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孫子等都是姓後加個子,李耳為何不叫李子,而叫老子?這個「老」有何含義?


老子姓李名耳,只是後人添加和傳說。

老子之所以叫老子。是道德經老子自己加註的名字。

學,思,悟道德經,我們很清楚老子的智慧天下無雙,而老子做人卻很低調。道德經之所以署名老子,是因老子這個名字在老子的故鄉即是最大又是最小。老是經驗和智者的象徵,有著高大上的美意益。而老的終極卻是小,當地往往把老和誶以及嘎不分。老子當然也有老兒子之意。

老子為什麼辯證的寓意自己的名字呢?除了他的哲學智慧之外,還有兩個重要原因。(這是師傅終前傳授老子的陰陽五行觀時說的)老子是子時生人,因不夠足月,穿了一身白衣降落人間。據說老子的母親再生老子之前就已腿腳腫脹。是母親獨自把老子生在了天地之間,然後閉上了雙眼再也沒有醒來。老子真正成為了母親的老兒子。

老子生在大富之家,老子的父親對兒子的到來是又高興,又悔恨。高興的是老子大耳有輪,相貌堂堂,人見人愛。五官看前程,六腑定榮古的春秋祖輩們比我們現在更重視天地人間的客觀規律。悔恨的是兒子的出生就帶走了他母親的永不回還。難道真應驗了穿白衣進門,必妨主人的當地傳說。為了安全起見,老子的父親遍訪名人以賜說教。這其中就有我師傅的師傅的師傅之師傅(也許八百輩),他的回答一掃眾人的偏見。因子時出生,白預示著白天來臨,白衣預示著成熟老練。一出生就帶來一片光明。老子的父親根據此意為兒子取名老子。


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中,有三個人非常神秘:縱橫家的鬼谷子,墨家的墨子,和道家的老子。

(老子雕塑)

鬼谷子之所以神秘,是因為他從來沒有出過山,他住在哪兒?他的衣食住行有些什麼情況?他和哪些人交往過?我們一概不知。我們了解他,是因為他教出了龐涓、孫臏、蘇秦、張儀四個把戰國攪得天翻地覆的徒弟。墨子之所以神秘,是因為墨子生活在底層,他反對打仗,他提倡節儉,他穿著粗布大衣到處奔走呼號。他的信徒非常多,在當時幾乎是超過儒家的。但是歷史上對他的生平描述卻語焉不詳,支離破碎。而老子,則是這三個神秘宗師中,最神秘的一個。

老子之所以神秘,至少有五個方面:

第一,老子姓誰名誰?哪個國家的人?有說老子姓李名耳,有說老子是老聃,有說老子是老萊子。而出生的地方,現在至少有20多種典籍對老子的出生地作了不同的描述,裡面提到的老子出生地,至少有三個地方:陳國、楚國、宋國。

第二,老子的年紀有多大?有些史料說,老子活了101歲。也有些史料說老子不知所蹤,所以根本就不知道他活了多少歲。但是大家都集中承認一點,老子生下來就已經很老,有多老呢?頭髮都白了,有的說60多歲了。

(老子與道德經)

第三,老子到哪兒去了?有些史料說,老子死在家裡,活了101歲。死的時候,鄰里左右都痛哭不已,卻是他的好朋友秦佚來到他的靈前,乾嚎三聲轉身就走。這讓左鄰右舍都很不高興,質問秦佚。然後秦佚趁機向大家宣講了一陣老子的生死觀。但也有史料說,老子是騎青牛出了函谷關後,不知所終。後來道教有說他得道升仙了,有說他跑到印度去點化釋迦牟尼了。

第四,老子一生不立文字,但是在出函谷關的時候,三天時間,就洋洋洒洒口授了五千言的《道德經》。這篇《道德經》,不但一下奠定了老子至高無上的哲學地位,也一下奠定了老子至高無上的文學地位。美國《紐約時報》曾把他評為世界十大作家之首,他唯一的一篇文章構成的書《道德經》,是世界上除《聖經》之外,發行量最大的圖書之一。神秘就在於:老子既然不立文字,為什麼又要留下《道德經》?老子的《道德經》文本如此成熟,是長期思考爛熟於心,還是一時興起?

