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哪些徵兆要懷疑腦癱?


對於腦癱朋友們並不陌生吧,該病是一種先天性的疾病,對於很多的孩子來說是一種噩夢,腦癱的發生會讓孩子的腦部出現嚴重癱瘓的情況,無法正常的生活,那麼小兒腦癱究竟會會有哪些前兆出現呢,讓我們了解一下。

1、身體姿勢異常,小兒腦癱身體的各種姿勢異常,一般腦癱的癥狀會表現為姿勢的穩定性差,在運動時或靜止時姿勢彆扭,左右兩側不對稱,有些嚴重的病例頭常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樣處於豎直正中位置,而是習慣於偏向一側,或者左右前後搖晃。

2、體位異常改變,腦癱醫院指出,體位異常改變,比如難將大腿外展,洗澡時不易將拳頭掰開,腳觸及浴盆邊緣,背部即僵硬豎弓形,這是小兒腦癱的癥狀。

3、運動功能障礙,運動自我控制能力差,嚴重者雙手不會抓東西,雙腳不會行走,有的甚至不會翻身、坐起,不會站立,不會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4、活動減少、運動發育落後,其表現為不能抬頭,後拇指向收,手張不開,不會伸手抓物,不會笑,不認人,面貌異常,這也是小兒腦癱初期癥狀。

5、反射異常,反射延遲消失,保護性反射減弱或不出現。如坐位時,向各方向推患兒,患兒不會用手支撐。

6、肌張力增高,被動屈伸肢體時有「折刀」樣肌張力增高的表現。關節活動範圍變小,運動障礙,姿勢異常。

7、由於屈肌張力增高,多表現為各大關節的屈曲、內旋內收模式。

8、上肢表現為手指關節屈曲,手握拳,拇指內收,腕關節屈曲前臂旋前,肘關節屈曲,肩關節內收。過多使用上肢,易出現聯合反應,使上肢發育受到影響。

9、下肢表現為尖足,足內、外翻,膝關節屈曲或過伸展,髖關節屈曲、內收、內旋,大腿內收,行走時足尖著地,呈剪刀步態。下肢分離運動受限,足底接觸地面時下肢支持體重困難。

10、多見軀幹及上肢伸肌、下肢部分屈肌以及部分伸肌肌力降低。

11、動作幅度小、方向固定、運動速率慢。

12、痙攣型雙癱在腦癱患兒中最為常見,主要表現為全身受累,下肢重於上肢,多表現為上肢屈曲模式和下肢伸展模式。

13、痙攣型四肢癱一般臨床表現重於痙攣型雙癱,可表現為全身肌張力過高,上下肢損害程度相似,或上肢重於下肢。由於大多一側重於另一側,因此具有明顯的姿勢運動不對稱。

14、痙攣型偏癱患兒臨床癥狀較輕,具有明顯的非對稱性姿勢運動,一般6個月後顯現癥狀,1歲左右差別明顯。正常小兒很少在12個月前出現利手,痙攣型偏癱的患兒卻可在12個月前出現利手。此型可見明確的影像學改變。

15、視覺發育速度緩慢、視覺體驗效應不足、視覺功能發育不足,影響粗大和精細運動發育速度和質量。

16、可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落後、膽小、畏縮、內向性格等。

17、臨床檢查可見錐體束征,腱反射亢進,骨膜反射增強,踝陣攣陽性,2歲以後病理反射仍呈陽性。

18、低出生體重兒和窒息兒易患本病,本型約佔腦癱患兒的60%-70%。

  朋友們認識了以上的這些內容以後,相信對於小兒腦癱的前兆有了一些了解了,腦癱可是一種非比尋常的疾病,該病的出現會讓孩子飽受著長久的痛苦,所以我們要注意進行小兒腦癱的預防工作,這樣才可以讓孩子健康出生。

我是天天爸爸,歡迎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劉書勤——北京京軍腦癱醫院(兒內科)副主任醫師

  根據腦癱的發病時期我們知道,腦癱的患病時期可能出現在從胎兒期到出生後1個月之內,如果在這段時期做好充足的預防工作,其實是可以避免腦癱的。那如果寶寶這在段時期不太順利,是否有腦癱可能呢?應該如何發現呢?

