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哪裡才是伏羲故里?


伏羲故里

甘肅省天水市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地,位於中國版圖的幾何中心,素有「羲皇故里」之稱,是中華古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天水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曾有成紀、上邽、秦州等稱謂,據北魏酈道元《水經註:渭水》記載:「故瀆東經成紀縣,故帝太皞庖犧所生之處也。」1992年8 月,江澤民同志視察天水時親筆題詞「羲皇故里」。甘肅省天水市作為伏羲的誕生地和伏羲文化的發祥地,境內留有大量的伏羲文化遺存。

自古以來,該地就有祭祀伏羲的傳統,自秦漢至明清,伏羲作為三皇之首,祭祀不斷,相沿成習。而自1988年以來,除2008年和2009年,受5.12地震影響,公祭活動暫停了兩年外。甘肅省已連續舉辦了二十一屆伏羲文化旅遊節,公祭伏羲大典也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成為甘肅省獨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

伏羲是中華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媧點燃了中華文明薪火,對中華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伏羲因其在中華文明史的巨大貢獻,千百年來被尊稱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受到了中華兒女的稱讚和共同敬仰。

江澤民同志為天水題詞:羲皇故里

伏羲廟

伏羲廟本名太昊宮,俗稱人宗廟,在甘肅省天水市城區西關伏羲路。伏羲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伏羲廟臨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進四院,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包括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新建築有朝房、碑廊、展覽廳等共6座。新舊建築共計76間。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沿縱軸線依次排列,層層推進,莊嚴雄偉。

華夏第一廟:天水伏羲廟

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重修,形成規模宏大的建築群。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重要佐證

發現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大地灣原始氏族遺址,在渭河上游天水市所屬的秦安縣五營鄉。在這個依山傍水的山灣里,已經探明的歷史文化遺存總面積達150多萬平方公米。僅就目前發掘的1.37萬平方米的面積,已經涵蓋了從距今8300年到4900年前後三千多年華夏先民所創造的歷史。

伏羲故里古碑刻

作為實物依據,大地灣不僅復原了此前我們無法想像的華夏先祖在混沌初啟時的生活場景,而且還給《山海經》里女媧補天和唐代司馬貞《史紀索隱》中補《三皇本紀》中關於伏羲創世的歷史找到了實物依據。司馬貞《三皇本紀》說:「太昊庖犧氏(伏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 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秦安從西漢時期就稱成紀。更有意思的是,在秦安,至今還有女媧廟,而且女媧廟,以及與「風」姓和女媧有關的當地民間傳說中的幾個地名——風塋、風谷、風台,都在大地灣周圍!在天水市區有我國大陸惟一一座祭祀的宗廟——伏羲廟和伏羲製作八卦的卦台山。而這些遺迹,都有古老的葫蘆河和渭河與大地灣相連。


伏羲廟

伏羲廟本名太昊宮,俗稱人宗廟,在甘肅省天水市城區西關伏羲路。伏羲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伏羲廟臨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進四院,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包括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新建築有朝房、碑廊、展覽廳等共6座。新舊建築共計76間。整個建築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沿縱軸線依次排列,層層推進,莊嚴雄偉。

華夏第一廟:天水伏羲廟

2001年06月25日,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重修,形成規模宏大的建築群。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卦台山

卦台山又名畫卦台,相傳為伏羲氏仰觀天,俯察地,始畫八卦的地方,處於三陽川西北端,現轄於麥積區渭南鄉,距天水市約15餘公里。卦台山如一巨龍從群巒中探出頭來,翠擁廟閣,渭水環流,鍾靈毓秀,氣象不凡。登臨卦台山頂,俯瞰三陽川,人們不難發現,古老的渭河從東向西彎曲成一個「S」形,把橢圓形的三陽川盆地一分為二,畫成了一個天然的太極圖。秋清氣爽時,聽台下渭水秋聲,眺一川山形水脈,思羲皇隆德聖心,頗能啟人發古往今來、天地悠悠之感懷。台灣中華六經學術研究會張淵量會長先期考察了全國的山川地理,又用最先進的儀器對畫卦台及周圍的山形水勢進行了仔細的勘查和研究之後,盛讚三陽川是「太極無雙地」,畫卦台是「華夏第一山」。

