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里的李紈,有著怎樣的孤獨人生?


李紈的人生並不是孤獨的,她是有堅定理想信念的努力人生。我看李紈,只看到她的努力,看到她一直在與命運作鬥爭,接受現實,目光長遠,按自己的規劃在努力爭取未來。真正孤獨的是那些沒有理想信念的行屍走肉、過一天算一天的寄生蟲、是賈府那些窮奢極欲的男人們。李紈是紅樓夢裡唯一努力活著、努力規劃未來的人,卻終究爭不過命。

首先,年少的她一定相當努力,目標是成長為大戶人家媳婦。確實如願以償,她人生最短暫的輝煌是找了一個好婆家、嫁了一個好夫君。按說她的家世是配不上賈府嫡長孫的,年少的她一定很努力提升自己,女德女紅和管家理財都屬人中翹楚,才會被賈府看上。那時候她一定是心滿意足、躊躇滿志的。畢竟作為嫡長媳,她肯定要主持家政,她的未來範本應如賈母一般,畢竟她有個比賈府其他子孫聰慧上進靠譜很多的丈夫。

其次,李紈最得意時丈夫死了,好在還有個遺腹子,她接受了命運的不公,重新制定人生目標,洗凈鉛華轉而努力撫養教育孤子。如果說賈府還有兩個干正經事的人,就剩這一對孤兒寡母了,不爭不要不講究不奢華,不參與不反對,不因為是賈府正經的曾孫而邀寵。母子兩一個苦心教育兒子,一個埋頭學文練武。他們心中有大目標,有大未來,不準備依靠祖上蔭護,而靠自己才華為自己爭一個未來。這對於窮奢極欲、醉生夢死、以為好日子過不完的賈府諸人是一對怎樣特別的存在,只能讓人心疼叫好。

再次,李紈是有遠見卓識的,秦可卿賈母都看出來賈府必須留後路了,只有李紈是在悄悄努力攢錢,未雨綢繆為自己留後路。賈府眾人落敗之後眼紅她有錢,可是賈府諸人誰沒有錢過?有錢時奢侈排場,不說為自己攢錢留後路,純粹是吃空敗空賈府。等到一朝落敗,沒有收入,就眼紅李紈攢的錢,希望孤兒寡母把錢拿出來拯救大家。

再再次,賈府落敗,她依舊不忘初心,努力把賈府嫡孫教育到封官加爵。我並不認同紅樓夢作者的心態,要麼窮奢極欲,要麼消極避世。只有李紈是真心讓人敬佩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無論什麼環境,她都沒有放棄,一直堅持教育好兒子。

最後,李紈的一生是不斷與命運作鬥爭的一生,她一直沒有放棄憑努力爭取未來,直到命運收走她的一切。年少時,她努力上進嫁給賈府嫡長子賈珠,剛懷上孩子丈夫卻死了,從此洗凈鉛華,活著唯一信念是撫育好孤子賈蘭;好不容易教育出封官加爵的兒子,卻中年喪子,人生再次轟然坍塌。李紈判曲「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鷙積兒孫」。我只想說,沒有努力過的人,憑什麼去評價別人的人生。

我想李紈一定曾對作者的親骨肉見死不救,才會讓作者對她恨之入骨,安排了如此可怕的命運。紅樓夢裡講究因緣善果,王熙鳳害死好幾條人命,卻偶然救濟了一下劉姥姥,就為女兒巧兒種下如此大的善緣。什麼壞事也沒做的李紈卻得到最大的惡報,原因竟是她沒有掏出積攢的養老錢去救賈府一干人,這如何服眾。人世間最悲催莫過於所有的堅持和努力都付諸流水,李紈的薄命,在於她再怎麼努力也擺脫不了不公的命運。


