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祖先是哪裡人?


客家人,一個神秘的名稱。有人說,有太陽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還有人說,哪裡有陽光,哪裡就有客家人,哪裡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那裡聚族而居,艱苦創業,繁衍後代。那麼,到底何謂客家人呢?它的源頭又在何處呢?

單單一個「客家」的稱謂,迄今為止,就有不少學者對其進行考證、研究,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最古老的說法是,說客家即是夏家,「客」與「夏」是諧音,幾千年說來,「夏」則成了「客」。所以客家的祖先或先民,就是發祥於我國中原的華夏民族。

最遙遠的說法是,客家即「Hakka」,這個稱謂來自俄羅斯的歷史文獻中。據記載,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與中國西北接壤處,曾有一個被稱為Hakka的部族,它很可能就是後來中國客家人的先民,因為時至今日,國外仍沿用Hakka這一名稱,它讀成中文便是客家。

最權威的說法來自著名的客家學專家、文化大師羅香林,他在客家研究奠基之作《客家源流考》中稱:「至於客家的名稱的由來,則在五胡亂華,中原人民輾轉南遷的時候,已有『給客制度』……可知客家的『客』字,是沿襲晉元帝詔書所定的。其後到了唐代,政府簿籍乃有『客戶』的專稱。而客家一詞,則為民間的通則。」眾所周知,晉室南渡,是在南方「僑置」了不少原來北方才有的縣市,而北方中原漢人,也就成了「僑客」。先到為主,後到為客,千古皆然。羅香林的說法一直被視為權威。

自羅香林之後,也有人提出了異議,他們認為自五代、兩宋以至明初,閩粵贛三省交界、今日被稱為「客家大本營」的地方並沒有自唐宋以來就自稱為客家的移民,也不存在客家方言,更沒有名為客家的民系。因此,權威羅香林的說法只是一種臆斷,而「客家」的稱謂,則是因為明中葉至清初時,專門對三省交界處大批外來的移民而起的。更有來自國外的學者,如美國學者康斯坦堡認為,「客家」是廣府人對清初由粵東遷來三角洲新移民的稱謂,起初並無惡意,後來兩個族群由於爭奪土地,互相仇視,客家人便和自稱「本地人」的廣府人對立,最後以方言為識別,形成一個以「客家」為名的民系。

一個「客」字竟引發如此多的爭論,但有一條是毋庸置疑的:客家人是炎黃子孫,並經歷了千年的大遷徙,在遷徙中謀生存,在生存中謀發展。

若覺得可以,歡迎關注我呦


客家人被稱為「東方猶太人」,不是說客家人和猶太人能追根溯源,他們之間能聯繫個毛線啊,壓根就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主。

他們之所以能有這樣 的稱呼,那是因為客家人能夠行走於天下,移民定居於世界各地,可以說有陽光的地方,就有客家人的蹤影。而且他們做生意很有自己的一套,在海外商界有很多的成功者,他們的這些特性跟猶太人有一拼,所有就有了」東方猶太人「的稱呼。


那麼客家人為什麼要行走還要定居於世界各界呢?呆在一個地方不好嗎?

客家人的這種特性的形成就和他們的祖先有關係了,那麼我們就要好好說說關於客家人祖先的故事咯,找一找客家人祖先都來自哪裡,追根溯源才是根本。

」客家人「三個字裡面的」客」字是和「主"字相對的,意思是外來的人。客家人也的確是外來人,他們的祖先本不是嶺南土著居民,也不是少數民族而是中原漢人,他們是遷徙過去的。一群人從原來居住的地方跋山涉水歷盡千險到另一個地方生活這肯定是有原因的,要麼是天災,要麼是人為,客家人祖先的遷徙也不例外。在一個地方沒法呆了,那就只能走唄,走到哪兒算哪兒!

