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太平天國間接滅亡了清朝嗎?


說到太平天國和清政府的關係,我覺得這樣理解比較準確。晚清是一隻比馬還大的大駱駝,而太平天國就是壓在這隻駱駝身上的一根稻草。由於太平天國作為農民運動的局限性——主要是領導人的腐敗和其所提倡的絕對平均的目標的不切實際,其滅亡是必然的。但是,這個必然的滅亡對於晚清而言就像生了場病,或者說一場大病。發病過後晚清更加衰弱。不論是面對列強還是革命黨都處於了下風。因此,太平天國間接滅亡清朝的說法並不準確,因為清朝立國二百多年,可不止生過一場病。就像人會生老病死一樣,生病多了自然難長壽,所以準確來說,太平天國是加速了清朝的滅亡。


太平天國存在於1851年—1864年,實際上確實已經到了清朝的末期,但是清朝的滅亡是太平天國間接導致的嗎?我認為這個問題還是有必要討論一下的,我們可以這樣設想一下,如果沒有太平天國運動,清朝就不會滅亡嗎?如果沒有太平天國運動就不會有別的什麼運動了嗎?事實上可能就是這樣,對於一個壽命將近的王朝來說,任何起義可能都是他要滅亡的一個間接原因,而又不是一個間接原因。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太平天國確實會對清王朝的滅亡加上一把火,但實際上可能作用並不是很大,與其說是太平天國導致清王朝間接的滅亡,倒不如說是清王朝的腐朽無能,和外國侵略間接導致的清王朝滅亡。對於當時風雨飄搖的清政府來說,任何一個事件都有可能導致他的滅亡,而又好像是理所應當,畢竟,他已經病入膏肓,積重難返了。


一定程度上可以這麼說。由於原有的八旗和綠營部隊戰鬥力較差,清政府不得不依靠各種新興的地方部隊,如曾國藩都湘軍、李鴻章的淮軍以及左宗棠的楚軍。這些人物迅速崛起,使得清政府能夠擊敗太平軍。然後代價是地方「尾大不掉」。一大批地方督撫通過太平天國戰爭擁有了人事權、財政權及軍權。這對於清政府來說是一個隱患。武昌起義後,十幾省相繼宣布獨立,其重要源頭就在於此。不過卻也不能過分誇大這種力量。太平天國被鎮壓後,清政府又經歷多次重大事件,如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以及清末新政,這些事件與清朝滅亡之間無疑關係十分密切。因此只能說,太平天國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清朝滅亡。


可以這樣說,要是沒有太平天國,清代應該還能多維持幾年的時光。首先從經濟上看,滿清為了鎮壓太平天國起義,耗盡了國庫,後來沒辦法又開徵各種各樣的稅收,如厘金,甚至賣官鬻爵,鑄造大錢。從軍事上看,八旗部隊在太平天國中幾乎被擊垮,地方軍事力量興起,如淮軍和湘軍,這也是後來北洋軍閥的前身。從政治上看,太平天過後中央權利逐漸下移,地方督撫擁有越來越多的權力,甚至開始對抗中央,這是在太平天國前未曾出現的現象。綜上所述,可以說是太平天國間接滅亡了清朝。


就跟東漢末年的黃巾之亂一樣,黃巾之亂後漢朝是沒有滅亡,但是有意義嗎?已經形成軍閥割據。

還跟唐朝的安史之亂一樣,安史之亂後唐朝是沒有滅亡,但是唐朝政府的控制力大不如前,各地已經形成藩鎮割據,唐朝政府想除掉不聽話的地方官,只能依靠別的軍閥去打不聽話的軍閥,然後把不聽話的軍閥都的地盤分給另外兩家出力的軍閥,這樣造成軍閥越來越大,尾大不掉。這樣的唐朝跟滅亡有區別嗎?

清朝滅了太平天國之後,各地也是如軍閥割據類似,東南互保就不說了,辛亥革命一省之力,居然全國16省響應,這樣的清朝跟滅亡有區別嗎?如果辛亥革命就湖北一省,其他各地不響應,我想清政府自己就能搞定,不需要請袁世凱出山,清政府也不會滅亡。 但是清政府在太平天國之後,已經無法掌控各省的軍隊了,其實已經名存實亡。


推薦閱讀:

TAG:清朝 | 辛亥革命 | 太平天國 | 李鴻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