(老子騎青牛)

第五,至聖先師孔子,曾兩次拜老子為師,並且感嘆老子神龍見首不見尾。讓孔子都如此感嘆,老子的學問究竟有多高?後世甚至根據這句話,得出了一句俗語:老子天下第一。

說了這麼多,回到題目的問題,老子為什麼叫老子,而不叫李子呢?有一種說法是在古音上,李就是老,在古意上,耳就是聃。所以,說老子其實就是李子。還有一種說法是,老子因為生來就很老,所以大家覺得「老」是他最重要的特徵,所以就喊老子。

關於老子姓名的爭論,以及他的神秘性還沒有完。學者朱大可認為,老子應該是到印度去留過學的一位學者。老子的很多思想,和印度教很多思想是一致的。他之所以被認為出生就很老,其實是他年輕和中年的時候去印度學習和修行了,到了晚年的時候才回來。而老子的《道德經》,也不是老子一個人的成果,應該是整個道家學派集體的成果,是一部經過反覆修改訂正的書。從目前出土的幾個版本中,《道德經》字數不一樣,就可以證明。

當然了,這也只是一種猜測。關於老子這位偉大思想家的研究,遠遠沒有結束,甚至還沒有真正開始。


謝邀,老子事迹已不可考,《史記》說老子是楚國人;《禮記·曾子問?正義》引《史記》作陳國人,名耳,字聃,姓李氏;今本《史記》作「姓李氏,名耳,字伯陽,謚曰聃」,乃是後人據《列仙傳》妄改的。《索隱》云:「許慎雲,聃,耳曼也;故名耳,字聃;有本字伯陽,非正也;老子號伯陽父,此傳不稱也」;王念孫《讀書雜誌》三之四引《索隱》此節,又《經典釋文序錄》、《文選注》、《後漢書?桓帝紀》注,並引《史記》雲老子字聃,可證今本《史記》所說是後人偽造的,後人要說老子字伯陽父者,因為周幽王時有個太史伯陽,後人要合兩人為一人,說老子曾做幽王的官,孔子生時他已活了二百五十歲了,曾做周室「守藏室之史」。

《史記?孔子世家》和《老子列傳》,孔子曾見過老子,這事不知在何年,據《史記》孔子與南宮敬叔同適周;又據《左傳》(昭公七年)孟僖子將死,命孟懿子與南宮敬叔從孔子學禮,實際上孟僖子死於昭公二十四年二月。清人閻若璩因《禮記?曾子問》孔子曰:「昔吾從老聃助葬於巷黨,及堩,日有食之」,遂推算昭公二十四年夏五月乙未朔巳時,日食,恰入食限,閻若璩《四書釋地續》斷定孔子適周見老子在昭公二十四年,當孔子三十四歲,這話還有可疑之處:一則曾子問是否可信;二則南宮敬叔死了父親,不到三個月,是否可同孔子適周;三則曾子問所說日食,即便可信,難保不是昭公三十一年的日食。無論如何孔子適周,總在他三十四歲以後,當公元元前五一八年以後,大概孔子見老子在三十四歲(公元前五一八年,日食)與四十一歲(公元前五一一年,日食)之間。老子比孔子至多不過大二十歲,老子當生於周靈王初年,當公元前五七〇年左右。

老子不知死於何時,《莊子?養生主》篇明確記有老聃之死,《莊子》這段文字決非後人所能假造,可見並無老子「入關仙去」、「莫知所終」的神話,《史記》中老子活了「百有六十餘歲」、「二百餘歲」的話,大概也是後人加入的。