客家人的南遷,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時代,當然這個說法不一定很準確,比較靠譜的有記載的從西晉到晚請大約經過五次大規模遷徙最終才形成相對成熟的、具有很強穩定性的客家民系。

具體的五次遷徙過程網路上都能搜到,咱就不在這裡做過多贅述了。

從中原躲避戰亂客家人的祖先們向南由九江到鄱陽湖或順贛江進入贛南山區,有的更遠到達今梅州的大埔;後來又發生戰亂,各省客家先民的大部分,由九江溯贛江而上,來到今天的贛南、閩西、粵東北的三角地帶定居;再後來繼續戰亂,早先遷入此地的客家人,為尋求安寧的環境,又繼續南遷,進入粵東的梅州、惠州一帶。可以說每次遷徙都是一部分人留下,一部分人繼續南下,這樣客家人在上千年的遷徙歷史中,已經和其他遷徙族群一樣成了很多地方的原住民。

後來客家人在這些居住地生根繁衍,人口多了吃飯就成問題了,因為他們居住的地方大多是山地和林地,耕地很少。怎麼辦 呢?為了能填飽肚子,於是客家人的一部分就再次向周圍有耕地和人口少的地方遷徙,比如湖南、四川、廣西、台灣等地區。還有的因為各種原因到了東南亞國家和美洲大陸,再經過這多少年的子孫繁衍,於是客家人在世界的每個角落就紮根了。

我覺得客家人這個群體經歷過這麼多次的遷徙,歷經這麼多的世事滄桑還能存活下來,還能在今天被我們拿出來討論,確實不簡單。我覺得主要原因是他們的」魂「沒有丟失,這個魂那就是他們的客家文化,包括他們的語言,他們的飲食,他們的建築,他們的戲劇、音樂、舞蹈、工藝、民俗等很多方面。

經常從電視上看到很多海外的客家人都認祖歸宗,無論是儀式還是方式上都很正規正統,這些其實都值得我們中原地區漢人們好好學習一下。

你還知道你的輩分嗎?或者說你是多少世?

雖然這些在當今紙醉金迷的社會裡意義不大。

但我要說的是:除了金錢,在我們的眼裡還能有點其它的東西嗎?!


阿金大哥,一個愛好文史的油膩大叔。

歡迎關注和交流!!


謝邀。在頭條回答客家人話題有很多次了。再回答客家人祖先問題顯然啰嗦。但願意將自已研究客家人的心得與頭條朋友們共同分享。不對的請予批評指正。

筆者是名老記,但對歷史有深厚的興趣。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研究客家人,並於1996年創作15集電視片《中國客家人》(由葉選平題詞)。在與廣東電視台合作拍攝中,跑了5個省區118縣市數千客家古村落和景點,收集拍攝各地方志和史料200萬字。可說是客家研究者中野考成果最豐富的。該片在播出前請顧問團和全國各地210名專家學者給予嚴格評審。下面簡要回答客家人祖先問題。

一,客家人是漢人與畲人民族融合體。毛澤東說:「中華民族是民族融合體」。客家人當然也不例外。據《贛州府志》載,唐末,黃巾軍兩次征伐嶺南(從贛江經大余梅關古道到廣東南雄北江),在贛南四次大肆燒殺搶掠,擄人萬餘口,殺戳五萬餘,搶掠無計,迫使畲人大量逃亡贛閩粵山區。為什麼是畲人呢?《興國縣誌》介紹,畬人來源於(湘西)武陵蠻。在興國生活約300年,傳十數代,縣境遍布畬字地名。黃賊(黃巢)四劫,十鄉皆空,慘不忍睹。逃往山區的畲人在宋初又遭受一次大屠殺。起因是與閩南沿海的閩越人爭奪土地。這次屠殺迫使畲人向東逃過福建三明,向西逃到廣東興寧。沒有逃亡的畲人也只得放棄故土,遷移到更高的山巒生活。(這次爭鬥和屠殺是因閩南人得到唐朝剛設置的漳州府支持。)杭州南宋滅亡時,大批臣民也躲進畲人居住的山區避難。各地方志對宋人逃亡情景描繪很多。畲人因有共同遭遇,對宋人很同情,呼之為客或客家,甚至粥糧義賑。就這樣,畲漢逐漸融合成客家人。但客家人正式稱呼卻晚至清同治年間才出現官方文件上。

