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一生照相無數,為什麼慈安太后卻沒有拍過照片呢?


誠邀,我來告訴你正確答案。答案非常簡單:慈安死於1881年,大清朝皇家也就是慈禧開始接納相機並照相是在1903年。也就是慈安死的時候,相機還傳沒入皇宮。根本不是因為慈安恪守婦道、保守排外。而是慈安那個時候宮中就沒有相機,下面說一下相機傳入宮中的過程。(更多內容請關注今天頭條號 清茶話歷史)

1 ,1839年法國物理學家達蓋爾通過水銀留下的印痕,發明了銀版照相法。

2,1839年8月19日,法國政府宣布放棄銀版攝影術的專利,大眾可以享用,於是攝影術的時代到來。

3,攝影術進入清代宮廷的過程非常曲折。雖然當時的一些王公大臣已經很早的接觸和享用了攝影術,但是由於慈禧太后早期對照相的反對,攝影術遲遲未被公開引入清宮之中,比如醇親王(光緒帝的父親),早早的就接觸過相機,但是直到1885年,醇親王才將自己請德國人來興克為他拍照的相片呈送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觀看。也正是這次,讓慈禧知道了相機是個什麼東西,但是並不接受。記住這個時間點:1885年,慈安太后死於1881年。。也就是慈安死後的1885年,慈禧才第一次對相機有點認識,但是她並不接納。(更多內容請關注今天頭條號 清茶話歷史)

4,其實珍妃是宮中最早使用照相機的人,但由於當時宮中觀念的落後,清朝皇宮中並沒有流傳開,珍妃也因此受到慈禧太后的沉重打擊。最後因「屢次犯上」,「違背祖制,大逆不道」的珍妃被慈禧下令推入井中溺死,珍妃留在宮中的所有照片,全部銷毀。

5,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一生大力抵制攝影,直呼其違背祖德,能攝走人的靈魂的慈禧太后,在1903年開始對攝像著迷了,深深的喜歡上了拍照。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晚年的慈禧最終決定,宣召曾在西方學習過攝影術的勛齡進宮,攜帶進口的全套照相器材,作為御用攝影師,專門為自己拍照。於是慈禧太后的第一張照片誕生了,並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

所以答案很簡單,1903年之前的皇家是不接受相機的,認為其能攝走魂魄,有違祖德。慈禧接納相機是一個很緩慢的過程,慈禧太后是1903年拍的第一張照片,而慈安太后死於1881年。慈安死後的22年,大清朝的皇家才正式接受了相機。所以慈安沒有留下照片是順理成章的。(更多內容請關注今天頭條號 清茶話歷史)


1840年,英國用炮火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清王朝開始逐漸接觸西方的事物和先進技術。而照相技術就是從那時流進中國的,在鴉片戰爭早期,許多西方人就開始用照相機記錄中國大地上發生的事情。但當時精通照相技術的人才還是很少的,所以只有特別有錢有勢的家庭才能拍照片,一般的家庭是付不起昂貴的照相費的。

慈禧作為大清的統治者,想要拍照片那是分分鐘的事。慈禧一生留下了許多照片,有自己的單獨照,有和宮女太監的合照,甚至還有一些角色扮演的照片,包含了生活照和藝術照,切切實實地記錄了慈禧當年的生活習慣和場景。

那麼既然有如此優越的先天條件,慈安太后為什麼一張照片也沒留下呢?她只比慈禧小兩歲,按理說也是有條件像慈禧一樣「瘋狂拍照」的,可事實上,在十八年里,慈安沒有一張照片流傳下來,後人也無緣一睹慈安真容。

慈安太后是咸豐帝的妻子、同治的母后,她一生恪守婦道、賢良淑德,是位典型的賢妻良母。雖然也曾垂簾聽政,但國家政事大多是由慈禧處理,她自己也能圖個自在。慈安從小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三從四德,從不做拋頭露面之事,即使年輕時就守活寡,也不做有背倫理道德、祖宗制度的事情,與囂張跋扈的慈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慈安不將照相時召進宮來給自己拍照也是情理之中了。