古風台

甘谷古風台以及秦州畫卦台都是伏羲時代古建築「台」的遺存之地。經過幾千年的風雨滄桑,歲月流逝,舊物已不復存在了。但名稱卻代代相傳,留了下來,一代一代稱頌不休。弔古台而懷先祖,懷先祖而啟智慧。站在高台之上,登高望遠,目通八方,視接天地,仰觀俯察,使人類智慧在高度抽象與取象比類中誕生了八卦:乾、坎、艮、震、巽、離、坤、兌,並分別象徵著天、地、風、雷、水、火、山,澤八種最明顯的自然現象。由八卦而《易經》,由《易經》而儒道學派,奠定了中華文化的基石並隨著時間的推移風糜世界。凡立德、立功、立言於世界者,都在一部《易經》中可以找到他們的蹤跡。唐房玄齡說「不讀《易》,無以為宰相」。信哉斯言。


華夏聖地是人類始祖伏羲,女媧補天及軒轅黃帝都降生天水。天水有八千年的悠久歷史,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天水有許多地方仍然流傳著他們神奇和動人的傳說,還保畄著鮮為人知的人文景觀。

伏羲氏,稱太昊氏,上古三皇之首(太昊氏,構巢氏,燧人氏),他出生於成紀〈甘肅天水),傳說他是人首蛇身,身體奇持,能仰觀天象,俯查地理,依照自然萬物推出了八卦,創造文字,製造工具,燒制陶器,規定婚姻制度,教人們畜牧,捕魚,織網,狩獵,從事農耕,人類從而結束了茹毛飲血的時代,進入了文明進步的上古農耕社會。

伏羲畫八卦的地方是天水三陽川卦台山,渭水自西環繞向東流去,山巒疊翠,風景優美。還有昊太廟,矚目的匾額上,「一畫開天",兩邊對聯:,九龍朝八卦,伏羲坐中華。看到這副對聯,讓人們回想到遠古伏羲在這裡操演八卦的情節。

天水市秦城伏羲廟建於明代,屢毀屢建,早在漢唐宋元都有記載,伏羲廟迠築氣勢宏偉,布局嚴謹,正殿有伏羲坐像,人持八卦,殿後側有奇特龍馬,左邊是河圖八卦,牆壁四周排列八八六十四卦圖。院內有古柏64株,因多種原因,現在剩37株,樹榦蒼勁,翠色參天。

伏羲生於成紀(天水),所以天水被稱為"羲皇故里「,歷來都有祭祀的傳統習俗,每年農曆正月十五,也就是伏羲的生辰,廟會十分熱鬧,車水馬龍,有舞龍,舞獅,羊皮八卦扇鼓,打枷扳等,這一文化傳統一直繼承和發揚。


伏羲故里在甘肅天水,這點已在包括考古界、文化界在內的各界形成共識,沒有任何疑問。公祭伏羲大典也在這裡舉辦,已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992年,江澤民同志視察天水,寫下「羲皇故里」親筆題詞。

伏羲出生在甘肅天水,成就在河南淮陽。淮陽現今還存有太昊伏羲陵,被稱為天下第一陵。伏羲的人文始祖地位也是在淮陽奠定的。1997年,朱鎔基同志視察淮陽,欣然題詞「羲皇故都」。作為部落首長,伏羲率領族人沿黃河東下,在淮陽定居下來。伏羲之所以被尊為中華始祖,人類共同的祖先,並且已經被神化,與他為人類作出的創造性的巨大貢獻有關。1,創造出龍圖騰,才有了龍的傳人之說。2,創造出了先天八卦,用樸素科學解釋自然。3,定都淮陽,建宛丘城,開人類居住文明之先。4,建立了一男一女婚配製度,一直沿用到今天。5,創造文字,摒棄結繩記事,形成人類文字文明雛形。6,發明結繩成網,用以捕魚捕鳥狩獵。7,開始嘗試農耕,為人類定居創造了條件,一改以往的徙居。8,發明樂器,創作音律。9,創造姓氏。所以才說萬姓同宗,根在淮陽。

總之,伏羲在政治,文化,經濟,社會制度等方面為人類作出了開創性的不世貢獻,被作為人類共同的祖先接受萬世崇拜。這一切,也都與淮陽,一座豫東小城密不可分。當然,也與甘肅天水緊密相關。


甘肅天水才是伏羲故里

故里是一個漢語辭彙,是指舊時的門巷故居,指故鄉,老家。如:唐· 李中《送人南遊》:「早思歸故里,華髮等閑生。現在多指出生地。伏羲故里當然是伏羲的出生地,指甘肅天水。

