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四書是哪四書?


《中庸》原是《禮記》中的一篇。《禮記》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漢民族典章制度書籍。全篇以「中庸」作為最高的道德準則和修身做人的道理。宋代理學家朱熹把它與《大學》、《論語》、《孟子》並列為「四書」。

何為中庸?《中庸》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的主題思想就是儒學的中庸之道。「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中庸開篇便點明了主題。

孔子發現了「糊塗」,取名為︰中庸;老子發現了「糊塗」,取名為︰無為;莊子發現了「糊塗」,取名為︰逍遙 ;墨子發現了「糊塗」,取名為︰非攻; 佛祖發現了「糊塗」,取名為︰忘我 ;世間萬事,唯糊塗難得,要難得糊塗。


所謂的「四書」,其實是遲至宋代才確立的。《論語》作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論合集,其地位當然從先秦起便很高。但是「四書」中另外三書就並非如此了。首先是《孟子》,《孟子》在唐宋以前,地位其實並不高。我們今天視孟子為亞聖,其實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孟子在儒門的地位中,都不如顏淵等孔子弟子。其次是《大學》和《中庸》,這兩篇是《禮記》中的兩篇內容。而《禮記》是到了漢代才成書的。漢代的後倉有兩個學生,哥哥戴德,弟弟戴勝,兩兄弟對先秦儒家學者的論禮性質的文獻進行搜集編訂,成了兩部書,哥哥的就成為《大戴禮記》,弟弟的就被稱為《小戴禮記》,我們今天一般提到的《禮記》就是《小戴禮記》。在漢代,《禮記》的地位並不高,當時被尊為經的是《禮經》,也就是《儀禮》,後來《周禮》由於劉歆和王莽的助力,也入了經。直到唐代孔穎達作《五經正義》,三禮中不取《儀禮》和《周禮》,而取《禮記》,這就徹底將《禮記》的地位提拔起來了。但是直到這個時候,《大學》和《中庸》這兩篇,也並未有什麼顯赫的地位。直到唐宋時,儒者們認識到了佛家心性之學的厲害之處,於是也轉而從儒家的經典中尋找心性學說,這樣一來,《孟子》和《中庸》便被他們發現了,而二程對《大學》的推崇,也使得其地位也提高了。最後朱熹作《四書章句集注》,或許就是四書正式確立的標誌了。當然,這其中還有相當長相當複雜的學術史的背景,要完完全全的講清楚,大概需要花一本書的篇幅,我在這裡只是簡略地做一個簡單的說明,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


《中庸》,提出的「五達道」、「三達德」、「慎獨自修」、「至誠盡性」等內容,對為人處事,人性修養有重要影響。被譽為孔門傳授心法之文,現代人看來晦澀難懂。不但是現在,在當時,孔子也感嘆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可見,中庸講解的內容已經危機到何等地步,難以傳承。


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取《禮記》中的《中庸》、《大學》兩篇文章單獨成書,與紀錄孔子言行的《論語》、紀錄孟軻言行的《孟子》合為「四書」。


推薦閱讀:

TAG:孟子 | 論語 | 大學 | 國學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