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按哪個個穴位對心臟好?


「按哪個穴位對心臟好?」這問題,很有討論的必要,是非常有實際意義的養生科普。 1. 推薦對心臟保健有簡單、實用和有效的四個重要穴位。與心臟有關和有益的穴位較多,筆者這裡推薦內關、魚際、膻中和至陽穴四個主要穴位以及關於心臟對健康的首要地位:

2. 心臟是人體的中心和免疫力強弱的核心。過去大家都認為大腦是人體的中心,近年美國健康科學研究中心科學家大衛·威斯科學家「揭開了終極底牌,心臟是生命之源,心臟才是人的中心」。研究認為「健康的心臟和良好的心情使心臟產生分泌荷爾蒙,讓人的免疫力讓疾病自愈、足夠的免疫力可讓癌症自愈……」。由此可見,保護心臟健康至關重要,而經常按揉心臟的保健穴位,是健康養生的必修課。 3.常按內關等四個穴位對心臟有好處。 (1)四個主要穴位的功能和按揉手法:①內關穴,位於手腕上三指(見圖示),主要針對心悸、心痛和胸悶、心動過速。按揉方式是用另一隻手大拇指點壓、按揉,或用按摩棒等專用器具實施按壓,一般按摩幾分鐘換按另一手的內關穴,經過按揉對心臟不舒服有緩解和保健作用。②魚際穴,位於大拇指下橫紋至手腕中間位置,主要功能是針對胸痛、胸悶等不適。按摩手法同上。③膻中穴,位於胸前乳頭中間,主針對心臟憋悶、氣急等。按摩時用另一隻手大拇指或5手掌按壓、按摩。④至陽穴,位於後背第七椎下陷凹處,按揉可緩介心絞痛。按揉手法,一是用手放背後大拇指(背)按揉;二是用公園或社區鍛煉器材(膠捧按壓)。 4.常按四個穴位可保護和增強心臟功能。上述四個主要穴位不僅對心臟不舒服時按揉可緩解,而且平時沒有不適時,經常按揉對保護心臟、讓心臟更健康有很好的作用。(1)心臟是最勤勞最長久的器臟,衰退是難免的。人的細胞不斷分裂再生,人的主要器官一生經歷幾次不等的更新,心臟更新周期很長一輩子僅更新2-3次。心臟周而復始從不仃頓地跳動,給全身細胞和器官輸送新鮮血液。心臟,其實三十歲後功能減退已經逐漸出現,衰老已在慢慢地推進。(2)心臟隨年齡增長,有時會出現不舒服或不太明顯的徵狀:①有時出現心區不適或輕微病狀。②稍一運動心跳加快、氣喘、胸悶。③夜間前胸出汗(頸下二側至膻中穴呈倒三角型區域出汗,這可能是心臟原因)。5.心臟保健是養生的重點。(1)按摩內關等四個穴位,維護心臟健康。①根據自身感覺選擇相應穴位按摩。②平時乖車或看電視時都可按揉位,有時某1-2個穴位,有時多按幾個穴位。(2)適量服用維生素可延緩心臟衷退、保護心臟功能。①北京衛視健康節目,曾聽一位醫學專家介紹: 補充複合維生素B+腺苷鈷胺片(維生素B12類)可有效保護心臟的作用。筆者建議藥房買有「OTC」標誌的維生素,一般每日二次,每次各3粒(比說明書劑量稍少一些)。②上述二種維生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E,可幫助身體更健康(Vc和Ve各1粒,一日1次,不一定天天服也可交替服用)。③一般50歲後心臟衰退加快,適量補充維生素製劑對心臟健康有較好的幫助;當然選擇食療,多食用含上述維生素的果蔬也是不錯的方法。上述有助心臟健康的穴位按摩及維生素補充,筆者經過研究並實踐體驗,效果得到了確認。以上供讀者參考。 (筆者:中國科普作家協會 會員)


大家好,我是中醫推拿保健師巧玲,很高興繼續今天的分享,主題:按摩哪個穴位對心臟好?從三個方面和大家分享:

首先,內關穴

那關係是位於腕橫紋上兩寸的位置。可以幫助防止心臟病的主要穴位。可以增強心肌收縮力,提高心肌無氧代謝能力,讓心臟在缺血缺氧的條件下仍然能夠正常的工作,還可以預防冠心病,心絞痛,預防心肌梗死的發生有效的緩解心臟病人胸悶氣短,心悸等癥狀。