伏羲故里也稱羲皇故里,天水自古稱為羲皇故里。傳說大禹治水經過天水時,就在伏羲出生地天水市甘谷縣留下「禹奠朱圉」的石刻。明代成化19年,朝廷在天水秦州區建伏羲廟,並由朝廷頌祭文、制禮樂,由地方官代在天水伏羲廟代為祭祀伏羲。說這個問題明代時已經由朝廷認定。

1992年國家主席江澤民為天水題詞「羲皇故里」。


甘肅省天水市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地,位於中國版圖的幾何中心,素有「羲皇故里」之稱,是中華古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天水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曾有成紀、上邽、秦州等稱謂,據北魏酈道元《水經註:渭水》記載:「故瀆東經成紀縣,故帝太皞庖犧所生之處也。」1992年8月,江澤民同志視察天水時親筆題詞「羲皇故里」。

伏羲是中華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媧點燃了中華文明薪火,對中華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伏羲因其在中華文明史的巨大貢獻,千百年來被尊稱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受到了中華兒女的稱讚和共同敬仰。

歷史遺迹

伏羲廟

伏羲廟本名太昊宮,俗稱人宗廟,在 甘肅省天水市城區 西關伏羲路。伏羲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伏羲廟臨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進四院,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築包括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 鐘樓、 鼓樓、來鶴廳共10座;新建築有朝房、碑廊、展覽廳等共6座。新舊建築共計76間。整個建築群 坐北朝南。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 太極殿沿縱軸線依次排列,層層推進,莊嚴雄偉。

2001年06月25日, 伏羲廟作為明、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為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廟始建於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間(1483——1484年),前後歷經九次重修,形成規模宏大的建築群。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後,佔地面積13000平方米,現存面積6600多平方米。

卦台山

卦台山又名畫卦台,相傳為伏羲氏仰觀天,俯察地,始畫八卦的地方,處於三陽川西北端,現轄於麥積區渭南鄉,距天水市約15餘公里。卦台山如一巨龍從群巒中探出頭來,翠擁廟閣,渭水環流,鍾靈毓秀,氣象不凡。登臨卦台山頂,俯瞰三陽川,人們不難發現,古老的渭河從東向西彎曲成一個「S」形,把橢圓形的三陽川盆地一分為二,畫成了一個天然的太極圖。秋清氣爽時,聽台下渭水秋聲,眺一川山形水脈,思羲皇隆德聖心,頗能啟人發古往今來、天地悠悠之感懷。 台灣中華六經學術研究會張淵量會長先期考察了全國的山川地理,又用最先進的儀器對畫卦台及周圍的山形水勢進行了仔細的勘查和研究之後,盛讚三陽川是「太極無雙地」,畫卦台是「華夏第一山」。

古風台

甘谷古風台以及秦州畫卦台都是伏羲時代古建築「台」的遺存之地。經過幾千年的風雨滄桑,歲月流逝,舊物已不復存在了。但名稱卻代代相傳,留了下來,一代一代稱頌不休。弔古台而懷先祖,懷先祖而啟智慧。站在高台之上,登高望遠,目通八方,視接天地,仰觀俯察,使人類智慧在高度抽象與取象比類中誕生了八卦:乾、坎、艮、震、巽、離、坤、兌,並分別象徵著天、地、風、雷、水、火、山,澤八種最明顯的自然現象。由八卦而《易經》,由《易經》而儒道學派,奠定了中華文化的基石並隨著時間的推移風糜世界。凡立德、立功、立言於世界者,都在一部《易經》中可以找到他們的蹤跡。唐房玄齡說「不讀《易》,無以為宰相」。信哉斯言。

重要佐證

發現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大地灣原始氏族遺址,在渭河上游天水市所屬的秦安縣五營鄉。在這個依山傍水的山灣里,已經探明的歷史文化遺存總面積達150多萬平方公米。僅就目前發掘的1.37萬平方米的面積,已經涵蓋了從距今8300年到4900年前後三千多年華夏先民所創造的歷史。

