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是天生的嗎?


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Carol S.Dweck)提出:智力(intelligence)可以靠後天努力而改變,她鼓勵孩子積極評估及發展自己的潛能。

Dweck教授從一開始就對孩子如何面對困難和挑戰充滿興趣。早在1978年,她和同事做了一項實驗,找來一群孩子玩拼圖,觀察他們的行為和情緒反應。拼圖開始時很簡單,後來變得越來越難。隨著拼圖越來越難,有些孩子開始抗議:「現在一點都不好玩了!」後來實在受不了了,堅持要「放棄」,甚至直接將拼圖推到地上。

實驗之前,Dweck教授就預料到,孩子面對困難時會有不同的反應,但她沒預料的是那些「成功孩子」的表現。當面對特別難的拼圖時,一個10歲的男孩拉來一張椅子坐下,搓著雙手,砸吧嘴巴,然後大喊一聲:「我喜歡這個挑戰!」另一個呢,露出喜悅的表情,然後斬釘截鐵地說:「你知道嗎?我期待這個拼圖會非常有意思。」

固定思維的人:規避挑戰。成長思維的人:歡迎挑戰。

為什麼兩類孩子在面對困難時會有如此大的區別?

是由於他們天生、無法改變的生理差異,比如智商(IQ)上的差異嗎?答案是:No。

首先智商並非根本原因,且智商並非不可改變。

拒絕「智商不可改變」這一觀念,正是IQ測驗的最初開發者Alfred Binet提出的,20世紀初期開發IQ測驗的真實目的是評估巴黎公立學校學生的狀況,他不是否認孩子智力差異的存在,而是相信教育和實踐能夠帶來智商上根本性的變化。

Dweck教授的研究進一步發現,這些孩子之間的根本差異在於思維模式。思維模式的差異會導致他們在智商上出現分化。什麼是思維模式?簡單地說,是人看待自己的方式。目前有兩種主要的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

「固定型思維」(fixed mindset)是指認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一成不變的思維模式。擁有這種思維的人認為,整個世界就是由一個個為了考察我們的智商和能力的測試而組成的,他們往往害怕失敗,擔心自己看起來不那麼聰明、比較笨,而拒絕接受挑戰、直面困難。由此,他們的發展潛力會受到限制。

「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是指認為所有的事情都離不開個人努力的思維模式。擁有這種思維的人認為,這個世界上充滿了那些幫助我們學習和成長的有趣挑戰,他們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智商和能力,相信自己的潛力是未知的,困難和失敗只是幫助自己進步的挑戰,他們對學習充滿熱情...那些成功孩子的思維模式就屬於成長型的。

研究發現,當孩子每一次突破自己的「舒適區」去學習新知識、迎接新挑戰,大腦中的神經元就會形成新的、強有力的聯結。成長型思維,不但決定了孩子面對困難和挑戰的態度,還會通過激發更活躍的大腦活動,提高孩子的智商。長久下去,人會變得越來越聰明。

根據績效公式:績效=能力×態度

不難理解,為啥擁有成長思維的孩子,相比固定思維的孩子,更容易取得成功。

固定思維的人:痛恨變化。成長思維的人:擁抱變化。

那麼,思維模式是否像智商一樣可以改變呢?

Dweck教授的研究結果證實,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是可以改變的,尤其是在適當的教育和培養下。

我們怎樣培養孩子的成長思維呢?Dweck教授說,一些很小的干預,就能產生塑造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作用。根本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困難。循序漸進鼓勵孩子做一些有點難度的事情,並明智地表揚孩子,不給孩子貼標籤。對孩子的表揚一定要具體明確,要表揚過程而不是結果,比如他的努力、專註、堅持、創意、策略等。但是不要表揚孩子的智力,不要用類似「這幅畫太棒了,你就是我們的畢加索!」、「寶貝,你太聰明了!」這樣模糊的語句表揚孩子。這樣做並不會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學的更好,反而會使孩子認為自己被重視、被表揚僅僅是因為智商。最終的結果是,他們會拒絕接受挑戰和承擔風險,擔心搞砸了,自己看起來「不聰明」、「很蠢」。長此以往,他們慢慢失去了對學習的積極性。相反,換成「你這麼專註畫這幅畫,雖然筆法還很稚嫩,但是有點畢加索的味道了。如果堅持練下去,肯定會有更大的進步」。當孩子受到鼓勵堅持下去,不輕言放棄,思維模式就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