其次,至陽穴

至陽穴在人背部肩胛骨和下角連線處,通過脊柱的地方,也就是第七胸椎棘突下面凹穴的位置,如果感覺胸痛和胸悶的時候,可以按摩這個穴位是非常有效的。用大拇指點到這個社會。胸痛五分鐘即可得到緩解。

最後,魚際穴

大魚際在大拇指末端的凹陷處,即赤白肉際處。平時觀察大魚際位置,有錯亂的青筋,則代表心臟可能不舒服,可以做適當地檢查。大魚際可以拍手按摩,也可對搓,或者直接指腹按摩都可以。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如果你想在生活中對自己有一個更好的了解和認識!你可以評論區留言給我你的問題,感謝信任,再見。


心臟應該是屬於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了,強如大腦癱了還可以成為植物人,而心臟一旦停止跳動,那麼人差不多也就死了,因此愛護心臟是非常必要的,在中醫裡面長按3個穴位對心臟有幫助,分別是:內關穴,天泉穴,神門穴。

內關穴:

手掌朝上,在腕橫紋上兩寸。內關可寧心安神、寬胸理氣、調補陰陽氣血、疏通經脈,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特效穴位

天泉穴:此穴專治由於心血瘀阻而致的胸悶、氣短、胸痛。心跳加快,或悶,可用手指用力按壓天泉穴3~5秒,停1~2秒後再繼續按壓,連續按2~3分鐘,對心跳過速、胸口疼痛、心悸不安效果非常好。

神門穴:出現心臟早搏、房顫時,趕緊按摩按摩神門穴,可及時緩解癥狀。此穴可補益心經元氣,濡養心臟!建議每次3分鐘,每天3次。

每一分鐘都有人死於心臟病。心絞痛是常見的心臟病前兆。心絞痛的特徵是胸部緊繃、有強烈的疼痛。它通常發生在使勁用力之後,由於心肌的血流量不足而引起。病人會感覺到好像有人用力在壓他的胸部。這個疼痛可能持續數分鐘,而且通常會延伸到肩膀、手臂、頸部或上下顎。其它心臟病的徵兆包括:流汗、嘔吐、呼吸不足、頭暈、昏倒、焦慮、吞咽困難、突然耳鳴、語言能力喪失。關於心血管疾病的營養補充建議如下,供大家參考:健康諮詢可以關注我頭條號,歡迎留言交流!


心,在中醫地位里非常高;養心,不單單是養護心臟,還要養護心境。

養心分兩種:一種是養心理;另一種是養生理。

而這兩種之間,又有著很緊密的關係。

中醫養心,讓情緒、心態、心臟器官能夠達到和諧、平衡

如果一個人心浮氣躁,想必按摩什麼穴位都對心臟起不到養護作用了。因此,養心要先讓心靈歸於寧靜,心理平和之後,會讓生理器官逐步穩定、放鬆下來,從而減少發病的紀律。

每個三甲醫院都有心內科,心內科的大夫雖然從事西醫研究,但是大夫門依然會耐心的囑咐心臟不好的病友「心情好、不要想太多。不要鑽牛角尖」之類的。

養心第一步:「膻中穴」,心浮氣躁、寧心靜神

輕鬆取穴:

膻中穴位於連個乳頭連線中間,很好找。

作用:

這個穴位很敏感,用拇指揉一揉就能感覺到疼痛,所以按揉的時候力度要柔和;一般疼痛會持續1-2天。但是,按摩完之後,你會發現心情沒有那麼焦躁了,心胸裡面會順暢很多。

因為,這個位置是全身「氣匯之所」,平時我們生氣、鬱悶、焦慮、悲傷等情緒都存在這裡,久而久之就會對心臟器官產生影響,破壞我們的免疫系統。

所以,按摩膻中穴,就是先為「心」凈化一下氛圍,驅散體內的「氣」。

操作方法:建議艾灸,一次5分鐘;也可以用拇指揉按,力度一定要輕,一次3分鐘。

緩解心臟問題,就找「至陽穴」

心臟器官常見疾病有:冠心病、心梗、心肌炎、供血不足等,所引發出來的癥狀有:心絞痛、胸悶、心跳過快、氣短、心律不齊等。

上面這些概念,屬於西醫範疇,但是中醫有一個穴位,同樣可以幫助緩解上面的癥狀,達到養護心臟的目的,效果還很好。當然,還要重視中西結合,葯不能停。

至陽穴:心臟的堅強後盾

輕鬆取穴:至陽穴位於後背,兩側肩胛骨最下點連線中間。

作用:

這個穴位很想我們說的「後心」,它站在心臟的後面,默默的支持著它。簡單來說,如果心臟有什麼不適,在休養期間,都可以用這個穴位來進行養護,能夠消除癥狀。

最有意思的是:至陽位置人體背部正中線上,讓親人幫忙按摩是最合適的了,一邊體會親情的關愛,一邊感受身體在慢慢恢復,這種幸福是非常難得的!

