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活著的意義在哪裡?


「人老了活著的意義在哪裡?」。其實這個話題挺沉重的,而且只有到了這個年齡的老人,才感到這個話題的沉重。以前看過不少類似於這樣的短文,寫的語言華麗,詞語動感,內容絢麗多彩。看過後總有給人一種曇花一現和嗎啡上勁的感覺,但是,過後依然是茫然、躊躇、無奈和枯燥。人老了為什麼會這樣呢?人老了活著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首先,人老了該怎麼活才有意義?

其實,我很厭煩那些空洞,乏味,陳詞濫調的關於老人的理想啊;幸福感啊;該如何永葆青春的啊之類的文章。一個暮年生命;蒼老的步履;孤寂的度日,你讓他怎麼煥發青春;你讓他怎麼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你讓他怎麼心甘情願地貢獻那點微薄的力量。

其實,人老了並不可怕,因為每個人都會老,都會成為中國龐大老年大軍中的一員和一份子。可怕的是自己整天憂心忡忡和自甘抱怨,看啥啥不順眼,聽啥啥不舒服,彷彿蒼天就對老年人不公似得,這樣的老的確不值錢,不仗義。

其實,無論任何人,只要你還活在這個世界上,或者你還能吃進一口飯;或者你還能喝進一口水;或者你還能拄著拐艱難地走幾步就該知足,想想昨天離去的同齡和同事,再看看如今還活著的自己。儘管不富裕,儘管衣著大眾化,但比他們多活了這麼久,還有啥不滿足?還有啥不值得欣慰的。

不要因為老了而整天的悶悶不樂,不要因為老了而怨氣衝天,不管對誰總在嘮叨「你怎麼怎麼地,老子怎麼怎麼地。」記住,你老了,不是兒女們的過,不要總和兒女們過不去,不要和親朋好友過不去,更不要和自己過不去,人生苦短,生命有限,珍惜自己才是。

其次,人老了該為誰活才有意義?

其實,當我們老了,應該適當地學著改變和放鬆一下自己,鬆開綳著很久很久、感覺很累很累的心態,在家人面前,在子女面前,在親朋好友面前還原一個自己。因為老了,孰重孰輕心裡很明白,不要為了失去一點利益而想不開,活了這麼久還有啥可想不開。

其實,當自己老了的那一天,儘管有些心不甘和情不願,那都會過去。任何人都不會陷入想不開,過不去的境地,都會放平心態去繼續生活。如果有條件可去學打打乒乓球啊,去學學書法或者學學畫畫國畫啊,去約好友河邊垂釣啊,領著孫子在花園的林蔭曲徑之處,散散心和感受大自然賜予的美麗啊。

其實,人生之旅,彈指揮間之事,有時容不得誰去思考;誰去評說;誰去回味,大凡有生之年就要努力過好每一天。即使你老了,我老了這都是自然法則,容不得去抗衡。因此,要身體力行,別消沉,別苦惱,有能力參與社會活動就別推脫,有能力為家做點家務事就盡心去做,真有閉上眼睛的那一天,無愧無悔,不讓他人去罵就瞑目了。

人老了,不等於一文不值,是因為不懂價值才不懂老人。

誰都會老,只不過老的方式有所不同,無論怎樣,老天給予任何人(包括你我)的待遇都是公平的,不偏不向。

「意義」二字——不是留給老人的專用詞,留給老人的只有天堂的平等。

本文為原創,圖片來源於網路。


生命是不斷成長成熟而至謝幕的過程,衰老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當我們青春不在,在人生的舞台上由主角變成配角,怎麼辦?人老了活著的意義在哪裡?

很多人退休了,一下子變得無所適從,生命突然出現空白,不知該怎樣生活了,覺得活著突然沒有了意義。儼然成了三等公民:等吃,等睡,等死。人老並非沒有價值,老年人最大的財富就是老。老是一筆厚重的財富,它歷經時光的磨洗,是一種人生的積澱,生命中的酸甜苦辣,所有的來去過往都是不可複製的,無需為老而惆悵,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盡黃昏。

既然已老,不必再逞強,把握好生命的最後時光,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了自己沒完成的心愿。一定要記住一定要保持開心和快樂!心態勝過一切的保健品!

也許你牽記兒孫,想繼續為兒孫後代做點什麼,那你盡可以做,前提是你做並很開心。你可以每天接送孩子,指導孫子的學習,看著孩子的成長,你覺得無比欣慰,那你就繼續這樣做吧!