如果孩子說,這個我做不了。請教會他:你只是現在還做不了,我們一點點來,下次就會做的更好。當前的挫折和失敗只是學習曲線中會經歷的正常過程而已,積極和努力會讓他下次做的更好。允許失敗,才能更好地激發人的挑戰心理,才能通過教育和引導幫助孩子塑造成長型思維模式。教育的關鍵要讓孩子相信,他擁有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力量,而且每個人都擁有這種力量。

固定思維的人:有時覺得努力是無用功。成長思維的人:每次失敗都是一堂課。

與其讓孩子在題山題海中受折磨,不如有意識地培養他的挑戰精神。一旦孩子能夠接受自己的失敗不是因為笨,而是方式方法不得當,或者付出的努力還不夠,他就會自覺要求自己,相信通過恰當的努力自己一定能做好。千萬不要讓孩子認為,只要聰明,不努力也能行。

戶外運動不僅能幫助孩子培養挑戰精神,還能切實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據科學研究,體育運動同樣可以提高人的智力。而戶外運動是體育運動的一個分支。

固定思維的人:在改變現狀上無能為力。成長思維的人:凡事皆有可能。

人的智力主要是由觀察力、思維力、想像力和記憶力構成,它是各種認識能力的綜合。智商則是檢驗智力程度的一個指標。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關心兒童的健康,是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兒童的精神生活、世界觀、智力發展、知識的鞏固性、對自己力量的信心,都取決於他的生命的活力和精力充沛的程度。」毛澤東同志說過:「體育於吾人實占第一之位置。體強壯而後學問道德之進修勇而收效遠。」可見,人們早已經認識到體育運動對智力發展的重要作用。適當的體育運動能增強體質,促使大腦健康靈活,有利於保持良好的智力活動的機能狀態,為智力發展創造良好的生理條件。

在運動領域,同樣存在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具有成長型思維的運動員會努力參加訓練、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而具有固定思維的運動員則將自己的裹足不前、不理想的成績歸因於其他人。

固定思維的人:老是關注限制。成長思維的人:總是尋找機會。

因此,體育運動對智商的高低固然有影響,但是在運動的時候,有意識培養孩子的挑戰精神、不輕言放棄的精神,讓孩子擁有成長型思維,則更加重要。

很多成人會錯誤的認為,孩子的作業都做不過來,還哪有時間去鍛煉身體?戶外運動,簡直就是奢望,我們還做不到呢。

固定思維的人:不接受批評。成長思維的人:珍視反饋、主動學習。

要知道,全身長期處於安靜狀態,是很不利於大腦供血的,從而影響大腦的生長發育。由於生物的進化,人類經常處於直立和坐姿,使大腦處於高於心髒的水平位置。因此,大腦所需的血液完全靠心臟」泵「上去是不可能的。還需要依靠血管的彈性和骨骼肌收縮的唧筒作用來完成。所以,中小學生如果缺乏充足的體育運動,將會影響大腦正常發育。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經過20多年的研究發現:學習落後,乃至留級的學生,85%不是由於思維遲鈍,而是由於身體虛弱、健康不佳所致。 根據Dweck教授的研究,還與這類學生缺乏挑戰困難的勇氣和慾望有更大的關係。

綜合各項研究成果,你不難得出一個觀點:循序漸進的戶外運動,不僅能夠增強智力活動的機能狀態,還能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模式,長久以往,能提高人的智商,讓人成功的機會大大增加。

固定思維的人:認為畢業後無需過多學習。成長思維的人:認為學習是終身的事業。

戶外運動中,那個五歲小勇士的媽媽,就是在鍛煉兒子身體機能的同時,有意識地培養他的挑戰精神和不輕言放棄的精神,其實就是在培養他的成長型思維模式。這種培養對於智力發育的影響力,遠比多參加幾個補習班更加有用且持久。

在不斷挑戰的過程中,知識在不斷地積累,智商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會思維,是人類對人工智慧的最大恐懼,如果機器人學會了思維,它就能不斷自我提高,超過人類。這種恐慌似乎有存在的道理。通過戶外運動進行挑戰,就是在培養孩子學會成長型思維,不懼困難,不斷進取……