謝謝悟空邀請。

慈禧和慈安都是咸豐的妃子,而慈安是皇后,慈禧是太子的母親。慈禧為西太后,慈安為東太后,她倆分別是咸豐的正室與側室,咸豐死後,她倆都被尊為皇太后。

慈禧是怎樣愛上拍照呢?先是美國公使介紹一位美國畫家為慈禧畫像,可是畫一幅肖像要很長時間的,慈禧不願意一直呆坐在那兒。於是有人建議何不拍一張照片,然後讓畫家按照片上的模樣去畫。

那麼找誰拍照呢?有人舉薦大清公使裕庚的二子勛齡,他在西方學習過攝影術。

按禮儀,勛齡要跪在慈禧面前很難完成調光、對焦、拍照任務,還是聰明的李蓮英搬來了一個小凳子,讓勛齡跪在凳子上,就可以給慈禧拍照了。慈禧覺得這樣拍照很滑稽,於是大開天恩,允許勛齡在給她拍照時不用跪著。

慈禧剛開始是不太喜歡拍照的,覺得畫像好些,但看著栩栩如生的照片就喜歡上拍照了。她不但自己拍,還喜歡拉著周圍的人一起拍。據記載,慈禧曾扮作觀音菩薩的樣子拍照,讓太監宮女扮作金童玉女侍奉左右,這幅照片很出名。慈禧的那些照片都是勛齡拍的。

慈禧所有存世的照片都是全身照,沒有半身的,因為慈禧很迷信,她認為半身照不好,缺胳膊少腿的,沒有全身照圓滿,有福氣。

而慈安一生母儀天下,自幼受到傳統儒家教育,從不輕易拋頭露臉,與專權跋扈的慈禧形成鮮明對照。

儘管兩宮太后並坐「垂簾」 ,但關於慈禧與慈安的矛盾衝突,史籍還是有多筆記載。

年紀輕輕守寡的慈安以聰慧賢德和恪守婦道,依然嚴守著祖宗制度,不與慈禧爭風頭,大多政事都讓給慈禧處理,自己也落得個清閑自在。

據記載,1903年裕勛齡給慈禧拍照,也給皇帝、太后及皇親國戚拍過照,兩年後離開了。而慈安太后早於1881年4月8日突然暴斃宮中,時年僅45歲,正史對於慈安太后的死因又少有記載。

如此看來,慈安太后拍照可能性不大,也就談不上留存照片了。(網路圖片)

(資料源於網路,如侵權,請告之,立馬刪掉相關部分)


這一點也不奇怪,慈安太后死得早,沒趕上攝影術在清宮流行的年代。

慈安太后薨於1881年(光緒7年)4月8日。死時剛剛44歲,正是人到中年。慈禧比她大兩歲,46歲。

那個時候,攝影術早就傳入中國了。中國的第一張照片是法國攝影師于勒·埃及爾拍攝的。當時于勒·埃及爾作為法國海關總檢察官隨同進行貿易談判的法國外交使團來中國,於1844年10月,在澳門、廣州等地拍下了有關中國的最早的照片。

但是,清朝的宮廷里還是很難接受這個由西洋傳來的攝影術。清廷里的人,從太后、皇帝到大臣、太監和宮女,普遍比較迷信。當時有個大家深信不疑的傳說:洋人用一種叫照相機的東西對著人一拍,就把人的魂魄攝去了。

還有個更嚴重的問題,洋人進宮朝覲,不願意行三跪九叩之禮,只同意比照他們在自己國家見君王那樣鞠躬。這讓清朝的君臣們極其惱火。洋人不知禮還可以原諒,但清廷反覆向他們宣諭了,還如此無禮,簡直是可忍孰不可忍。儘管洋人也一退再退,同意將覲見禮節由鞠躬變為三鞠躬,清廷還是耿耿於懷,難以接受。

在這種情況下,在慈安太后活著的日子裡,讓洋攝影師進宮拍照,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不過事情不是一成不變的。洋務運動的蓬勃發展起來了,西風東漸,幾十年光陰,耳濡目染。宮裡又不是窮鄉僻壤,畢竟有好玩意兒要先盡著皇帝和太后。加上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盛宣懷這些大臣,不斷地把來自西洋的各種新奇的玩意兒進貢到宮裡,讓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慢慢接受了,甚至有些愛上了洋玩意兒。