也許你覺得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為兒孫做馬牛。你要完全地解放自我。你可以選擇旅遊看世界,你可以寄情書畫,你可以網上衝浪,你也可以養花種草……總之,琴棋書畫詩酒花茶,中國文人八大雅,老了也來玩一把。這些都是生命的依託,也是你活著的價值所在。

還有很多老年人選擇了老年大學,不僅學到很多知識,還結識了很多朋友,生活更有規律,身體也愈發健康,這也是非常好的晚年生活!

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親愛的老年朋友希望你們老有所依,老有所樂,在人生的最後時光能繼續譜寫華美的樂章!


我也步入了小老年的行列,看看身邊,的確,有的老年人活得很迷茫,生活消極,意志頹廢,恐懼死亡,為活著而活著;有的倚老賣老,虛張聲勢,敲鑼打鼓,彩旗飄飄,逆襲青春。當然也有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積極向上的老人。

網上有許多勸老年人吃喝玩樂之類的雞湯文以及雞湯廣告,以 「關懷」 的口氣煽情,以新生活、人生價值等名義,無休止地瀼輸享樂消費理念,撩得老年人心癢,有 「上當」 的老年朋友還積極點贊,也有一生勤儉持家的老人突然開始拜金了,崇尚享樂了,並且引以為榮耀。一些本就不富裕的老人也嚷著要與時俱進,奮不顧身地跟著跳進坑裡。看看身邊,被 「洗腦」 的老人,有的養老金並不高,有的還上有父母贍養,有的兒女還需要扶持,卻理直氣壯的將父母送進養老院,又拒絕帶孫子,忘情的香港馬泰游去了。把那點可憐的積蓄花光之後,回到家裡面對責任,如夢方醒懊喪莫及。人來世上走一趟不容易,人人想往舒適的生活,但是,責任不可逃避,榮譽必須把持。不容置疑的是:孝敬父母,對兒女負責。上有高堂就且慢稱老,若孝敬父母有方,子女有能力獨立,並且能夠有豐厚的反哺,自己尚有餘閑餘力,自由一把,瀟洒一回,當然無可厚非。而在沒有完成任務的情況下,就無限制地追求自己的享樂,我覺著,不是明智的老人,享樂必須警惕陷阱,若不明察,最後會留下更多的遺憾。子女買房,父母力所能及的給予支持,幫子女帶帶小孩,給孫子交學費,就會有人挑唆說 「你不欠他的」,這種人也許是土豪早已給子女留下了萬貫家產,也許是光腚猴的窮酸無聊客故作超然脫俗狀。

老了,我們已經在人世活得足夠長了,比起那些早逝的沒能和自己一路走到今天的親人朋友,我們是幸運的。既然上天眷顧了我們,讓我們經歷許多、閱世許多,我們就必須知道感恩,明白老人的責任,該做的事情不能懈怠,該承擔的責任不能推脫,我們所剩光陰有限,必須只爭朝夕,原來想做的事情沒有機會去做,現在可以從容去做了,或讀沒有讀的書,或教導子孫,或提攜子女治家,將所積累的經驗、所歷練的智慧留給後人。不浪費餘熱,定然是快樂的。老了,自然規律不可抗逆,老老實實聽從也就是了,萬不能因為老了就可以沒有底線了,每個老人的社會地位不一樣,家庭狀況不一樣,經濟條件不一樣,不攀比,不盲從,量入而出,根據自己的條件選擇生活方式。冬行春令實屬不祥,少些風花雪月,多保重健康;少些盛氣豪情,主動低調適意,心態平和養德養氣,萬不可輕易地小看「薄地老妻破棉襖」。

物質享受是一個幸福的指標,盡到人生的責任是應擔的道義,所以人生不是為了 活著,活著的條件很簡單,簡單到能讓人 "活膩" 。人爭一口氣,少了這口氣便成行屍走肉了,這口氣就是不僅活著,還要活得光鮮,活得舒暢,活得有意義,活得高尚,尤其是尚屬於健康硬朗的小老年,看看那些耄耋之年還在鋤禾日當午者,我們真的不該未老先衰,不該倚老賣老,更不該胡作。每個人的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追求,努力活出個 「人樣」 來,在北京做 「育兒嫂」 的農民范雨素說:「人活著就要做點吃飯以外的事情。」吃飯以外的事情往往更能顯出 「人樣」 來,當然,吃飯以外的事情也能顯出 「鬼樣」 來,人樣鬼樣並不難辨別。若每日里只去保命,活百千歲又何福之有?


