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孔子為什麼出生在山洞裡?


在文化名城曲阜市的東南部30公里處,有一座風光秀麗的群山竣嶺,她便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誕生地——尼山。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尼山則因為她曾經在二千五百多年前,誕生了一位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被歷代君王、百姓尊稱為「萬世之表」、「至聖先師」的孔老夫子而名揚四海,譽滿全球。

孔子為何會出生在尼山上的這個簡陋山洞裡呢?故事的緣由還是相當曲折的,我根據史料記載試著還原,大致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

叔梁紇,也就是孔子的父親,這是後話。他早先娶魯國貴族施氏為妻,生下九個女兒而無男孩,後又娶一妻生一男孩,名叫孟皮,字為伯尼,因腳部有先天殘疾,而不能接班繼位。叔梁紇自嘆命運不佳,到60多歲己是晚年時節,再到尼山東側的顏母庄村向顏家求婚。當時顏家有三個女兒,年芳只有17歲的三女兒顏征在卻欣然同意,嫁給了叔梁紇。

相傳顏征在與叔梁紇結合之後不久,便懷有身孕,叔梁紇望子心切,夫妻二人天天去尼丘山前祈禱,企望早生貴子。一天,兩人又到尼山祈禱,突然,空中出現一隻麒麟緩緩而下,吐掉口銜玉帛,正好落在叔梁紇手中,而麒麟卻又入雲中飄然而去6叔梁紇手捧玉帛定神一看,只見上面寫有:「奎星下凡,振興於周。」他朝天上一看,烏雲密布,二龍盤旋。那雲間有一仙翁說道:「天感生聖人,故降以和樂。」頓時上空響起了祥和動人的音樂之聲。正在此時,周圍還有很多野山棗,顏征在便說道:「要是這些棗刺朝下不扎人就好了。」話音剛落,附近的棗刺果然全部朝下長了。從此以後,孔子出生地的野草便成為紅草坡,生長茂盛,這裡的棗刺也都是往下生長,直至今日仍是如此。

當孔子出生以後,夫婦倆一看雖然是個男孩,可是長相卻奇醜,頂如反盂,中低周高,面有七露,鼻露孔,嘴露齒,雙眼露眸,雙耳露輪。顏母和叔梁紇看到孔子這副模樣,連聲嘆息,直嫌孩子太醜陋,便把孔子丟棄在紅草坡邊的24棵柏樹下。當他們夫妻二人走後,從山上下來一隻母虎,將孔子銜入山洞之中,並為他哺乳餵養,精心看護。由於洞內熱不透風,當孔子悶熱難耐之時,卻從遠處飛來一隻老鷹停在洞口,張開翅膀,為孔子扇風納涼。這就是民間一直流傳至今的孔子是「鳳生、虎養、鷹打扇」的美麗傳說。尼山夫子洞也從此成為聞名世界的風水寶地。

目睹孔子的出生地,心裡不由得感慨萬分。與曲阜古城中心的孔廟相比,夫子洞非常簡陋,似乎缺乏觀賞價值,而大多數遊客雲集在孔廟、孔府、孔林這「三孔」之間。夫子洞的人文意義其實很大。在孔廟裡,孔子已經是一個高不可及的「帝王」像。自孔子死後的第二年,魯哀公便設孔廟;兩漢以後,孔子的思想越來越受統治者的重視,地位越來越高,歷代帝王不斷對孔廟進行重建和擴建。在孔子死後的2000多年間,大陸各地興建數以千計的孔廟,孔子受到帝王格外的推崇和尊敬,儒者也無不以瞻仰孔子聖容為榮。但是,孔廟讓人看到的孔子儼然是「神」,而不是人,在夫子洞中,孔子就只是一個平民,與百姓的距離更接近,孔子思想可能更容易為人所理解。

由於孔子出生在這裡,歷朝歷代累積建造了尼山完整的孔廟建築群。整個古樸的建築群就位於尼山主峰東麓山腰的蒼松翠柏之中。隨著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的廣為傳播,影響日益深遠,孔子也逐漸得到歷代朝廷官吏和文人墨客的敬重。為了表達對孔子的敬仰之情,歷代朝廷官吏對孔子的誕生地尼山孔廟,也在進行不斷的擴建和修繕。從唐、宋、元、明、清,歷經兩千多年的蒼桑歲月,雖然朝廷幾經更迭變換,歷經無數兵災戰亂,尼山孔廟也曾經有過興衰起伏,可是歷代當權朝廷官吏都始終對尼山孔廟的興建和保護情有獨鍾,關愛倍至,不斷加以擴建完善。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等幾代皇帝都親撥專款,對尼山孔廟予以整修,形成了現在的規模。

尼山孔廟建築群依山勢地形而建造,佔地1100餘畝。前後、左右、上下,共分九組院落,殿、堂、虎、門等81間,周繞紅垣,高低有差,錯落有致,古柏老檜,蓊鬱蔥蔥。廟內外有元代以來石碑十數幢。