作為榮國府嫡長孫媳,內不能管家政、立權威,外不能酬命婦、植資源,無疑是李紈唯一的心梗。人在囧途,當服膺無奈現實;心若死灰,亦期待燃燒之時。李紈通過海棠詩社的有效運作,將大觀園治理成「另一個世界」,有意無意的證明了兩點:一,家族要振興,文化必先行;二,真正的當家人,得具有君子之風,懂人之不懂,做服務才是硬道理。 幫下屬分擔責任 史料里常有這樣的情景,某官員捧著笏或摺子,搖頭晃腦,滔滔不絕,引經據典老半天,領導一句「正和孤意」,得,成領導意志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之後,天下太平則罷,一旦有事,推根溯源,秋後算賬,領導又說了,這是某某惹的禍,然後莫須有、風波亭上演,某某做了替罪羊,領導則永遠正確。 功勞歸自己,過錯諉他人,此類當家者是可鄙的。 古人云:「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善於為下屬分擔責任,此類領導人可以得人心。探春、李紈其事,差相彷彿。 在海棠詩社第一次「全會」上,探春說:「我不算俗,偶然起個念頭,寫了幾個帖兒試一試,誰知一招皆到。」也就是說,原創構思出自探春,將來有事,探春理應是第一責任人。李紈卻笑道:「雅的緊!要起詩社,我自薦我掌壇。前兒春天我原有這個意思的。我想了一想,我又不會作詩,瞎亂些什麼,因而也忘了,就沒有說得。既是三妹妹高興,我就幫你作興起來。」 算算時間,二月二十二日,姑娘們搬進大觀園,探春提議在八月,如果李紈早有此意,為何忍了半年?為何人云她才雲? 不能說她沒有趨利避害和「摘桃子」之意,但是隨後她做了哪些實事呢?當一把手(掌壇人)就不說了,贊探春「雅的緊」,即不跟探春爭功,承認其向上的位階追求,同時,還拿出自居的稻香村作為社址,自取別號「稻香老農」,並邀請王熙鳳做監社御史,確實兌現了一個「幫」字,用高度融入和實際行動說明,自己與大家共禍福,真經沒有念歪。 很顯然,由於李紈的積极參与,疊床架屋,探春的發起人角色被淡化,責任也就卸去了許多,雖然嘴上說:「好好的我起了個主意,反叫你們三個來管起我來了。」但是心裡還是悅服的,其他人更無異議。 欲當大任,須得篤實。李紈入住大觀園,用黛玉的話說,是奉命「帶著我們做針線、教道理呢」,她的任務在於監督一幫小姐學習婦德婦功,海棠詩社掌壇屬於她的分外事,權力並非「上司」授予,如果僅靠表面服從,難以獲得大家的內心認同,詩社就很難興旺。只有甘為人先,勇於為下屬承擔責任,才能形成人格魅力,真正成為大家擁戴的核心。 創造一個好環境 當好一個家,其實與領導一個集體也差不多。

所謂「簡能而用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這就要求決策者少些獨斷專行,多些集思廣益,做到明察秋毫,量才使用,洞察人心。李紈在實踐中,確乎做到了這一點。 譬如她說:「你們都要依我的主意,管情說了大家合意。」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但凡決策,大家都同意了才算數。這在現實情況下自然很難,眾口難調嘛,但是海棠詩社發起時七個人而已,還是可以做到的,她也確實做到了,每每提出建議,大家都可以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 對於議定日期,探春道:「一月之中,只可兩三次才好。」寶釵點頭道:「一月只要兩次就夠了。」最後達成一致:「除這兩日外,倘有高興的,他情願加一社的,或情願到他那裡去,或附就了來,亦可使得。」 對於「立罰約」,她提出「再請兩位副社長」,一位出題限韻,一位謄錄監場,並推薦迎春、惜春兩位人選。迎春、惜春本性懶於詩詞,又有薛林在前,聽了這話便深合己意,二人皆說:「極是」。

對於評判作品,李紈更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讓人心悅誠服的能力,她常用的口頭禪就是「你服不服」,言下之意,若不服,我們還可以繼續理論。正所謂「無偏無黨,王道蕩蕩」,是故,賈寶玉對李紈評詩稱讚有加,說她「善看,又最公道」,連最挑剔的林黛玉,對李紈也從沒什麼不快。 海棠詩社之公序良俗,李紈功莫大焉! 古人語境常提「君子之風」,我個人的理解,君子之風,應該包括謙虛、禮讓、隱忍、寬諒等等素質,說到底不出善解人意的範圍。一位領導者只要能懂得下屬的心,其他的就都簡單了。

正如演義中的劉備可以統率關、張、趙、黃等猛將一樣,有了君子之風,秩序即可建立。 以小見大,在李紈的領導下,詩社成功舉辦了多次,精品迭出,佳作連連,文興則風氣改,詩社「潤物細無聲」,不但改變了大觀園的風貌,----沒有等級權力的傲慢,沒有肆意殺伐的殘酷,人人快樂的生活著,堪稱世外之桃源;也改變了李紈自己,人們驚訝的發現,大嫂子不再「槁木死灰」了,她的笑容很美,笑聲很脆,格外活潑,亦不乏幽默,一如稻香村牆外的「幾百株杏花,如噴火蒸霞一般」。如果整個榮國府由她當家,結果怎樣? 做個稱職的服務員 為了解決詩社的資金問題,李紈打起王熙鳳的主意。

