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弱的載灃如何為愛新覺羅家族創造善終奇蹟?
監國攝政王載灃,實現了中國歷史上首次兵不血刃的朝代替換,更實現了愛新覺羅家族的軟著陸!
晚清攝政王載灃在人們的刻版印象中一直以來都是頑固不化,目光短淺,軟弱無能等代名詞。然而剝開歷史的霧霾我們認識的載灃卻是開明賢能,極具政治手腕的載灃!就任初期清廷內憂外患,載灃通過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基本穩定了局面!
然而武昌起義爆發後,大廈將傾的清廷實在找不出能統一調度各地方兵力的領軍人物,由於袁世凱作為小站練兵的元老級人物,他的威望在北洋新軍中已深入人心。無奈載灃只能請袁世凱出山以平定革命軍,袁世凱趁機獅子大開口,要求就任內閣總理大臣。載灃無奈交出軍政大權,辭去所有職務,回家抱孩子!
從權傾朝野的攝政王到平民百姓,這位晚清的統治者載灃,給世人展示的是他無比坦蕩的胸懷。辛亥革命爆發後,極有遠望的載灃已經看出了清王朝的衰敗之勢。內有袁世凱新軍擾政、革命軍揭竿而起。外有列強環伺,日軍覬覦。與其苟延殘喘引得腥風血雨讓外敵有機可乘,不如和平退位安享晚年。
退休後的載灃整日與書為伴,絕口不提政治。當袁世凱、張勳鬧出兩次復辟鬧劇時,載灃只用胡鬧兩個字做出了評價。在自己的兒子溥儀暗潛東北做起了偽滿洲國的皇帝,載灃更是極力反對,不容國家分裂的做法!
就是這樣的載灃贏得了孫中山的尊敬,民國成立後孫中山曾幾度暗訪載灃。載灃說道:我是堅決維護民國的,謝謝民國對我們的關照!這並不是違心之言,他做到了。從一個朝代的權力巔峰走到另一個朝代的社會底層,他從來都沒有後悔過!
我是荒野歷史,歡迎關注
縱觀中國歷史,但凡朝代滅亡之時,一般情況下末代皇室的命運都是比較悲慘的,但是清朝是個例外,清朝皇帝在清朝滅亡後不僅人身安全有保障,民國政府還定期向滿清皇室提供經費支持,同時在清帝退位後,清帝的尊號依然保留。因此,曾經有學者稱辛亥革命是中國版的光榮革命。清王朝最後三年皇帝雖然是宣統帝,但是實際上掌權的是攝政王載灃,那麼,清朝皇室家族即愛新覺羅家族最終能夠避免朝滅族亡的悲劇命運是否與載灃有關呢?
首先有一點必須要聲明的就是載灃並不軟弱。1901年載灃作為使臣赴德國就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被刺身亡一事向德國致歉,19歲的載灃在赴德訪問的過程中,面對德國官員的挑釁和刁難,不卑不亢,給德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有另外一件事也可以證明載灃並不軟弱,載灃就任攝政王后,立即強制命令袁世凱開缺回籍,雖然過於魯莽,但也著實體現了載灃的勇敢。
清朝皇室最終能夠在辛亥鼎革之際善終實際上與載灃的關係並不是很大。因為在袁世凱復出之後,按照袁世凱所提條件,載灃已經被解除了實權,所以後來南北和約以及《清室優待條例》的簽定都與載灃沒有直接關係。
當時中國最精銳的部隊-北洋軍的實際控制權在袁世凱手裡面,而袁世凱出於個人私心(他想出任民國總統),所以袁世凱用盡各種手段欺騙隆裕太后,讓隆裕太后在憂心焦慮中同意南方革命黨提出的清帝遜位條件。而彼時,曾經的立憲派(諸如張謇、湯壽潛等人)都轉向了支持共和政體,所以,隆裕太后不得不答應清帝遜位。
所以,辛亥鼎革之際清帝遜位以及《清室優待條件》的出台是多方博弈和平衡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載灃所起的實際作用並不大。
不是他創造的,是沒有必要殺他們而已,如果有心殺他們,區區一個載灃能反抗?袁世凱跟他們談,只是想兵不血刃解決問題而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