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李煜這位君王?
李煜,南唐後主,原名李從嘉,是南唐中主的第六個兒子,李煜生來就熱愛詩詞,很有藝術氣息,也不喜政治,平時都遠離政治,然而,顯德六年,太子弘冀病逝,李煜一下子就被推到了政治舞台上,成了儲君。
等到老爹李璟病逝以後,李煜在金陵登基,更名為李煜。
雖然當上了皇帝,李煜卻並沒有多大的改變,還是很愜意的過著自己的小日子,他沒有什麼經天緯地的大志,也沒有什麼爭霸天下的慾望,白天的朝堂上難見他的尊容,夜晚的皇家娛樂廳里卻到處都是他神采奕奕的身影。他在那裡聽歌賞舞,與宮女纏綿,玩得興起時,就親自吟詩作畫,寫下了大量輕浮淫艷的詩詞。
比如遺留至今的《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笙簫吹斷水雲開,重按霓裳歌遍徹。」、《浣溪沙》:「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等等。
如果是太平盛世,或許李煜可以安安穩穩的過他滋潤的皇帝日子,只可惜這是一個天下爭紛的時代,宋太祖滅南漢,屯兵漢陽,李煜非常恐懼,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並遣其弟鄭王李從善朝貢,上表奏請罷除詔書不直呼姓名的禮遇,太祖同意。
李煜作小服低,拒絕過投降、招安,不是託病拖延北上,就是進貢祈求苟延殘喘,就是不願意降宋,可惜宋太祖也不會容忍他,以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為理由,一舉將他剿滅。並且將他封為「違命侯」。這實在是讓李煜感覺非常的羞恥。
然而今時今日,他再也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了,甚至還是一個囚徒,極大的落差,讓李煜非常痛苦,這時他想到了自己的詩詞,在這個無法自主的時候,唯有詩詞可以讓他抒發心情,得到慰藉。
李煜是個失敗的帝王,但在詩詞的世界裡,卻是當之無愧的王者。
李煜,字重光,號鍾隱,是南唐第三任國君,史稱李後主。李煜才華橫溢,工書善畫,能詩擅詞,通音曉律,是被後人傳誦的「千古詞帝」。他字重光,是因為他長相奇特——駢齒重瞳。有一隻眼睛長有兩個瞳孔!傳說中的舜帝和項羽都是重瞳子,所重瞳的被當作是聖人的象徵,所以他的爺爺和父親對於他寄於厚望。後主在幼年時期擁有過短暫的幸福,在李昪的「息兵安民」政策下,南唐國力雄厚,它擁有35州,人口也有500萬之多。而北方群雄還在互相征戰、無暇顧及江南這些交通不便利的小國。南唐偏安一隅,日子還算過的不錯。但公元958年,李璟實在抵擋不住三年來柴榮的御駕親征,加上南唐又遭遇大旱和蝗災,只好上表自請傳位太子,劃江為界,把江北之地盡獻後周,同時削去帝號,用後周的年號來紀年,把南唐變成了後周的附屬國。然後他把個爛攤子留給兒子,自己躲到南都洪州去寫他的詩詞歌賦去了。二十五歲的後主無奈地從父親手裡接過了這個爛攤子。李璟希望兒子的異相能像舜帝那樣光耀千古、去照亮南唐晦暗的前程,但大廈將傾,就算是饒舜在世也未必可以挽救,更何況這樣一個只想逃避根本不想治理國家的君王呢。
南唐後主李煜,他不是一個好君主,卻是一個真才子?
他有許多的無奈,是時代的過,也拋不開他的錯?
他的一生歷盡了榮華與恥辱,在恥辱里,才算是真正成為了一位詞人?
山河不再,尊嚴不再,甚至連心愛的女人也挽留不住,悲哀、無助、萬念俱成灰?
我不知道是該痛斥他的不負責,還是該欣賞他的「愛江山更愛美人」??
但我可以肯定,如果沒有他的四十三年之後,就不會有現在我們看到的一首首敲碎人心的詩?
李煜即位的時候,南唐已經是宋的屬國;面對宋朝的壓力,逆來順受,以圖苟且偷安;後來宋軍入金陵,俘虜了後主,南唐滅?一個文藝青年,生在了帝王家,身著龍袍非他所願;他一無君主應有的膽識,二無君主應有的魄力,反倒是文青們喜歡做的事情,他樣樣精通?
他精於書畫,諳於音律,工於詩文;尤其是他的詩詞,前期多宮廷享樂生活,風格柔靡;後期反映亡國之痛,意境深這,感情真摯,語言清新,極富藝術感染力,可謂是驚天地泣鬼神的佳作?
作為一個史上愁緒最多的君王,李煜刻骨銘心地寫出了心靈深處的情感漣漪,歷經歲月滄桑也不會褪色~~愛、恨、惆悵、孤獨、寂寞……
李煜的這種纏綿悱惻的情感,恰如一江春水、綿綿不絕?
確實是一位好詩人。
詩人浪漫,心懷美好純真,所寫題裁無非也是女人美色幽怨情情愛愛,與其他雄主詩詞完全是兩個風格。
雖然情愛是人類永恆的主題,詩詞也寫得好,但在政治上是白痴,還不能知兵事,搞得國家搞得一塌糊塗。
所以只能說他生錯了地方,要是生在普通官宦之家,說不定能做個狀元,奈何生在帝王家,還要做個詩人,真是皇權與詩情不可兩全啊。
可以這麼評價他:優秀的詩人,善良的情郎,平庸的君主。記住是平庸的君主,不是昏庸。
李煜是千古詞帝,但武略卻是不怎麼樣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