值得一提的是,尼山孔廟的第二道大門名曰「大成門」的門東南懸崖處,建有一座四角涼亭,亭內懸豎匾一方,上書金字「觀川亭」。相傳是孔子當年曾在此觀看五川匯流之處。《論語"子罕》雲:「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句聞名於世的名言正是孔子在此發出的。意思是孔子感嘆光陰如流水,不分晝夜的流逝著,感嘆人生的苦短。1336年,元朝皇帝在此專門建立觀川亭,以示紀念。從此,前來參拜孔子聖人的遊客,都爭相站立於亭上,居高臨下,觀覽滔滔五川之匯流,領略孔子思想之境界,感受光陰流逝的意境,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遊覽了尼山以及尼山的夫子洞,一個偉大思想家的誕生地,它本身就是一件歷史文物。我感嘆於尼山的地傑人靈,也扼腕慨嘆它的簡陋和破敗!遍觀全國各地,與其浪費大量的人力財力興建無數的人造景觀,何不稍撥資金維護修繕這些真正的文化瑰寶呢?我不得其解!


關於孔子的出生有很多種版本,出於對萬世師表孔子的尊敬,父以子貴,故把他的父親孫叔紇也寫成高大上的英雄人物。??

大部分書是這麼寫的,孔子的父親雖然年齡大了,還是厚著臉皮去提親,孔子的母親顏征在知書達理,因為她崇拜孔紇是商湯的後裔,又是一位全國知名的大英雄,所以心甘情願嫁給孔紇。

因為山東曲阜東南面有「夫子洞」和「顏母庄」兩大景點說明了問題。??

公元前551年,僅僅15歲的顏征正在曲阜東南面的尼丘山洞裡生了孔子,而讓她懷孕的卻是一位71歲的老人。那時候70古來稀,能在71歲生了個孩子,奇蹟也,可見孔子的父親身體非常強健,力氣很大。??

相差56歲,這位行將就木的老人居然讓一位15歲的美少女懷孕了,做為魯國的大夫,國家幹部,放在今天,中紀委同志恐怕要過問一下吧!為什麼要在山洞裡生的孩子呢?如果是明媒正娶,那應該是在家裡待產才對啊?

《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叔梁)紇與顏氏女(顏征在)野合而生孔子」。這裡所說的野合,有點客氣了吧,不會是雙方你情我願的,該是霸王硬上弓的那種情況。??

孔紇的父親力氣確實大,在孔子出生的十二年前,偪陽之戰快六十歲的他居然能托的住落下來的城閘門,掩護戰友,成功躲避從城裡衝出來敵人。??還有一次是在孔子出生前五年,孔紇帶領三百勇士衝出去,打退了齊國部隊的侵擾。

在那個人口稀少的年代,這樣的行為可是英雄壯舉,於是魯國宣傳部成立了英模報告團,孔紇同志講得同仇敵愾、聲淚俱下,感動的魯國百姓痛哭流涕,擦眼淚的紙巾都不夠用,不出半天他就成了魯國無人不曉的國家英雄。

剛出生的孔子長相難看,孔紇想丟了他,還是顏征正上山尋找把孔子抱了回來,良心發現後的孔紇在附近的村裡為母子租了間房子,住了約1個多月才帶母子回家。這個村就是現在的旅遊區「顏母村」??,那個山洞就是現在的旅遊景點「夫子洞」。

孔紇和顏征正的野合不符合當時的禮教,受到來自家庭和鄉黨們的輿論譴責。??

孔紇的大老婆姓施,生了九個女兒,就是沒有兒子,孔紇納了妾,在孔紇59歲時為他生了個兒子伯尼,比孔子大六歲,可惜從樹上掉下來,成了瘸子。既然已經有了兒子,按當時的禮教,孔紇是不可以休妻再娶的。

因為顏征在的年輕貌美,偶遇,激起了孔紇老先生的食色性也,他就像抓小雞一樣把顏征正給那個了。因為是激情澎湃,顏征正卵細胞的又處年輕健康的非常時期,故生了個孔子沒有因為父親年齡大而影響了質量,反而是個過目不忘、學而不倦的神童。??

孔子在3歲時死了父親,17歲的時候死了母親,他想把母親葬在父親的墓邊,卻不知到父親的墳墓在哪裡。在那個重視孝和祭祀的年代,不知道父親的墓地,最大的可能就是顏征在母子在父親死之前就已經被姓施的大老婆趕出了家門,母子倆在其它地方相依為命,故不知道父親葬於何處。

孔子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小時候我貧賤,所以能幹一些粗活。如果孔子一直生活在待遇優厚的大夫家裡,享受著國家給予的奉祿,孔子就不會因為出生的問題而說自己賤。??


