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旅遊的感受是什麼?
弋者東南何所慕?山水凌絕處。瞻宦帽君王,玉女冰肌,放眼峰峰霧。
武夷好曲銀河妒,常使清漓誤。犁九款神溪,飛羽輕舟,朱子迷歸路。
武夷山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區和避暑勝地,通常指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南15千米的小武夷山,稱福建第一名山 ,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武夷山是三教名山。 自秦漢以來,武夷山就為羽流禪家棲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宮觀、道院和庵堂故址,還曾是儒家學者倡道講學之地。
天游峰海拔408m,是一條由北向南延伸的岩脊,東接仙游岩,西連仙掌峰,削崖聳起,壁立萬仞,高聳群峰之上。峰上有一澗沿崖壁流下峰底,形成高差約120m泉峰頂胡麻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近百處。其中最大一幅為"第一山",是道光壬辰冬武顯將軍嶺南徐慶超題寫。
九曲溪發源於森林茂密的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全長62.8公里。進入風景區的一段河流除受河流自然彎曲的作用之外,還受多組岩層斷裂方向控制,形成深切河曲。
大紅袍景區位於武夷山風景區的中心部位,景區著名大峽谷"九龍窠"內。舉世聞名的大紅袍生長在九龍窠谷底靠北面的懸崖峭壁上。這裡疊著一大一小兩方盆景式的古茶園,六株古樸蒼鬱的茶樹,枝繁葉茂,已有340餘年的歷史。
武夷山水簾洞為武夷山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一。位於章堂澗之北。進入景點處,有一線小飛瀑自霞濱岩頂飛瀉而下,稱為小水簾洞,拾級而上,即抵水簾洞。洞頂危岩斜覆,洞穴深藏於收斂的岩腰之內。洞口斜向大敞,洞頂涼爽遮陽。兩股飛泉傾瀉自百餘米的斜覆岩頂,宛若兩條游龍噴射龍涎,飄灑山間,又像兩道珠簾,從長空垂向人間,故又稱珠簾洞。水簾洞掩映著題刻縱橫的丹崖。其中有擷取朱熹七絕的名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篆體字。有明代景點題刻"水簾洞"以及楹聯石刻"古今晴檐終日雨,春秋花月一聯珠"。
架壑船棺距今3750餘年,是國內外發現的懸棺遺址中年代最早。武夷山早在4000多年前就逐步形成了國內外絕無僅有的偏居中國一隅的"古閩族"文化和其後的"閩越族"文化,綿延2000多年之久。反映這一時期文化特徵的主要有"架壑船棺"、"虹橋板"以及佔地48萬平方米的漢代閩越王城遺址。在武夷山東部絕壁岩洞中的架壑船棺、虹橋板是古先民喪葬遺存,距今3000多年。棺中的棉布殘片是中國迄今發現最早的棉紡織品實物。武夷架壑船棺是現今國內發現年代最久遠的懸棺。因而,武夷山被考古學家認為是懸棺葬俗的發祥地。
武夷山漢城遺址是座2200多年前的"現代化"城市 ,是全國唯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漢代王城遺址。遺址面積佔地48萬平方米的漢城遺址,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和研究價值。它是中國長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漢代古城址,在創建選址、建築手法和風格上獨具一格,是中國古代南方城市的一個典型代表。
相傳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處遊憩之地。世人以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懷仰慕。道教潛隱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靜之山林,故多擇有仙跡傳說之處,興建宮觀,期蔭仙風而功道園融。歷代以來,道侶棲止,香客遊人絡繹不絕,故洞天福地已成為中國錦繡河山之勝境。洞天福地,又名三十六小洞天。
武夷宮又名會仙觀、沖佑觀、萬年宮,坐落在大王峰的南麓,前臨九曲溪口,是歷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國六大名觀之一。武夷宮始建唐天寶年間,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宮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武夷宮初建時築屋於一曲的洲渚上,稱天寶殿。到了南唐保大二年,元宗李王景為其弟李良佐"辭榮入道",才移建今址,名"會仙觀"。建成後,歷代篤信仙家的封建統治者,多次修葺、擴建這座宮殿,改名"仲佑觀"。南宋詞人辛棄疾、詩人陸遊、理學家劉子軍、朱熹等都主管過沖佑觀。元泰定五年改觀為宮,稱"萬年宮"。庭院里的兩株桂樹,則是宋代遺存下來的,是800-900年的古樹。
福建中國東南沿海福地,武夷山四周環繞,台灣海峽門前水道。
福建的武夷山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和避暑聖地。武夷山的山特別的高,空氣清新,是一個讓人放鬆的好地方。
武夷山有兩大習俗,喝茶俗和閏月飯。武夷山盛產武夷岩茶大紅袍,它不僅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之首。武夷山喜歡喝一杯大紅袍提提神而且喝茶對身體很有益。每逢閏年閏月父母兄弟都要把姐妹女兒接回家中相聚就餐,因此閏月飯也叫六親飯。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福建人我感到非常的榮幸,福建給我最深的印象大概就是文明了。走在福建的大街小巷你會看到覺得這裡非常適合靜下來慢慢享受生活。
武夷山很美,空氣新鮮。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