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到底有多厲害?
首先厲害這個詞就很難定位。什麼叫厲害?
達到什麼程度或者能力水平如何才能算作厲害?
我個人認為,孫策應該算厲害吧。
他的戰績基本上是全勝,但是人們習慣以對手實力來衡量其人的實力。就好像你如果不是和阿里巴巴打對手戲,而是和某不知名電商交手,那麼你就算贏了商戰吞併了對方,那也是三流水準。
因為對手的實力不明導致孫策取得的成績含金量並不高。
對手都有誰?
嚴白虎草莽出身,王朗文人一個,許貢無名之輩,許邵是自媒體人,笮融就是個兵痞。
唯獨有些實力和名氣的對手是陸康、太史慈、劉繇、劉勛、黃祖。
陸康,算是個老狐狸吧。孫策其實是替袁術打的廬江城。陸老爺子守孤城守了快一年,陸氏族人幾乎死絕了才開城。我覺得這一戰陸老爺子雖敗尤勝。
太史慈,能力是出眾,不過是給人打工的,和張英都是劉繇部下,單算一個對手是因為他後來在山區里打游擊單幹,最後還是被孫策收服了。但諸位仔細想想,他除了和孫策打出了水平打出了成績之外,他還有什麼戰績為人稱道?連赤壁之戰都沒活到。
劉繇,漢室宗親,是被大眾低估的一位歷史人物。他是兗州刺史劉岱的弟弟,名士陶丘洪對他兄弟倆評價頗高,稱為「所謂御二龍於長塗,騁騏驥於千里」。不過兗州智者程昱反正對他哥劉岱不怎麼待見。從記載上看,劉繇似乎從出仕前的行為上就比他哥有出息,出任揚州刺史時,與劉表很像,基本上是光桿司令就職。但是這個人足夠厲害,從袁術那裡虎口奪食,控制了吳郡和丹陽部分地區,並且憑藉魅力與人脈,策反了袁術方的陸康,收服了會稽太守王朗。基本算是控制了揚州的小一半。孫策的舅舅吳景還有堂兄孫賁都曾在袁術指示下與劉繇作戰,都吃了敗仗。孫策過江後,基本上是橫掃劉繇勢力。
劉勛,是袁術舊部,繼陸康之後,坐擁廬江,有輜重有戰船有兵力,就是沒腦子。要是他能聽劉曄的進言,估計也不會讓孫策贏得那麼容易。
黃祖,劉表大將。說實話,孫策與黃祖的沙羨之戰,堪稱孫策用兵史上最華麗一戰。火放上風,流矢雨集,甚至讓人聯想到赤壁之戰的光景。可是,戰果再輝煌,她也沒殺了黃祖,江夏還是劉表的。這又該怎麼解釋呢?
其實孫策的戰績應該視為孫策集團的勝利。與他個人有關係,但也不能充分證明他的出眾能力。
所以,下面才是正文。
孫策是孫堅與吳夫人的長子,相貌英俊,人稱孫郎。從小就有領袖氣質,帶領吳郡一群少年游耍。同樣出名的且出身世家的周瑜,甚至慕名從廬江趕來相識,兩人惺惺相惜,並結為總角之好。可見孫策少年揚名,絕非庸兒。
孫堅征戰在外,孫策很小就擔負起了護家重任。孫堅死後,處境更難,是16周歲的孫策擔起了一家之主的責任,帶領著家族度過了難關。在顛沛流離的過程中,孫策從未忘記胸中志向,不斷結交人脈。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在江都結識的名士張紘。張紘當時正在守孝,孫策慕名拜訪了這位與他無親無故的名士。而且是多次拜訪,像詢問老師一樣向張紘尋求幫助。並且17歲的孫策坦誠地將自己的想法對張紘表述了出來。
「方今漢祚中微,天下擾攘,英雄俊傑各擁眾營私,未有能扶危濟亂者也。先君與袁氏共破董卓,功業未遂,卒為黃祖所害。策雖暗稚,竊有微志,欲從袁揚州求先君余兵,就舅氏於丹楊,收合流散,東據吳會,報讎雪恥,為朝廷外籓。君以為何如?」