詩社開社是需要錢的,每次預算大概五六兩銀子,薛寶釵幫史湘雲設的東道,怕是還不止這個數,如果不「敲詐」王熙鳳,僅靠小姑子、小叔子的月例錢眾籌集資,肯定難以持久。李紈不缺錢,賈寶玉、薛寶釵當然也無所謂,然則其他人呢?比如史湘雲,「一個月通共那幾串錢,還不夠盤纏呢」。 一串一百文,幾串幾百文,不足一兩銀子,怎麼辦?靠別人幫助救濟,一次兩次可以,次數多了,自個兒臉上也掛不住啊,畢竟人情是要還的。 李紈的辦法很高明,先是發動所有丫頭去請,鳳姐兒笑道:「今兒來的這麼齊,倒像下貼子請了來的。」這屬於主動進攻,王熙鳳或許「不明真相」,眾姐妹卻是「眼睛雪亮」,----讓王熙鳳領教大家的心與李紈相通;然後當面炮轟:一口氣送給王熙鳳「無賴泥腿市儈」、「下作貧嘴惡舌」、「黃湯灌狗肚」、「狗長尾巴尖」、「潑皮破落戶」、「楚霸王」的雅號,「恨不得將萬句話來並成一句,說死那人」,有如獅子搏兔,勢不可擋,亦頗有創新的意味。

兩招下來,王熙鳳只能屈服,掛名御史:「明兒一早就到任,下馬拜了印,先放下五十兩銀子給你們慢慢作會社東道。」 錢是好東西,但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所以呀,當家重在理財生財,而不是動老本坐吃山空。精明的領導人都清楚一個道理,即「管理只是底線,服務才是目標」,服務才是「深水區」,如若萬事俱備,啥問題沒有,還要領導幹什麼?領導的價值又何存?讓大家有錢花,讓活動不緊巴,且能夠維持一個相對長的時間段,這就是領導人應培養和提升的解決問題、排除阻礙的服務力。

論天資容貌博學才情,李紈不及寶釵黛玉;論聰敏幹練果敢決斷,李紈不及熙鳳探春。但李紈偏能「望重武林」。55回鳳姐卧病,王夫人「將家中瑣碎之事,一應都暫令李紈協理」。賈母喪禮期間,鳳姐窮於應付,李紈暗自調停協助,其德能頗受人敬重。這些,大概其跟李紈出色的服務力、保護弱小的可貴德行不無關係,如果讓其當家,未必輸於王熙鳳


《紅樓夢》里的李紈,有著怎樣的孤獨人生?

  宛如清揚

  李紈無疑是孤獨的。

  她年輕輕輕,卻沒有丈夫的陪伴,膝下僅有一個兒子,她想要的情愛得不到。

雖說情愛這東西,不是人生標配,但是年紀輕輕的女子,從不到二十歲開始守寡,一直得等到人生末路,想想都孤單,命越長,過得越寂寞。有人說了,她可以選擇不守哇,是,這話有一定道理。但是放在李紈身上不合適。因為她首先是金陵大族李家的女兒,是曾經擔任過國子監祭酒之職的李守中教出來的,守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大規矩的小姐,這樣的姑娘,別說賈府不願意讓她改嫁,就是她娘家知道她有二心,她也是要被唾沫星子淹死的。她和尤氏老娘這樣的女人不同,生存不是問題,面子更是重要。為了家族榮譽,她必須守節。

  她沒有朋友。

王熙鳳有秦可卿,尤氏也有王熙鳳,黛玉有寶玉,就連孤介的惜春,也有個智能兒常和她玩在一起,可是李紈的特殊身份,讓她很難找到朋友。王熙鳳和她平輩,兩人說不到一塊,少有的幾次,也是在爭執,兩人是熟悉的陌生人。尤氏和她大致能說得上話,但是尤氏本身出身不高,家世既不清貴更不豪門,作為續弦,本身也尷尬,和李紈在一起的時間不多。姑娘們和李紈也不過交淺言淺,做不到深入談心。

  她也沒有長輩疼愛。

  李紈帶著兒子得到了不少實利,比如說在金錢上,她是年輕媳婦里最有錢的一位,從公中得到的補貼最多。可是,要說疼愛,她和賈蘭,得到的非常少。王熙鳳雖然不得邢夫人喜歡,在王夫人那裡也是平平,但是她深得賈母喜歡,那分喜愛,用錢都買不到。尤氏上面沒有婆婆,自己就是老大,丈夫雖然不靠譜,但好歹也是一族之長,基本的尊重還是有的。可是李紈有什麼呢?王夫人不喜歡她,也不喜歡她的兒子。賈母的神色也是淡淡的,對賈蘭也沒有好到哪裡去,估計是她要疼的人太多,哪裡疼得過來?所以賈蘭常和賈環等邊緣子弟混在一起,這固然是李紈和賈蘭的性格原因,恐怕更多的也還是得不到,只好退而求其次吧。

  在賈府,有誰會真心關心李紈呢?