作為實物依據,大地灣不僅復原了此前我們無法想像的華夏先祖在混沌初啟時的生活場景,而且還給《山海經》里女媧補天和唐代司馬貞《史紀索隱》中補《三皇本紀》中關於伏羲創世的歷史找到了實物依據。司馬貞《三皇本紀》說:「太昊庖犧氏(伏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 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秦安從西漢時期就稱成紀。更有意思的是,在秦安,至今還有女媧廟,而且女媧廟,以及與「風」姓和女媧有關的當地民間傳說中的幾個地名——風塋、風谷、風台,都在大地灣周圍!在天水市區有我國大陸惟一一座祭祀的宗廟——伏羲廟和伏羲製作八卦的卦台山。而這些遺迹,都有古老的葫蘆河和渭河與大地灣相連。

伏羲大典

伏羲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八卦,成了中國古文字的發端,也結束了「結繩紀事」的歷史。除此之外,他還發明了琴瑟,創作了樂曲……他的活動,標誌著中華文明的起始。

台灣同胞翁祺瑞說,到天水來祭拜伏羲,是華人尋根問祖的重要活動之一:「這個也是一種慎終追遠的意思,他是我們的老祖宗。那就跟祭祀我們的祖先是一樣的,要去尋根,我們會讓自己更安定的感覺。」

甘肅省天水市作為伏羲的誕生地和伏羲文化的發祥地,境內留有大量的伏羲文化遺存。自古以來,該地就有祭祀伏羲的傳統,自秦漢至明清,伏羲作為三皇之首,祭祀不斷,相沿成習。而自1988年以來,除2008年和2009年,受5.12地震影響,公祭活動暫停了兩年外。甘肅省已連續舉辦了二十一屆伏羲文化旅遊節,公祭伏羲大典也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成為甘肅省獨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


長久以來,甘肅天水有伏羲廟,河北新樂有伏羲台,河南淮陽有太昊陵,伏羲故里各說不一、很難確定。比較通行的一種說法是伏羲生於天水,死於淮陽。下面,我們且從各種證據來推測一下伏羲的故里。

一、從文獻證據來看

西漢時期《遁甲開山圖》中即有「仇池山四絕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處」的文獻記載。

酈道元《水經注》說: 「……故瀆東經成紀縣東,故帝太皞庖犧所生之地也。漢以為天水郡。」

晉代皇甫謐《帝王世紀》、梁劉昭注補《後漢書志》等書也將古成紀(今甘肅東部天水一帶) 定位為伏羲氏的誕生地。成紀縣自漢初設置,至明洪武二年( 1369) 撤銷,前後共經歷了三次大的治所遷移,學術界分別稱之為漢成紀、北周成紀、北宋成紀。不管縣治如何遷移,成紀始終在天水轄區,和伏羲的事迹密切關聯。

二、從考古學證據來看

著名考古學家童恩正的《試論我國從東北到西南的邊地半月形文化傳播帶》提出著名的「邊地半月形文化傳播帶」理論。也就是說,從考古學證據來看,我國的石器時代文明多發源於從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脈、祁連山脈到橫斷山脈這個圍繞著中原的半月形地帶。相對而言,中原地區產生的文明比周邊地區要晚。

甘肅正好位於這個半月形地帶上。史前時期的隴右地區,氣候較為溫暖濕潤,土壤較為肥沃,為華夏先民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空間。天水地區發現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共有 500 余處,經較大規模發掘的有秦安大地灣、王家陰窪、師趙村和西山坪遺址等。

大地灣遺址的考古發掘,呈現出不少傳說中伏羲生活場景的佐證:伏羲生活的年代,其中一說是距今7千年左右。從文獻記載來看,伏羲教人結廬造屋、結網漁獵、馴養野獸、鑽木取火、造書記事、創造音樂等等,可以與文獻形成印證的考古發現是:大地灣一期(距今7800-7300年)的圓形半地穴窩棚建築說明人們已經開始結廬造屋了;在一期出土文物中有紡輪坯和尖狀骨錐,這是結網制繩不可缺少的工具;一期地層中發現灶台和火塘,說明當時已經掌握了人工取火技術;一期地層中發現碳化黍子和家豬、黃牛骨骼,是原始農業和畜牧業的肇端;一期地層中出土的陶片有彩繪符號,有的像水波紋又像八卦紋,應為早期字元雛形,大地灣二期的字元更多;二期地層中出土的桶狀器,專家們認為這是陶鼓的雛形,說明大地灣人已經有了樂器。尤其意味深長的是,大地灣二期還出土了陶葫蘆瓶,這應該是中國最早的葫蘆造型,跟傳說中伏羲女媧葫蘆造人似有暗合。