二,客家人共同祖先在贛閩粵。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客家學說興起,專家學者一致認為客家人源於贛閩粵山區。但對畲漢融合,客家人習俗,形成時間等方面有不少爭議。以華東師範大學客學研究中心主任李逢蕊教授為首的學者認為,客家人是純正的中原漢人,經七次遷徙到達贛閩粵山區。以嘉應大學塗延生教授為首的認為是畲漢融合體。否則,畲人愛狗,祟拜盤瓠和「二次葬」習俗怎麼進入客家人意識中?可惜,塗教授缺乏筆者這般豐富的野考資料,在一遍叫罵聲中敗下陣來。現在,客家人已遍布五湖四海。若問他們的祖先地,當然在贛閩粵山區。洪秀全有一篇講演很精采,附錄兩句作為結束語:我的家鄉在廣西桂平,但我的祖藉是廣東平遠。那裡有很多畲族人,他們善良勇敢,傳說是古代楚國後人。


作為一個客家人的子孫,我對這個問題很有性趣回答。

客家人三個字裡面的「客"字是和主相對的,意思是外來的人。客家人的確是外來人,嚴格地說客家人的祖先與中原漢族同族同宗。客家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分支族群,也是漢族世界上分布範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分支族群。從西晉永嘉之亂開始,中原漢族居民大舉南遷,抵達粵贛閩三地交界處,與當地土著居民雜處,互通婚姻。經過千年演化最終形成相對穩定的客家民系。此後客家人又以梅州為基礎,大量外遷到華南各地乃至世界各地。


客家的祖先是中原人,這是人人皆知的常識。自南北朝伊始,隋唐,五代十六國,北宋至南宋,戰火連年,硝煙不斷,猶其地處中原的河南民眾,長期生活在水深火熱,生靈塗炭的災難之中,隨時隨地都可能身首異處,魂飛煙滅遭受滅頂之災。萬般無倷之中,只有一次,又一次地大規模遷移到更遙遠,偏辟的南方荒蠻之地,開創新的家園,以求生存。這就是自強不熄,積極樂觀,努力耕讀的客家來歷。