賈母沒空,王夫人沒想到,賈政很忙,姑娘們不關心,也許也是不敢關心,總之李紈和賈蘭,生活得很疏離。多年後賈府末日來臨,他們見死不救,也是情有可原的吧。正如李紈說過的「我只自吃一杯,不問你們的廢與興。」

  她生活在賈府,不過就是個道德標兵,是賈府一塊金字招牌,只要有李紈這個節婦,賈府就是比別的人家有規矩,哪怕內里早就已經連阿貓阿狗都髒了,門面還在,就好。這個門面,就是李紈。但是門面好不好,開不開心,孤不孤獨,誰會在意呢?(宛如清揚)


《紅樓夢》里寡婦很多,李紈應該算是其中的金牌寡婦了。他本應該是可以有一個繁花似錦的美好日子,丈夫賈珠是國公府的嫡長子,從小讀書聰慧,深得家族長輩的倚重和期待。原本榮國府管家奶奶的位置,該是李紈才對。風風火火,指點江山的那個人,若不是因為賈珠的離世,如何能輪得到王熙鳳。

可是世間的事,本就沒有如果,賈珠就在那青春正盛、烈火烹油之時死了。丈夫去世,作為遺孀的李紈,從此便開始了她灰白的人生。在榮國府這樣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裡,她永遠是一身素服,沒有任何妝飾,沒有任何錶情,因為這就是她該有的生活,一個寡婦該有的人生。

我想李紈應該有過灰心的時刻,也許是丈夫去世之時,也許是一個人獨守空房之時。當巨大的寂寞襲來,當一個偌大的家族都將她放置在冰冷的供桌之上,當每日看著滿家族的男女都過著繁花似錦的日子時,她的內心焉能不孤獨呢!看著王熙鳳鳩佔鵲巢,雷厲風行的執行著本該屬於自己的權利時,她的內心怎麼沒有一絲波瀾呢!

每日領著姐妹們在園中讀書針黹,滿眼裡都是一些青春亮麗的女子,她們的未來充滿了希望,可自己的未來呢?除了灰暗還能有什麼呢!

也許是上天的眷戀,所幸賜有一子。賈蘭的存在,也許在賈府這樣一個龐大的家族中,無非是多了一個小少爺而已。但是對於李紈來說,也許就是活著的全部意義。是李紈灰暗人生中,矗立在遠方的那唯一一抹亮光。是唯一可以慰籍她孤獨靈魂的一絲溫暖。我想,應該也是唯一能安撫她那顆不甘和不平的心的一劑良藥吧!

正因為有了一個兒子,她甘願成為那個冷冰冰的供台上擺著的一具行屍,她也可以接受王熙鳳的鳩佔鵲巢,更可以安安分分的守著一個賢孝的名頭孤獨終老。因為有兒子,那是她生命的延續,是可以付諸希望於未來的路途。

李紈是大觀園裡一株孤獨綻放的老梅花,在灰暗的,無人所及的牆角獨自清歡著,只因為她要呵護一株弱小的蘭花。李紈是所有紅樓女兒中,看似命運結局最好的一個,可是卻是悲哀到骨子裡的一個。所有人的命運儘管結局不好,但是從一開始,至少還有博一博的希望,至少還有一個未知的期待。而唯有李紈,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一生的悲涼。

正如判詞和曲文所說的那樣,「只這戴珠冠,披鳳襖,也抵不了無常性命。」 就算是有一個「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印」的兒子,又能怎樣呢?終究是「昏慘慘,黃泉路近」的「夢裡恩情」。


紅樓大概有兩類人,一者如林黛玉和晴雯,她們仿如窖藏瓮中的陳香佳釀,又像隱身石內的曠世美玉,需要真誠、堅守和忍耐,方能一品真姿。另者如王夫人和李紈,表象和善可親,實則自私冷漠,久不足觀。