到慈禧太后60萬壽的時候,清宮對攝影術早已經從最初的恐懼里擺脫出來了。不過,金髮碧眼的洋人還是不行,太后比較能接受的是與中國人長相差不多的日本人。

《清稗類鈔》就記載了日本攝影師山本贊六郎應詔為慈禧太后在頤和園拍簪花小像的事。山本贊六郎把慈禧當豬宰,「已許以千金之賞,又傳諭內務府支兩萬餘金」。這可是天價收費,哪怕是在不發達的19世紀末期,也是世界之最。

等到慈禧七旬萬壽,內務府可能是考慮到請洋人費用太高,向慈禧奏請萬壽慶典時,請宮廷畫家為慈禧畫像。同時徵招民間攝影師進宮。可惜還沒到萬壽,庚子之亂就發生了,什麼也沒幹成就慌慌張張「西狩」了。

到1903年慈禧和光緒皇帝迴鑾後,由於懼怕洋人,清廷針對洋人所有的限制和防範都撤銷了。慈禧太后也能正常與各國駐華公使及夫人開展外交活動了。這個時候,有一個人以宮廷攝影師的身份登場了。

這個人就是當時大名鼎鼎的姊妹花德齡容齡的哥哥勛齡。

勛齡的父親是三品太僕寺少卿裕庚,他是清廷駐日本公使,也是清廷駐英法德意等國的公使。由於從小隨父親出使,勛齡在歐洲像貴族子弟一樣長大,學會了攝影。

最初,德齡姐妹怕慈禧太后不接受,先讓哥哥給倆姐妹和宮中的其他嬪妃拍了些照片,呈給老佛爺御覽,慈禧看後很喜歡,表示可以讓勛齡大膽拍,拍壞了她不會降罪給勛齡。

從那時起,勛齡當了3年清廷的御用攝影師,為慈禧太后拍攝了大量的照片。現存的慈禧存世的照片,都是出自勛齡之手。勛齡給慈禧拍照片,有個獨一無二的標誌,就是在照片的人物上面拉出一個橫幅,上書「大清國當今聖母皇太后萬歲萬歲萬萬歲」。

勛齡擔任慈禧御用攝影師的時間大約是1903年至1905年。慈禧這個時期喜歡扮演觀音,所以勛齡為慈禧拍攝了大量的觀音照。慈禧拌觀音時,勛齡的兩個妹妹經常出鏡扮演龍女或仙女,而善財童子和韋馱則由崔玉貴和李蓮英扮演。


謝邀。這個問題問的好啊,同樣的兩宮太后,為什麼慈安就沒有照片呢?探究歷史真相,還原真實的歷史。

首先,不存在慈安太后想照相而別人不讓照的可能。應該是慈禧太后勸慈安太后來照相,而慈安太后卻不為所動。

慈禧沒有高貴的出身,她能一步步地爬上來,靠的是美色征服了咸豐皇帝,並為咸豐生下唯一的孩子,這是母以子貴。有時慈禧還幫助咸豐批覽奏摺,增加了慈禧了解新事物的機會。

慈禧美麗、自信,樂於接受新鮮事物,特別對照相機感興趣,看到照片中的自己如此美麗,信心大增,從此,照相便一發不可收拾,留給後人很多珍貴相片。通過這些照片,對於研究慈禧及當時的晚清提供了很有價值的證據。


謝邀!同治年間,兩宮太后垂簾聽政,這兩個人就是東宮慈安和西宮慈禧。雖然都是太后,慈安為嫡,慈禧為庶,凡是遇到朝政大事,慈禧都要徵詢慈安的意見,覺不敢擅自主張。

慈安優於德,賢明寬厚,有著巨大的威望和無與倫比的凝聚力。慈禧優於才,機智敏銳,大小政務都能從容應對。公元1881年春天,慈安突然崩逝於鍾粹宮,終年45歲。而慈禧從1903才開始拍照,此後一發不可收拾,給後人留下大量的照片。


慈安、慈禧為咸豐帝的兩宮皇后,在清朝同治朝時,垂簾聽政,因此,慈安、慈禧打破了清朝後宮不幹政的祖訓,成為當時最有權利的女人。

1840年,英國通過鴉片戰爭,敲開了中國的國門,道光、咸豐為了抵禦洋人,閉關自守,拆西牆補東牆,可謂是忙得焦頭爛額,咸豐帝去世後,因為同治帝年幼,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開啟她們從政的道路。

回到題主的問題,那麼,為什麼慈禧一身照相無數,而慈安卻沒有拍過照片呢?