操作方法:建議艾灸一次5分鐘;也可以用拇指按摩,力度適中,一次3分鐘。

中沖穴:讓心臟供血充盈、血液循環暢通無阻

心,在中醫看來是「君王」,通過「肺氣」來統領全身器官;

心臟,在西醫看來,通過輸送血液,維持全身器官正常運行。

很有意思是不是,二者很有異曲同工之妙。

它們分別認為:心臟要通過「氣」和「血」來維持我們身體的正常運轉。

因此,心臟能否順暢,就成了我們養心的另一個話題。

中沖穴:讓血液循環不偷懶!

輕鬆取穴:兩個中指的最頂端。

作用:

我們都體會過「五指連心」,指頭一旦受傷,那真是鑽心疼。中沖穴,由位於五根指頭的最頂端,也被譽為「五指山之巔」。中沖穴,是心包經上的轉折點,也可以理解為:血液跑到這了,有點累,需要加加油、吃點東西、喝口水,養足精神再跑回去。

所以,中醫上在促進血液循環、養護心臟上,多採用中沖穴來調理。

操作方法:這個穴位有點特殊,因為緊挨指甲,所以不太適合用拇指按壓,建議用一根棉簽的棉花頭,進行揉按,一次3分鐘;艾灸也很好。

今天分享的3個穴位,從心理、緩解癥狀、促進血液循環三方面入手,可以說是入門級別的。

養心,還要從從心包經入手,比如:內關穴、極泉穴、少府穴、少沖穴等,因為篇幅和精力有限,本文不再詳解。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氧氣小芳,一個不斷推送穴位養生文章的頭條號!


高溫天氣持續,心血管病又進入高發期。有街坊在朋友圈互相提醒:如果突然感到心悸、心絞痛、胸口憋悶,特別不舒服,而身邊又沒有帶備用藥,請馬上用手指按壓這兩個穴位:內關穴和魚際穴,它可是心臟病患者的關鍵保命穴。

圖@視覺中國

這招在心絞痛發作時真能「保命」嗎?日常保健如何找准穴位有效按壓?除此之外,高溫天要避開哪些傷身更「傷心」的因素?不妨跟專家一起來學一學。

專家:按內關穴確實可緩解心絞痛

「這種提醒有一定的道理。」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科主任庄禮興教授解釋說,這兩個穴位中的內關穴確實是心包經穴位,屬於手厥陰心包經。一般遇到心絞痛或心肌缺血,可以針刺、按壓內關穴,有助減輕癥狀。而另一個穴位——魚際穴則是手太陰肺經的穴位,他建議,如果出現跟肺有關的不適癥狀,如咳嗽、發熱胸悶、呼吸不暢,按壓魚際穴有助緩解。

不過,庄禮興坦言,臨床上對心絞痛、心肌梗塞的患者,同時針刺或按壓其內關穴和外關穴,比起選其內關穴+魚際穴的止痛效果要更好。

「但一定要記住,如果心肌缺血引起嚴重的心絞痛,還是要儘快撥打120以免延誤搶救。」他再三提醒,按壓內關穴+外關穴只能起到幫助緩解心絞痛的作用,不可盲目當作救命的「絕招」來用。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心血管病科趙益業主任中醫師也表示,突然感到心悸、心絞痛、胸口憋悶,臨時手指按壓內關穴和魚際穴確實有緩解癥狀的效果,但要謹記及時尋找身邊人幫助,最好找到硝酸甘油或救心丹舌下含服,如不能緩解,則要及時撥打急救電話。

而在日常防治中,心臟病患者如果能結合心電圖檢查結果來選穴位可更有針對性地進行防治。庄禮興舉例說:比如心肌缺血、心絞痛患者如果出現胸悶、心絞痛,可按壓內關穴;如果心肌缺血沒有疼痛癥狀,也可按壓內關穴做日常保健。但若心電圖提示有心率失常、早博的,則建議選擇按壓手少陰心經的神門穴助緩解。