三、從文化遺迹和國家認同來看

1347 年,元朝政府在今天水市西關創建伏羲廟。1516 年,明王朝頒布詔令,將秦州( 天水) 伏羲廟正式確定為人文始祖祭祀地。

目前,天水還保留了始建於明代的全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伏羲廟。在今甘肅天水一帶還有卦台山、伏羲台、媧皇宮、軒轅谷等很多文化遺迹。最有特色的是三陽川卦台山,相傳伏羲在這裡仰觀天象俯察地理,創畫了先天八卦。從衛星俯拍圖可見,這裡南北兩山綿延不斷,宛如兩條盤延的巨龍。卦台山下,渭河自西向東流過,在此形成一個巨大的「S」形,南北二山若抱若合,猶如一幅巨型的太極圖,有「三陽開泰」之稱。

1988年,天水市恢復了政府祭祀伏羲活動。1992年,江澤民總書記視察天水時親筆題詞「羲皇故里」。2005年,經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祭祀人文始祖伏羲儀式升級為省級祭祀,天水「太昊伏羲祭典」榮列2006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如果你有更多的證據,歡迎一起探討。有興趣了解更多的,歡迎關注本頭條號文章《尋找伏羲女媧遺迹,華夏第一村考古發掘揭示出八千年前的驚人細節》。


陝西人路過表示:伏羲是甘肅天水人,「生於成紀」是不爭的事實!

看到回答裡面有許多河南人說是河南人,本人表示非常遺憾,並提出強烈的譴責!

經考古界多發掘和認證:伏羲就是屬於天水的「大地灣」文化。

大地灣文化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半地坑式往宅與彩陶文化。而河南的仰韶村出現彩陶,也是幾千年後的事情了。

至於說河南人說「河圖洛書」在洛陽,則更是扯淡!洛陽至今為止發現的新石器時期遺址不超過6000年,而且只是零散分布,遠沒有達到規模!伏羲氏是八千年左右的人物,難道我們的老祖先活了2000多年?非得要去洛陽等一個神話中的龍馬出來嗎?

這幾年河南有一個很不好的現象,就是到處搶名人故里。和湖北搶諸葛亮,和陝西搶黃帝,和山西掄白居易。如今又把手伸向了甘肅,竟然想搶奪「羲黃」?你們難道忘了中間還隔著一個陝西省嗎?本人再一次表示強烈的譴責與憤慨!


首先謝邀並回答間題。

伏羲做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開創了中華民族的文明史,傳說伏羲發明了八卦、曆法……這些不必詳說。

伏羲的故里到底在哪兒呢?學術界一致認為甘肅省天水縣的成紀是伏義的出生地。(1950年2月天水縣才被定為天水市)。所以,一直把伏羲的故里確定在甘肅天水。

另外,河南滎陽市有一位民間人士白崇尚先生,利用十幾年時間在滎陽市環翠峪浮戲山周邊進行了詳盡的考察,經過十幾年的不懈考察論證,得出了另外的結論,他認為河南省滎陽環翠峪浮戲山才是伏羲的故里。

在文字出現之前,所有的事都是靠人們口口相傳才留傳下來的,因此才有了民間傳說。有了文字之後才有了文獻記載。由民間傳說和歷史文獻記載兩者間的相互印證,又對浮戲山的遺迹進行考證,傳說和文獻的印證竟然與浮戲山的遺迹不謀而合,從而他確定河滎陽浮戲山才是伏羲的故里,也得到了史學家的認可。

當然了,這些仍有待得到更權威的更科學的認定。

2017年6月22日,第27屆紀念人文始祖伏羲的公祭大典仍在甘肅天水伏羲廟舉行。

2017年6月24日編輯


人皇伏羲生於現今的山東省嘉祥縣,嘉祥北部的紅運鄉有北湖農場,就是傳說中的東方雷澤,嘉祥縣城附近及南部多山,非常適合人類居住,嘉祥的古文物有數萬年前舊石器,也有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與《中國神話故事》中《天帝伏羲》的文章最為吻合:住在東方雷澤的雷神喜歡拍自己的肚子玩,他常常在附近的山林里遊盪,他拍一下自己的肚子,山林中便爆出一個響雷。西方華胥氏國的一個姑娘來到風景優美的雷澤遊玩,姑娘看到雷神留下的巨大腳印,便好奇的用腳去比劃這腳印的大小,他用腳一踩大腳印,便懷孕了,後來生下一個兒子叫「伏羲」。


推薦閱讀:

TAG:伏羲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