紅樓群芳,李紈是為數不多的曹公下筆時駁責甚於憐惜者之一,從其判詞及紅樓夢曲之晚韶華,至少可以發覺三層含義。

第一,作者憐惜李紈和賈蘭孤兒寡母的不幸。第二,作者肯定和讚賞賈蘭的進取。第三,作者厭惡李紈的處世觀。

因此,在評斷李紈的人生時,既要考察其心,也當顧及實際,同時還需細究賈蘭的表現。

紈者,外表煥然有光澤,以容貌地位而言,她當得起此名。李宮裁,或可讀作「里工財」,意為內心成天算計著如何斂財。

李紈的孤獨,不僅因她寡婦的身份,更在於其自絕於人的自私自利。

經王熙鳳爆料,李紈一年的凈收入大約在四五百兩銀子,她房裡總共不滿十人,又無甚花費處,可想而知其身家之富裕。然而即便如此,她依然如鐵公雞般一毛不拔。

應承下為王熙鳳過生日出的十二兩份子錢,隔天便默不作聲地賴掉了。姑娘們起詩社的花費,還是從王熙鳳處強要來的五十兩贊助(個中恐怕免不了中飽私囊),須知陪伴姑娘們讀書針黹本就是李紈這位大奶奶的責任,何況替姑娘們出些茶點錢能有多少,又能出得到幾時,人能錙銖必較到這般田地,簡直不可思議。

曹公說她人如冰水,可見其溫柔似水的外表下,潛藏的是一顆觸之刺骨的心。又說她好(偏好)空相妒,無事也要妒人三分。其實人若一味沉溺於過往的傷痛,便感受不到哪怕近在咫尺的關懷,故而李紈雖然生活優渥,內心依舊一貧如洗。

從來人心,不患寡而患不均,當賈府上下忙著寵溺寶玉,就連賈政也明顯更關注寶玉時,心生醋意的又豈止趙姨娘和賈環?李紈可以掩飾的住,賈蘭一個孩子卻只會不平即鳴。

因而眾頑童大鬧學堂,寶玉被人欺負,他選擇袖手旁觀,更制止賈菌出手相幫,叔侄親情,還不及賈薔對於秦鐘的關心。元春賜燈謎,闔家歡聚,只有他因未得賈政傳喚憤而缺席(李紈都去了),如此種種,想都是從其母處耳濡目染得來。

晚韶華里有一句,「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恐怕在缺失的後文里,李紈曾對落難的族人袖手旁觀,哪怕是她力所能及,更有甚者,也許是她私吞了家族安排的後計。

當李紈向平兒抱怨自己身邊無可靠之人得用時,大約她從未意識到,自絕於人的孤獨,是無葯可解的病。


在很多人眼裡,李紈幾乎就是一個沒有任何感情的人,尤其是到最後賈家落敗,李紈很有可能是那個有能力來救助別人的人,但是,她沒有出手,因此而招來他人的詬病。如果非要說種下什麼因得什麼果,那麼李紈走到那一步,應該也逃不脫賈家對她種下的因,她最後結成了那樣的果。

李紈在大觀園裡給自己起名的別號叫做「稻香老農」,按照當時的年齡來推測,李紈應該不會超過25歲,25歲,應該正當是青春綻放的年齡,比如說比她小几歲的鳳姐,不就過得活色生香,跟賈璉小夫妻情調正濃,偶爾跟賈蓉之類的調個情也沒人把她當回事。而李紈呢?這些於她都是根本不可能的事,甚至她連一件鮮艷些的衣服也不能穿,更不能化濃妝,她的脂粉都與眾不同 。有一次尤氏在她那兒要重新上妝,她都沒有妝粉給尤氏用,李紈的丫頭素雲拿了自己的給尤氏用,李紈說素雲的粉不夠好,不上檔次,還說她偷懶,不會去別人姑娘那兒借。

就是這樣一個青春年紀的李紈,她還年輕,荷爾蒙還正旺盛,可是,她的人生已經完了「桃李春風結子完」,她的年齡還在春天,她的使命已經過了秋天,結了婚生了娃,這一輩子就這樣完了。她個人的存在與否,對於這個家族而言,似乎已經沒有什麼意義。相夫已經不可能,她唯一的任務,就是好好教育兒子。所以,在李紈的教導下,年少的賈蘭機靈又懂事,學文認真,習武也不放鬆。

按理說,對於賈蘭而言,雖然沒有了父親,有親祖父,親叔叔,都可以教導他,可是,他們顯然在賈蘭身上都沒什麼作為。祖父是忙著做自己那基本上已經上不去的官,叔叔寶玉呢壓根兒就不想學,恨不得還要侄兒反過來教他。祖母王夫人也沒有對蘭小子表現出多少的疼愛。李紈是個聰明女子,她不說不表露出來,並不代表她不知道,這一大家子都的心都偏向了寶玉,換成你,即使是不生氣,會沒有想法嗎?賈赦說賈母的心要針一針,李紈不好說也不便說,難道王夫人的心不也一樣要針一針嗎?寶玉挨打那一場,王夫人哀求賈政手下留情,好歹給自己留個根,說要是珠兒在,隨便賈政對寶玉怎麼處置。我看到這裡時常會想,如果賈珠真的在她心頭有那麼大的份量,那麼賈珠不在了,對同樣要求上進的賈珠的兒子,為什麼不多一點愛和關懷呢?賈珠,真是曾經是她的心頭肉嗎?