  哪些癥狀可能提示寶寶有腦癱風險?

  腦癱因為是大腦受到非進行性損傷所引起的綜合征,因而根據損傷部位及程度的不同,其表現癥狀也是多種多樣的,下面這些癥狀是腦癱常有的一些臨床癥狀,如果寶寶具有這些癥狀並非一定是腦癱,但這些癥狀也反應寶寶身體存在一定問題。

圖片來源於網路

  1、身體發軟或發硬,並有自發運動減少和固定姿勢的情況。在寶寶一個月的時候就可以見到,寶寶如果不太愛動,懷抱著的時候能感覺到寶寶「軟趴趴」或是「硬邦邦」的,放在床上的時候還有一些不同於正常兒的異常姿勢(如角弓反張、蛙位等),這些表現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提示寶寶可能會有腦損傷疾病、肌肉系統疾病。

  2、反應遲鈍。如果寶寶4個月時反應遲鈍,6個月時叫名字無反應、不會聽聲辯位等情況時,則提示寶寶可能有智力低下或是其他神經系統疾病。

  3、手握拳並有拇指內收。剛出生寶寶一般都會緊握拳,到4個月左右的時候會開始具備初始的學習抓握的能力,這時如果手仍然打不開,有拇指內收的情況,則提示神經方面出現問題,當這種情況出現在一側的時候更要注意。

圖片來源於網路

  4、身體扭轉。3-4個月的寶寶如果身體經常表現出扭轉的姿態(如果是哭鬧情況下呈現的扭轉姿態基本排除),則提示錐體外系可能存在損傷。

  5、頭不穩定。一般寶寶發育到3個月的時候即能俯卧抬頭,如果寶寶4個月了俯卧還不能抬頭,扶坐的時候頭豎不起來,有的還表現出不隨意「抖動」的情況,可能提示寶寶有腦損傷的存在。

  6、斜視。斜視產生的原因很複雜,早期寶寶大腦發育不完善,對兩眼的支配運動並不完全,一般來說3-4個月的寶寶出現斜視、眼球運動不良的時候,可能說明寶寶有弱視或是腦功能損傷問題。

圖片來源於網路

  7、頭圍異常。頭圍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重要指標之一,對於正常的發育標準,如果過大或過小都能提示大腦出現一定問題。家長也應該養成按時記錄寶寶頭圍的習慣,多對比,發現問題及時檢查。

  這些問題都是在腦癱患兒身上比較常見的。寶寶如果有這上面的一些癥狀,說明寶寶肯定是存在一些問題的,並非一定是腦癱,而且這些癥狀基本在6個月以內就能查出,如果擔心腦癱及時去醫院檢查也不會耽誤治療時機。


我是「一路童行」兒童的健康顧問,關注我呵護兒童健康成長

腦癱一個可怕的名詞,一種嚴重危害兒童健康、生活的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腦癱的診斷是存在必要條件的,一定是在這胎兒期或嬰兒期出現了腦部非進行病變的腦損傷,所以沒有腦損傷的寶寶是沒可能患有腦癱的,家長們不要刻意的拿網上看到的資料與自己寶寶做仔細對比,或者是拿別的孩子與自己孩子做對比,雖然每個孩子都有相似的發育規律,但每個孩子也會有自己的發育特點,如果單純的對比很容易得出寶寶有異常的結論。

導致腦癱的原因很多,可以分為3個大階段

一、出生前存在的原因

1、媽媽在懷孕時受到了感染

2、媽媽和孩子血型不合

3、媽媽懷孕時身體有疾病

4、懷孕過程中出現意外

詳細:

母親妊娠時受到感染,如流感、風疹、帶狀皰疹等均可影響胎兒的腦部發育;母親和嬰兒血型不合(Rh因子不相容);母體疾病,如糖尿病或妊娠毒血症、遺傳病等;胎盤早剝、宮內窘迫、胎盤功能不良等造成的胎兒缺氧性腦損傷。

二、出生時的原因

在這段時間內,主要原因有產傷、早產兒或過期產兒、低出生體重兒、胎位不正、難產、臍帶繞頸等造成的缺氧,還有核黃疸等

三、出生後的原因

1、出生後窒息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腦病等;

2、高燒、腦炎、中毒、溺水、頭部外傷,不明原因的腦出血或血塊等,均可以造成腦癱。

小數據顯示:難產窒息佔36%,另外有高熱抽搐佔10%,最後就是核黃疸佔5%左右等

判斷寶寶腦癱需要從寶寶的語言發育、運動發育、智力發育情況等方面觀察,可以看下面圖

簡單來說就是:「孩子的三翻六坐九爬,不能再相應時期出現,比如應該說話、走路的年紀還不會這些,或者是姿勢異常等,這些只是初步判斷,最重要的還是要去醫院接受醫生的專科評估,以及大腦核磁檢測來確診孩子到底是不是腦癱。」


有其他兒童問題可以直接在評論區詢問


小兒性腦癱,顧名思義是指由於各種內外原因使得大腦發育不夠成熟,從而導致孩子出現智力缺陷、伴見聽力、視力及語言問題等癥狀。眾所周知,腦癱對於患兒及其家庭會產生極大的影響,而儘早確診及治療至關重要。那麼,腦癱患兒在早期有哪些表現呢?

智力缺陷方面:孩子反應比較遲鈍、與孩子溝通時多無反應;寶寶的面部表情比較淡漠如少笑或少哭等;不能正常的伸手去抓取身邊的物品;或者是孩子經常盯著某處一動不動等。

運動障礙方面:孩子的身體比較僵硬,使得孩子出現一些特殊的姿勢如手指內收經常呈握拳勢、角弓反張、出現蛙位、以及身體經常不由自主的晃動等;或者是孩子的身體極其柔軟,從而出現在一定月份內仍無法完成站立、坐起、行走、正常翻身等姿勢、無法保持頭部直立、或者是將孩子抱起時其四肢多呈下垂狀態等,總的來說是孩子的運動較少。

其他方面:寶寶的頭圍不正常、出現斜視、聽力異常(對身邊的各類聲音反應較遲鈍)、語言表達困難如出現口吃及不能正常發出聲音等、孩子身高及體重均低於正常值、孩子在吃東西及喝水的時候不能正常咀嚼和吞咽、或者由於面部肌肉及舌肌無法正常收縮,從而出現面部痙攣、流口水、嘴巴不能正常閉合、孩子的情緒波動較大(易於憤怒、暴躁或獃滯、淡漠等)、部分患兒也可能會誘發癲癇的出現、孩子的牙齒髮育也比較遲緩,長牙較晚或者是牙齒比較疏鬆、睡覺時間過長或過短等。

因此,寶爸寶媽在平時照顧孩子的時候需要多觀察孩子的各種行為表現,一旦發現異常要及時就醫。

本期答主:蔡露,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早期兒童里程碑意義的運動發育遲緩是懷疑腦癱的重要依據。

一、粗大運動發育遲緩

1、3個月左右不能將頭穩固地抬起。

2、10個月時不能獨立保持坐位。

3、18個月不能獨立行走。

二、精細運動遲緩

1、6個月時,不能將手舉過中線(在身體前將雙手集中)或者不能將食物送入口中。

2、持續的保持握拳動作。在3個月或4個月齡時,孩子應當度過握拳階段,持續保持這樣的姿勢會同時影響粗大和精細運動的發育,一直保持握拳姿勢的孩子應對其在潛在的神經協調不平衡方面加以檢查。

三、語言發育遲緩

1、3個月不能注視人臉,或者不能跟隨移動的人或物。應首先對其視力產生關注。

2、6個月不能對很大響聲感到震驚,無法辨認聲音方向。

3、8個月沒有咯咯聲、噓噓聲、咕咕聲。

4、15個月沒有智能辭彙。

四、社交和情緒方面

1、出生幾個月後,與熟悉的人交流不露出笑容。

2、出生幾個月後,拒絕與熟悉的人有眼神接觸。

3、抱起6個月的嬰兒,身體變得僵硬或者無擁抱感。

閱讀更多內容,請關注公眾號:腦癱兒童健康(id:cphealth)


這個問題不是專業不敢亂說,只是有點印象,這類孩子大多腦袋偏向一側,歪頭的多,長大也是,一側身體不靈活兒,讓人一看就是有問題的。


各位寶寶家長:大家好額!每一次的普及知識都希望對你在育兒上有所幫助或認知,糾正錯誤的育兒方法,讓孩子健康,大人歡笑,今天的我們育兒指南說一說孩子腦癱的徵兆有哪些?,讓你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對你育兒中有所幫助,祝福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我是一名兒科醫生,你們有更多的育兒困惑可以留言我!我會每天晚上回復你.幫助你在育兒問題上排憂解難,讓我們一起呵護寶貝吧!