大家都是炎黃子孫,同根同源骨肉同胞,兄弟姐妹都是自己人,自己人不打自己人,應該同心同德。廣府人跟客家人就象分開多年的兄弟,大家千萬不要做親者痛 仇者快的事情。廣府是秦始皇派下南征百越五十萬秦軍(多數楚人,佔比多的也有河北省趙人,我看他們祠堂有河北省祖籍,父系),還有部分閩南語人跟客家人宋朝南下融入;客家人是金人入侵,宋朝徽欽二帝,時候南下為客,客家人還有一部分是南宋滅亡,海路抵抗南下一部分成為閩南語人、陸地抵抗南下一部分融成為客家,還有小部分經過韶關南雄珠璣巷融入廣府;然後漢人各自分開,去了哪個地區就成了說那種話的漢人,就象三個失散多年的漢家兄弟。。。廣東三大語系真真實實的南下路線。///////////////////廣東省州府,瓊州府現為一省,潮州府能分成4個地級市,而自古以來都地理位置重要的雷州府卻只成了小縣? 中國真真切切的有歷史教科書、史書記載,河洛話閩南語漢人古代南下遷移路線圖:1,古代洛水流域、河洛地區漢人,東晉五胡亂華古代洛陽南下的人------2,河南固始光州地區晚唐安史之亂,南下福建莆田-----3,宋末、跟蒙古族打仗-南下活下來宋朝官民後裔在廣東湛江市雷州半島閩南語地區------------4,還有一部分跟鄭成功抵抗清女真族、福建莆田、泉州市漳州市閩南語地區,南下廣東湛江市閩南語雷州話區後裔。-------------5,清朝移民政策,古代莆田地少人多-移莆田填雷州半島(大概潮汕人,海陸豐汕尾人也是這些後裔)----------------------------我們村父系吳王夫差後裔,我母系商朝比干九牧林後裔(我父親是姓陳的人養大)。我姨夫村,民族英雄文天祥後裔(雷州市客路鎮山舊橋村);我同學家,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中的謝家,東晉謝安侄子後裔。古代跟蒙古人打仗,宋末福建莆田下來廣東湛江市的。我看汕尾那邊遠古!遠古可能也是跟我們一起莆田下來廣東那邊移去的?小時讀歷史聽老師好象講過?。學姥=河洛,古代洛河流域洛陽市居民。古代跟外族打仗 一直下來的漢人。全國河洛話閩南語人都是兄弟姐妹!因為近代史上千年被外族三番兩次入侵,導致我們這些多災多難的漢人,所以我們性格比較能忍。低調。經受痛苦與憂傷越多的我們,越是能忍耐-窮卻益堅不墮青雲之志!----------所有河洛話閩南語人都是一家人。廣東少數民族差不多沒有,廣東很少少數民族的。都是跟蒙古人女真人打仗,下來的漢人,然後下來的漢人趕少數民族過去廣西省跟海南省----------------------------------------------------湛江市閩南語區雷州半島雷州話、海話、黎話(炎黃子孫,黎民百姓),祖籍都是福建莆田,我們村老人常年回去莆田清明節掃墓祭祖。崖山海戰活下來南宋軍民後裔,抵抗蒙古軍下來的漢人後裔。閩南語分支雷州話跟台灣話完全一模一樣,閩南人是最正宗的漢人,古代洛陽漢人、唐朝洛陽漢人,活動於古代洛水-洛河流域。經常被稱為河洛人(學佬人)。----------------閩南人是最正宗的漢人,古代洛陽漢人,活動於洛河流域。經常被稱為河洛人----------<<過吳江有感>> -吳偉業 落日松陵道,堤長欲抱城。 塔盤湖勢動,橋引月痕生。 市靜人逃賦,江寬客避兵。 廿年交舊散,把酒嘆浮名。閩南語區台灣省、福建省的廈門、泉州、漳州3市莆田市、福清市、,廣東的汕頭、潮州、 揭陽、汕尾4市和雷州半島、雷州、霞山、麻章、徐聞、電白、遂溪、海南省的漢族地區,溫州閩南地區等。此外,浙江、廣西、江 西、江蘇等省區,也分布有講閩南方言的分散縣、鎮、村,香港、澳門還有近200萬人使用 閩南方言。在我國境內操閩南方言(包括它的分支)者總共約有5000多萬人,占漢族人口的 4.6%左右。 語言專家們都肯定,閩南系方言是現存最古老的漢語方言之一,它融合了華夏古漢語、古吳 語、古楚語、上古中原漢語等各種成分2004《新財富》華商100富人排行榜中,台灣籍(包括祖籍福建)佔24人,財產290.3億美 元;潮汕籍19人,財產230.3億美元;閩南籍14人,財產149.6億美元;海南籍1人,財產 15.0億美元。整個泛閩南地區入榜57人,財產682.5億美元,分別佔總人數57%,總財產 52.4%。 宋朝明朝被邊境的番人蒙古族女真族,親眼目睹宋明漢人衰亡,本打算一輩子過著流浪的生活。 但是到了後來,成為元清子民。漢人悲嘆自己,沒有氣節堅持初衷,而侍奉番邦番人女真人胡人所感慨。而古洛陽河洛話最正宗的漢人閩南人-身為漢族的後代,必定同感吳偉業的心情。明朝被邊 境的女真族滅了之後,漢族承受了極大的痛苦。燦爛的文化跟文物全都被破壞,深感遺憾。 漢人被胡人入侵,而且被滅。經歷了痛苦還有恥辱的歲月,身為漢人的悔恨。番邦番人胡人女真人蒙古人控制了中國建立了政權在了中央跟中原中心地區,之後。將居住在中原的 人古洛陽河洛話的閩南語漢族全部都趕下來了福建閩南地區去了。。。。。。而被趕下去福 建閩南地區的漢族人,個個都成了現在在中國大地包括東南亞歐美日韓(馬化騰,黃光裕, 李嘉誠,阿里巴巴最大股東孫正義,珠江新城蘇萌雷州白沙,茂德公陳宇雷州龍門,天地壹號陳生雷州隧溪官湖村,劉鑾雄, 林百欣,蔡志明,萬科姚振華,朱孟依,郭鶴年,林紹良,黃惠祥、黃惠忠,施至成,東林子良、紐西蘭許立華雷州半島還有很多低調隱形富豪)地 區都呼風喚雨的富商。當你們進去古洛陽洛水流域的閩南語漢人區,的任何一個角落,漢族的傳統文化,都找不到 蒙古人女真人胡人的痕迹。有的只是漢人的傳統文化,宋朝,明朝的漢人傳統文化的陶瓷和 書籍。而且村村都保持做傳統文化,家家戶戶牆壁上面牆壁都是道家佛家所有的壁畫。身為古洛陽洛水流域地區的漢人,對宋朝跟明朝有著深深地懷念。 ---------------------------------------------------- 公元前355年,楚滅越之後,「楚子熊揮受命鎮粵,至此雷州半島開石城,建樓以表其界」。--------------------------------- 歷史:雷州話古時被稱為「東語」或「客語」。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的《海康縣誌》,在「民俗志·言語」一節中記載:「有東語,亦名客語,與漳潮大類,三縣九所鄉落通談此。」[2]雷州話脫胎自古代閩南語。南宋末年,元兵攻陷臨安,益王趙昰在陸秀夫、張世傑等大臣輔佐下在福建稱帝。後來因元兵攻打福建,南宋朝廷逃到廣東。陳若水、陳八宣、陳汝楫等人,在興化府(今福建省莆田市)組織了民兵30多萬人隨行保駕。南宋在崖山之戰中滅亡後,陳若水、陳汝楫等人率莆田籍民兵逃亡到雷州半島,定居於此。隨時間推移,逐漸產生具有自己特色的雷州話。