作為榮國府的嫡重長孫,大家就這樣對待他,又如何要求李紈今後來熱待別人?用一顆溫暖的心可以去溫暖另一個溫暖的心,而讓一顆早已次卻的心,如何去溫暖另外一顆心?

搬進大觀園,對李紈而言,是在她枯燥的生命中開出了一朵淡淡的小花,她不求什麼,但是,日子一天二十四小時要自己去過,有這樣的一個機會姐妹們一起吟詩作賦,就如同半開的窗戶透進了一縷陽光,在她的生命底色上抹上了一抹亮色。詩社是李紈的創意,她自薦為掌壇人,同時將自己住的稻香村提供作為作詩的場地,這些都是她積极參与的表現。她不是被動地去說自己老了,跟你們年輕人有了代溝,她不老,她自己也不承認自己老,她要把自己的日子在極其有限的範圍內過得哪怕有那麼一點聲色也好。

然而,內心寂寞終究是她逃不脫的命運。她酒醺微酣時摸著平兒腰間的那串鑰匙,是一個寂寞的人在觸碰另外一個寂寞的人,與其是手的觸碰,不如說是靈魂的觸碰。她跟平兒一樣,她們的命運是早已被決定了的,在那個時代不可更改的。而等待她們的,都將是孤苦寂寞的漫漫長夜。

兒子是她唯一的希望,想像一下當有一天兒子有了出息高中的時候,她將是怎樣的開心?終於熬出頭來了。而有一天高中不久的兒子卻撒手而去,她所有的希望也都會破滅,而沒有希望的人生是活不下去的,她的結局便也註定了。


說到李紈,印在腦海里的就是87版紅樓里的形象,但其實,從紅樓夢裡曹雪芹給她的判詞中不難看出,人家即使是在賈蘭長大學有所成做了官後,依然是個美人。「詩後畫著一盆蘭花,旁邊是一鳳冠霞帔的美人」,所以李紈,青春喪偶,形如枯槁,只知撫養親子。在賈府,如透明人似的,他們的地位也就只比趙姨娘母子好一些。

李紈喪偶之後是可以改嫁的,紅樓夢是以明清為背景的小說,而在明朝,(清朝的大概還真不給改,讓守貞烈牌坊)女子改嫁並非禁忌不被允許,但她所接受的教育,以及自己的家族,大概是不允許她改嫁的,她爸爸是太常寺寺卿(屬於那種地位不算高,但清貴的文人官),守寡後的李紈就像失去了所有靈魂的木頭人,除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她無暇顧及,而她所在意的也不過就是賈蘭而已。

再說賈府上下,除了老太太每月多給她的20兩月銀,其他並未給過她和賈蘭絲毫關注,包括王夫人,在他們心裡只有賈寶玉一人,賈蘭作為賈府的嫡長孫,所受待遇還不如一些受寵的丫鬟,她心裡肯定是怨的,也是恨的。所有人的關注點都在寶玉,他不肯讀書了,為了不讀書裝病了,他又淘胭脂玩呢,而賈蘭,幾時上的學,幾時讀的書,除了他母親,沒人為他費心。

曹雪芹說她「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鷙積兒孫」「只這帶珠冠,披鳳襖,也抵不了無常性命」「問古來將相可還存,也只是虛名與後人欽敬」,對於紅樓夢裡的女子,曹雪芹都是可憐可愛可喜的,唯有對李紈,可以說的上是刻薄了,而且,就算後來賈蘭做了官,給李紈掙來了鳳冠霞帔,看樣子也是早夭命不長,這說是她做的事報應在了賈蘭身上??

李紈能做什麼事,讓曹雪芹這麼刻薄的對她,說出「也須要陰鷙積兒孫」的話來?在我看來,無非是在賈府大廈傾覆時,只保自己和賈蘭吧。前面說了李紈一直青春守寡,政府為了鼓勵讚揚這樣的貞潔烈婦,會給其表彰,給予牌位,在查清賈府罪名不涉及她時,有極大可能,會歸還其嫁妝財物無罪釋放。而後來,大概在贖出賈蘭後就再也沒管過別人吧。

無情嗎?恨嗎?不應該嗎?螃蟹宴時,她摸到平兒身上的鑰匙說,要是能有個人陪我一起守著,我也能有個臂膀,是不是在賈珠還在時,她作為大少奶奶也管過家掌過鑰匙?是不是也曾如王熙鳳般有個神仙妃子的模樣?在進大觀園前,人人對她也就如枯槁木頭似的印象,直到進了大觀園,那不僅是眾女兒的樂園,也是她的樂園,離了婆婆太婆婆的眼,她可以賞花起社,還敢去問王熙鳳要社費,是不是大出風頭?她曾有過的青春美好,通通葬送在了賈府。


