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的蜀漢政權為什麼不設史官?
現在批評蜀漢不置史官導致資料不全,大多觀點源於《三國志.蜀後主評傳》,《三國志.蜀後主評傳》是陳壽所著,「國不置史,註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但對陳壽的這段記載,歷來史學界多有爭議。
一、劉備政權自認為是正統,自然不會修前代史,陳壽批評的並不是不修史,而是不設史官。
二、有人認為諸葛亮實際上是法家人物,不重史籍。故此沒有設置史官。
三、還有人認為蜀漢政權長期動蕩,內憂外患,沒有餘力設置史官。
個人結合相關資料後的愚見,僅代表個人觀點。
蜀漢政權有沒有設立過史官,其實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
陳壽在《三國志.後主傳》里說,「又國不置史,註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諸葛亮雖達於為政,凡此之類,猶有未周焉」。後人多據此推斷,蜀漢沒有設置史官。如唐朝人徐堅在所著《初學記》中即說,「後三國分方,魏吳各有史官,蜀無其職」。
至於其原因,張孟倫(曾任蘭州大學教授,專攻史學史)說,諸葛亮治蜀期間,「急其所急而緩其所緩」,做事很分輕重緩急。相對軍政大事,修史不那麼急,「凡是有國有家者,莫不以修國史為急務,但在一切草創,百廢待興,軍政倥傯的時代,則又被擠到次要的地位去了。」言下之意,要等蜀漢政權穩定了,諸葛亮才能顧得上修史。這種說法初看上去不無道理,但其實站不住腳,亂世王朝修史的例子很多,比如存在只幾年的後晉,還給後人留下了一部史料豐富的《舊唐書》。再說,修史也耗費不了多少人力物力。
堅持「蜀無史官」說的學者,目前還沒有誰能提出一個讓人信服的解釋。相反,從唐朝史學家劉知幾開始論證,蜀漢其實有史官,且能言之成理。劉知幾在《史通》中論證,陳壽說諸葛亮不設史官是一種「污衊」,從《三國志.蜀書》中,能看到不少有關星象的記錄,這些記錄就是出自於史官。此外,還有人認為,蜀漢上承兩漢體制,設有秘書圖籍制度,尚書和秘書令等官員負責搜集圖書資料。正因為如此,陳壽才在編纂《三國志》時,才能較為容易地搜集到大量相關資料。
(此回答參考了胡曉明、張世宏《「蜀無史官」之議述評》和杜鑫《三國史官制度研究》等文)
漢獻帝還在,劉皇叔是臣子 不能有史官的。
還有 劉備這一群湖北人跑四川建一國,當地人也不待見他們。寫什麼寫,不罵他們就不錯了。哈哈
推薦閱讀: