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湯若望為什麼會受到清朝廷的寵信?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水之秋,無授權禁轉!

  明末清初之際,在中國掀起了一場向西方學習科學技術的風潮,史稱「西學東漸」。在這一時期,西方天主教傳教士為了能夠在中國傳播天主教,便以科學技術為敲門磚,獲得了明清統治者的信任和倚重,成為了中國政壇和學界的一股重要力量。在這其中,成就最高、地位最隆的人物,就是歷經明清兩朝的德國傳教士湯若望。

  

  (穿清朝官服的湯若望像)

  湯若望1592年生於德國科隆。在他的青年時代,他接受了當時西方社會最優秀的教育,成為一名博學多才的學者。同時他也加入了宗教組織耶穌會,決心為天主教的傳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二十七歲那年,他來到中國,開始了在中國長達四十七年的生活。在中國的前二十五年,湯若望服務於明朝政府的欽天監(即國家天文台)。憑藉極其紮實的天文歷算知識,湯若望獲得了崇禎帝的信任,主持修訂了《崇禎曆書》。這部新的曆法使用西方天文和數學知識,修改了明代沿用了近三百年的《授時歷》中的種種弊端,是當時世界上比較先進的一部曆法。同時,他還為大明王朝監造各類西洋火炮,用於對關外清軍的戰爭。然而遺憾的是,湯若望的努力並沒有收到什麼成效——他所監造的西洋火炮沒能挽救明王朝的滅亡,至於新曆法,由於欽天監中的保守勢力的阻撓,崇禎帝在頒行新曆法的問題上始終猶豫不決。一直拖了十年,到了崇禎十六年(1643年),崇禎帝才終於下旨,從明年起頒行新曆法。然而第二年春天,明朝就在李自成大軍的進攻中滅亡了。緊接著清軍入關,佔領北京。湯若望帶領欽天監全體傳教士轉投新的朝廷,成為了大清王朝的欽天監掌事(負責人)。攝政王多爾袞十分欽佩湯若望的天文歷算知識,對他所修訂的新曆法也十分感興趣。順治二年(1645年)開始,清廷頒旨全國,開始全面採用湯若望的新曆法,並命名其為《時憲歷》。

  

  (順治十五年順天府頒行的《時憲歷》)

  整個的順治年間,順治帝對湯若望都十分信任和倚重,順治帝甚至稱呼湯若望為「瑪法」(滿語:爺爺),不僅對其在欽天監的工作全力支持,而且對湯若望的各種建言獻策都很重視,還經常就重大問題諮詢他的意見。湯若望可以說成了大清王朝的首席科學家。據說在順治帝病重之際,順治帝就繼承人的問題詢問過湯若望的意見。湯若望認為皇三子玄燁已經出過天花,從醫學上看不會再出天花。最終順治聽從了他的意見,選擇了玄燁為繼承人,這才有了後來的康熙皇帝。

  

  (位於今北京市建國門的古觀象台遺址,這裡就是當年清朝欽天監所在地,上面的天文儀器大多都是湯若望設計製造的)

  然而,隨著順治帝的去世,湯若望的處境開始變得不妙了。失去了皇帝的庇護,對西洋傳教士以及他們帶來的西方科學文化深惡痛絕的保守派士大夫們開始肆無忌憚地攻擊湯若望及他領導下的科學家團隊,而他們首先攻擊的對象,就是湯若望主持修訂的新曆法。康熙三年(1664年),一場由楊光先挑起的圍繞著新曆法的冤獄拉開了帷幕。

  

  (穿清朝官服的楊光先像)

  楊光先,原為明朝新安衛千戶,後因上書攻擊當時的首輔溫體仁而被流放遼西。入清之後,他為新安衛官生(受父親蔭封可以直接參加進士考試的儒生)。他對於湯若望等西方傳教士在中國擁有崇高地位十分不滿,更對他們在中國傳播天主教極其反感。康熙三年,楊光先向清廷的禮部上書,指責湯若望的新曆法有嚴重錯誤,要求將湯若望治罪。當時清廷正是鰲拜專權時期,鰲拜早就對身居高位、深受皇帝信賴的湯若望不滿。楊光先的上書正好給了他打倒湯若望的機會,於是原先籍籍無名的楊光先一夜之間屌絲逆襲,成為了鰲拜的紅人。

  

  (影視劇中的鰲拜形象)

  本來,任何一種天文曆法都會有其疏漏之處,偶然出錯誤也在所難免,但是到了楊光先的嘴裡,卻成了湯若望「圖謀不軌、罪大惡極」的罪證。事實上,楊光先本人的科學素養極差,對天文歷算可謂知之甚少,如果進行正式的學術辯論,他同湯若望是根本無法交鋒的,但當權者的青睞卻讓他有了無知者無畏的勇氣。在楊氏的書里,他對湯若望帶來的一切西方科學文化全部予以否定。比如湯若望帶來的地圓學說,就被楊氏斥為「荒謬」。楊氏的依據是,既然地球是個球型,那地球那邊的人如何站立?海水豈不是要倒灌?難道西洋人全都不是人而是魚鱉嗎?就在這樣荒誕的攻擊下,湯若望和他的科學家團隊成了愚昧和排外的犧牲品。康熙四年(1665年),清廷裁定湯若望凌遲處死,其團隊的科學家們也全部處死。後來因為孝庄太后的力保,湯若望終於得免一死,但他的科學家團隊卻有多人被殺,而他所制定的《時憲歷》也被廢止不用,中國又回到了《授時歷》的老路上。

  

  (以當時鰲拜的驕橫跋扈,連康熙都懼怕什麼時候會被廢,更別提保護一個外國科學家了,不過鰲拜最終也自食其果,被康熙用計所殺,也算是一報還一報吧)

  康熙五年(1666年),湯若望——這位明末清初的首席科學家,曾經位隆權重的德國傳教士,凄涼地病逝了。

  

  (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馬尾溝的湯若望墓的墓碑)

  愚昧可是暫時戰勝科學,但卻不能永遠戰勝科學。湯若望死後不久,他的學生——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就開始了為老師伸冤的努力。在康熙七年(1668年)欽天監進行的一次歷算比賽中,南懷仁使用西洋演算法大獲全勝,證明了湯若望的新曆法明顯比舊曆法優越。靠著政治攻擊而不是學術水平當上了欽天監監正(國家天文台台長)的楊光先終於被免職,南懷仁取而代之。又過了一年,十六歲的康熙皇帝一舉剷除了鰲拜集團,開始親政。康熙親征伊始,就立刻為他幼年時就敬仰的湯若望平反昭雪,不僅恢復了其名譽和生前的官職級別,而且親自為湯若望撰寫了祭文。清廷重新啟用《時憲歷》,並從此一直使用到了清亡,再未反覆。

  

  (湯若望的學生、為湯若望伸冤的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

  湯若望的悲劇,反映了中國這樣一個古老的國家,在接受西方科學文化過程中的艱難和曲折。橫亘在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科學文化之間的,不僅有著思維的差異和認識的差距,更有著無法迴避的宗教因素。西方傳教士在帶來先進科學技術的同時,也在中國傳播著天主教教義,這就不可避免地會和傳統士大夫們發生衝突。更為嚴重的是,當教權和皇權發生正面衝突時,西方先進科學技術也就不可避免地成為了犧牲品。湯若望的悲劇只是這樣的矛盾衝突的一段開場戲,在之後的歷史中,這樣的矛盾衝突還會一再上演,最終鑄成了中國近代在科學技術上被西方遠遠甩在身後的歷史悲劇。請支持本團隊製作的《戰爭特典》系列實體圖文書!獨立專業有種有料!


明末清初,西方的傳教士不畏艱險,遠渡重洋,來到享有盛譽的中國。他們一方面傳教,另一方面也帶來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及文化精華,在客觀上不僅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同時,也多少促進了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在這些來華的傳教士當中,在中國停留時間最長、先後受明清兩朝政府歡迎和認可的當屬湯若望。

湯若望,德國人,1592年生,原名約翰。1618年受耶穌教會派遣來中國講經佈道,天啟三年(1623)到北京。是著名的歷學家。早在崇禎十五年(1642)六月,他受明政府指派,督造了20門銅炮和500門小炮,曾受崇禎帝的賜匾褒獎。清朝入關後,他被任命為欽天監監正,深得多爾袞以及福臨的優待。

湯若望在清軍剛剛入關後,就向清廷上疏,力陳「舊法曆本大謬七條」,請求清廷派人實驗他所推測的日食是否準確,希望採用按西洋新法制定的《崇禎曆書》。順治元年(1644)八月初一,日食。多爾袞命大學士馮銓率欽天監官員進行實地觀測,結果是湯若望的西法預測準確,而「大統、回回兩法,俱差時刻雲。」於是,朝廷決定採用《崇禎曆書》。順治二年(1645)清廷下令頒布實行《時憲歷》。這是我國歷史上最重大的一次曆法改革,湯若望為此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福臨親政後,對湯若望特別寵信和愛戴。他對湯若望淵博的學識及在天文曆法上的高深造詣特別崇拜,並尊稱他為「瑪法」,免湯若望三跪九叩之禮,准予隨時隨地出入宮禁,覲見皇上。福臨還經常出入湯若望的館舍,兩人相坐而談,談論涉及朝政、天文曆法,以及中西方教義。為什麼福臨會如此寵信優待湯若望,並稱他「瑪法」呢?

據說湯若望曾用耶穌教聖牌治癒了福臨未婚皇后的重病,皇太后為此十分感謝湯若望,並親自提出認湯若望為義父。聖母皇太后的義父,便是福臨皇上的干爺爺。因為母后的關係,福臨與湯若望的關係也日益密切,並親切地稱他為「瑪法」(即爺爺),不斷給予加封賞賜。

順治九年(1652)七月,湯若望向福臨進獻渾天星毯、地平日晷等儀器,以示對皇帝及清廷的效忠。福臨特賜朝服、涼朝帽、鞣襪等貴重物品。

湯若望在清廷的官爵不斷上升。最初,他被任命為欽天監監正,之後,再封他正三品太常寺卿。順治十年(1653)三月,又賞賜他「通玄教師」稱號,增加俸祿一倍。最後又授予他為通政使,加封光祿大夫。

福臨對湯若望的《時憲歷》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很高的評價,這說明他能接受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表現出包容和開放的思想傾向。這在當時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在他給湯若望的敕諭中,充分地反映出他的這種積極思想。他在敕諭中說:

「朕為國家締造宏偉的基業,頒布實施先進的天文曆法是當務之急。自古以來,從漢代開始,如洛下閎、張衡、李淳風、僧一行等人,創建的曆法均有損益。僅僅在『日月朔望、交會分秒』之數方面的錯誤就很多,導致對氣候觀測的誤差。至於元代郭守敬創的曆法,號稱精密,然而在『經緯之度』方面尚不能符合天行。惟有你從西洋遠渡十萬里,來精通曆法。但經十餘年,終不見使用。朕承上天保佑,在定鼎之初,特請你為朕修大清《時憲歷》,至於今日而成,可謂勤奮而至啊!你又能潔身持行,盡心做事』領導屬員,可謂忠心耿耿。今特賜你嘉名,號為『通玄教師』。望你能遵守職責。這是天生賢人,佑佑定歷,補數千年之闕略,成一代之鴻書,並非偶然啊!望你今後將此書修改完善,傳之後代,豈不美哉!」


推薦閱讀:

TAG:清朝 | 文化 | 歷史 | 湯若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