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審美是不是很俗氣?


有關乾隆審美的話題之前的朋友圈還有微博都著實火了一陣子。在對比之下,雍正時期的瓷器簡約清新,處處透著不同凡俗的高雅品味,而乾隆時期則是堆滿了色彩,並且還是濃烈色彩的鮮艷搭配,瓷器上的紋路樣式也可以說是相當的繁複。按照時下的審美來看,兩者一比較,乾隆時期的瓷器所表現出來的美學概念的確是有些俗氣。然而,皇帝的審美其實恰恰體現的其實是一個時代的風貌。

如果仔細追究乾隆時期以及雍正時期的瓷器燒制技術來看,可以知道的是,乾隆時期無論是技藝上,還是對西洋文化的借鑒上相較之於雍正時期都有著長足的發展。雖然在康熙時期就已經有西洋傳教士在宮廷。不過在雍正朝時,對西方文化的接受度顯然沒有康乾兩朝高。乾隆時期,恰恰剛好是清朝經濟文化的極盛期,與西方傳教士的接觸也更加的頻繁密切,自然而然宮廷器具受到當時西方的影響也越來越多,這其中就有興起於18世紀的洛可可藝術。即便是在西方,後世也會時常會詬病洛可可藝術的繁複與堆疊,然而這正是當時的審美。

而且乾隆朝時期,瓷器的燒制技術也是有了很大的提升,雖然在康熙朝的時候琺琅彩這樣的技術就已經引進過來,但是雍正朝由於時間過短,仍然只是這種技術發展的過渡期,到了乾隆朝,這種技術才發展成熟,色彩也增多,花樣也可以更複雜,因此題材也更多,比如說山水、花鳥、西洋人物、中國人物等等,還有就是洛可可藝術風格影響下的洋花圖案,不留白,也不在瓷器上題詞題詩句。也許由於可以做的實在是太多,所以當時的工匠以及乾隆都爭相將能用的技術都用到這些瓷器上。技術的進步並不能等同於藝術水平就會高。而乾隆時期其實也並不都是這種特別繁複花色的瓷器,也有一些清新的,我們所看到的瓷器展示可以代表的是一方面的審美趣味。


我覺得乾隆的審美確實很俗氣。有清代瓷器收藏經驗的人都會發現,雍正朝的瓷器還保留著清淡素雅的風格,到了乾隆朝,由於對琺琅彩瓷對色彩不加節制的使用,瓷器風格變得非常華麗、艷俗,乾隆皇帝也被不少網友諷為「農家樂」審美。不要用「炫技」來替乾隆的審美開脫。乾隆朝彩瓷確實有炫技的成分,但炫技本身也是審美不足的體現,就是一個人鑲了十個做工極精緻的大金牙,成天咧開嘴讓金牙露出來,這既是炫技,也是審美特low。

從傢具的審美風格變化,也可以看出乾隆的審美很俗氣。大家都知道,明式傢具風格典雅、造型簡約、線條舒暢,不追究花里胡哨的裝飾,也很少在傢具上髹漆,注意保留木材本身的自然紋理與色澤。但乾隆朝形成的清式傢具,風格正好完全相反:特別喜歡豪華、艷麗、繁瑣的審美風格,大量使用雕刻、鑲嵌、髹漆、彩繪等繁紋重飾。有人戲謔地評價:「清式傢具就好比是土豪的十根手指戴了十一隻金戒指。」儘管說得有些刻薄,卻擊中清式傢具風格的要害,也擊中了乾隆皇帝審美問題的要害。


前期年輕時還好啦!後來老了老了,馬屁聽多了也就越來越顯土氣與庸俗了。

偶爾得之,僅供參考:

徹底凌亂與無語中,所以從來不擺在家裡。得包嚴實了並遠遠收起來……


乾隆?你指的是清朝那位皇帝嗎?如果是那你要按當時的社會環境來說也不一定很俗氣,你不是當時的人怎麼知道那時什麼是美。古語有云: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你不是那時代的人,沒法做客觀的評論。


乾隆皇帝審美水平是相當高雅的,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福氣很長壽的皇帝,他遺傳了父親雍正皇帝的審美基因,因為條件不同,所以他審美的風格與雍正不同。有人說他俗氣,證明他接地氣,他一生玩過的古玩比任何收藏家見過的都多,只有無知自大的人才敢說乾隆俗氣。


推薦閱讀:

TAG:瓷器 | 乾隆 | 手串 | 歷史 |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