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年間農民起義頻繁《水滸傳》的背景為何在幾十年後的宋末?
這位朋友的提的問題很好,但是還不全面,實際上不只是宋仁宗年間起義不斷,而是北宋王朝延續了167年,期間各種起義一直接連不斷,甚至早在宋太祖時代就開始有兵民起義不斷爆發了,而宋江起義只是北宋王朝滅亡之前的最後一次民變罷了。
一般而言,中國很多王朝改朝換代,都是因為「農民起義」作為導火索,秦末的大澤鄉起義,西漢末年的綠林赤眉起義,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隋末的瓦崗寨起義,唐末的黃巢起義,元末的紅巾軍起義,明末的李自成起義等,幾乎成了王朝興衰的標配。然而,對於北宋王朝而言,雖然在167年的時間裡,爆發了大大小小的400多起兵民起義,卻並沒有傷及王朝根基,北宋亡於女真,南宋亡於蒙古,均與農民起義無關,這是什麼原因呢?就讓我們做一個粗淺的分析。
【北宋爆發的各類起義概況】
南北兩宋作為歷史上最開明的一個王朝,創造了平民盛世,照理說百姓應該安居樂業,王侯將相鞠躬盡瘁,國家強盛欣欣向榮。然而,這都是一廂情願的想法,真實的大宋爆發的民眾起義比其它任何朝代都多。根據史料統計,南北兩宋三百多年,民眾起義此起彼伏,次數之多空前絕後。從北宋太祖乾德三年(963年)爆發第一次起義開始,到南宋朝末年(1275年)最後一次民眾起義為止,宋朝前後三百多年大大小小爆發了433次民眾起義,其中230次發生在北宋,203次發生在南宋,平均一年就有1.4次。大宋王朝幾乎就是在連綿不斷的民眾起義的陰影中走完了自己的歷程。
僅北宋百餘年間,爆發的較大民眾起義就有太宗年間的川蜀王小波和李順起義,口號是「均貧富」。在宋真宗初年,在益州爆發了戍卒王均領導的起義,起義軍沒費吹灰之力就佔領了益州,建立大蜀國。北宋朝廷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恩威並重,這才平定了叛亂。王均起義被鎮壓後數年,以陳進為首的宜州士兵發動了起義。宜州是現在的廣西宜山,士兵擁立盧成均為南平王,持續了三四個月才歸於失敗。在口碑很高的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里,先後爆發了山東沂州的王倫起義,陝西商州的張海起義,湖北光華軍士卒在邵興領導下的起義,河北貝州宣毅軍小校王則發動的兵變。到了北宋徽宗年間,又爆發了著名的宋江三十六人起義和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破壞力最嚴重的方臘起義。
【北宋為何沒有亡於農民起義?】按照一般的朝代更迭規律,新王朝建立之初的幾十年里,因為人口損失很多,閑置土地寬廣,地多而人少,國家休養生息,逐漸恢復生產和人口,階級矛盾緩和,不會爆發起義。那麼為何北宋剛剛建國3年就爆發了民眾起義了呢?這是因為,北宋王朝的建立是通過兵變和禪讓奪得的政權,並非徹底的改朝換代,北宋延續了後周的土地和人口,也承接了後周固有的階級矛盾,這就是北宋王朝起義次數超出歷朝歷代的主要原因。
當然,這些起義大都是小打小鬧,最終都沒有成功,也沒能顛覆大宋王朝,更沒有能力改朝換代。究其原因,一是這些起義規模都不太大,北宋王朝還是有一定實力應付此類事件,二來,這些此起彼伏的小規模的起義,也讓朝廷產生了一定的危機感,進而能夠出台一些改善民生的政策,緩和階級矛盾。
【為何《水滸傳》選擇宋江起義作為背景?】
《水滸傳》選擇北宋末年的宋江起義作為背景是有原因的,其一,《水滸傳》成書於元末明初,距離北宋滅亡過去了兩百多年,是在《大宋宣和遺事》這本評話基礎上,加上民間各類傳說、戲曲、傳奇等逐漸完善成書的;其二,宋江三十六人起義被後人附會成了36個天罡星下凡,具有了神秘的傳奇色彩,且每一個主要人物都有一個比較完整的故事,能夠引起讀者的興趣;其三,水滸的故事發生在宋徽宗在位年間,這個亡國之君的種種蠢行與宋江起義交相呼應,在一定程度上更凸顯了起義的正當性,更易讓民眾產生情感轉移,社會衝突尖銳,戲劇性更強,更容易鋪排故事。相比之下,其餘的任何一場起義,都沒有宋江起義這個效果,甚至連規模更大、破壞性更強的方臘起義,也不能比。
莫名其妙。
宋仁宗年檢農民起義?
仁宗的仁是浪得虛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