老子何以稱老子呢?那「生而皓首,故稱老子」的話,固不足信(此出《神仙傳》,謝無量《中國哲學史》用之);「以其年老,故號其書為《老子》」(《高士傳》)也不足信,「老子」之稱,大概不出兩種解說:

一、「老」或是字。《春秋》時人往往把「字」用在「名」的前面,如叔梁(字)紇(名),孔父(字)嘉(名),正(字)考父(名),孟明(字)視(名),孟施(字)舍(名),皆是;《左傳》文十一年、襄十年《正義》都說:「古人連言名字者,皆先字後名」,據《老壽訓考》或者老子本名聃,字耳,一字老,古多用為名字者,如《檀弓》晉有張老,《楚語》楚有史老。古人名字同舉,先說字而後說名,故戰國時的書皆稱老聃,王念孫《春秋名字解詁》及《讀書雜誌》俱依《索隱》說,據《說文》:「聃,耳曼也」,《釋名》耳字聃之意,按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聃字下引漢《老子銘》云:「聃然,老旄之貌也」;又《禮記?曾子問》註:「老聃古壽考者之號也」,是聃亦有壽考之意,故名聃,字老,非必因其壽考而後稱之也,此與人稱叔梁紇、正考父,都不舉其姓氏,正同一例,古人的「字」下可加「子」、「父」等字,如孔子弟子冉求字有,哀十一年《左傳》稱「有子」,故後人又稱「老子」。

二、「老」或是姓。古有氏姓之區別,尋常小百姓各依所從來為姓,故稱「百姓」,貴族于姓之外,還有氏,如以國為氏、以官為氏之類。老子雖不曾做大官,或源出於大族,故姓老而氏李,後人不懂古代氏族制度,把氏姓兩事混作一事,故說「姓某氏」,其實這三字是錯的。老子姓老,故人稱老聃,也稱老子,這兩種解說都說得通,但現今沒有憑據,不能確定那哪一說是對的。


如要回答問題到根部,就需要講清楚「子」的意義或含義。不然的話,是無論如何也說不清楚此個問題的重點。

這個子其實是??玄黃血緣統治下,其中一個血緣分支,即是前朝殷商血脈支系,其開國先祖需要姓「子」,名履;為什麼呢?原因說起來很複雜,其實也很簡單,就是代表鼠肖子也,當時可能寓意是夏朝的「太行子氏」吧?

回歸到話題,當明白了子非子,不過是??血緣統治階級需要的「關係」韻味,即一脈相承的血緣關係,需要隨時做「太子」繼承玄黃江山,就是如此容易理解的理由。

所以無論春秋戰國時期,名人名字後綴的「子」,通通都不過是血統繼承權益,前殷需要王儲的「太子」寓意;因需要隨時接替周室姬氏「淪落」時,天下江山仍然掌握在玄黃血統手裡而已。

至於,李耳為何不叫「李子」,而叫做老子?道理或者非常簡單,李子不夠名堂響亮吧?一種意義上的水果而已,反而老子一詞的名稱,足夠一個「太子」的深層次高級理性,乃朝政繼承權益殷系老練的子氏——「老子」,我也!


發現很多很有意思的問題都能在頭條上看到,李耳為何不叫李子,而叫老子。下面我要開始強行解釋啦,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同志們指示。

老聃在古書中從來沒見到有人叫他李子,都是叫他老子。(至少我沒看到過叫他李子的)而孔丘,曾參,荀況,莊周等等等等,都是叫孔子,曾子,荀子,莊子。由此,我們可以否定老子姓李的說法。

duang! duang! duang! 注意,重點來了,大家想一下,道教是在什麼時候達到鼎盛時期,唐朝,唐朝時候的道教位列三教之首。為什麼會這樣,三件事。第一件事,讖語,就相當於預測術,是道教的一個傳統,通過預言來判斷王朝更替,實際上就相當於造謠。第二件事,有個道士叫歧暉,他在隋朝還沒有滅亡的的時候說了一句話「天道將改,當有老君子孫治世,此後吾教大興。」並在當時用行動來支持李淵。牛逼吧,這算是有遠見的道士了。還有個更牛逼的,就是第三件事,道士參戰,在李世民(唐朝二主)還沒有當皇帝的時候,就帶著自己打教徒去跟他耍了。