固定思維的人:喜歡呆在舒適區中。成長思維的人:喜歡探索新事物。

相信,我不是很聰明,但是我擁有勇於挑戰的成長型思維,所以,慢慢地,我越來越聰明。我一直認為,只要是自己想要的,努力去做,沒有做不成的。相信,你也是這樣……


智商(IQ)概念是由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特曼教授提出的,是一種數量化的、對智力的標準測量。有兩種個體施測的IQ測驗至今還在廣泛應用:斯坦福-比奈測驗和韋克斯勒測驗。因此從這個概念上看,智商是種對智力的測量,通過測量的方式來反映出智力的發展水平。所以關於這個提問,其實題主想問的應該是智力是否是天生的?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看下關於智力的定義,但要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多數智力的研究者同意如下的定義:智力是一種一般的心理能力,與其他事物一樣,包含推理、計劃、問題解決、抽象思維、理解複雜思想、快速學習和從經驗中學習等能力。從這個定義中可以感受到如何去測量智力會有很多爭議,如何去定義極大地影響著試圖去測定它的方法。一些心理學家相信人類的智力可以定量並歸結為一個分數;另一些人認為智力具有多種成分,可以分別測量;還有些人認為依據不同的經驗範圍,實際上人具有幾種不同的智力。

心理學家斯皮爾曼認為智力可以被分析為一般智力因素和特殊智力,其中一般因素是首要的,在相當程度上是遺傳的。卡特爾等人則進一步發現一般智力有兩個,即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其中流體智力是指與基本心理過程有關的能力,大部分是先天的且多半不依賴於學習;晶體智力則是經驗的結晶,是一個人所獲得的知識以及獲得知識的能力。而加德納則擴展了智力的範圍,認為有8種智力,其智力理論認為應該對個體在許多生活情境下的行為進行觀察和評價,並將傳統的智力測驗視為生活的一個很小縮影。

因此對於題主的問題,從心理學對於智力的各種研究中可以看到,不同的定義、測量方式會帶來不同的結果,但總體來說,先天和後天對於智力都是有影響的。


智商是天生的嗎?

智商有天生的因素,再加上後天的學習培養,兩者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說幾句俗語,來說明天生和後天的關係。

「是金子總要發光的」,「死狗掫不到南牆上」「母雞變不成鳳凰,醜小鴨變不成白天鵝」這些都是說的天生的意思。

「活到老學到老活到八十不算巧」,「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這些說得是後天的意思。

綜上所說,可以說智商是天生和後天的學習培養的完美結合。缺一不可。


1.智商是否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的環境養成的?

每一個人的智能,都是智力商數、情感智商與健康智商組成的綜合體,三者能動地互相作用,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現代

心理學研究

表明,一個人生活和事業上的成功,有20%依賴於人的智力因素,即智商水平;而80%是決定於人的非智力因素,即情感智商水平和健康智商水平。

智力商數(IQ),即大家平常所說的智商,是一種表示人的智力高低的數量指標,也可以表現為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智力商數 =智力年齡÷實際年齡× 100

如果一個人的智力年齡與實際年齡相等,則智力商數為100,說明他的智力屬於中等水平。智力商數在120以上的人,通常被視為聰明人。智力商數在80以下者,一般認為屬於智力低下。

智力年齡可由專門的測試題進行測試。一般而言,智力商數並不隨年齡的增大而變化,比如某兩個

十歲的小孩

子,智商一個是120,一個是80,數年後,他們的智商幾乎依然分別是120和80。

簡言之,智商,是指人們獲取知識、創造性勞動的能力。它反映人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創造力,以及語言能力、計算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它是主管抽象思維的大腦左半球的功能。

智商的作用主要在於更好地認識事物。智商高的人,思維敏捷,學習能力強,分析問題深刻,容易在某個專業領域做出傑出成就,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智商是人最基本的一種智能。如果沒有一定的智商作為基礎,人的整體智能的發揮就會受到嚴重製約。

2.後天的

智商訓練

可以提高智商

根據人體各個發展時期的不同特點,把智商的形成設定為三級,這三級是A級——觀察力、注意力;B級——記憶力、思維力;C級——創造力、綜合力。儘管人類的智力水平參差不齊,而這種分階段有針對性地訓練可以滿足不同年齡階段

智能發展

的需要。

採用重複式練習法,因為任何練習的關鍵都在於習慣成自然,

智能訓練

也同樣如此,把智力練習練成像呼吸一樣自然的第二本能,養成思考的習慣。事實上,胡亂做一大堆智力測驗題或是IQ練習並不能提高智商,練習不得法,更會虛耗時光,對心智無裨益,面對眾多的問題,我們尋求的不單單是答案,而找到答案的竅門。