穴位怎麼找 快來學一學

內外關穴

內關穴位於掌心面前臂正中,腕橫紋直上兩寸,大約從腕橫紋往手腕方向三橫指處的中間點;而外關穴位於掌背面,位置剛好跟內關穴相對應(見圖1)。

圖1

神門穴

神門穴位於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見圖2)。

圖2

魚際穴

屬手太陰肺經,位於第1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見圖3)。

圖3

按壓提示

力度:如果用於輔助止痛,力度要夠大、按壓穴位要夠深,以按壓後局部有酸、痛、麻的感覺為宜;如果只作日常保健,力度可以輕些。

頻率:每次按壓相關穴位20~30秒,鬆開後重新再按。如果用於治療,可從發病起一直反覆按到癥狀緩解;如果用於日常保健,可每天反覆按壓相關穴位5~10分鐘。

身體不適 不同人群應對方法各異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急診科主任沈宏友提醒,高溫天氣下,平時有心絞痛的病人,應盡量避開中午前後外出活動,隨身攜帶硝酸甘油片或速效救心丸等藥物,及時補充水分,出現癥狀時及時在避陰處休息,胸悶不緩解及時服用藥物同時呼叫120。

如果是既往有冠心病的中老年患者,應考慮為心絞痛或急性冠脈綜合征的可能,需立刻停止運動,最好就地採取半卧位休息,松解緊身衣物,讓周圍的人立刻聯繫急救中心或附近的醫院,一般病人在停止活動後疼痛會有所緩解。

如果患者是青少年,既往沒有心絞痛病史,應結合其他表現,如有過度出汗、體溫升高等表現考慮中暑可能,需停止活動並在陰涼、通風處休息,松解緊身衣物,適當補水,如30分鐘沒有緩解,應聯繫急救中心進行救助。

需要提醒的是,任何年齡患者,如既往有肺部疾病史,活動後出現胸悶、胸痛,伴呼吸困難、咳嗽,要特別考慮自發性氣胸可能,處理辦法依然是立即休息,同時聯繫醫療急救人員處理。

文/廣報全媒體記者翁淑賢、伍仞、周潔瑩 實習生許鈺敏 通訊員方寧、張秋霞、吳佳儀


首先,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經絡穴位對人體及具體臟腑、器官等發生作用的基本原理,如此則可舉一反三,事半功倍。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

1.「腧穴所在,主治所在」。意思是說每個穴位均能治療該穴所在部位及鄰近組織、器官的局部病症。例如眼區的睛明、承泣、四白諸穴均能治療眼病;而心臟附近的穴位則可調節心臟功能、防治心臟疾患,如胸前的膻中穴、背後的心俞穴等。

2.「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意思是說某條經絡上的穴位可治療本經循行所及的遠部的組織、器官、臟腑的病症。這就是說,與心臟直接聯絡的經絡上的穴位,對心臟都會起作用。

人體有兩條經絡是直接與心臟相聯繫的:一條是手少陰心經,其循行部位上肢內側後緣;一條是手厥陰心包經,循行部位是上肢內側中間(後面有圖)。按摩這兩條經絡上的穴位都可以調節心臟功能,對心臟有益。需要說明的是,這兩條經絡在人體上是對稱分布的,也就說,左、右手各一條。

3.上述兩點之外,還有一些特殊的穴位對特定臟腑疾病有特別的治療作用。

其次,再介紹幾個與心臟有關的重要穴位。

第一,心包經上的穴位:

1.內關穴。主治心痛、心悸、胸悶、胸痛、心動過速或過緩等心胸病症,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特效穴位。按內關穴可寧心安神、寬胸理氣。

2.中沖穴。這個穴位非常好找,就是雙手中指指尖端。常用於心絞痛、昏迷等的急救。

3.天泉穴。由於心血瘀阻而致的胸悶、氣短、胸痛、咳嗽,可按此穴。

4.曲澤穴。主治心痛、心悸等心臟病症。有清心瀉火、除煩安神的作用。

5.郄門穴。有寧心、理氣、活血的功效,可治療胸痛、心悸、心動過速、心絞痛等病症。當急性心絞痛發作時,可點揉此穴。

6.勞宮穴。有一種解釋說這個穴位名字的意思是「勞累了去宮殿里休息」,當感覺到疲憊或氣短時,可以按按勞宮穴。有提神醒腦、清心安神、助睡眠等作用。

第二,心經上的穴位:

1.神門穴。此穴可補益心經元氣、濡養心臟、安定心神。

2.極泉穴。寬胸理氣,通經活絡,主治心痛。患心口痛的人,按壓這個穴位收效比較顯著。

第三,其他常用穴位:

1.膻中穴。該穴在兩乳頭連線的中點處。具有調理人身氣機之功能,可用於一切氣機不暢之病變。當感覺心臟憋悶、喘不上氣時,從上往下推按此穴,馬上就能收到效果。

2.心俞穴。改善失眠、健忘,治心痛,主治心與神志病變。

3.伏兔穴。用掌根按揉此穴,有緩解心慌和心跳過速、補養心血的功效。


心臟在中醫中擁有很高的地位,為君為王,掌管著身體其他的四臟,肺,肝、脾、腎,正是基於此心臟主管一身的器官,統治人體氣血的正常運行,因此心臟好是身體好的基礎。那麼平時按摩哪些穴位有助於心臟呢?