上面這些事加在一起,導致了李世民想認祖歸宗了(其實事情沒這麼簡單,讓我偷個懶哈哈),認老聃當祖宗,按照我們現在來看,有點不可思議,姓不一樣,怎麼能認祖哪,當朝的皇帝總不能改姓吧,老世民,也不好聽啊。然後,李耳這個名字就出來了,那麼他是怎麼糊弄那些群眾的哪?不知道大家在看前面的時候有沒有感到疑問,為什麼歧暉說老君子孫治世,他不去找個姓老的,卻找了個姓李的。大家要注意一點,普通話與粵語兩個再選國家標準語言的時候,普通話(之前肯定不叫這個名字,我也不知道叫啥,先拿這個頂著)勝了,而多數人認為粵語源於古代中原雅言,更有古代的那種風格,但是粵語難學,粵語九聲六調,然後這哥們跟著繁體字一起走遠了。也就是說,我們現在說話的語音跟古代的語音是不一樣的。

如上所述,最大的可能是,古代的時候,老聃與李耳是同音的,在那個封建社會,誰可能因為讀音相同,改兩個字的事去跟皇帝抬杠,那多半是嫌命長了。

(我覺得有必要加上一些東西,大家可能知道,在王朝更替的時候,因為古代大部分人民還沒有破除迷信,所以一些像道教這樣會玩讖語的,就相當於預測術。如果玩對了)


老子,姓老名聃。唐高祖李淵登基時,上尊姓李名耳。自稱為其後人,也就是太上老君。《老子》又名《道德經》,是不是本人所寫還值得商榷。懷疑假託老子之名,成書於兩晉南北朝時期。那時玄學盛行,好清談。老,列,莊子的書都成在那個時候。以習慣也就是老子本身就姓老,李耳是不是老子還另說呢!歡迎不同意見共同溝通,噴子繞行,莫噴!


「老」字在民間習俗中也是指最末最小的意思。老生閨女,老生兒子?都是表示的最末後生的那個孩子說!「叱詈風徳之衰,切悲廟堂之殆」的老子,在聽到發生在「天下文化盡在魯國」的殺掉少正卯燒毀上古文獻(玄覽)這事和重新撰編的《春秋》之後!為了「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的萬世一系龍得傳人文化,而以老聃(老蛋)李耳(里兒)老子的冥分著作《道德經》來扶風捍衛——上古帝、人首蛇身、風姓、希氏(單),摶黃土蛋(卵生哺乳)蛋生來龍去脈人類的扒輩祖宗媽祖女媧——《白蛇傳》龍得傳人說!顯然,著作《道德經》的老子把自己自喻成了上古帝女媧娘娘最末後蛋生的那個「下里巴人」輩分了!


這個問題沒有那麼複雜,上古漢語「老」「李」兩字同音。

再舉個例子,世界各地都管父親叫「爸」或者類似的發音,那麼為啥上古的文獻都寫為「父」。因為「父」在上古時就讀作「ba」。唇齒音「f」在漢語中出現的很晚。

回答完畢。


李耳為什麼叫老子不叫李子?

第一種說法,老子生下來就是白鬍子白眉,耳朵又大,所以又叫老子又叫李耳。

第二種說法,李耳本來就姓老,名老聃,即李姓源於老姓。而且李姓淵於老虎圖騰,苦縣一帶虎被稱為"狸兒",所以李耳只是"狸兒"的誤傳。


推薦閱讀:

TAG:孔子 | 老子 | 李子 | 國學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