時代潮流浩浩蕩蕩,尊老敬老發生了變化,有人無所適從。

前見人往老了喊是尊敬,如今四十多的女人叫大姐,一定比叫阿姨高興。

從前在村子裡,輩分高的老人受人尊敬,而今能掙錢,孩子有權有勢的老人更有地位。受冷遇的長者,莫不嘆世風日下。

面對個性獨立,愛自由的新生代,老一輩知識技能大多過時了,在工作上能幫的少了,漸漸與權威脫節,不再是老將出馬,一個頂倆了。

為什麼?老人的地位變了嗎?人老了只是混吃等死,不再有意義嗎?

"老而不死是為賊",如果孩子得重疾,父母傾家蕩產也要救他,如果是父母這樣的子女就少多了,坦白的說,我也做不到。

屋檐水點點滴,誰都會老的那天,上慈下孝,但是父母對子女的付出總是更多一些。常言上慈下孝,只是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實在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下一輩過的比自己好,便心滿意足了。

如果你養一個孩子,希圖將來回報,當投資的話,那就不必說什麼母愛無私的偉大,恐怕很多人都難以接受,何況新舊價值觀的衝撞從來就有。

五十年代的人,多年媳婦熬成婆,原以為可以擺婆婆的威風,誰知婦女翻了身,婆婆和媳婦平等了; 無私奉獻,原以為可以享福了,遇上媳婦成女王的六零後,也頗多怨言。

天生反骨的逆子總是少數,"禍害父母"也大多為調侃。君不見每年春節,離家千里萬里,中國人總會拚命往家趕,有愛人有孩子,更因為有父母,哪怕已經作古,海外遊子亦忘不了往父母掩埋之地,遙作祭拜之禮。人老了,還在,哪怕再無力給兒女作些作什麼,但家這個歸處,精神的歸宿卻有著要的意義。

有個謎語這樣講:兄弟七八個,圍著柱子坐,老了要分家,衣服就扯破。老人就是那柱子,開枝散葉,即使分了家,老人仍是將子孫凝聚在一起的靈魂人物。見過許多大家族,如果老輩在,總是更容易團圓的。反之老人不在了,親情容易疏離,故鄉也就變得更遠了。

古人曰:"人窮則返本,疾痛慘袒,未嘗不呼天也。"家有一老,尤有一寶,父母在就有來處,他們走了,下一個就輪到你了。屌絲能勝過富二代的項目,就是活得比他們更長久。

老人應該與時俱進,活到老學到老,對子女的實際困難,視自身能力相幫。那些主張父母應向外國學習,自私一點,過好自己的生活的人,沒有錯。

但是人心都是肉長的,你能看著孩子們為工作忙得焦頭爛額,不得不將孫子全托,而開心天南地北到處游嗎?等你老得不能動,他們也只是到養老院看你一眼,就走了,那也是應該的。

人老了,即使再也不能創造什麼社會價值,我覺得活著的意義就是,家庭圓滿。看著兒孫輩長大,含飴弄孫,天倫之樂也。

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


"冉冉年華老,飄飄客路難"。生老病死是人類不可改變的自然規律。人總是要老的,應該說不同的老人。活著有不同意義。

(一)對於學富五車,身懷絕技,身體健康的老人,應該繼續保持活到老,學到老,奉獻到老的精神,繼續為人類做出更多的貢獻。如:86歲的袁隆平、屠呦呦等老人,最近都在各自的科研領域,做出了新的突破性的進展。

(二)對一般老人來說:

(1)活著就是一種守望,守望兒孫健康成長。守望祖國繁榮昌盛。

(2)活著就是體驗:在回憶青春靘麗,中年的燦爛的基礎上,體驗老年人的滄桑,體險「世事練達即隨緣"的情懷。

(3)活著就是等待:只要有值得等待,值得尋找的東西存在,人就應該好好地活著。

活著,就是一種幸福,一種希望。要善於解脫,清心寡欲,超脫名利得失,像巴金老人晚年那樣:忍受著痛苦,為了別人的期望活著!


人老了活著的意義在哪裡?

雖然人都有老的時候,但是因為每個人的境界不一樣,便有了不同的活法。老子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則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下面我再講一講人老了的幾種活法。看一看上士、中士和下士究竟有什麼區別?先說說下士,這種人打娘胎里出來,就不懂得什麼叫提高境界,什麼叫修身養性,什麼叫見賢思齊,什麼叫知錯就改,什麼清心寡欲!

這種人年輕時靠名利支撐、靠身強體壯支撐活得有滋有味,但一旦老了身閑心不能閑的時候,問題就接踵而至,最後自嘆活一天算一天,能吃就吃能玩就玩,沒有任何更高的精神追求,在心裡給自己下了通知書:等死!