孔子,名丘,字仲尼,祖籍春秋時宋國人,出生在魯國曲阜。作為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後世統治者尊他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孔子的祖上是宋國的貴族,可追溯到商朝開國君主商湯。六世祖得孔氏,稱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國大夫,後來在宮廷內亂中被殺。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的孫子叔梁紇就是孔子的父親,叔梁紇為避宋國戰亂逃到魯國做官。

孔子父親叔梁紇的正妻施氏,生了九個女兒,叔梁紇小妾為孔父生了長子孟皮(即孔子的同父異母兄)。孟皮有足疾,叔梁紇很不滿意。於是叔梁紇請求顏氏讓她三個女兒之中的一個立為妾,顏氏考慮到孔父叔梁年老且性情急躁,於是徵求三個女兒的意見。長女和次女都不同意,只有小女兒顏征在願嫁叔梁紇。

因為周代的婚姻有一套嚴格的禮儀和程序,需要完成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六禮。缺乏這一整套禮儀和程序的兩性關係是不被承認為婚姻的,尤其貴族婚姻更是如此。

《周官書.媒氏》中有「令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這裡所講正是西周的婚姻與兩性關係形態,當時是不禁止男女私奔和婚外性行為的。顏征在當時還不滿二十歲,與六十六歲的孔父叔梁紇「野合」。生下孔子, 其父母在尼丘山居住並且懷孕,又在男丁中排行老二,所以孔子名「孔丘」,字「仲尼」。至於是不是山洞裡面出生,歷史沒有記載,最多是人們依據「尼丘山」而附會的。


拿這樣一個編造的不靠譜的東西來提問,有底線沒?


謝邀。孔子的身世老早就見於《史記》,至於野史,無法考證,不知也罷。知道雞蛋好吃,有營養,富含蛋白質就行了,管它是哪只雞下的呢。


孔子的姓氏孔子處在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姓氏基本不繼承父姓。比如荀子的荀,起源於出生地荀邑;屈子的屈,起源於出生地屈邑。而孔子出生於陬邑(山東曲阜),為何不姓陬,而姓孔呢?因為他父親叔梁紇是外來戶,是從河南逃亡來的,所以取陬姓有點不合禮儀。再有就是司馬遷所著《史記》記載,孔子並非婚生子。他母親是叔梁紇的二老婆,生孔子時18歲,而叔梁紇已經70歲了。這就涉及到血緣關係。據傳孔子出生時很貧窮,母親回娘家路過尼山臨產,迫不得己在尼山一個小山洞中產下了孔子。這個洞就叫"夫子洞"。有去過的便會知道,這個洞實在太小太不起眼了。只能稱其為"孔″,孔洞本是一辭彙嘛!於是,其便有了姓氏,孔。男孩有姓一般要取個名字,女孩一般就沒有名字了。於是借尼山丘陵的地勢取名為"丘″,叫孔丘,字仲尼。仲,老二之意,因孔父大婆已生一子。尼,指尼山。所以,老百姓稱孔子,又叫孔老二。現在的曲阜市的含義也是指彎彎曲曲的丘陵的意思。


因為孔子父母認為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仙人居住的地方生孩子,孩子會得到仙道,十分聰明智慧的所以他們找到一個仙人住過的山洞生下孔子,後來孔子真的成了中國最尊敬的神,偉大的教育家,傑出的思想家


這個問題懂的人很少也得漫漫悟去吧,《天遁,地遁,人遁,》三遁最為真貴。<<孔子應了三洞》。


因為有些人怕大家不知道孔的意思,所以編出這個故事。從山洞口很小可以看出孔有小洞的意思。我看道德經就知道孔德之容,唯道是從。我練中國傳統養生術,也知道子是一點生。孔在點上,其形象漢代琉璃珠。


相傳孔子出生後,其父叔梁紇嫌其貌丑,棄於此山下,有一隻雌虎把孩子銜於洞中以乳餵養,當時天尚熱,有鷹用翅膀為他打扇,所以民間有"鳳生、虎養、鷹打扇"的傳說。另有一說,孔子的父親叔梁紇生了九個女兒,卻沒有兒子,於是又娶了年僅十八歲的顏徵在。顏徵在經常到尼山禱告,並在山上生下了孔子。相傳,顏徵在生下孔子後,口渴難忍,井深不好取水,她把井一扳,井居然歪了過來,使顏母能夠喝到水。後人稱此井為顏母井,俗稱扳倒井。尼山東面與智源溪相隔的那座山,名顏母山。以此紀念這位偉大的母親。 據《尼山孔子像記碑》載,夫子洞內原有石刻孔子像、夫子幾、夫子案、夫子床等。現在只能看到一張石床。

夫子洞西側就是尼山孔廟。孔廟內有觀川亭,相傳孔子就是在這裡觀山河之變,發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千古之嘆。 走進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再走過一片古樹林,一處獨立的院落出現在眼前,這就是尼山書院,是曲阜舊時四大書院之一。 尼山孔廟裡古柏參天,野草茂盛。除了我們幾個,沒有其他遊人。對許多遊客來說,看過孔廟、孔府、孔林"三孔",彷彿就算來過了曲阜,實際上,曲阜可看的地方還有很多。

傳說畢竟只是傳說,並不是歷史,只是人們的一種想像而已。


推薦閱讀:

TAG:孔子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