李紈嫁到賈府,原本和賈珠應該是一對惹人羨慕的小夫妻。卻偏偏年紀輕輕就遭遇了喪夫,留下幼子的無奈結局。之所以無奈,是因為夫君過世,自己看似生活再一個豪門,卻萬事皆要遵從禮法。她與王熙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從家庭教育上來看,李紈的父親是按照標準的賢良淑德來培養女兒的。也就是說,李紈是受三蔥四德的熏陶,規規矩矩做妻子、兒媳和母親的角色。可是王熙鳳就不一樣了,有著男孩子一樣的氣魄和膽識,這是為何?這就是父母親的教育方法和眼界格局的不同。

再看李紈的為人處世,雖然她是寡婦,一直都嚴格要求自己,這麼做也是迫於無奈的現實。但過分自私,就不那麼可愛了。在起詩社這件事情上,表面上看本是雅事,可湊錢時李紈的種種行為,卻讓人愛不起來。過於算計,如同守財奴一般精打細算。都說人心換人心,你都沒有誠意,試問別人又何曾想與你走得近些呢?雖然她位列十二釵之一,但曹公字裡行間對他除了憐惜,更多的還是諷刺!


知乎上有網友向我提了一個問題:紅樓夢裡寫到有性壓抑傾向的都有誰?這可是一個大問題,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寡婦李紈。

其實細細梳理,前八十回中,寫到有著性壓抑傾向的女子不在少數,除了李紈之外,還有別人,比如平兒,她生活在妒婦王熙鳳和風流公子賈璉中間,一個是醋罈子,一個是不管髒的臭的都往屋裡帶。聰明的平兒為了生存,她不止一次拒絕了賈璉的求歡,選擇了犧牲個人幸福,所以,她其實也是性壓抑的犧牲品。

再比如妙玉,她之所以遁入空門不是因為自己想,而是只有如此才能保命,從劉姥姥二進榮府有潔癖的她將自己的茶杯給寶玉用,寶玉生日不忘送上拜帖,黛玉湘雲中秋節凹晶溪館聯句,她續上了結尾……凡此種種,皆可見妙玉的身在空門,心在紅塵,但她又不得不壓抑自己,其判詞卻準確地刻畫了她「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的命運。

以上略舉幾例,這說明紅樓夢裡的不少女性,不管主子小姐,還是丫鬟奴婢,其實在那個時代,生活在大家族之中,多多少少都可能會有壓抑的傾向存在,而青春喪偶的李紈,無疑是最明顯不過的例子。

關於李紈的背景,曹公在原文第四回中就已經交代。

原文:原來這李氏即賈珠之妻。珠雖夭亡,倖存一子,取名賈蘭,今方五歲,已入學攻書。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便不十分令其讀書,只不過將些《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等三四種書,使他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便罷了,卻只以紡績井臼為要,因取名為李紈,字宮裁。因此這李紈雖青春喪偶,居家處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見無聞,唯知侍親養子,外則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而已。今黛玉雖客寄於斯,日有這般姐妹相伴,除老父外,余者也都無庸慮及了。

從這段文字里我們知道,李紈青春喪偶,雖然嫁到了賈府這樣的豪門,但命不好,丈夫早死,留下一個兒子,在家時學過的禮法要求她,除了守節,就是專心教子讀書,領著一幫姊妹們做針黹女紅。自從死了丈夫,年紀輕輕的李紈就如同槁木死灰一般,生活中從此再也沒有色彩,獨守空閨成了家常便飯。

可以說李紈的命運跟她早年的經歷不無關係,她自小被灌輸了「女子無才便是德」以及做賢女和貞潔烈女的知識,雖然沒有十分讀書,但卻養成了守禮從不越矩的大家閨秀,無論說話做事,是絕對不會走出賢女貞女的範疇的,這對她悲劇命運的養成無疑是最根源性的。

也許,初嫁到賈府的李紈,怎麼也沒想到,她的命如此不好,她的幸福如此之短,她的後半生會如此在寂寞和壓抑中度過。

李紈的生活有多寂寞呢,曹公在大熱鬧喧囂的場景中,通過一個動作,側面點出了李紈作為一個寡婦的寂寞和空虛。原文第三十九回,史湘雲擺螃蟹宴宴請賈府眾人,平兒來取螃蟹,被李紈拉著坐下吃起了酒。