雖然這段話很有可能是史家美化潤色後的精華,但是,我們依然可以知道孫策已經在構想超出他年紀範圍的重要事情——重振孫家。並且提出了更進一步的志向,成為朝廷的外藩。這種志向很可能是受到了孫堅的一定影響,因為孫堅似乎就是致力於匡扶天下、成為外藩。但是其中的每一步,孫策都已經有所設想。先投奔袁術,收復舊部,然後東征吳郡會稽,討伐荊州為父報仇。
不過,我們也能看出,這的確符合孫策的年紀,視野依然狹窄。作為長者的張紘一眼就看出了問題所在,可他不願意點撥了這位無親無故的青年。試圖敷衍。孫策又說了另一番話。
「您的大名,名聞遐邇。四方之人,無不嚮往仰慕。我的這些打算,成與不成,由您一言而決。您一定要對我直言相告。如果我志向得伸,大仇得報,決不會忘記您的教誨之恩。」(原文略文藝艱澀,遂用譯文)
張紘被孫策的坦誠打動了,為其制定了《江都對》戰略,並許諾如果孫策成功收復舊部,他就帶著好友一起去江東幫助孫策創業。最後的確也履行了諾言,帶著一幫優秀人才去投奔孫策,並且都成為了孫策智囊。
不過,我們能從這段過往中看出孫策的風格。他不是沒有謀略和狡詐,如果沒有,他就不會明知張紘並不待見自己卻還要三番四次上門討教,他是在為自己的未來鋪路,厚著臉皮為自己找一位老師。善於運用這種開門見山直來直去的坦誠是孫策最大的殺手鐧。張紘被打動了,後來的太史慈也被打動了,可能之前的周瑜也是被這種坦誠率真所打動了。這種真誠,就是孫策的最大人格魅力所在。而不僅僅是長得帥哦。
在得到了張紘指點後,孫策有了新的目標,將匡扶天下,成齊桓晉文之業作為目標,邁出了第一步——投奔袁術。
袁術是一個富有權術的狡詐之徒,孫策在其手下舉步維艱。奪回父親舊部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最後由於陸康的叛亂為孫策創造出了機遇,以平定廬江為條件,孫策獲得了部分舊部,並能與堂兄孫賁還有舅舅吳景並肩作戰,共抗劉繇。沒錯,孫堅舊部早就被袁術拆得七零八落了。
孫策在戰場上橫掃敵人,在權術上依舊要對付高自己很多級的袁術,防止其起疑心,奪回自己兵權或者出兵討伐自己。他為了解除袁術防備,讓孫賁吳景先回袁術處,甚至讓周瑜先投奔袁術處。這是有風險的,先不說兵力被削弱了,單論未來投奔袁術處的孫賁吳景周瑜還會回到自己身邊嗎?不知道孫策是沒有想過,還是毅然選擇了信任。總之,後來他們都回來了。
是什麼讓孫策的這些長輩還有同輩們如此對他心服口服?又是什麼讓他們不能放下追隨孫策的心?難道袁術對他們太差了?還是從孫策這裡他們得到了其他地方得不到的東西?
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帶著幾千人渡過了長江。數年後,帶甲十萬,坐斷東南,身邊聚集了一批諸如張紘張昭、程普周泰的文武牛人,周瑜呂據對他死心塌地,太史慈劉繇敗給他心服口服,劉表將其視為大患,一代梟雄曹操甚至都感嘆:「猘兒,謂難與爭鋒」。
你說孫策厲不厲害?
孫策,綽號小霸王,意思是和楚霸王項羽一樣勇武無敵,有勇而少謀,兩軍陣廝殺衝鋒陷陣還行,克敵之勇有餘。孫堅輕敵率三十人外出,被人射死,孫策以單人外出,被許貢的朋友重傷,外出不多帶人加以防備而被傷,父子倆自認英勇無敵,輕視敵手,身為一軍之帥,萬乘之重,考慮事情簡單,這就是孫策父子不能成為霸主的原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