我的祖先也是客家人,我之前看了很多與客家民系有關的學術研究,認為謝重光關於客家人的主體是在南宋時期由南遷的 中原與江淮漢人、百越民族、南遷的武陵蠻融合形成的論述最可信。謝重光認為客家人是以漢族、百越、武陵蠻(瑤畲)為共同主體形成,形成時間上是在南宋。與我的看法區別的是,主要是我認為客家人的主體是瑤畲,融合入講贛南方言的漢族族群,從而形成客家方言的客家人,時間點是在明朝中葉,無論是生話習慣,民族風情均無二。而為何以瑤畲佔主體形成的客家人講與贛方言相似的方言,主要是瑤畲民族的漢化具有被動性、強制性,與南方各地方瑤畲的漢化一樣,基本上瑤族的語言都沒有多少保留,只不過客家方言保留了不少瑤畲在底層而已。


客家人引以為傲的「擂茶文化」,與百越民族的擂茶文化如出一轍,不難看出……客家人來自百越民族,他們杜撰自己的族譜,冒認是逃難而南下的漢族。


不想說難聽,多少把客家當成另一種人或民族。多少人以客家人為榮,而這種榮,榮過了頭。將客家人架在普通中國人之上。當然認為普通是部分客家人認為的。客家人的祖先應該沒有統一的祖先,多是逃避戰爭時很多中原移民。祖先難道不是炎黃嗎。客家人中在近代有句話(哪裡有中國人哪裡就有客家人)。想到另一句: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感覺出類了吧?地緣在歷史長河中,客家人居住的海邊與迅速發展世界的西方文明,早是接觸。當然除了少數能做點生意,大都是受到了外來壓迫。很多人被壓迫到世界各地做苦勞工。歷史時長160多年,而這些所謂客家人神話就是這樣開始的,比內地提前先進見識和接觸西方文明,在思想也就先進些,所以隨著海外各國人權改變,也隨著大中華的崛起,流浪在外面的客家才有話說的份,加上中國人本不比外國人笨,努力學習加勤勞傳統,海外的客家中國人也崛起,至少相當長的一些時間,領先內地。但現在整個中國全部融入世界,慢慢的客家人的神話將會被歷史淡化,中國自古大商為晉商、徽商,浙商、蘇杭自古繁華,這個時代將會慢慢的取代認客家人為傲勇氣。都是中國人,別分你我。這才是振興中華之大計。


推薦閱讀:

TAG:文化 | 客家人 | 龍岩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