李紈攬著他笑道:「可惜這麼個好體面模樣兒,命卻平常,只落得屋裡使喚。不知道的人,誰不拿你當作奶奶太太看。」平兒一面和寶釵湘雲等吃喝,一面回頭笑道:「奶奶,別只摸的我怪癢的。」李氏道:「噯喲!這硬的是什麼?」平兒道:「鑰匙。」

這時候的李紈已經跟小姑子們一起喝了不少酒,而她酒後在平兒身上亂摸的這個動作,恰恰下意識地反映了她的真實情感和心理:平時的她太寂寞了,太中規中矩了,竟如活死人一般,時時刻刻都在保全自己貞潔烈婦的名聲,生怕有一丁點差錯。而酒後的李紈,卻好像突然活了過來,青春回來了,熱情回來了,一切都回來了,她不由自主地朝著平兒身上摸。

就只是這一個小小的動作,她已然等待了多年,也就是這一個小小的動作,卻又勾出了她的傷心往事。李紈道:「……想當初你珠大爺在日,何曾也沒兩個人。你們看我還是那容不下人的?天天只見他兩個不自在。所以你珠大爺一沒了,趁年輕我都打發了。若有一個守得住,我倒有個膀臂。」說著滴下淚來。

酒後的李紈,難得的真性情,難得的對眾人掏心掏肺,她是多麼懷念賈珠在的日子啊,那時候賈珠還有幾房妾室,他們應該有過賭書潑茶的好時光,有過花前月下的浪漫,有過比翼雙飛出雙入對的幸福,然而這些美好卻轉瞬成空,賈珠的死告訴她,她的後半生都將在獨守空閨,專心課子中度過。

所以,即便可以領著雙份薪水,月例銀子與太太們同等,但青春喪偶的李紈,卻怎麼都開心不起來,她壓抑的太久太深了,久到自己全然不知,深到酒後的她不由自主地把手深到平兒那裡。

為了守住名節,為了把兒子培養成人,她把所有的心血全都傾注到了兒子身上,二十多歲的年紀,就過早地枯萎了自己,把人的正常的生理需求壓制在社會道德規範的準則之內,立志做一個合格的寡婦,做一個稱職的大嫂子,做一個望子成龍的母親。

試想,一個大家族中不管事不理家的大奶奶,有多少個夜裡,她孤枕難眠,淚濕衾枕?又有多少個夜裡,她不止一次懷念丈夫生前二人一起共度的短暫而美好的時光?可那些時光都一去不復返了,等待她只是一眼望得到頭的等死,終於熬到兒子高中,但耗盡了後半生心血的她終於也「昏慘慘黃泉路近」。

有時候我在想,死亡對於生如槁木死灰的李紈來說,未嘗不是一種解脫。終於不用再壓抑自己,終於可以好好追補已逝的青春,終於可以與丈夫團聚,終於可以做回最真實的自己。

作者:夕四少,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少讀紅樓,為你講述不一樣的紅樓故事。


李紈,榮國府的大少奶奶,賈珠之妻,出身詩禮之家。少女時代的李紈一定會對未來充滿美妙的憧憬,直到賈家下聘,那時的李紈是滿懷嬌羞與期待,賈家的大公子賈珠家世好,文采佳,風華正茂。那場盛大的婚禮,李紈應該一輩子不會忘記。與賈珠郎才女貌,新婚燕爾,想必應該如膠似漆,不到一年,李紈懷孕了,她應該無數次與賈珠歡喜的討論腹中的孩子,可是孩子還沒出世,賈珠就突然暴病,縱使賈家富貴請遍名醫也沒能留住賈珠的性命。從此李紈的世界沒有了色彩。她從衣著光鮮的大少奶奶變成了年輕的寡婦,為了避嫌,也為了表示哀思,她洗凈鉛華,衣服也換成了素色,也不能再大聲說笑,每日里教養兒子,侍奉婆婆,陪伴小姑。兒子太小,她連個可以說話的人都沒有。可憐青春年少,夜夜孤床冷衾,李紈的寂寞有誰能懂?她壓抑自己的情感,壓抑自己的慾望,這種壓抑時間久了造成了性格上的扭曲,她變得冷漠,她只關心賈蘭的前程,她沒有安全感,她不斷的積累錢財,當賈家大廈將傾時,她選擇了獨善其身,她拒絕拿錢救贖巧姐,她的冷漠行為成為了她的詬病,可是,又有誰真正關心過她?又有誰能知道她的刻骨的相思與寂寞……閭門重來萬事非,何事同來不同歸。梧桐半死秋霜後,白頭鴛鴦失伴飛……


推薦閱讀:

TAG:李紈 | 紅樓夢 | 讀書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