  1. 神門穴。神門穴是心臟的原穴,五臟六腑出現問題,最先表現出癥狀的便是原穴,原穴有代表臟腑之原的意思。神門的意思便是心神出入的門戶,心神不定,便可以經常揉按神門穴。心神不定常有心慌心悸,失眠多夢,糾結猶豫等癥狀表現。
  2. 內關穴。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絡穴,與手少陽三焦經相通聯絡。內關穴顧名思義便是內部的關口,內部關卡,心包為心臟使者,能夠代替心臟,而使心臟不受外界因素干擾。內關穴可以止心臟和胃府的疼痛,治療二髒的疾病,常用來作為心臟的保健按摩穴位。
  3. 少海穴。少海穴是心臟的合穴,經絡的深匯穴位。合穴是臟腑在四肢的投影。心臟的水穴,可以治療心臟的火病。如口腔潰瘍,心煩氣躁,失眠多夢等心火旺盛的癥狀。

此外尚有氣海、關元、三陰交等穴位可作為經常按壓的保健穴位,具體使用方法尚需到正規醫院進行辯證治療。


謝邀!我看到好多人都說了對心臟好的穴位,有的說的真是詳細之致!下面我就簡單說一下預防心臟病的幾個穴位吧,希望能幫到大家。

一.內關穴:

內關在我們腕橫紋上兩寸。這個穴位是心包經的一個非常重要、非常常用的一個穴位,(心慌,胸悶,胸痛或者是經常出現暈厥,都可以來按摩這個穴位)。平時保健每天按摩2-3次就可以了。每次按摩時間5-10分鐘,不用太長,兩邊的內關穴可以交替進行。

二.至陽穴:

至陽在第七胸椎棘突下面凹陷處。這個穴位緩解心絞痛是非常快的。用大拇指頂著這個穴位直到局部有酸痛的感覺,一會兒就好了。

三.鳩尾穴:

鳩尾位於臍上七寸,劍突下半寸。用兩大拇指做圈狀按摩,各60下。

再次感謝邀請!


背部膀胱經上的心俞穴是對治療心衰最有效的,本人三年前患心臟衰竭,經住院治療,出院時EF指標(心臟泵血功能)只有38(正常值為55-65),西醫認為沒有藥物可以提升這個指標,只能控制病情爭取不再惡化。由於心臟泵血功能不足,當時手腳冰涼,全身無力,睡眠也很不好。

出院後十來天,我經朋友介紹找到一個中醫,對背部膀胱經上的心俞穴施行艾灸,一個多月內共用武火對背部膀胱經灸了60個小時,其中重點灸心俞穴,每次都熱燙難耐,我都忍住了,終於在心俞穴處起了一個雞蛋大小的水泡。然後中醫就吩咐我刺破水泡剪去水泡皮,露出傷口,用雙氧水清洗傷口並用藥用12層紗布覆蓋保護傷口,每2-3小時傷口流出的濃黃稠液(實為堵塞經絡之痰濕廢液)就浸透了厚厚的藥用紗布,然後再用雙氧水清洗後換上新的紗布,每天換6次。如此半個多月之後,傷口流出之物逐漸變為清液,不再濃黃,就再用艾灸對傷口進行文火灸半個小時,使傷口結疤,經過幾天傷口就長好了。

整個治療過程約兩個月,之後遵西醫之囑去醫院再做心臟彩超檢查,代表心臟泵血功能的EF值恢復到60,非常正常,之後每3-4個月再去檢查了5次,都在57-64之間。西醫很奇怪,心衰怎麼能恢復呢?這就是我們偉大的中醫之神奇,是通過經絡穴位治大病的典型案例。在此介紹我親歷的治病過程,供有緣人參考。


九二年我因右下壁心肌梗塞入駐市第一人民醫院。一個月病情穩定後出院。出院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身體狀況好轉,但有時總覺得心悸,氣短,胸悶。求診於市中醫院,呂大夫對我詳細詢問病史後給我進行了針灸治療,取穴內關雙側,合關,足三里,湧泉,均是雙側,還有膻中穴。半個月治療後我覺得好多啦。從此以後至今,除正常服用冠心病所用藥物外,我每天按摩以上穴位,從不間斷。


推薦閱讀:

TAG:健康 | 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