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為什麼沒有出現外戚專權和宦官之亂?
首先謝謝邀請。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微末,對於豪門大戶素無好感,作為開國皇帝,朱元璋很是防範,害怕皇帝被高門大戶挾持,所以朱元璋有旨,皇室必須與平民聯姻,不得於高官勛貴聯姻,這樣就從根本上杜絕了外戚娘家強大威脅皇家的能力,皇帝年幼,不許太后垂簾輔政。
明代雖然宦官猖獗,但這是在皇帝的授權下為了和內閣掙權的產物,與漢代的和唐代的不同,漢代的太監與朝臣嚴重對立,要不然也不能董卓進京,唐代的更過分,甚至到了殺皇帝,自己立皇帝的程度。
嘉靖一朝,嘉靖不愛用太監,嘉靖一朝一個有名的太監也沒有,劉瑾專權,明武宗一道聖旨,劉瑾就被千刀萬剮。可見,離開皇帝的信任,明代的太監啥也不是。
明代實際上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朝代 ,利瑪竇的回憶錄里有著很詳細的描寫。不過是讓滿清給醜化而已。
明太祖朱元璋是草根皇帝,深知創業不易。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非常愛學習,對歷史了解很深,有感於漢唐外戚與宦官亂政,明確提出:外戚與宦官不得干政。
在具體執行上,除了明初諸皇子的王妃大多是開國元勛的女兒,後來的王妃、皇后都是民間小康家庭的女孩,和權臣、豪強沒有關係。民女被冊封為貴妃、皇后,其父母兄弟可以享受榮華富貴。有些甚至能夠封侯,賞賜良田美宅,但沒有官職,僅僅算是榮譽稱號,只是享福更沒有實權。沒有實權的外戚,是不可能威脅皇權的。
明朝出了些有實權的宦官,代表人物是劉瑾、魏忠賢。這些人也曾經一手遮天,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魏忠賢就號稱「九千歲」。他們能影響皇帝的決策,左右朝政、陷害忠良,但是卻不能威脅皇權。一方面,是因為有一個由認死理的文人組成的強權的內閣,「強權」到有架空皇權的嫌疑。這樣就形成了相互制約的平衡,閑的蛋疼,明朝才會出現那麼多的奇葩皇帝。另一方面,明朝的特務組織,有外臣領導的只對皇帝負責的錦衣衛,也有宦官領導的東廠、西廠。這些特務組織有時互相勾結,有時互相拆台、監督、制約,都向皇帝打小報告,很難一家獨大。所以即使權傾朝野如魏忠賢,崇禎皇帝想收拾他也不難,一道聖旨就能搞定。不可能出現漢唐晚期宦官廢立天子的情況。
聽不懂你在說什麼?王振,劉瑾算什麼????沒外戚專權倒是真的,因為朱元璋規定,皇后必須出自百姓家,所以娘家沒勢力,也是開國馬皇后做得好,不許給娘家人封官爵,這一對比,長孫皇后,呂后差多了!!!
因為明朝的政治比較特殊,由太監代表的皇權,內閣代表的相權和御史言官代表的士權相互制約,微妙平衡,誰都拿不到絕對的權利,所以,不管外戚還是宦官都無法完全掌握朝政,自然無法亂政。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