我經常聽到不少老人的口頭禪是:「等死」!一個人活著就是等死,你說還能跟他談人生的意義嗎?看似在寬心地開玩笑,現實中這樣的人還真不老少。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過了今天不想明天,精神上沒有半點追求和信仰。

中士老了則不同,他們有追求、他們學習求法,他們求治病之法、求養生之法,只是他們的起心不當,求法不當。習慣於外求,習慣於眼見為實的求。沒見過的東西不相信,不求諸於內不相信自己,迷信醫院迷信名醫專家。

這種人有文化愛學習,但疑心重與大道無緣。對古人留傳下來的養生大法將信將疑,淺嘗輒止,日常生活能做到自製向善,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但這一切只停留在養身而非養生。

要麼是地道的唯物論者,古聖先賢的書怎麼也讀不懂;要麼是典型的佛道痴迷者,成天阿彌陀佛不問世事走火入魔。反正自己老了退休了,啥事都可以不管了,今天放生明天拜廟,今生的事不怎麼管了,就為來世著妄想!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上士聞的什麼道呢?這個道就《道德經》里的道,天人合一之道,《黃帝內經》里的道,養神之道,仿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之道!上士與下士、中士的區別,就在於上士能聞到道,並且聞道之後能堅信且默默勤行,終身操守!

新手分享答題紅包的請私信聯繫。最後,歡迎大家關注《山人的生活感悟》探討人生,感悟生活,共話養生,閑聊文學,共同學習進步。


致全天下所有的老年朋友!

人老心不老。人老是自然規律,身體生理的老化不可控制,但是,心理的老化是具有可控性的,人生可以永遠保持一顆「童心」,人生的二大主題:健康是人生永遠的主題,成長是人生永恆的追求。健康首先要心理健康,成長沒有年齡老幼之分,只要思想不滑坡,成長永遠在路上,無止境。只要一顆心不死,一定會有美好幸福的晚年老年生活,一定會有老年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最美不過夕陽紅。人生猶如一片樹葉,春發夏濃,秋落。但人生更是一片紅葉,在人到老年的季節,「霜葉紅於二月花」,那一抹靚麗絢爛的綻放,正說明飽經風霜的別樣紅色風景。人生是靠思想而生活的,人生的經歷,就是寶貴的財富,正因為誰都無法從頭再來,誰都需要前人的創造與指引,曾經就是人生最大的收穫與財富。人老了,那是一位智慧老人,帶有人生的深厚與睿智;人老了,才有人生最偉大的覺悟。老馬識途;老將出馬,一個頂二;姜還是老的辣;夕陽的絢麗,才是人生的「頂層設計」。

做好人生告別禮。人老了,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沒用了。人類社會發展進入「智能社會」時代,進入「智慧社會」時代,老人的人生,其實質是步入「智慧」人生階段,是一個用智慧生活的輝煌人生。老了,生理年齡步入「後人生」階段,就要告別人生,如何交出一分人生的精彩「告別禮」!人要走了,給後人留下點什麼?這是老年人生的必答題,子曰:五十知天命,您找到了自己的「天命」了嗎?要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交出最輝煌的人生答卷。


人不會長生不老。生對於死來說,自然意義重大。因為生命還在,上蒼厚我,與空氣同呼吸,與日月同光華,知前世今生,懂來者可追。

什麼是老,人一出生就在變老;什麼為年輕,人活萬歲也是彈指一揮。生命之於天地,是一粒塵埃;生命之於時間,就是一個點。無所謂老與年輕,只要生命之火常新。

人體是會老的,就像一棵草。花開花落,都是生命的狀態。臉上少了春光,卻多了秋的實在。腰彎了,是因為沉甸甸的收穫;頭白了,是因為滿腦子的思想和智慧。酸甜苦辣,才懂得滋味;風風雨雨,才悟出人生的珍貴。

退休了去看看世界,有許多路在等你走,有許多風景等你游。那怕去養養花草,世界多美好;那怕聽聽鳥叫,不受雜音干擾。別人再忙,與我何惱。


這話問的,人老了活著的意義與人活著的意義有什麼區別,難道人老了就離死不遠了嗎?繆也。

首先得弄清什麼叫做老,多大歲數稱為老,然後再論證老的價值和老的意義。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40--65歲為青年,66歲往上方為老年。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的價值對社會的直接貢獻看似越來越少,實際上其潛在的價值如同地下溫泉一般汨汨長流。而且,只有當我們老時才會真正懂得酸甜苦辣咸,才能領會喜怒哀愁悲仇怨。


推薦閱讀:

TAG:哲學 | 未知死亡 | 心理 | 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