腦癱前兆

由於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以姿勢各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綜合征,新生兒時期,餵奶困難,咀嚼輔食困難,三個月還抬不起頭,四肢運動障礙,語言困難,眼球運動遲鈍.生長緩慢,孩子抵抗力下降,經常瞌睡,洗澡時,寶寶大腿伸張不開,大點行走困難,精神狀態呆木,為了孩子的健康一定要按體檢卡上的預約體檢,早發現早治療早干預早康復.祝寶寶健康快樂成長!


1.早期癥狀(1)新生兒或3月嬰兒易驚、啼哭不止、厭乳和睡眠困難。(2)早期餵養、進食咀嚼、飲水、吞咽困難,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礙。(3)感覺閾值低,表現為對雜訊或體位改變易驚,擁抱反射增強伴哭鬧。(4)生後不久的正常嬰兒,因踏步反射影響,當直立時可見兩腳交互邁步動作。3月齡時雖然可一度消退,但到了3個月仍無站立表示或邁步者,既要懷疑小兒腦癱。(5)過「百天」的嬰兒尚不能抬頭,4~5月挺腰時頭仍搖擺不定。(6)握拳:一般生後3月內嬰兒可握拳不張開,如4個月仍有拇指內收,手不張開應懷疑小兒腦癱。(7)正常嬰兒應在3~5月時看見物體會伸手抓,若5月後還不能者疑為小兒腦癱。(8)一般生後4~6周會笑,以後認人。痙攣型小兒腦癱患兒表情淡漠,手足徐動型常呈愁眉苦臉的樣子。(9)肌肉鬆軟不能翻身,動作徐緩。觸摸小兒大腿內側,或讓小兒腳著床或上下跳動時,出現下肢伸展交叉。(10)僵硬,尤其在穿衣時,上肢難穿進袖口;換尿布清洗時,大腿不易外展;擦手掌時,以及洗澡時出現四肢僵硬。嬰兒不喜歡洗澡。(11)過早發育:小兒腦癱患兒可出現過早翻身,但是一種突然的反射性翻身,全身翻身如滾木樣,而不是有意識的節段性翻身。痙攣性雙癱的嬰兒,坐穩前可出現雙下肢僵硬,像芭蕾舞演員那樣的足尖站立。


腦癱早期的癥狀表現:

1、身體發軟及自發運動減少:這是肌張力低下的癥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三個月還不能抬頭,六個月還不能翻身,八個月還不會坐。則可診斷為重症腦損傷,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統疾病。

2、身體發硬:這是肌張力亢進的癥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可診斷為腦癱。

3、反應遲鈍及叫名無反應: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現,一般認為4個月時反應遲鈍,6 個月時叫名無反應,可診斷為智力低下。

4、固定姿勢:往往是由於腦損傷使肌張力異常所致,如角弓反張、蛙位、倒U字形姿 勢等。在生後一個月就可見到。

5、頭不穩定:如4個月俯卧不能抬頭或坐位時頭不能豎直,往往是腦損傷的重要標誌。

6、不能伸手抓物:如4-5個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診斷為智力低下或腦癱。腦癱兒體重增加不良、哺乳無力,也是腦癱早期的癥狀。

假如孩子不幸患上了腦癱,家長也不必太過於自責,而是應該及時的讓孩子接受治療。因為在9歲前,兒童的腦神經發育尚且處於旺盛時期,這個時候對孩子進行治療的話,不僅所需的康復時間較短,而且療效也比較顯著。


活動減少、運動發育落後,其表現為不能抬頭,後拇指向收,手張不開,不會伸手抓物,不會笑,不認人,面貌異常,這也是小兒腦癱初期癥狀。


推薦閱讀:

TAG:育兒 | 健康 | 神經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