍不敢正面迎擊,堅守城池不出。熊通也不強攻,炫耀了一通兵威,打道回府。臨走前給隨侯留了一句話,大意是:我熊通就是山裡的蠻子,沒有別的願望,只想帶著一些穿著破爛的武士,到中原看看那個花花世界。請你向天子轉達我的問候,給我一個配得上我的封號。

熊通的本意,或許也不是想要封王,只要封個侯,甚至是封個伯就夠意思了。但是,王室雖然衰落,對於名號還是看得很重的。再加上那時候楚國的影響力也僅限於南方一帶,沒有對中原造成什麼威脅,王室也就沒怎麼重視。隔了一年多,才給了熊通一個明確的答覆:

「沒門。」

熊通勃然大怒,說:「寡人的先祖鬻熊是周文王的師傅(這個牛吹得有點大),先公熊繹卻僅僅被周成王封為子爵,統治南方。現在漢水一帶的蠻夷都臣服於寡人,王室卻認不清形勢,拒絕寡人的請求!」乾脆不理王室,自己給自己封了個王。熊通也就是歷史上的楚武王,是楚國的第一個王。

熊通開了個頭,他的子孫便也都以王自居了。但是,在中原各國看來,楚國這個王,不過是沐猴而冠。因此在魯國的史書《春秋》中,仍多以「楚子」來稱呼楚國的君主。不過,根據《左傳》的記載,到了春秋中後期,中原各國(甚至包括魯國和晉國)稱呼「楚王」也逐漸多起來了。一則習以為常,二則畢竟人家已經據有整個南方,坐在郢都城中喊兩嗓子,中原都要抖三抖,叫他大王也是應該的。


要講楚國為什麼要自稱王就要講到周楚之間的關係。在周發跡以前,還不是天子的時候,周的祖先是后稷,楚的祖先是祝融,都是夏族文化圈裡的,後來商族崛起,擊敗夏(主要是解散了祝融的支柱部落和東夷六師),建立了商,結果后稷的後代往西逃,就是公劉的那支,祝融這一支一分為六,老幺的這支往西南逃,就是季連這支。逃往岐山的歸附了商,稱西伯侯。逃往西南的沒有歸附商,和當地民族融合在一起。到了周文王時代,鬻熊和姬昌結盟,為了推翻商,站在了一起,由於周實行的是嫡長子繼承製度,鬻熊就站隊站到了伯邑考那裡,和後來的周武王(嫡次子)產生了矛盾。周朝建立時,並未分封楚。等到周成王時代,周公被流言所傷,被迫逃往至楚,等到周公回歸,才使得周成王分封了一個低下的爵位給楚。周的這種卸磨殺驢,過河拆橋的手段,令楚國君主憤恨了幾百年,不但不因功分封楚,還侮辱楚國是蠻夷。到了熊通(其實他叫熊達)時代,要求提高爵位,但周王不允許,這才憤而稱王。熊渠時代,只是分封自己兒子為王,自己沒有稱王的,不算。說到這個熊,還是周民族祖先的崇拜,楚王的熊某,是酓的異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周的建立,與楚有功,有功而賞,卻把周的祖先和楚的祖先合到一起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難捨難分了。


當時中原尊王襄夷,這個王是周王,在華夏諸國認識中唯一的王。楚稱王是自絕於人民的卑劣行為,中原諸國誰強大了就帶著大家一起打他。開始是齊國後來是晉國,這在當時是對外戰爭,是華夷之爭,我們這裡為山東人與山西人河北人鼓掌,他們為當時華夏的正義事業作出的貢獻驕傲。楚在戰國時融入了華夏大家庭,但春秋時期就是個南荒的野小子。


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爵位,子爵是比較低的。周王朝立國之初封楚國子爵,地五十里。

無奈楚地向南有無限擴張的潛力,慢慢變得強大起來,但是中原國家依然從文化上排除楚國,視為蠻夷。

本來楚國是想做周朝大碗里的一支酒盅,結果自己變成了一支大碗,既然周朝大碗容不得自己,索性自己做支大碗唄!


楚君連周天子都懟了好幾次,不稱王難道還要做周室的子爵狗嗎?天子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為之!


公侯伯子男,是當時周朝給各個諸侯國的封爵。天下除了周天子是王爵,其他最高的就是公爵。楚國本來只被封為了子爵。但後來周昭王伐楚,楚國國君一怒之下自封王爵,表示與周王朝分庭抗禮。


一開始的確是子爵,但後來實力壯大了,想和齊魯這樣的國家平起平坐,於是向周天子請求改封公爵或侯爵,周朝沒給面子,於是楚國人不服周朝,於是直接稱王和周天子平起平坐了。


王不加位,我自尊耳。

你不給我陞官,我自己升。


推薦閱讀:

TAG:文化 | 歷史 | 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