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用米湯送服和白水送服有區別嗎?
謝邀!
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藥物都適合用白開水送服,在服用以下藥物時,花點小心思,藥物療效會更好。
用白開水送服藥物是個常識,但有些人喜歡用50℃—60℃以上的熱水服藥,這其實是不正確的,部分藥品遇熱後會發生物理或化學反應,進而影響療效。
那麼哪些藥物宜冷水送服,哪些藥物宜用溫水送服,又有哪些藥物不宜用水送服呢?小編(大有禮品)對此一一例舉介紹。
宜用冷水送服的藥物
1.助消化類藥物,該類藥物很多都含有消化酶,而這種酶遇熱很容易凝固變性。
2.維生素類藥物,大部分維生素屬於水溶性,極不穩定,遇熱水很容易被分解、還原和破壞而失去原有的藥效。
3.糖漿類藥物,最常用到的就是止咳糖漿,像蜜煉川貝枇杷膏、三九止咳糖漿、急支糖漿等,這些糖漿服用後會直接黏附在咽喉部起到最直接的消炎止咳作用,同時對咽喉黏膜形成保護層,減少刺激,從而起到鎮咳的作用。如果用溫開水送服,很容易稀釋藥物而無法對咽喉部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
4.含活性菌類製劑,像我們臨床上常用的媽咪愛、合生元、整腸生等,都含有調理胃腸功能的活性菌,很容易被溫開水破壞和殺死,而起不到任何作用。
5.清熱解毒類中成藥,如果患有風熱感冒或發熱、上火等熱毒侵襲之症,此時用涼開水配合清熱解毒之中成藥,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藥物的作用;反之,如果用溫開水送服,與中醫清熱的原則相矛盾,從而影響療效。
宜多飲水的藥物
1.平喘葯:宜注意適量補充液體,多喝白開水。
2.利膽葯:可引起膽汁的過度分泌和腹瀉,因此,盡量多喝水避免過度腹瀉而脫水。
3.蛋白酶抑製劑:多數可形成腎結石,所以在治療期間應確保足夠的水化,一日須飲水在2000ml以上。
4.雙膦酸鹽:須用200ml以上的水送服,使1日的尿量達2000ml以上。服藥後不宜立即平卧,保持上身直立30min。
5.抗痛風葯:應多飲水,一日保持尿量在2000ml以上,同時應鹼化尿液,防止尿酸在排出過程中沉積形成結石。
6.抗尿結石葯:宜多飲水,保持一日尿量2500~3000ml,減少尿鹽沉澱的機會。
7.電解質:每袋加500~1000ml涼開水,溶解後服下。
8.磺胺葯:宜大量飲水/加服碳酸氫鈉以鹼化尿液,減少析晶對身體的傷害。
9.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腎毒性大,多喝水以稀釋並加快葯的排泄。
10.氟喹諾酮類:多飲水,防止藥物造成腎損傷。
不宜用水兌服的藥物
並不是所有葯服用時都需要多喝水。有些藥物因其特殊的起效方式,服用時不僅不能多喝水,甚至不能喝水,否則會降低藥效,失去治療作用。
1、治療胃潰瘍的藥物,服藥時就不宜多喝水:
胃黏膜保護劑:服藥後1小時內盡量不要喝水。
直接嚼碎吞服的胃藥:防止破壞形成的保護膜。
苦味健胃藥:稀釋後減輕刺激,減低藥效。
如果喝水多反而會稀釋藥物,使覆蓋在受損胃黏膜上的藥物顆粒減少,保護膜變薄,從而失去治療作用。
2、服用止咳藥時也不宜多喝水:
兒童常用的止咳糖漿藥物較黏稠,服用後藥物會黏附在咽部,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從而起到消炎止咳作用,如果喝過多的水,會把咽部藥物的有效成分衝掉,使局部藥物濃度降低,影響藥效發揮。
3、預防心絞痛發作的藥物:如硝酸甘油片、麝香保心丸等應舌下含服。
4、抗利尿藥物:去氨加壓素。
不宜用白開水服用的藥物
1、活菌葯宜用牛奶
活菌藥劑是利用正常微生物或促進微生物生長的物質製成的製劑,具有怕酸、怕光、怕燙的特性,因此不適宜用熱水服用,宜在飯後30分鐘吃。服藥前喝點牛奶或是直接用牛奶送服,有利於在胃部形成保護膜,防止胃酸對藥性的破壞,而牛奶的溫度最好不要超過40℃。通常這類活菌藥物有雙歧桿菌膠囊、乳酶生、整腸生、酵母片等。
2、清熱葯宜用米湯
清熱葯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涼血的功效,藥性寒涼,容易對胃部造成刺激。而米湯性味甘平,有益氣、養胃的功能。用米湯作為藥引送服,不僅能護胃,還能提高藥效。除清熱葯外,作用峻猛的瀉下藥(如大黃、芒硝等),外感發熱服解表葯(如感冒沖劑、桂枝湯、麻黃湯等),用米湯送服,有利於幫助發汗、更好地保護胃部,充分發揮藥效。
3、六味地黃丸宜用淡鹽水
六味地黃丸是常用的中成藥,由六味中藥組成。食鹽能夠入腎,起到引葯的作用。因此,送服六味地黃丸用鹽水當藥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將藥力引導向腎,更好地發揮作用。長時間服用六味地黃丸容易上火,而食鹽味咸性寒,又可利用鹽的寒性,給腎陰虛、有虛火的病人清火。
此外,礦泉水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普遍了,但用礦泉水送葯其實是不科學的。因為其中存在一些礦物質和金屬離子對有些藥物也會有影響。所以盡量不要用礦泉水送服。
【大有禮品dayouok】祝您健康。
謝謝邀答。吃藥的時候,用米湯和白水送服,是有區別的。米湯的粘稠度.比白水大,送服藥片不太順暢,特別是膠囊類型,容易黏貼到食管上,很麻煩的;用白水送服藥片,還是比較安全的。需要服用.口服藥,最好用溫開水送服為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