第一、同治帝親政兩年就死了,慈安、慈禧在光緒朝時繼續執政,後來慈安死得早,雖然和慈禧一起垂簾聽政,慈安對於權利,並沒有慈禧那麼痴迷。

第二、雖然同治帝是慈安養大,不過他的生母是慈禧,在當時,慈安雖然和慈禧垂簾聽政,不過,她應該不是很開心的,而且她的性格又偏懦弱,可能處理事情上,和慈禧不統一時,她是煩惱的,畢竟同治不是她親出,所以她應該是鬱鬱寡歡。

第三、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時期,正是洋人大張旗鼓敲開中國大門的時期,當時的皇家,對於洋人是恨得直咬牙,而洋人的的東西,宮裡是很排斥的。而民間,也才開始接觸洋人的玩意,記得看過一部電影,說的是出去留學的女兒帶回照相機回來給父母照相,她爸爸死活不照,說這個洋人玩意會攝走人的魂魄。

第四、慈禧在慈安死後,又繼續統治中國二十多年,隨著時代的變化,中國開始洋務運動,改革派張之洞等開始提倡師夷長技以制夷。因此,皇宮中開始接受洋人的東西,也正是這段時期,洋人頻繁進入後宮,對慈禧進行採訪,給她照相等,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慈禧無數的照片都是老人像。


說起慈禧太后,在人們的傳說中,是個閉關鎖國,垂簾聽政,生活奢靡,狂妄自大,亡國之人。其實在這背後,他還是一位會享受生活的女性。

最早傳入我國的照相機,是1846年由供職於中國海關的法園人儒勒,依蒂耶。立既在京,津,滬,寧,杭等口岸城市瘋靡起來,並且開起了照相館。可不比清政府接納。

清政府皇室真正開始用相機拍照,是在光緒十二年(1885年),光緒皇帝的父親醇親王進宮,將德國人來興克為自已拍的照片,呈送給慈禧太后看。「慈禧」大開眼界,便躍躍欲試,也想試一試洋玩意。限於嚴格的皇家規矩,慈禧也有許多顧慮。

直到光緒二十九年,照片技術進入皇官是裕德齡身為女官進宮後,大概是1903年左右,由裕德齡推薦哥哥裕勛齡,給慈禧拍的第一張照片,「慈禧」看後非常高興,從此之後「慈禧」太后似乎迷戀上了拍照,拍了許多讓人意想不到的很多照片,在那些照片中,慈禧太后竭力表現出一個東方女性的魅力,展現了一個清朝最高領導者皇太后的形家。

  1. 為什麼在18年的時間裡,慈安太后為何沒有一張照片存世?
  2. 作為咸豐皇帝的妻子,同治皇帝的母后皇太后,自幼受到傳統儒家教育,做人低調,以三存四德,聰慧賢德恪守婦道,以母儀天下為重,又嚴守著清朝皇室祖宗制度,不越雷池一步,又受到封建思想影響,愚昧地以為拍照是吸人心血,攝取人的魂魄,在這些背景下,慈安太后沒留一張存世照片


謝謝邀請!東太后慈安沒有照片流傳下來,有三種可能,第一種是東太后慈安拍了照片,但是在她死後,被慈禧太后安排人毀了,才導致沒有照片流傳下來;第二種是慈安太后自己不想拍照或者害怕慈禧太后不敢拍照;第三種是在她生前拍照技術還未傳到皇宮裡,她根本沒有機會拍照。(下圖為慈安太后的畫像)


早在1863年,當時還不是醇親王的奕譞已經拍攝了一張操練士兵後的照片,當時的奕譞年僅23歲。通過這張照片也能夠看到,當時的照相術已經在皇親貴族中不是什麼稀罕事了。而慈安到18年後才身亡,在這18年的時間裡,足夠慈安去拍攝一張雍容華貴的照片了,說當時照相技術沒傳到中國不符合常理。

最主要原因應該是慈安作為咸豐皇帝的妻子,同治皇帝的母后,自幼受到傳統儒家教育的她,不輕易拋頭露臉,她一生都母儀天下,守著清朝祖宗定下的家法,年紀輕輕守寡的它嚴守著祖宗制度,更不用說去召攝影師進宮拍照了。以她聰慧賢德和恪守婦道,也就不難理解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沒有留下一張存世的照片了。


推薦閱讀:

TAG:清朝 | 慈安太后 | 慈禧 | 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