答:當然是天生專都要的比例大?不是有句俗語講:毛蟲出來就是帶毒刺傷人的?像有些沒有毒刺的蟲,他天生就傷害不了人的。人的智商也是天生成分比較大!不是這樣人民就有天才神童之說?有的天生大腦就比普通人智力發達!他看一遍就能領悟出來,或者還能創造新的東西出來。有些人天生智力就不發達,人家幾天能學會的,他一輩子都看不懂領悟不到。像師傅帶徒弟一樣,有些徒弟領悟能力強!只要他刻苦勤奮!就會超過師傅,能成為宗師級別?有些還能獨立自創出來。智商是天生的,這個豪無疑問?不過再天生聰明你懶,不勤奮學習也是無用的?古人云:拳要打,字要寫。越練就會越熟~越熟就會越好越精。如果把智商好的為智商差的~放在一起學習~肯定是智商好的~學得快些。這個不用懷疑?如果一個懶,一個勤奮!那就另當別論。腦筋好用肯定是父母,基因遺傳天生而成的?同樣的環境,同樣的條件學習!肯定競爭不過天生智力好的人嬴?相信這個觀點大家普遍都會認同的。


普通心理學中有介紹,美國心理學家雷蒙德·卡特爾把智力的構成區分為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兩大類。

流體智力是先天的,它大概包含知覺、記憶、運算速度、推理能力等。成年時到達頂峰,然後隨年齡老話而減退。

晶體智力是指在實踐中以習得的經驗為基礎的認知能力,如人類學會的技能、語言文字能力、判斷力、聯想力等,是後天學習得到的,如果你是個愛學習愛思考的人,它是隨年齡而遞增的。

國際通用的智商測試WAIS(韋氏智力測試)主要是通過一套測試題測試知識,領悟,算術,相似性,數字廣度,辭彙,數字元號,畫圖填空,木塊圖,圖片排列,圖片拼籌等綜合判斷一個人的智力水平。裡面既包括流體智力也包括晶體智力。

總之一句話,智商這東西先天不足,可以後天努力來湊。一個人的智商在他的一生當中不是一成不變的,越努力,越聰明。


智商肯定先天和後天訓練都有關係 因為有先天智力低下者 痴呆兒 和後天訓練也一定有關係 一個孩子認字的時候你就天天讓他背誦 他的記憶力一定不會差 但是大多數的先天還是差不多的 然而智商究竟是什麼 究竟對於我們來說有多大的意義呢 我覺得智商是一種神秘主義 智商看不見摸不著 習慣把智商掛在嘴邊的往往有兩種人 一種是高材生 強調智商是為了強調自己基因好 用來裝逼的 一種是純屌絲強調智商給自己的失敗找借口 生活中我實實在在的接觸到這樣一些人 學習啥也不是 打麻將打撲克都能算出你手裡的牌 作文不會寫 但是說話抬杠能給你憋的無言以對 試問這樣的人是智商高還是智商低 書本里我們也學過傷仲永的反例 我覺得天賦這個詞比智商要貼切的多 人和人的各方面的天賦還是有差別的 有的比較有運動天賦 有的比較有文藝天賦 有的各方面平平 但是綜合能力還是可以的 很少有各方面都爆表的 也很少有各方面都有先天缺陷的 而且和興趣愛好所在也有很大關係 所以才教導我們要揚長避短 認清自己做規劃 我相信在一個行業里做到大師 是需要天賦的 但是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 失敗的原因恰恰不是智商 我們真的還遠遠達不到拼智商拼天賦的程度


智商是天生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所見所聞也會增長的。


智商有先天的部分,但後天是可以開發的。

先天部分可以通過基因檢測出來,本人小時候也經常被人誇聰明,後來基因檢測果然有一個加號,但是僅有一個,也不是絕頂的聰明,只不過略高於平均值吧。

後天可以通過很多方法開發智力的,比如撫觸、音樂、益智遊戲等等,年齡越小開發可能性越大。


我個人認為智商並不是完全天生的,但是跟自己的努力也並沒什麼關係,而是跟家長後天開發有相當密切的關係。我並不否認天才的存在,可我認為大部分人的智商都與幼年家庭教育關係很大有時甚至比先天關係還大,尤其是父親在孩子家庭教育中的角色,所以一個聰明有耐心的爸爸對孩子一生至關重要!!!


推薦閱讀:

TAG:高效學習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